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九百零七章 伯牙子期

大明春色 第九百零七章 伯牙子期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今晨要觐见朱高煦的人、不止侯海一个,不过要来的人不是内阁大臣,就是太监。于是朱高煦叫大臣们在武英殿的内阁候宣,省得在门外干等。

侯海一走,下一个人应该是太监孟骥。朱高煦便在他的大桌案后面,一边瞧奏章,一边等孟骥。

相比后宫一些地方,甚至于京师富贵人家、青楼别院之华丽,朱高煦办公的柔仪殿反而显得朴实无华,只不过建筑规格很高、用料很名贵。

除了古朴的礼器摆设,最显眼的就是他那张很宽大的书案,正摆在大殿中间。入夏之后,大案下面垫着草编的地毯,别处都是砖石地板。朱高煦确实不喜欢太过讲究、生活上的奢华精细,日常起居都很好侍候。

他也不太爱使唤太多奴婢。有些富商和显贵,家中随时一群奴仆使唤着,排场很阔;但柔仪殿就只有几个人,能在朱高煦身边呆着。大多时候都是些熟人,曹福找来的连氏、小荷这两个宫女常来柔仪殿,做些端茶送水的活儿。

朱高煦时不时会和她们闲扯几句,问她们住哪里、在哪里吃饭什么的。起初宫女们都小心应付,生怕说错了半个字;后来时间一长,她们渐渐确定、朱高煦并不是故作姿态。于是近亲的宫女们都渐渐习惯了。

没一会儿,太监孟骥弯腰走了进来,跪伏在桌案前磕头。朱高煦便叫他起来说话。

有关南海诸国的状况,有公文和奏章可阅。朱高煦便对孟骥说道:“谈谈你的见闻罢。”

孟骥还真的没谈大事,他看了一眼侍立在大案侧后的曹福,就开始说见闻。他从刘鸣的事开始说,谈到刘鸣的表弟陈漳死在了出使真腊的途中,还说了他们表兄弟间的琐事。接着又谈起了海军指挥使唐敬,多半也是从刘鸣口中听来的。

朱高煦听得很轻松,只说一个人的事,线索总是没那么复杂。

孟骥终于说到了重点,说道:“彼时真腊国危急,遣使来官军大营求救,暹罗国使者也到了。刘使君问策奴婢,奴婢说自家管不了这等大事,不过为皇爷跑跑腿;刘使君领了皇爷的圣旨、负责邦交诸事,得他拿主意哩。

刘使君说,深受隆恩重任在身,不敢不为君分忧;皇爷多次言及大略,谆谆教诲亦不敢忘。又说暹罗国这些年日渐势大,真腊国灭对朝廷无益。

然后刘使君便令暹罗国退兵,停止进军金边城,助真腊国渡过危局。暹罗国使者多有怨言,未曾许诺停止进军。刘使君亲自到金边城去了,奴婢劝阻无用。”

西番色目人孟骥、永乐年间活过来的太监,跟刘鸣没甚么关系;再说刘鸣是武德年间才中的进士,在朝中还没啥过硬的人脉可言。

孟骥一个劲为刘鸣说话,估摸着他这个太监确实欣赏刘鸣某些方面。朱高煦一边听着,一边已经听明白了、孟骥为甚么要先说刘鸣的表弟。

朱高煦对刘鸣的做法不是完全满意,但别人又不是自己、万里之外通信不便,又怎能随时都恰恰能挠到痒|处?不过刘鸣跑到真腊国内地去,万一又折损一员大臣,那朱高煦就肉疼了。

他的脑海里闪过刘鸣表弟的事,便很快有了主意,开口道:“按道理说,暹罗国是胜利的一方,想分赃并不过分。但暹罗人站过来的时候,咱们已经赢了。锦上添花、或是说趁火打劫,哪能和雪中送炭相比?”

朱高煦又干笑了一声:“话又说回来,假设官军此役不太顺利,那暹罗人不是要翻转来干咱们一票?刘鸣的想法也没甚么不对。”

孟骥道:“皇爷圣明。”

朱高煦说罢稍稍转头侧目,看了一眼曹福。曹福一直在关注朱高煦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让曹福马上有了回应,他的腰微微向下一弯。

曹福的干爹是司礼监太监王贵,而王贵在武英殿典宝处当差。将来大臣们要处理有关事务时,稳重的官员多半会问问王贵、看看宫里有没有态度。所以朱高煦今天表个态,以后就不用啰嗦了。

朱高煦又不动声色道:“朕就爱听明白话、也爱说明白话,特别是大事,更得力求准确无误。要是打机锋说反话,万一叫人猜错了,那可得玩砸啦。”

孟骥笑道:“皇爷英雄气概敢作敢当,奴婢等仰慕之至。”

