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六百九十五章 寒冬春意

大明春色 第六百九十五章 寒冬春意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雪下了好些天,终于放晴了。不过大地上的积雪并未融化,放眼眺望,四野白茫茫的一片。

朱高煦感受着脸上的寒风温度,觉得这些积雪、在整个冬季恐怕都不会融化了。

中军决策继续北进之后,过去了近十天,算日子现在已进入十月中旬。

明军在方圆千里之内、几乎得不到有效的军需补给,回程的军粮储备越来越少,将士们不得不食用死马、以节省军粮消耗;天气严寒,晚上简直是滴水成冰,日子十分难熬;兵马疲惫,官兵出征以来、已经走了大约三千里路!

然而朱高煦经常在各营巡视,认为明军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战斗力和士气。真刀真枪打出来的良将、军队,确实很能吃苦。

旁晚时分,各军已停止行军、择地扎营。

中军大营里,今晚非常热闹。营地中间有一块低矮的熔岩台,许多军士正在上面布置戏台。大伙儿冻得直呼白汽,却都兴致勃勃的样子,台子上下闹哄哄一片。

军中几乎都是粗糙的军汉,但来自大明朝各地的汉子中、并不缺手巧之人。将士们愣是用枯枝、纸张、丝布,制作出了好似开满花朵一般的树,还用枯草泥土造了一间草屋和院子,并装点了一番。戏台子上看起来五彩鲜艳,十分好看。

天色渐晚,戏台周围点满了火把,一时间火光通明。无数将士列队来到了戏台下面,大伙儿忙活着铲掉积雪,垫上毡毯,点上火堆。人们围着戏台子,聚集在一起准备看戏。

营地上十分热闹,许多人议论着今晚要唱甚么样的戏、南戏还是北戏。

不多时,穿上团龙服、披着大衣的朱高煦,也带着贤惠翁主、段雪恨,在文武官员的簇拥下来到了人群中。将士们纷纷站起来执军礼,朱高煦一路走,一边抬起手往下做手势,说道:“免礼,免礼了。”

他观望着周围的光景,对身边的齐泰笑道:“办得不错,就差美酒犒军了。”

齐泰道:“漠北找不到酒水,等大军班师回朝请功,酒肉一样也不会缺。”

朱高煦等人到前面的凳子上入座之后,军乐手拿着乐器、来到了戏台边上,便吹吹打打地奏起了曲子。附近万计的将士都望向戏台。行军扎营的日子实在太枯燥了,今晚不管唱甚么戏、大伙儿似乎都很高兴。

没一会儿,一个穿着军服带着头盔的小生、走上了戏台。起初人们以为他是去布置戏台子的军士,不料那厮望着人群,竟然开口说起词儿来了。

他的声音字正腔圆,十分洪亮:“俺乃大同府前卫军户张勇,家在苇子堡,平日里或屯田或宿卫。今日俺却不在苇子堡,因奉命替上峰高百户送信,去了一趟大同府城。这不,刚从府城里出来哩……”

“好!好!”戏台下的人群里,很快就有人叫起好来。

朱高煦面不改色地认真看着戏。他听到周围的动静气氛,顿时觉得,将士们对这出“话剧”的反应、比预料得还要好!

上面那个小生是不会唱戏的,说得就是大白话;口音是山西腔,不过戏词没用方言词汇,好让大伙儿都能听懂。

虽然这出“话剧”不如戏腔那么有意思,但出场就是个大家熟悉的军户身份,倒也十分接地气。在场的看官们绝大部分都是军户,他们并不挑这戏的技艺十分高明。

台上的那小生也挺有天分的,动作也做得很神似。他把手掌放在眉间,作出眺望的模样,又道:“哎哟,天色不早啦!俺得尽快赶路,好早早回苇子堡复命。”

他说完了词儿,便快步离开了台子,好像赶路离开了这里一般。

接着上台的是两个女子,都是朱高煦身边的宫女。一个梳着双螺鬓、穿着红红绿绿的袄裙,脸上施着粉黛,看起来便是个殷实人家的闺女,长得也很漂亮。

另一个挽发、系着布巾,穿着臃肿的深色对襟,脸上也用甚么抹过,看起来似乎年纪较大。

打扮年轻的小娘一上来,便闭上眼睛,俯身去闻纸扎的花儿,微笑着说道:“这梅花真香!”

身后的妇人道:“小姐,咱们要赶紧回去了,万一天黑前不能赶回家,主人又要骂我。”

小娘面对人群,也用白话说起了词儿:“奴家冯氏、闺名春寒,乃大同城厢冯家庄的女子。家中有百亩良田、在城里也有铺面。今日虽有几许寒意,却难得春光明媚,好多人家都出行踏春来了。奴家留恋那河边垂柳、山中百花,一时与家人失散,这便赶回家去……呀!”

