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殿下 > 第 297 章 灯灭之一百

殿下 第 297 章 灯灭之一百

作者:石头与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01 19:54:2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正文第二九七章

荣烺永远记住了祖母郑太后面对极恶天相时维护首辅的笔直身姿。

那是足以支撑起整个王朝的力量。

为了表达对祖母的崇拜,荣烺光夸祖母的气派就夸了不下一百遍,她感慨的说,“我以后也要像祖母这样,保护朝廷忠臣。”

郑太后无奈,“这都不用问就知道你偷听了。”

“自己家,哪儿能叫偷听呢。我要不是觉着衣服没穿整齐,我就光明正大到外间去听了。”荣烺趴祖母枕边儿,自言自语的咏叹着,“我祖母怎么这么厉害这么有气魄呢!祖母,你不知道,你那身姿别提多漂亮了!世上没有比祖母更英明的人了。”

郑太后笑,“为上者,自然要保持清醒。”

待荣烺的兴奋劲过去,祖孙俩又补了一觉。起床后,荣烺用过早膳,就跟祖母说,“祖母,河南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地动,今年我生辰就不大肆庆贺了。把宴会取消,咱们自家人一起吃顿长寿面就行了。”

郑太后颌首,“是咱家公主的气派。”

然后,荣烺又道,“我去瞧瞧方御史那边儿准备如何了,有太医院的太医又有工部的工匠,还有护送的禁卫,我看他们整理好没?”

郑太后便让荣烺去了。

出门时,荣烺见颜姑娘颇有忧色,便让颜姑娘与自己同车,问她,“阿颜,你怎么了?”

颜姑娘与荣烺自幼一道长大,并不瞒荣烺,“前些天星象就不大好,又出了河南地动的事,读书时就有读到过,天人合一,我父亲是首辅,该上请罪折子了。”

“这个啊。今儿早上颜相就要请辞首辅之位,被祖母父皇拦下了。”荣烺道,“你放心吧!祖母说了绝不会因天相而罪重臣!你知道的,我从不信这些!祖母也不信!父皇也不信!”

颜姑娘吁口气,“殿下,咱们要不要也去寺观祈福,祈求国泰民安。”

“前些天父皇、皇兄刚去过,咱们再去,显得太频繁了。”荣烺捏捏颜姑娘的手,“放心吧。肯定会没事的。咱们觉着这事儿大,可像祖母、颜相他们,经手的哪件不是大事呢?救灾什么的,更是常见。”

荣烺到御史台时,荣绵与颜相都在了。物资、兵马、人手,一一调度到位。另外颜相与方御史还商议了一些机动措施,待到下晌,方御史便整装出发了。

荣绵挽着方御史的手,郑重托付,“一切就拜托你了。”

方御史道,“臣必不负陛下、娘娘、两位殿下信赖。”

荣烺道,“方御史,到了河南,告诉百姓,我们都记挂着他们。让他们不要害怕,房舍倒了,朝廷会帮他们盖。庄稼毁了,明年再种。受伤生病,有太医有药材。告诉他们,一切都有朝廷在。

也告诉河南官员,此际正是勠力同心之时。所有官员放下成见,齐心救助灾情。御史台司纠察百官,待灾情结束,希望能看到御史台对河南官员举善弹违的名单。”

