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明春色 > 第九百四十五章 沃土

大明春色 第九百四十五章 沃土

作者:西风紧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8:2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辽东都司下面的将领们在述职时,朱高煦也陆续询问了有关兀良哈三卫的景况。这些边将要顾及自己地盘的安危,对不远处的兀良哈部落、多半是了解一些情况。

接着朱高煦又召见了住在北平的郭昂。郭昂是守御司北署驻北平的官员,之前赵王府长史与蒙古信使花童见面的事、便是郭昂密报到京的。

对于遥远的阿鲁台本部阿苏特部,甚至鞑靼科尔沁部,守御司北署很难得到太多消息。但是距离辽东都司不远的兀良哈部落,郭昂应该能打探到不少事。

如此经过多方察问,朱高煦才认定了兀良哈人鸡儿将军的说辞。便是兀良哈人与科尔沁部落之间、来往过密的事实。

朱高煦判断,科尔沁部已全面向朵颜卫、泰宁卫渗|透,科尔沁首领阿岱不仅与兀良哈人进行联姻,招收了很多这两卫的兀良哈人,还派了不少人在两卫之间的地盘上驻牧。(此时的兀良哈三卫驻牧地区,主要在黑龙江与吉林之间,以及大兴安岭东麓。)

曾经在“靖难之役”中,帮助过太宗皇帝内|战的部落,如今正在脱离大明,与朝廷离心离德。

朱高煦对此感到十分棘手,一时想不出挽回兀良哈部落的办法。

郭昂已经详细回答了朱高煦的询问,他正躬身站在前面。因朱高煦没有吭声,郭昂在御前也便不敢轻言,沉默着侍立在那里。堂屋里变得很安静,而朱高煦此时正有点走神。

宁静的环境容易让人多想,朱高煦乍地有点不太理解、兀良哈首领们的心态,于是稍微联想多了一些。

不知太宗皇帝当初是否许诺过大宁地区,但最多也就是少给了兀良哈人一块地盘,别的方面赏赐、朱高煦相信父皇并不会吝啬。按理首领们不至于因为一件事、就想与大明为敌。

朱高煦突发奇想,心道:或许不管是兀良哈人、还是甚么别的部落,下意识里愿意与鞑靼人一道掠夺大明汉人,这几乎是一种本能。毕竟大明人口最多,产出非常丰富;只要这些部落能压住南方的明朝人,巨大的利益便足够让他们那点人化解彼此间的矛盾。当然做不做得到,还是要看中原王朝的状态。

这只是他自己的琢磨,究竟甚么原因谁也不知道。但总得有个缘由才是。

朱高煦回过神来,看到郭昂还站在旁边,便道:“郭指挥恪尽职守,你做得很好。”

郭昂一脸受宠若惊,忙恭敬地拱手道:“臣为圣上尽忠,实乃本分。”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

郭昂便道:“圣上若无它垂问,臣请告退。”

朱高煦说道:“你先回去罢,公事向侯左使禀报即可。”

郭昂叩首谢恩,退出了堂屋。

接着朱高煦要见的人,便是兀良哈人鸡儿将军。鸡儿与边关明军将领、来北平述职,不会在这里呆得太久。之前朱高煦许诺过,要为福余卫的处境找到办法,这会儿也该拿出说法了,不能再继续拖延下去。

不过在叫人召见鸡儿前,朱高煦再次审视了一番自己的想法。

这些天朱高煦对福余卫的方略,想到了两个可以选择的法子。

其中之一便是保持福余卫的位置,利用他们作为兀良哈部落、与科尔沁部之间的楔子,大明则在南边呼应,对泰宁卫、朵颜卫进行南北夹击。

朱高煦有过这种强硬方略的想法,那是因为他感觉阿鲁台、科尔沁部阿岱,已经与兀良哈人纠缠太深。既然无法再继续和好,不如主动打击。

但此略有些副作用,首先朵颜卫和泰宁卫的力量不弱,可以动员的骑兵亦不少,加上有日渐坐大的科尔沁部增援。大明发动这场战争,规模不会太小,胜负不论、耗费必定很大。而此役并非十分必要,既会进一步增加军费、最近开支已经在不断攀升,又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最关键的是,大明朝就算打下这些地方,一时半会也不容易站稳脚跟,因为当地汉人人口太少。这样的决策,当然得想以后怎么办,事情从一开始就得想到后面,以免临时左右为难。

