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九百零四章 旁敲侧击

大明春色 第九百零四章 旁敲侧击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太监曹福请旨,先将废后安置在旧府观察;以免这种没走选秀过程的人、万一出点啥意外,要让曹福负责。朱高煦同意了,但他又对如此身份的妇人有点好奇,便叫曹福安排先见一面。

至于随同宦官孟骥回来的其他人,朱高煦暂且不用亲自过问。他们大多只是外藩使者、并非国王,那些人到京几天之后的下马宴,也便不用朱高煦亲自参与。大明乃礼仪上邦,当然要花些时日,先过一遍招待的礼节。

于是三天之后,朱高煦便出承天门巡视诸衙,然后去巡视铸币厂等地,就可以顺便出宫了。

朱高煦在近侍和锦衣卫的簇拥下,前往察看宝钞行用库。

大明宝钞已经停印,而改铸金属钱币;但管铸币的这些官署衙门、名字还没变,甚至大多官吏也是原来那批人。负责验收和提供银铜原料的“抄纸局”,由工部在管;而铸币厂则由“印钞局”管理,隶属于央行的官署;户部负责验收存放钱币的衙署,便是“行用库”。

另一个机构“宝钞库”,已经划归了宫中的内府诸库。宝钞库由皇宫诸监、户部、央行一起管理。户部收了铸币厂的钱币之后,留下一部分预算的数额,剩下的就送到皇宫里储存、存放的地方便在宝钞库。而央行在统管整个过程的账目。

朱高煦一行人巡视的宝钞库、属于户部,地方就在户部衙署的后院里。皇帝亲自前往,户部尚书夏元吉当然要来接待。

夏元吉是个严肃而无趣的人。一路上朱高煦与大臣们有说有笑,夏元吉几乎不吭声。

然而当初靖难军和伐罪军进京的时候,夏元吉都未曾主动投降;朱高煦父子各一次把他从家里拽出来,他才“被迫”投降,而且有过数次请求辞职的事情发生。所以朱高煦觉得此人挺没意思、却仍对他很宽容。

宝钞库的官员介绍了一番库房的石头有多么坚固,又说了一阵地基下面也有石料、防备有人挖地道进来偷盗。可此地位于皇城之内,若从外面想挖地道过来,似乎不太现实。

官员见朱高煦没有任何异议,又打开了宝箱,顺手拿出一条整齐的银币来,“请圣上过目,此乃工部木厂供给的木格,一共四种不同的尺寸。每一格可放钱币一百枚。铸币厂与木厂,都采用了守御司铁厂的统一尺寸,很是准确;放满一格钱币,必定是一百枚,咱们都不用数了。”

朱高煦饶有兴致地接过手,瞧了一番。只见这木格很简单,三根纵向的木条作为骨架,两侧有木楔铆接;使之形成一个长条形木格子,大概五六寸长。

官员在宝箱里挑了几次,又拿出一叠钱币来。他把木格倒过来,说道:“有一些尺寸刚好的木格,装满钱币之后很紧致,诸位请看。不过大多都有点松动,木厂规定的误差是只准大不准小。”

他放下钱币后,又指着石砌库房里成堆的箱子,说道,“宝箱也是工部木厂定制的,有四种不同的颜色,分别装一文、五文、十文的铜钱,以及六十文的银钱。”

朱高煦随口问道:“这么多箱子都是满的吗?”

“回圣上话,都是满的。附近的另外三个库房也是满的。”户部官员说罢,赶紧走过去,忙活着把一个个箱子都打开让朱高煦瞧。

朱高煦回顾左右道:“国库日渐充盈,诸位克己奉公,皆有功劳。”

众人陆续附和着,有人又说是圣上治国有方,有人说大明已有盛世之象。

这时夏元吉忽然开口道:“圣上明鉴,这些银的铜的圆板,既不能吃也不能穿,不能无度挥霍。如今朝廷用度充裕,有赖于市面上钱币太少;再过几年,便得算着收回来和花出去的数额,不然货物价格就得飞涨。若是现在花得太快,将来朝廷怕就拮据了。”

本来其乐融融的高兴气氛,很快就平复下来,大多人都住了嘴。

朱高煦明白,大臣们有时候劝诫皇帝,方式会比较委婉;他们常常在经筵上借鉴历|史、或是别的时候旁敲侧击,就像现在这样的时机。

今日夏元吉言下之意,大概指的、就是朱高煦要出京秋狩的事。

那件事前两个月就说过了,相关各衙门亦已遵照日子准备;但夏元吉从一开始就是不满意的。他也不可能满意,大多文臣的立场,是既不愿意皇帝轻易出京、更不想皇帝铺张靡费国库。