荣烺一口气不歇,也交待了许多事。

方御史抱拳,“臣记住了。”再三请两位殿下留步,颜相与程御史送方御史出门。

荣烺未办生辰宴,颇得好评。

就是素来对荣烺颇有意见的郢王也说公主大些,格外懂事了。

郢王素来关心国事,因有河南地动,跟白家商量,两家亲事不妨后延一两个月。不然现在朝中都忙着救灾,咱两家这亲事也不好大操大办。

白家也没意见。

官学新调任的云馆长到达帝都,他官职不高,还未到陛见资格,先到吏部办了手续,然后就是等着与白馆长交接官学事务。

吏部侍郎颇好心,指点云馆长先去拜见公主。

与白馆长见面,公务交接后,白馆长也建议他一定要抽时间去拜见公主。

云馆长近来虽在外地任官,也在与家里或是同僚的通信中听闻过官学名声,对于公主能将官学振兴到这种程度,云馆长心内亦是钦佩。

他先往万寿宫递了请安折子,荣烺特意空出时间见了云馆长。

不愧是吏部尚书举荐之人,这位云馆长要比白馆长年纪略长,前番任平城知府,因平城是西北边城,民风彪悍多战事,原以为会是个略粗犷之人,不过,云馆长虽留着修饰整齐的连腮短胡,却只给人以端谨肃正之感。

一看就知很可靠。

荣烺免了云馆长的礼仪,令他坐下说话,“官学的情况,白馆长比我更清楚。这几年,官学多赖他治理管束,他必已将要紧事都告知了你。”

“你是吏部举荐的能臣,我没有不放心的。官学就交给你,倘有你搞不定的事只管来告诉我,我替你出头。”

云馆长在平城为官六载,也习惯了西北城的豪放气,一听到公主这话,就知公主是个可靠之人,当即表态,“殿下放心,臣必用心管理官学。若有难办之事,必要请殿下帮忙的。”

俩人挺对脾气。

荣烺令人取了两幅文房四宝赐予云馆长。

云馆长心想,公主殿下能重振官学果然不是没原因的,官场这些门道,公主殿下一清二楚。

待正式到官学上任,云馆长将公主所赐摆在案上,同僚见了,知他得公主器重,且他亦是精明强干之人,当差之用心不亚于前任白馆长,一时间,同僚皆心服。

官学就此顺利交接。

接下来又有宗学更换先生一事。

嘉平大长公主、顺柔长公主叫着郢王到宗学听课,听了两天后,他们又往官学去听两日,觉着委实差距有点大。

虽都是翰林讲课,一个慢悠悠像念经,一个就神采奕然,这也差太多了。

嘉平大长公主说,“这翰林跟翰林也不一样啊。郢王弟,不求咱们宗室出案首解元这样的人才,可也得差不多呀。”

顺柔长公主道,“换个好先生。”

然后嘉平大长公主、顺柔长公主跟郑太后叨叨,郢王找荣晟帝沟通,荣晟帝让宗室与翰林协商。

郢王还想把官学的先生调俩过去,这话一提,立刻叫新任云馆长坚决拒绝了。就是官学的先生也不乐意去,官学生明显素质更好,都是百里挑一的官宦子弟,这些孩子既有家世,以后若能考取功名,他这做蒙师的也脸上有光。

宗学那边不挑子弟,凡宗室出身都能去读,就良莠不齐了些。

无奈,郢王只好慢慢挑选新先生。

顺柔长公主特意叮嘱他,挑先生时叫上她与嘉平长公主,一起给宗学挑几个好的。

很快,河南那边也递来折子,自那日地动后,后来又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地动。此次,开封府的灾情非常厉害,塌的那些房子还是小事,地动中死的人也极多,有统计的已有死者上万,伤者不计其数。

地动范围自城中到郊外农村,因连日豪雨,更对救灾不利。

方御史亲自主持救灾,第一件事就是将死者深埋,但陆陆续续病倒的百姓慢慢多起来。方御史已向河南周边州府求援,调用药材,征用医者。

似是河南的乌云刮到帝都,帝都也天色阴沉,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好在河南的暴雨未下太久,待暴雨停歇,开封城的水退去,露出满是泥浆天灾之后的府城。

暴雨之后是暴晒,前些天落下的雨水蒸腾成气,蒸烤着这座千年城池。

方御史带着河南的官员、官兵、禁卫、百姓,开始震后的打扫清理,以及病倒百姓的医疗照顾。

震后最怕的就是疫病。

直到七月初方传来好消息,整个震后工作都步入正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就是在初秋时节,开封城内开始有小范围的疫病发生。

