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 > 第605章 成为傀儡的安南王室

大明皇长孙 第605章 成为傀儡的安南王室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1:55:56 来源:书海阁

胡季牦并没有直接处死,而是将会当成罪犯,一直押送到大明京师来进行审讯。

这是叶升的坚持。

即便是安南王,安南太上皇,也不敢有任何违背的意思。

当然,这个所谓的安南太上皇,是没有经过大明正式册封的,也就是说,所谓的安南太上皇是安南这边自己搞出来的。

原本安南自主,这些也没有什么,大明那边也管辖不过来。

可现在不一样,大明全线入主安南,那你这个所谓的安南太上皇是什么意思?

叶升直接就否定了所谓的安南太上皇统治,于东都王宫之中正式宣布,唯有安南王才得到大明的认可。

这让安南太上皇陈颙顿时就懵了,当即就要上奏大明皇帝。

可叶升才不管这些呢。

其实作为武将,叶升对于这些比较政治的东西并不是很懂,其实在这个背后是朱英的意思。

想要彻底掌控安南,可废除安南王室好像在名义上又不道德的情况下,就只能是让其当个傀儡了。

没有了大明支持的安南太上皇陈颙,一下子就沦为了普通的皇室成员,所有的群臣都发现情况好像是有了很大的变化。

除了少部分忠于陈颙的安南大臣之外,其他人都战战兢兢。看书喇

三天时间。

这些忠诚于陈颙的大臣们,就是各种意外身亡。

比如喝水噎死,骑马摔死,病重去世等等。

这也让陈颙意识到自身的处境已经是更加的危险了。

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怀念起胡季牦来。

虽说胡季牦架空朝堂,可他自身还是有很大的权力的,哪怕胡季牦造反,自己这里也没有受到任何的风波影响。

但他也清楚,从很大层面上来说,大明已经是放弃他了。

这等情况下,说没有大明朝廷那边的示意,叶升一个侯爷做出这样的事情,还得到了所有明军支持,大概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叶升以安南王年幼的名义,请刘胜担任安南宰相,统管安南政事。

到了这个方面,等于是彻底的架空了安南王室。

所谓的安南王,已经是沦为了傀儡。

当然,即便是傀儡,在没有废除安南王的情况下,还是能够住在王宫的,且衣食住行这些都不会怎么缺少。

安南的禁卫军全部被改换,换成了大明的军队。

朝廷上这些安南位高权重的老臣们亦是纷纷乞骸骨,回乡养老。

曾经跟着陈胜一起来到安南的那些商会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各路大臣。

包括是李秀才。

哦,现在已经不能称之为李秀才了,应该是叫李尚书才对。

李秀才已经是被任命为安南吏部尚书这么一个职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真是没想到啊,我竟然是有今天。”

李正祥感叹着说道。

李正祥是李秀才的本名,他都差不多快要忘记自己的本名了。

曾经在西域的时候,就取过很多个假名字,而后来跟着刘胜回到大明时,多数也是以李秀才这么个名号称呼。

而到了今日,任命书下来的时候,上面明晃晃三个大字:李正祥。

这才想到这才是自己的名字。

“尚书大人,还请更衣,即将要上朝了。”旁边的仆从小心的在旁边轻声道。

李正祥回过身来,这一刻的腰杆变得笔直,双手缓缓展开,让仆从服侍。

......

安南大胜的消息传到大明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份了。

立即就登上了京师邸报。

邸报之上,不仅仅是平叛安南大胜的消息,同时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进行对安南的介绍。

比如说安南的粮食情况是多么容易丰收。

比如安南的海贸有着多么远大的前景等等。

同时颁布一条消息,是关于迁徙安南的优待政策即将出炉。

次日,京师邸报再出一条新的通知,只要是愿意迁徙海外藩地的百姓,文人,士族等等,都有很大的优待。

工钱,俸禄,赠送田产,入仕优先等等。

且上面明确的讲述了,大明对于迁徙海外的户籍,是予以认可的。

就这一条,最兴奋并非是百姓文人,而是商人。

不管是什么情况的商人,在赚到钱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更换户籍。

工籍肯定是不行的,他们最为向往的,还是官籍。

往往在这方面,通常都是以联姻来改变自己后代的户籍问题。

现在朝廷直接给了指出了一条明路。

只要能够在海外入官籍,那么在大明这边,也可以承认你官籍的身份。

对比现在的大明,入官籍考功名是何等的困难。

可海外就完全不一样了。

单说是安南那个地方,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可以想到,正是处于百废待兴之际,可谓是大量的缺人。

朝廷的意思也很是明显,就是想让更多的汉人迁徙过去,增强大明在当地的影响力。

只要过去了,入官籍这块必然非常的轻松。外边哪里会有大明这般的严谨,大不了就花钱疏通打点一下。

不仅是商人群体,一些底层的官员亦是蠢蠢欲动。

随着大明的升职难度不断拔升,还有来自于各方面的监管条例,官员虽说是衣食无忧,可想发财的难度是大大的提升。

尤其是在贪财这块,更是如此。

从京师到地位,各方面的制度正在不断的进行一个完善,对于这样监管制度,官员们还未熟悉,暂时很难说找到下手的地方。

毕竟朱英设立的管理制度相当超前,超越当代的认知,想要一下子就找到其中漏洞进行悄声无息的贪腐,是一个长期缓慢的事情。

官员们长期混迹于官场,对于安南的情况多数都是能够猜测出来一些。

首先去了安南当官的话,升职是必然的,朝廷也明确说了,候补的官员前往安南,按照具体情况升一级到三级不等。

安南那边,也是三省六部制。

尚书的位置不太可能,各部侍郎这块,希望还是很大吧。

且地方上府城,县城这些,肯定也是大量缺乏,大明统治下,肯定比安南那边更加具有优势。

一时间,户部顿时更加忙碌了起来。

现在到户部下户籍司衙门,几乎是人满为患,每天一大清早过去看,就是长长的队伍,甚至是影响到了街道的行人。

在这里排队的,要么就是要去倭国,要么就是要去安南。

京师都这么热闹多,其他地方更加是如此。

像是广西这边,本来就临近安南,来去更加的方便,消息传达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完全的爆满了。