朱高煦轻轻挥了一下手。孟骥叩头退走。

接下来的人是礼部尚书胡濙,见礼罢、胡濙开始说外藩使节的事。

外藩使节来京,住在长安右门外的会同馆。礼部会设宴款待,称之为“下马宴”,以及数次不同规格的友好慰问。但这些活动、都不会谈甚么实质的内容,甚至大多台词都是定好的,就跟唱戏一般。真正谈事情的时候,要么是书面文字,要么就是礼部官员私下拜访时的谈论。

胡濙道:“禀圣上,满刺加使节先是辩解,其国王拜里米苏兹、受奸臣和真腊人蛊惑,方错误地与大明为敌。使节据礼甚恭,通事直译使节称圣上为、太阳与月亮之光辉帝国最伟大之皇帝。又说其国君悔悟,不愿意再与大明为敌,因此主动撤出都城,希望能与大明朝廷重修旧好。并答应向大明纳贡称臣,保护官军在龙牙门(新|加坡吉宝港附近)设立使城,建立都督府。”

朱高煦听罢,说道:“可真腊人说的,是满刺加人主动跑去联络,还要组织甚么反明联盟;不过这些旧账再计较也没实际好处。王景弘和陈瑄已上奏,时节进入热季、雨季之后,拿拜里米苏兹的主力毫无办法。仗反正没法打了,满刺加又痛快地答应了那么条件,还有啥好犹豫?”

胡濙道:“圣上所言极是。不过爪哇国的使节请求,想让朝廷出面,制止满刺加人到爪哇国港口捣乱。那爪哇国前几年赔了朝廷价值六万两黄金的财富,如今有求于朝廷,臣也不好断然拒绝。”

朱高煦问道:“满刺加人在爪哇干了甚么?”

胡濙拱手道:“爪哇王室贵族大臣,以及大多百姓,都信印|度教。但满刺加人信的是回回教门,教|众跑到爪哇国各处港口城镇传|教,还挑拨叛乱事端,爪哇王室深感危险。他们知道大明官军攻打满刺加国之后,便派使节随船来京,想请朝廷出面管此事。”

胡濙想了想又道:“臣以为,朝廷不应每次都用武力相迫,如此诸国便只有畏惧。若是能解决他们的危难,或许诸国王室对朝廷便会别的感念,产生一些依赖亲近之感。”

“那爪哇人赔钱,乃因误杀了官军将士。不过胡部堂说的有道理。”朱高煦说罢,沉吟了稍许。

这时曹福的声音轻轻道:“奴婢听说,永乐年间有个叫尹庆的宦官,去过满刺加国、见过他们的国王拜里米苏兹,并会说满刺加话。若是让尹庆出面见满刺加使节,从中斡旋,或许有点用也说不定哩。”

胡濙听到曹福插嘴,眉头已经皱起来了。

朱高煦看了一眼胡濙,问道:“胡部堂以为如何?”

胡濙忙道:“请圣上圣裁。”

朱高煦回头对曹福道:“这事儿让胡部堂管,你听他的吩咐。”

曹福忙道:“奴婢遵旨。可尹庆在废太子当政时期,已被安排到中都凤阳去了,要不奴婢先把他带回京来?”

朱高煦道:“叫他回来等着,以备胡部堂调用。”

曹福道:“是。”

胡濙顿时感概道:“圣上真乃圣君矣。”

朱高煦笑了笑。

胡濙却不说刚才的事,他回顾左右打量着柔仪殿的陈设,又道:“圣上起居之所简朴大方,不兴歌舞宴会,不修宫殿,勤政为民,大明幸甚,万民幸甚。”

朱高煦不动声色道:“分内之事罢了。世道太平昌盛,必由质入文,但大家要低调点,总还有一些人吃不饱饭。”

胡濙的反应,有点出乎朱高煦的意料,他的表情就像伯牙看到了子期一般,郑重其事地作揖四拜:“臣谨遵圣上教诲。”

礼罢,胡濙告退。

太监曹福小声问道:“奴婢见识短,胡部堂咋啦?”

朱高煦转头看了他一眼,“胡部堂主张,盛世君臣应体恤下民,理想是丰收之年百姓不饥不寒,饥馑的年份不至于饿死没人埋。朕那么说句话,他当然很受用。”

曹福道:“都是臣子讨皇爷高兴,皇爷倒对胡部堂挺好哩。”

“你懂个屁。”朱高煦笑骂道。

曹福也满脸堆笑道:“皇爷骂得对。”

一旁的宫女连氏忽然说道:“胡部堂真是个好官。”

曹福回头道:“幸好胡部堂走了,不然你多嘴,他那眉间的皮子,怕是熨斗也熨不平。”

朱高煦笑着摇了摇头,忽然觉得曹福还是有过人之处,懂的不少。他抬起头看了一眼殿外的光景,日已上了三竿,连续多日的晴天、天气越来越热。他一时间倒有点想下一场雨,好叫天气下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