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汉阙 > 第511章 南海使君今北海

汉阙 第511章 南海使君今北海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1:4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天安三年三月初,中原长安早已是春光明媚,北海却仍处于冰封之中。大汉使团来到安侯河入海口处,已换上了厚厚的棉襦毡帽,来自西域的棉花塞在结实的麻襦里,再在外面裹一层皮裘,方能忍受这极寒。

感受着寒意,苏武忍不住隔着狐皮手套,摸了摸昔日满是冻疮的位置:“北海还是没变啊。”

漠北几乎所有河流都汇入北海,水源充沛,山区森林茂密,盛产黑狐、银狐、貂獭、灰鼠等珍贵毛皮,苏武当年来到这后,为了生存,也练了一手好射术,若只靠放养的那群公羊,早饿死了。

他还会织网捕鱼,只是北海虽是个湖,却有海的特征,岸边不仅游着海豹,还经常掀起超过两人高的巨浪,拍打湖畔悬崖峭壁,加上摸不清规律的暗流、潮汐,轻易不敢驾船入海。

一旦进入深冬,整个湖面都被封冻起来,湖冰极厚,人畜可以走其上,往来穿梭而无阻,只要小心别跑到碎冰区就行,气体也被冻在湖中,纯净的冰体色泽似蓝宝石,如梦如幻。每到这时,生活在北海以北森林里的“使鹿人”会赶着驯鹿所拉的毡车,来到南边和游牧的丁零人贸易。

“坚昆东北也有使鹿人。”苏通国在坚昆长大,和李陵的儿子,如今的坚昆王李坚昆还是朋友,当初坚昆于呼揭截击郅支,也有他书信的功劳。

只可惜郅支靠着哀兵赢了金微山之役,跑到了康居,如今成了康居王的女婿,替康居征服了奄蔡,听说近来常有侵犯乌孙之欲,那或许是大汉四至之外唯一的边患了。

不同于晓有兴致的赵汉儿,苏通国对北海风光没什么兴趣,却被湖中传来的巨响吓了一大跳!遥见浪花涌动,冰雪迸裂,还以为有巨兽破冰而来。

苏武指着湖中的异动笑道:“是融冰。”

进入夏历三月后,冰雪开始渐渐消融,冰破时发出巨大的爆裂声,在冰面上迸开一道道深不可测的裂缝,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崩裂。

这样的气候,这样的声音,他可是听了整整十九年呢。

丁零王听说汉使来北海为天子祭祀,也恭顺地来拜见,他还认识苏武,说当初跟着父亲来拜见匈奴单于之弟于靬王时,看到苏武居住在湖边,拄着汉节牧羊,起居都拿着,以致节上毛全部脱落。

说话间丁零王目光看向苏武手里的新节杖,如今那牦牛尾十分丰厚,好似大汉极盛都国力,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初正是丁零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让他又再度穷困,生怕这位老汉使还记着仇。

虽然奴役丁零的匈奴已经分裂,但漠北如今三国鼎立,每一方都希望能得到大汉和都护府的支持,对他们跑到己方圣湖祭祀的行为,也是敢怒不敢言——朝廷让逼死单于的赵汉儿为都护,便是为了让他的威名威慑草原各部。

苏武赶了几千里路很倦了,也不愿与丁零人多叨扰,只筹备祭祀仪式。他自己则裹着衣裘,在北海边凝视那晶莹剔透的蓝冰,听着耳畔剧烈的冰裂,仿佛在重温那段岁月。

人在这种世界边缘的地方,总是会想到许多事情,比如生死。

死亡离八十岁的苏武很近,已经悄悄跟了他许久,苏武忽然想到路过姑衍山时,那些浮屠信徒的憧憬。

这五六年来,匈奴饱受战乱之苦,人死十三,畜死十六,时刻挣扎在生死线上,黑灾白灾无常,还被鲜卑、丁零钞掠。

在听说汉地安定富饶的传闻后,在目睹汉家骑队在漠北巡视时的威风凛凛后,底层匈奴人自然会生出“愿来世生于汉地”的想法。这已经成了他们听从弥兰陀之劝,积善行德,忍耐贫苦和抢掠杀戮**的最大动力。

只要重生于富庶温暖的南方大汉,就再也不必受苦了。

苏武却知道,大汉虽然赢得了战争,边境安宁,昔日用来养士马边塞驻防军队开销削减大半,被天子用来改善国内制度民生,但才刚刚起步,没匈奴想的那般完美。一百多个郡国,哪都有活不下去的穷人,哪都有天灾**。只是高、文时奔逃出塞的汉人,不也想象胡人自由,可以天天吃肉么……

不过,站在汉臣角度,匈奴人能从天天想着秋后去抢谁,变成忍耐苦痛寄希望于来世,真是一个巨大转变,对都护府加以羁縻十分有利——谁不希望放养的牲口听话呢?

