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八百七十九章 天妃未佑

大明春色 第八百七十九章 天妃未佑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清晨天刚蒙蒙亮,穿戴整齐的姚姬,已将朱高煦送到了贤妃宫门口。昨夜的暴雨没下多久,但陆陆续续又下了小雨,早晨的砖地地面依旧非常潮湿,朱高煦看见姚姬的长裙下摆已经打湿了。

门外的大轿等候在那里,前后还有一些拿着简单仪仗的宦官,以及提着灯笼随行的宫女。

不远处一盏灯笼,快速向这边移动过来了。朱高煦等了一会儿,便见来人是太监王贵。王贵急匆匆地走到朱高煦跟前,弯腰一拜,双手将一样东西递了过来。王景弘的奏章。

王贵上前沉声道:“禀皇爷,奏章进城时,城门还未开启。因有八百里加急字样,差人坐吊篮进来的。通政司值夜的官员将奏章记录了,但尚未来得及誊抄内容。奴婢传皇爷昨日酉时的圣旨,派人将奏章提前拿进了宫里。”

那些迎接朱高煦的宫人,都守在轿子跟前没动。姚姬也站在身后,没有上前来问。

朱高煦站在原地,立刻拉开奏章,借着灯笼的光看内容。他大致浏览了一遍,便深吸一口气合拢了,然后回头说道:“贤妃快回宫罢。”

这时姚姬正在默默地看着他,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姚姬听到朱高煦的话,便屈膝下蹲,款款执礼道:“臣妾恭送圣上。”

朱高煦上了大轿子,顺手拍了一下。旁边的宦官便喊道:“起!”前后那些身体比较强壮的宦官、便熟练地将轿子平抬了起来。

轿子里轻轻晃动着,但还算平衡。朱高煦坐在上面,再次展开奏章。他身体向左倾斜,借着灯笼的光,细看了起来。

情况很糟糕,朱高煦这阵子的侥幸心落了空。不过好像又没糟糕到、让人绝望的程度。于是朱高煦此时的心情有点复杂,不知该庆幸还是该恼火。

海军舰队确实遭遇了风暴袭击,方位在福建布政使司以南的海面。海军左翼被卷进了飓风之中,右翼得以侥幸错过。左翼船只、人员损失惨重。

王景弘等清点了船只之后,初步确定沉没、倾覆十二艘海船,并有数十条船不同程度损坏。伤亡、失踪的人数暂不能确定,具体名单会在此后奏报朝廷。

海军中军决定,把损坏严重的船只、就近北移到永宁卫港口(厦门),交给左、中两个千户所保管。

剩下的战船,将南行进入珠江口。其中有损坏的海船,会继续北行到广州;因为广州才有较大的船坞、比较充足的物资。广州府的官员将负责调集工匠,对损坏的船只进行修缮。全军将于广东布政使司的各处水域,暂且修整。

簇拥着大轿的队伍,已经从乾清宫西南侧的门、过了一道宫墙。这时朱高煦已经看见前面的乾清门了。

他忽然转头说道:“不去奉天门,去乾清宫。”

旁边的宦官便喊道:“移驾乾清宫。”

朱高煦又招手让王贵靠近过来,说道:“你去奉天门传旨,因为下雨,今日取消早朝。并叫国公、九卿,以及不在九卿之列的内阁大臣,到东暖阁议事。”

王贵忙道:“奴婢即刻去办。”

从乾清门到奉天门的路很远,王贵先走到地方,然后再传旨让文武们进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朱高煦走到东暖阁外面的斜廊上时,便在走廊上来回踱着步子,并未急着进去。

斜廊上的地面砖石磨损得很光滑,这里相比皇宫别的地方、显得更旧。从太祖时期起,大明朝的皇帝就在这里召见大臣了。

朱高煦反复寻思之后,心头渐渐有了主意。

毕竟海军舰队已经出征,奏章可以批复:让王景弘与陈瑄、朱真二人商议之后,自行决策后续事务。

既然朱高煦任用了王景弘、陈瑄,人又是他自己挑的;朱高煦便不太愿意干涉在外的将帅。因为他认为,海军似乎还有可能继续远征,这时表现出对主事者充分信任的姿态,能够鼓舞他们的信心、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自古君王遥控出征大将,多半都是出于政|治的考虑。这次朱高煦的问题也不例外,海军成败干系朝廷新政。只不过朱高煦愿意自己把政事承担下来,毕竟他自己不用去打仗、只需坐镇朝廷。

同时朱高煦也考虑,王景弘和陈瑄出海之前,该听的话、都听了;现在再说甚么,也没有了作用。而且身在军中的人,最清楚具体的情况。让他们决策,总比舒舒服服住在京师的人凭想象要合理。