都想着到安南去搞点事情。

对于这样的情况,朱英非常的满意。

想要真正的去统治一个地方,首先是人口上的比例一定是汉人相对较高才行。、

对于大明来说,打下来容易,治理才是更加麻烦复杂的问题。

真正的把一个地方融进到大明直属统治,向来是长年累月慢慢实行。

安南很早就属于中原王朝的县城,之所以被独立出去,主要的原因还是愿意搬迁过去的汉人数目太少。

当地汉人比例远远低于其他民族的时候,自然就没有了所谓的忠诚。

只要中原王朝有任何的动荡,那么这些人口大族,自然就会见风使舵立即脱离中原王朝,而不是真正的把自己当成中原王朝的一份子。

在往后的安南,即便还有所谓的安南王室,只要汉人的数目足够多,就完全不用担心会有被分割的可能。

“倭国,安南两地,往后必然成为咱大明的地盘。”

“大孙的这个法子,是相当好啊,其实咱先前还有着不想让后代们去征战这些小国,感觉是吃力不讨好,平白损耗了大明国力。”

“现在这般,完全可以更大的扩充咱大明的疆域,类似于其他的小国,亦是可以直接的吞并进来。”

朱元璋极为兴奋,他感觉到了大明不断扩大的可能。

对于大明内部的矛盾,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当然是非常清楚。

为了稳住老朱家的基业,本身就想着立下一些不征之国,好让大明王朝国祚延绵。

而现在通过大孙的这些操作,不仅让战争变得不亏钱,反而是相当的赚钱。

尤其是在迁徙汉人这块,一直是朱元璋较为头疼的问题。

要知道于洪武二十年的时间里,朱元璋亲自安排过非常多次的大型迁徙,且这种迁徙一直都没有怎么停顿过。

为的就是更加的统治整个大明。

便是内部的迁徙,百姓的不满情绪也是非常之高,甚至于有不少造反情况的出现,虽说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却也说明多数百姓都是被动,强迫的。

现在则完全不同,朱英以利诱之,加上京师邸报的宣传,让大家对于迁徙不仅没有任何的反抗心理,反而是积极主动热情。

甚至一些中土大姓,都有了大规模迁徙的想法。

这样一来,大明本身的阶级尖锐矛盾就处于不断的衰减之中,基本上都全部的转移到了外边。

很大程度的减少了现在大明人口暴增的压力。

“爷爷,只要倭国和安南这个法子可行,往后我们就能按照这个情况去照搬,对于其他的地方也同样是如此。”

“咱们大明的疆域,只会是越来越大。”

朱英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感叹。

其实对于朝廷,或者说对于皇家来说,这些小国的并入,并没有太大的幅度增加大明国力。

简单点说,就是把宗主国和附属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的紧密起来。

但换个角度去看。

首先是大明往后的藩王有了去向,不必是在大明内部来争抢封地。

周边的稳定掌控在大明朝廷的手里,统治力,影响力变得更加的强大。

于大明的各户籍人员而言,也有了更多选择出路的地方。

这种逐渐同化的套路,是可以不断复制加强的。

像是如今的西域,就已经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果不是因为朱元璋禁海的关系,先前朱英的群英商会,恐怕都是很难发展起来。

西域因为陆地丝绸之路的荒废,导致来往的商队变得稀少,加上如今海贸行业的兴盛,已经可以说完全的凋零了。

北元雇佣协会,现在已经有了几万的数目,尽皆都是草原上的骑兵。

通过协会,他们开始受佣于大明商人,让整个西域都形成了很大的混乱。

几万草原骑兵,当没有了大明的掣肘之后,完全是能够在西域横着走的存在,这也导致西域的商业情况极大的翻牌。

在足够的利益面前,可没有什么善良的商人,有了强大的武力值保护的情况下,大明商队对于西域当地土司贵族,小国君主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危险。

就仅仅现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西域那边已经是有数个经常跟大明作对的小国被毁灭了。

其中没落的西域贵族,更是数之不尽。

这些消息是不会刊登在京师邸报之上,等于说目前整个西域来说,已经是被封锁的感觉。

只有当整个西域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朱英或者说大明朝廷才会出手。

许多消息灵通的商队,大致也是知道了这个情况,立即耗费了大价钱去西域进行最原始的资本积累。

这样的情况,不止是西域,包括是临近的吐蕃地区也差不多。

聪明的商人,现在已经是开始带着草原骑兵南下吐蕃。

文明加上野蛮,如同一把旷世之火,将西域和吐蕃彻底的点燃起来。

大量的西域,吐蕃小国君主不断派出使臣前往大明京师,想要获得朝廷的庇护。

只是当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哪里是这么轻易能够关闭的。

别的不说,这些商队的背后,同样是跟朝廷各大臣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输送的利益链条,都已经是涉及到内帑之中了。

怎么是说停下就能停下的。

况且现在的大明,正是需要大量人口进行基础建设的时候,本部的人口价格太高,从外获取人口,不仅能够降低建设成本,还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单说西域,吐蕃和大明的边界这边。

就出现了大量的牙行。

哪怕是边关的一个小镇街上,可能都有十几家牙行的店铺经营。

大明是禁止奴隶贸易的,可如果是正规的介绍工作,这自然是在大明的律法保障之内。

喜欢大明皇长孙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皇长孙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