苏武开始明白,任弘为何让安北都护给暗暗帮那西域沙门弥兰陀了。

这种人有来世,轮回业报的宗教对丧失了希望的贫苦穷人,或期盼来世继续当人上人的匈奴小贵族,确实有很大吸引力,却与汉人的信仰截然不同。

起码对苏武,是毫无吸引力的。

苏武记得孝武皇帝一生追求的,是飞升仙界。对神仙学说痴迷不悔,他不仅多次听信方士的虚言,派人到海外神山寻找不死之药,还修建了多座高耸入云的楼馆,以便西王母来回,虽然总是受骗上当。

他在孝武身边做郎时,侍奉于侧,听到孝武与术士公孙卿诙语黄帝铸鼎登仙之事,汉武听后十分羡慕,说道:“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屐尔!”

即便不成仙,孝武对发妻、长子的态度也与脱旧鞋差不多。

连孝武如此折腾,都不得飞升仙界引魂上天,普通人就更别提了。长生成仙是奢求,汉人普遍笃信的,还是魂系人间,死后归于泰山之说。

苏武见证过很多人的死亡,他父亲的,兄长们的,孝武皇帝死时他在北海哭得眼睛流血,还有孝昭的、霍光的、张安世的。

而他的长子苏元卷入上官桀叛乱被霍光处死,最让苏武刻骨铭心,他白发人送黑发人,亲自布置了苏元的墓葬。至今仍记得,镇墓券上是这样写的:“想念苦,匆相思,生属长安,死属泰山!”

这是汉人的生死观,早一百多年齐人就唱:“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蒿里是泰山之下黄泉入口,据说天帝之孙住在里面,执掌司命,主召人魂魄,知生命之长短。

苏武很传统,他不相信人有来世,更不相信什么业报轮回,他只以为,人须得在仅有的一生中,做让自己无悔的事,史书丹青会记录你的言行,下到黄泉后,面对君父,才能挺直胸膛,心中无愧!

斋祀完毕,按照任弘的提议,在此地竖立铜柱标明汉之北界,原本天子是想效仿秦始皇吹过的牛,如此写:**之内,汉皇之土。西涉碎叶,南尽北户。东有鲸海,北过丁零。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但在西安侯的提议下,刘询最终决定,不固定四至,而是用了另一句话代替,篆刻在铜柱正面: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在那玄武纹的高大铜柱屹立后,苏武又用丁零语告诉丁零王,背面铭文的含义:“玄武柱折,则丁零灭!”

在丁零王毕恭毕敬的应诺中,汉军士卒高呼万岁,苏武抬起头,那熟悉的天际上,先是空无一物,但很久以后,飞来了一只孤独的鸿雁……

当初匈奴人说苏武已经死了,多亏常惠告诉汉使,说汉天子射上林苑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苏武在北海荒泽中,他才得以回家。

所以苏武对雁格外喜爱,抬头定定看着它,听其声音,有些凄厉,是一只老雁啊,不由心中一悲。

“真像我啊。”

却见其在如同一只细长蓝眼睛的北海上空盘旋不去,这老雁,是北归的先锋?还是南下太迟的后队?他的同伴去了哪里?是尽数陨落了罢。

直到良久之后,一羽雁翎旋转着飘落下来,落在苏武的脚边,他想要拾起,却始终无法弯下腰,只能撑着节杖强忍痛苦。

最后还是儿子苏通国代劳,将羽毛轻轻放在苏武手中,又搀着虚弱的老太傅往车乘那边走。

躺在车上时,苏武已说不出话了,只看着雁翎许久,他忽然笑了起来。

他固执请命北上,却又对北来的原因语焉不详,甚至自己也不太明白。

现在苏武清楚了,他是要来这,告诉陪伴了自己十九年的北海一句话。

“北海,亦是汉土!”

苏武还要找回他落在这的十九年人生,将被此地寒霜冻结的一部分魂魄拾起,紧紧握在掌中,然后带回去。

苏武抬头,心愿了结,他的身体已虚弱到了极致,眼中却定定看着南方汉地的方向,孝武皇帝,霍子孟,他的父亲苏建,两位兄长,还有儿子苏元,都在泰山等着他。

“武此生已无憾,不望有来世,唯愿魂归泰山,与万千魂灵,共佑我大汉永世不衰!”

……

而在与北海相对的极南方,万里迢迢的日南郡最南界,却炎热无比。

在一片茂密的热带雨林外,能望见蔚蓝南海的空地上,汉军士卒和当地林邑人、交趾人一起竖立代表大汉南至的“朱雀柱”,以石头镶嵌固定,上面的铭文与苏武所立玄武柱差不多。

而在不远处,一位穿着清凉的汉人卿士在树荫下避开酷热的太阳,头戴远游冠,身形是那么熟悉,胡须也没长多少,唯一不同的是,肚子比五年前大了一圈,努力吸气都收不住了。

祭祀完毕后,看着自己的肚子,中年发福的任弘也很烦恼,勉励自己道:“阿弘呀阿弘,虽然你功业已建,吹一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都不为过,但这已不是髀肉复生,而是赘肉增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