方御史当即立断,征用郊外庄园,将生病的病人统一挪到庄园医治,如果不愿意挪动的,就封了家门,每日由府城药局的人送药进去。

另外,家家煮醋洒石灰,发放一些常用的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药材。

开封城地处中原大地,北接幽燕,东临鲁地,南有苏浙,西去关中。且水路交通十分发达,这在送运药材上有了极大的便利。

到八月初,这一场疫病将将结束。

后面只需再小心观察即可。

倘非方御史当即立断,实不敢想像这样的大府城一旦蔓延开来会是何等样场景。

只是,朝廷尚未松一口气,方御史就心力交瘁的病倒了。

在开封的副都御史与支援开封的太医院左院判联名上折,交待的方御史的病情,方御史自己的意思是请朝廷派新的钦使过来。

以安民心。

方御史纯粹是太拼命累病的,但在疫命收尾的当口,就有不少人怀疑他是得了疫病。更有不要命的四处传播,虽斩了几人,民心依旧不安,官员也多有怀疑。

生怕方御史惜命,或者出于政治考量,不承认自己得的是疫病。

方御史也是没办法。

方御史让副都御史写的折子中建议,接下来的工作由副都御史接手就成,但需要一个够份量的人过来坐镇。

这个人,最好是皇室宗亲。

其实内阁随便谁来都能干接下来的活,但是,有点浪费,因为大局已经稳住了。

皇室宗亲不用干活,只要身份在。

灾后惶惶不安的百姓若看到皇室宗亲亲临开封府,将给百姓以莫大的信心。会让这些深受天灾苦痛的百姓觉着,皇家没有抛弃他们!皇家是将他们放在心上的!

对于此刻受尽苦难的开封城,信心是比黄金更加重要的东西!

方御史这样的能臣,他的判断不会有误。

折子送回帝都,内阁与皇室要面临的问题的,皇室人员有限,陛下太后娘娘不可能去河南。

大殿下倒是可以去,也很愿意去。但关键是,大殿下是皇帝陛下唯一子嗣,内阁与皇室都不能让大殿下冒一丁点的风险!

接下来皇帝陛下的血脉就是公主殿下了。

但内阁自己都不好启齿,之前反对公主参与政事都是内阁大员。

内阁宁可提议郢王。

郢王,今上王叔,先帝之弟,太祖之子,宗正司司正,正经皇室宗室。

郢王倒愿意任事,但就是这样不巧,郢王晚上回家睡一觉,第二天就病了,烧得起不了身。郢王撑着病体也要去,郢世子却不能看老爹这样操劳,愿意为父远赴开封。

内阁简直被郢王气死!

程御史直接说,“郢王身份就很勉强了,郢世子算什么?到开封城一介绍,亲王世子。百姓们也得知道他是哪根葱!”

郢世子被羞辱的不轻,脸色胀红,“我也堂堂宗亲!你一臣子焉敢这般轻视于我!”

程御史根本不理他,与颜相道,“问问公主要不要去?”

颜相心说,果然如此。“一则公主年少娇贵,二则此乃朝廷政务。之前御史台最反对公主涉及政务的。既然郢王意外生病,我去!”没有合适皇家宗亲,他身为首辅,理应过去安抚人心。

开封不比旁处,富商大贾云集,自古便是人才聚居之地。朝中不少官员便出身河南,不说旁的,郑国公老家就是河南商都城。

若失开封民心,便如同失河南民心。

这也是方御史为何上折请皇室宗亲亲至开封的原因。

史太傅是公主的先生之一,一向比较要脸,想到自己也曾三番两次反对公主议政,小声道,“眼下公主是合适人选,只是我真是打烂嘴都说不出让公主去开封的话。”

刑部李尚书咂巴两下嘴,颜相亲去,灾情是无虞的。但安抚民心这块,当真不及公主亲临。只是,他也有些说不出让公主去的话。

何况,今日若同意公主去开封,那以后谁都不能再置喙公主参与政务之事!

