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七百九十七章 破罐子破摔

大明春色 第七百九十七章 破罐子破摔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最近每天旁晚,朱高煦都会跑步,体重和精力得到了保持。但他却很少再管朝中的具体事务。

大理寺卿高贤宁向朱高煦推荐了一个六品官,据说此人支持变法、而且颇有才干。

那人名叫宋礼,国子监的监生出身,功名较低,能够做官实在因为赶上了好时候。洪武年间,朝廷很缺文官,很多没甚么正经功名的人、都被选拔入仕。

宋礼干过地方官,做过户部的官,治过水患,最高位时是永乐时期的工部尚书;但是在“废太子”时期站错了地方,武德初虽然免了死罪,却被贬为六品官户部主事。

朱高煦对宋礼挺有兴趣,如果宋礼真的堪当大任,并得到了提拔;那么朝中的官员必定能感受到,之前的朝廷动荡风浪,已经过去了。

不过朱高煦没有立刻重用此人,他想找机会自己瞧瞧宋礼的才干。因为宋代王安石变法有个弊病,太过注重于阵营和新旧党|派,以至于一些庸才站对了位置、得到重用,却坏了大事。

宋礼依旧干着六品户部主事,但是得到了一个差事。朱高煦命令他组建“中央银行”的“第一铸币厂”。

原来大明朝廷有个“宝钞提举司”,下面还有抄纸局、印钞局、宝钞库、行用库等分支机构,隶属于户部。有届于宝钞的信用越来越低,朱高煦决定停止增印宝钞;赏赐藩王、勋贵的宝钞,改为增印盐引。

宝钞和盐引,都是积弊丛生的政策。朱高煦决定砍掉其中的“宝钞提举司”,然后只能将祸患转嫁到盐引上、让其更滥。

而宝钞提举司的官吏、宦官都没有被裁撤,如今改了个名字叫“中央银行”。所有的衙署、库房、人员都保留了下来,大多官员目前属于无事可做、照领官俸的状态。因此几乎没有反对声音。

停止印发大明宝钞的国策,暂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也无烂摊子需要收拾。

因为大明宝钞非常之神奇,朝廷和官府一向是只发不收;花出去是当钱花,但是税收等并不收宝钞。既然国家从来没有过许诺,也便不需要兑现的善后了。

于是朝廷只消默默地不印、不发宝钞,一切也没有问题。反正大明朝廷想办法收割庶民的财富、并非一两件事的问题,无非破罐子破摔罢了。

当然这种奇妙的状况,也是造成宝钞信用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这天朱高煦在奉天门、进行了日常礼仪之后,便带着随从仪仗出皇宫了。若是皇帝正式出行去祭祀等,仪仗规模要大得多。而今天的皇帝仪仗并不大,主要是锦衣卫大汉将军、羽林左卫的骑兵组成,注重防卫、而非排场。

一众人出洪武门,路过大校场,便径直去“第一铸币厂”。地方在秦淮河南面的一条支流上,位于外郭上方门不远。

同行的大理寺卿高贤宁,正在朱高煦的马车上,与皇帝同车。

高贤宁的声音忽然说道:“圣上恕罪,宋主事在办差时,微臣掺和了一点私事。”

朱高煦放下车帘,目光从窗外挪开,转头看着高贤宁。

高贤宁抱拳道:“那座工坊、原先是守御司铁厂新建的地方,有大量房屋、器具,还有水坝。宋主事领旨建造铸币厂,便看中了此处尚未使用的铁厂。

宋主事想了个法子。他找到夏部堂,说服户部用‘宝钞提举司’库房里剩下的一些宝钞,向守御司南署交换新筑的铁厂。”

朱高煦点了点头。心里琢磨着,自己都打算不用宝钞了,但宝钞还能花出去,只是价值可能会更低。

高贤宁接着说:“这件事,因存钞数额巨大,守御司南署是占了便宜的。微臣便向王右使提了个条件,想用守御司的人马工匠、做个试验。在京师和成都府两地,想办法同时测算日影,以验证地圆之说。”

朱高煦听到这里,顿时一副诧异的神情看了高贤宁一眼,片刻后便道:“朕知道了。”

高贤宁没再多说,似乎揣摩了一番朱高煦的意思。

一众人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水坝旁边的铸币厂。户部主事宋礼带着原来宝钞提举司的官吏,以及一些工匠迎到了大门外,纷纷跪伏在地行大礼。

朱高煦下了马车,便招手道:“诸位平身,免礼了。”