朱高煦便面带笑意,用玩笑的口气回应道:“朕刚登基之时,国库空虚。那时也担心寅吃卯粮,到了几年后的现在受穷哩。”他说罢还做了个手势,示意满屋子的宝箱钱币。

有几个官员见状,已露出了笑容。夏元吉一语顿塞,无言以对。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见他神情依旧严肃、隐约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便缓了缓语气,好言道:“世道在发展,不可能五年后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夏部堂无须太过忧虑。不过夏部堂尽忠职守,随时肚子里都有一把算盘,倒也是天生的户部尚书。”

这下子,大伙儿都陪笑起来。

夏元吉受了夸奖,只好作揖道:“臣不敢当。”

朱高煦丢下手里的一叠银钱,便转身走出库房。一众人离开户部衙署,到了千步廊上,朱高煦上了马车,在前呼后拥中继续出洪武门、正阳门,去巡视南署铁厂和印钞局铸币厂。

如同去年巡视的过程一样,朱高煦在各处工坊里转悠了一圈,听当值的官吏工匠述职。接着他便与陪同的官员一起,到了铸币厂旁边负责接待的庭院里休息。

等銮驾仪仗回宫之时,朱高煦已经不在队伍中。他换了衣裳,带着近侍和随从,轻装简行去了太平门。

因为马恩慧住在太平门外的燕雀湖畔,朱高煦出宫一次也麻烦,顺道又可以去看望恩慧;所以选择见伊苏娃的地方,便在太平门这边的庆寿寺。

庆寿寺是皇室产业,以前的主持是道衍。道衍死了,他的弟子庆元继任主持;接着庆元因为涉及到一些洪熙朝的密案,也被抓了,相干人等全被清除。

此后继承者是庆元的师弟庆慧。庆慧一直在寺庙里、从未参与密事,以前被师兄弟们排斥,后来却反而坐稳了位置,直到现在都没事。

朱高煦走下马车时,拴在寺庙山门外的狗叫了两声。他循声看去,却是一条温顺的土狗,那土狗叫了两声就懒洋洋地趴在那里,伸出舌头喘气儿不吭声了。

听永乐年间过来的太监说起过,当年寺庙里想养一条更凶猛的恶犬,为此主持道衍、还专门与太宗皇帝讨论过。

朱高煦再度回头看了一眼那条狗,这才走进山门。

古朴的庙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香烛气味,远处传来“笃笃笃”的木鱼声,偶有一两个信男善女进出。穿着布衣的锦衣卫校尉进去后,朱高煦随后才独自走进大雄宝殿。

门口一般有个记功德簿的和尚,但眼下他不在这里。朱高煦转头看了一眼,果然见那案上还摆着纸墨。大雄宝殿里一个人也没有,他便在四下转悠了一圈,观赏周围的摆设。

等了稍许,终于进来了一个人。朱高煦回头,顿时认定、来人正是他要见的人。因为她长着外藩人的相貌,明显不同于汉人香客。

她穿的衣裳是汉服襦裙,但穿着的方式有点另类。寻常女子的里衬若是坦领,都会系得很高、最多能看见锁骨,但她的坦领里衬很低。而且无论天气多热,妇人百姓们的抹胸都会加厚一块布,以免走|光,但她也没有如此。

朱高煦在注视女人时,她也转头在看他。

女人的目光丝毫没有回避的意思,直视着他。朱高煦在大明朝生活多年了,一时间还有点不太习惯、被一个女人盯着瞧。只见她的眼睛也是黑色的,但与汉人的眼睛大不相同,仿若有一种异域的神秘感。

那身襦裙,穿在如此气质神态的异域女人身上,自然是说不出的突兀怪异。

女人一直在瞧着朱高煦,她走到了正中的佛像下面,这才挪开了目光。她双手合十,十分虔诚地向佛主作拜。这时她抬起头来,久久地观察着那尊佛像,似乎对此十分好奇。

直到朱高煦走过去,她才收回了仰视的目光,重新关注着朱高煦,目光中似乎有一种警惕。

“你叫伊苏娃?会说汉话吗?”朱高煦感觉到此女情绪隐约有点紧张,便和颜悦色地开口说话。

她睁大着眼睛,过了片刻,便吃力地说道:“幸会。”

朱高煦不禁露出了微笑,抱拳道:“幸会。”

她这才双手合十向他回礼。

朱高煦左右看了一下,说道:“我们换个地方说话。”

她想了想又道:“幸会。”

朱高煦先往佛像侧后的门走,然后招手让她过来。这下她终于明白甚么意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