自称春寒的小娘娇呼了一声,伸手遮在头顶道:“下雨啦!”

旁边的妇人抱怨道:“刚才还太阳当空,转念间就下雨了,怪天气!”

“春寒”抬头看了一下,回眸道:“雨越下越大了,那边好像有座房子,咱们先过去躲躲雨,等雨稍停就走罢。”

“只好如此了。”妇人道。

两个女子便提着裙子,转悠着朝那座小茅屋跑过去。

这时,先前那个年轻军户“张勇”也上场了。他与两个女子一起跑到了那茅屋前面。张勇与春寒停下来,对视了一眼,都转过了身去。春寒回避之后低着头,抓起了袄裙上衣下摆,似乎有点害怕、又有点羞涩。

张勇抬头看了一会儿天,又拍打着袖子,好像被淋了雨似的。他又向两个女子那边走了两步。

春寒回头看了他一眼,后退两步,惊呼道:“你要作甚?”

张勇站定,伸手做了个安抚的动作,挺胸道:“娘子勿怕。俺乃大明官军军士,军中将军常道,俺们的本分是保土安民。去年底鞑靼人入寇,俺们为守卫乡土、折损了好些弟兄。今日俺遇到两个百姓躲雨,必不会轻薄非礼;否则何以面对阵亡弟兄的在天之灵?”

“好!好……”人群里顿时一阵喝彩,稍稍打断了台上的戏词。

朱高煦也十分满意地抚掌称赞,他转头对后面的兵部尚书齐泰道:“就算不识字的军户,也看得懂这戏。”

齐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抱拳拜道:“圣上明鉴。”

等人群里的喊叫声稍停,台子上便一人一曲,唱起了小曲来。先是春寒唱一曲,词儿很简单,歌词内容、大致是称赞张勇英武正派、还识得大义。词是侯海写的,这一首小曲的曲子是“好一朵茉莉花”(中山王徐达作)……

后面还有别的曲子,有的是贤惠翁主现谱的曲,词都是军中文官们写了、朱高煦改得更直白好懂。明朝的乐曲,无论是戏、还是小曲,吐字节奏都很慢;加上歌词简单,大伙儿都很容易听懂。

连朱高煦也渐渐入戏了,十分入神地体会着戏台子上的故事,从张勇与春寒的相识、相知、倾慕、思念中,跟着戏感受了下去。

整场戏表演到半个时辰左右,终于到了伤感的离别戏。

“春寒”面对着看官们,动人地倾述着:“大同府李家的公子虽才貌双全,媒人在爹娘面前多般夸赞。可是奴家的心已……幸得奴家的爹娘通情达理,必定能懂女儿的志向,女儿只爱慕英雄。奴家也不该劝阻张勇去北征,唯有让他为国效力,跟随圣上北征鞑靼,才能让乡亲安居乐业,不再家破人亡。”

她倾述罢,便拿起了一枝笔来,说道:“奴家这就写信给张勇,让他明白奴家的心。”

当春寒把那封信(侯海作)读出来时,火光中许多将士的眼睛都亮晶晶的,似乎闪出了泪光。

春寒离开后,一队军士披坚执锐走上了戏台,“张勇”也在其中。张勇拿着一封信埋头看着,抬头说道:“俺在巴国公的麾下,奉旨到了胪朐河。一定要英勇杀敌,忠于大明!”

就在这时,有人喊道:“敌军冲阵!”

便又有一队军士穿着缴获的鞑靼人衣甲奔过来了,两边挥舞了一阵刀枪,仿佛戏曲里的武戏一般。在锣鼓的声音中,大伙儿渐渐退场。

很快便是最后一幕,春寒拿上来了一把琵琶,弹唱起了小曲:“梅香飘满驿路,鸿雁翱翔成行。春寒倚在亭中,眺望出征方向。回想雨中初见,鸿雁送去娇|娘念想。勇士忠君保国,春寒倾心不忘……”

曲子是贤惠翁主写的,曲调简单动听。春寒弹唱到第二遍时,前面许多将士也跟着唱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

这时朱高煦忍不住转头,看向侯海道:“从明晚开始,叫他们到每个军营去表演一遍。”

侯海在将士们的歌唱声中,抱拳道:“臣遵旨!”

周围的人们似乎还意犹未尽,朱高煦已带着贤惠翁主和文武官员离开了营地。

他回到中军大帐时,贤惠翁主的声音轻声问道:“圣上,妾身听说真有张勇这个人,戏里的事是真的么?”

朱高煦回过头,沉吟道:“既然是戏,哪能全然当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