朱高煦拿定主意,便往东暖阁里面走了进去。批复重要奏章,还是要先听听大臣们的意见,过程得经历一遭。

……七月中旬,出征的海军船队,缓缓地进入了珠江口的海湾。

站在宝船指挥楼上的太监王景弘,从高处可以看见三面的陆地了。他在栏杆后面,站了至少已有两个时辰。身上的披风如旗帜一样在海风中飘荡,蟒袍上的图案张牙舞爪,随着袍服的抖动仿佛在活动。

王景弘的脸风吹日晒,更黑了。加上他颧骨较高的面相,这阵子的憔悴气色、让他看起来有点面黄肌瘦。

这时陈瑄走了出来,也眺望了一番远处的陆地,接着抱拳道:“王公公,咱们要到地方了。”

王景弘看着陈瑄点头,便抬起手臂,遥指前方:“右侧那片宽阔的水域,是通往广州府的水路。”

陈瑄道:“我已先派出快船前往广州府,与当地官员商议,安排受损船只停靠的地方。待先锋回禀,咱们便让伤船北行,余部再行安排。”

王景弘点头道:“大帅布置得当。”

俩人忽然没再说话,默默地观望着周围船只的动静。铜铃的声音此起彼伏、各船上的旗帜反复打着旗语,许多船帆已经降下去,无数战船缓缓地向前飘动着。

王景弘再次开口道:“咱家在楼里边供奉了天妃娘娘,京师龙江寺也有香火。”

陈瑄不置可否,他过了一会儿才说道:“其实,在这里站两个时辰的人,应该是我才对。”

王景弘转头看着陈瑄,俩人对望了一眼。王景弘大概明白陈瑄的意思:他自己是受皇帝信任的当红太监,不行的话还能在宫里做太监;但陈瑄这回要是没干好,恐怕仕途无望了。

不过,王景弘忽然也感觉哪里不对劲。是呀,应该陈瑄在这里发闷才对,为何陈瑄看起来没事似的?

“愧对皇爷呀。”王景弘叹了一口气道,“咱家估摸着,军中伤、亡、无法找到的将士,恐怕不下三千人;加上一时无法修好的船只,战船也会减少数十条。出师不利,损失惨重,士气影响很大。朝中有一些大臣可能会劝诫皇爷,把咱们召回去。”

果然,陈瑄的神情这才有些紧张起来:“圣上不会同意朝臣的主张罢?”

王景弘吸了一口气,皱眉道:“咱家在皇爷跟前这些年,觉得皇爷应该不会太受朝臣左右。但关键是,事到如今,咱们能继续远航、到地方了还要打两仗吗?”

陈瑄沉吟道:“本将觉得可以继续。何况,此事会干系到新政。”

王景弘有点惊讶地瞧着陈瑄,对他刚才的言论感到意外。然而想想陈瑄这个武夫,曾经管过水利、制定过漕运的法令,确实应该懂朝政的事才对;或许正因陈瑄很会审时度势,才在两次内|战中“及时”投降?王景弘忽然露出了些许醒悟的神色。

“大帅勿要过多考虑朝政,估算军中状况、才是最要紧的。”王景弘好心提醒道。

陈瑄很干脆地说道:“出征打仗,难保每次都顺风顺水,必有逆境恶战,眼下的状况没那么严重。”他可能想起了自己从来没赢过大战、接连投降的往事,便忍不住强调道,“本将保证,确未乱说。”

王景弘把手放到了栏杆上,俯视着甲板上的将士们,观察了很久。

陈瑄的声音又道:“不过还得王公公决断,本将只能建议。”

王景弘回头道:“咱家认为,得先等朝廷的批复。反正咱们一时也走不了,不修好那些船,将士们挤到别的船上、便太拥挤了。”

陈瑄道:“王公公言之有理。”

经过一番交谈,王景弘已经失去了长吁短叹的兴趣,便回指挥楼歇着去了。这时他才觉得浑身发僵,很不舒服。

海军船队在珠江江面各处逗留。及至七月下旬,损坏的战船、已全数前往广州府,还有很多船仍在珠江口抛锚停泊。这时没想到朝廷的批复、如此快就来了,信使骑快马走驿道赶到了广东布政使司。

王景弘看到了朱高煦的朱笔字迹,然后传视中军大将。很多人看罢,不禁动容。

红字写道:飓风非人所能预料,折损将士之责、不该海军正使大将承担。殁于海中者,为大明国家开拓牺牲,以阵亡计。船队如何布置,将何去何从,王景弘与陈瑄等商议之后,自行决断。朕用之则不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