辽东大部地区,中原王朝已有很多年无法直接掌控。从宋代起数百年间,契丹、女真、蒙古轮番占据这片土地,基本没有汉人甚么事;元代自不必想,北方都是蒙古人的势力。

大明势力进入辽东,则是洪武年后的事。明军打击元朝在辽东的残余力量,前后进攻数次,然后强行迁徙军户屯田,才有现在的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大宁都司的存在(大宁都司已名存实亡)。其中汉人人口最多的便是辽东都司,但明军直接屯驻的地方,在辽东地区目前刚到沈阳中卫、铁岭、三万附近;人口也多是军户和流放犯。

因此朱高煦不得不面对现实,短期想真正占住吉林黑龙江这些地盘,可能辽东的人口不够。最稳妥的还是渐进发展人口,逐步消化。

朱高煦再次慎重考虑,终决定采用第二个方略。

派宦官去召见鸡儿将军之后,没等多久鸡儿便来见面了。旧院以前是高阳郡王府,郡王府的规模、当然与京师皇宫相差甚远,人们进来面圣,不至于走路也要走很久。

鸡儿执礼甚恭,先在门外叩首,然后进来又行大礼。因天气日渐寒冷,门口已挂上帘子,屋子里的火盆里有暗红色的木炭,让室内的空气十分温暖。相对封闭而燥热的空气里,鸡儿将军身上的浓烈气味顿时扑面而来。不过朱高煦知道他们的生活习俗就是那样,也没有丝毫嫌弃之意。

朱高煦道:“鸡儿将军免礼。”

他随后便径直说道,“朕对福余卫已有安排。你返回驻地时,把圣旨带回去。着福余卫南迁,到泰宁卫南边的土地上驻牧。三卫都换地方,你们到南边后,泰宁卫的牧场便属于你们;泰宁卫依次北移,到朵颜卫的地方;朵颜卫则接管你们的牧场。”

鸡儿听罢,不假思索便说道:“圣上,朵颜卫与泰宁卫恐怕不愿意挪地方。”

“没关系,至少先是这样的说法。他们不让,你们也有好地方驻牧。”朱高煦用手抚平面前的地图,提起了朱笔,抬头道,“将军近前来。”

“是。”鸡儿走到了桌案旁边。

这是一张十分简单的手绘地图,除了一些大地名和河流,几乎甚么也没有。朱高煦拿起笔放在东西辽河的交汇处(长春西南),然后沿着河流往左右画上朱线。东辽河、西辽河,大致从东西两个方向汇聚在此,然后才向南流向入海。

画了之后,他便抬头看着鸡儿将军道,“东辽河、西辽河两条河以北的地方,便是借给你们驻牧的范围。这片土地不比你们原先的牧场小,应该足够了。泰宁卫一时不让地方,你们就在辽河附近驻牧。不过泰宁卫的土地,名分上一直都属于你们的。”

朱高煦虽然没怎么巡察过辽东,武德初北征、回程时只是路过一隅;但他还是有常识,东北黑土地的肥沃不是浪得虚名。相比放牧,显然农耕的产出更大;不过如今那边还没怎么开发,用来畜牧显然是水草丰富,而且还有渔猎资源可以补充。

鸡儿将军瞧了一会儿,果然他的神情看起来比较满意,开口说道:“臣替海煞男答奚谢圣上恩典。”

朱高煦道:“若是泰宁、朵颜勾结科尔沁人,对你们造成威胁,大明官军可就近增援,你们无忧也。”

他稍作停顿,又说道,“此后朝廷会重设互市规矩,辽东这边的互市地点,大概会在你们驻牧的地盘上。泰宁卫会得到一定数量的骑兵军籍,这些人聚集成营,在护卫互市城池周围安全、与官军共同驻守城池时,将得到军饷和赏赐,如同官军将士。”

鸡儿顿时更高兴了,掩不住喜悦的表情说道:“圣上没有忘记我们,您太宽厚大度了。”

朱高煦道:“忠于大明的部落,朕当然不会亏待。泰宁卫和朵颜卫的兀良哈人,擅自与科尔沁部勾结,他们得到大明的恩惠、必然远不如你们。”

他说罢,拿起一枚印,在地图上盖了一下,便递给鸡儿将军:“把地图拿回去。之后侯左使会写好圣旨,交给鸡儿将军,你去找他领。”

鸡儿双手接过地图,以手按胸鞠躬。

朱高煦意味深长地说道:“朕对鸡儿将军寄予厚望,以后朕还会到北平来。你下次带着儿子家眷过来陪驾,咱们并肩作战的情分,应当长久延续下去。”

鸡儿将军点头答应,再次谢恩,非常满意地离开了堂屋。

朱高煦也起身离开椅子,准备结束今日的公事。他转头看了一眼门外,又暗自决定,最近便离开北平,亲自沿着渤海海边再走一段路,便打算回京了。余下的各项大事,只能等回到京师、再由朝廷逐步实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