众人谢恩,宋礼便躬身上前,请朱高煦等入内巡察。

宋礼是个大概四十多岁的文官,身上穿着低级文官的青色圆领,两颊很瘦削,以至于皱纹更明显,人有点出老。他的脸色却十分红润,看起来情绪似乎有点兴奋紧张。

这也是个官场老油条,历经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武德五朝的官员。皇帝亲自前来巡察他办的差事,必定很重视,宋礼应该意识到他重回朝廷中枢的时机、已经指日可待了。

宋礼的帽子上、袍服上都是泥灰,但没人说他失仪。因为大伙儿刚走进工坊,便在乌烟瘴气的环境里、也蒙上了一些灰土。

里面的东西还算有条理,但是各种工匠用的工具非常多,还有炉子、沙土、铜料等东西,敞厅里弥漫着灰尘与烟雾。工匠们都停止了劳作,但炉子还在烧,水排动力的鼓风机也没完全停止。

腾腾的烟雾、叮叮哐哐的器械运行声音,齿轮、各种器械充满大厅,朱高煦有了一种工厂的感觉。他内心里有喜悦之情,所以一点也没嫌弃这稍显恶劣的环境。

宋礼在朱高煦跟前说道:“臣等已制作出了一批新铜钱,正想等几天查验之后,便进献到御前。”

他说罢,从端上来的盘子里拿起几枚铜钱,双手呈上。

“咦!”朱高煦把铜钱拿在手里,马上脱口发出了惊讶的声音。这铜钱有点与众不同,光灿灿的十分光洁精致,卖相非常之好,而且大小、纹路字样几乎相同。

朱高煦观摩了一会儿,看了一眼隐约有点得意的宋礼道:“这不是铸造出来的罢?”

宋礼马上说道:“圣上英明!臣等先用泥范铸造,但没有字样,然后再用钢范、水力锻压而成。”

宋礼步伐轻快地走了一段路,指着墙边一处有巨大锻锤的结构:“圣上,臣等便用此物锻压。守御司南署的假物院,分门别类收集了古今工匠技艺之术。臣以编修的书籍为凭据,以户部的名义、从各地征调了精通技艺的工匠入京,制作器械。这座东西,便是南署利用水排、水锥、排锥等技艺改进,照臣的意思专门建造的。”

他指着各种铁、木结构兴致勃勃地介绍,“水力冲唰的水轮很大,以齿轮、滑链相连,则可将重达数千斤的锻锤轻而易举地拉上去。原来用木齿、承重不够,咱们又用木、铁相合,锻制铁件铆接做成了齿轮……

锻制铁件用的也是水轮锻锤,以前有人用来舂谷物;南署铁厂改造之后,又用来锻制盔甲甲片。咱们用了更大的锻锤,锻制齿轮铁件。”

朱高煦十分认真地听着,对这些东西,他十分有兴趣。一些技术、甚至超出了他记忆里的知识。

“钢范?”朱高煦时不时问一个问题,“怎么制钢?”

宋礼道:“山西布政使司有制钢之法,以前的洪武炮便用的是钢;守御司南署已经从山西得到了技艺、并编入假物院书库。臣负责找人,只懂个大概,制钢先要炼炭(炼焦)。炼炭技艺从唐朝就有了,而今已十分完备。”

他说道:“圣上明鉴,钢范最难的环节,并非制钢,而是在钢铁上篆刻字样和花纹。铸币厂用了南署的水轮钻床,才得以完成,否则若用人力篆刻、实在难以办到。而铁厂的精妙尺度,也让钢范的大小一致,因此方能制作出如此大小相合的铜钱。”

朱高煦十分有兴致地观摩锻锤下的钢范,许多枚全都放在一个圆盘中的小窟窿里,分上下范。

瞧了一会儿,朱高煦便明白了,先把铸造的铜钱放在下面的钢范里,然后用上面的钢范盖住,锻锤落下来,便能让铜钱两面都形成花纹。

不远处的案板上,还放着一些沙漏。宋礼见朱高煦观望沙漏,便立刻说道:“泥范里的铜水,要先冷一段时间,然后才锻压;但是又不能冷透了,要铜有点软的时候,热锻才能成形。因此要计算时辰。不过天气冷暖、铜水冷暖,冷的时间都不一样,便又要工匠适当调整时辰长短。”

朱高煦听到这里,说道:“你们可以改进一下流程,采用流水线作业。每一组工匠只做一个步骤,就像观察铜水、取泥范的工匠,如果反复只做一件事,将来他会把握得非常准确。”

宋礼作揖道:“臣领旨。”

朱高煦又道:“铸造银币的时候,中间不要有方孔了;锻压的钢范,侧面边缘要刻浅线。”

宋礼面有不解。

朱高煦道:“毕竟银子是贵材料,防止有人从侧面刮银料下去,造成银币不断缩水。”

宋礼立刻明白,先是面露诧异,接着诚恳地拜道:“圣上英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