吏部徐尚书兵部黎尚书一个看天一个看地,掌院学士更是化身天聋地哑,仿佛一根木桩子敬陪末席。

独程御史没事人一样,“公主嘛,也是万民供养长大。我看公主对百姓很关心,此时有用公主之处,依公主心胸是不会推托,更不会随便生病的。”

郢世子被刺的呼哧呼哧喘粗气。

此时众人都顾不上理他。

荣绵道,“我去!我身为兄长不能让妹妹涉险!”

程御史沉声道,“大殿下先是皇子,后是兄长!您要能去,就不会用郢王!您是陛下唯一皇子,臣直说了,臣宁可河南发生十次地动,都不愿见您有丝毫闪失!您掉一根汗毛,国朝都会动荡!”

这话简直说出众人心声,就是荣晟帝也给了儿子一个稍安勿躁的眼色。

荣绵抿抿唇,没再说话。

程御史又看荣绵一眼,视线转而移开,“请娘娘与陛下决断!”

荣晟帝简直两头为难,儿子不能去,河南那里疫病刚结束,他唯此一子,就如程御史所言,儿子但有闪失,会至国基不稳。

可闺女一样很宝贝,荣晟帝因孩子少,就一儿一女,所以,哪怕闺女的重要性远不及儿子,荣晟帝也很疼爱闺女。

他也不愿让闺女去。

但开封是中原重镇,人口数十万的大城,离帝都也近。倘不是开封这样重要的府城,方御史也不会请旨皇室宗亲过去安抚。

此时此际,荣晟帝真宁可不安抚开封城,也不想女儿涉险。

只眼下说出来,就显得皇室没责任担当了。

真不晓得方御史怎么上这么道奏章!

荣晟帝看向母亲,郑太后吩咐柳嬷嬷,“去把公主请过来。”

荣烺在上课,因河南地动,赵家的案子陷入停滞,只一些证据确凿、欺压百姓的案子审了判了,另外的大案得以后了。

所以,她就继续上学读书了。

今天给荣烺讲课的是齐尚书,听柳嬷嬷讲明缘故,荣烺嘿嘿两声,“昨儿我就跟祖母说,叫郢王去还不如我去哪。”

齐尚书,“殿下很有预见性啊,难道您昨儿就预见郢王要病?”

“郢王一直这样啊。宗学的案子给他弄了个虎头蛇尾,宗室叫他管的,一个能拿出手的人才都没有。且不说他这病说来就来,就是他没病,他去了也不见得能把事儿办好。”

留下宫人收拾课本用具,荣烺带着颜姑娘几个与齐师傅一起到正殿参与议事。

荣烺到正殿坐下,郑太后道,“程卿你与阿烺说说吧。”

程御史就大致讲了,荣烺先说内阁,“看你们干的这事儿,硬把郢王给吓病了。你们给郢王出药钱!”

郢世子吐血大怒,“公主请允臣随行!我父王亦是太祖皇帝亲子,我们郢王府更非贪生怕死之辈!”

“行啦。我又没说他是装的,我是说内阁不会选人。”荣烺没丝毫犹豫磨唧,“去是没问题,但我有条件。”

荣晟帝道,“只管说。”

“文官我要颜相随行,武官要小楚将军做侍卫。”荣烺道。

荣晟帝一口应下,“这没问题。”

荣烺当即拍板,与颜相道,“颜相,那我们明早就出发!”

这干脆俐落,颜相都神清气爽,“是。臣今日就将出行之事准备妥当!”

郢世子恳求荣晟帝,“求皇兄允我随公主同行!”

不待荣晟帝表态,荣烺断然拒绝,朝郢世子隔空一指,“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