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六十六章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六十六章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8:41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六十六章

“参见寿和圣福。寿和圣福召滟儿来,不知有何事?”全皇后向谢道清施礼,她今天穿了一身淡绿色衫子,挽了一个宫髻,略施傅粉,气质高贵,让人不敢逼视,说不出的风情万种,盈盈一幅好象玉美人图画似的,好看到了极致。

“滟儿,免了,免了。你来得正好,陪母出去走走。”谢道清看着款款而入的全皇后好象久别之人见到亲人似的,很是高兴,道:“其他的大事啊也没有,伯母在宫中呆得太久了,身子骨也不太灵了,就想着出去走走,散散心,看看临安的风景。滟儿啊,这都是皇上打下来的,要不是皇上,临安早就没了,伯母要是不去看看,这个心啊说什么也放不下。”一见面就是一通唠叨。

全皇后万万没有想到,谢道清风急火燎地召她前来原是为了这事,心想她也怪能折腾人的,道:“寿和圣福,临安还是原来那样子,没有什么变化。”

谢道清打断她的话道:“不不不,滟儿,临安的变化大着呢,现在的临安早就不是以前的临安了。以前的临安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好象一个病得快死的人,现在的临安有精有神,好象一个年轻人。伯母虽然好久没有出宫了,也知道这种变化。滟儿,你要学会感觉,伯母这是感觉到的。”

谁说谢道清糊涂?这不是挺明事理的吗?现在的临安和以前比起来是很不相同了,以前的临安官吏大员们横行不法,京官拿这些官员没有办法,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去欺负老百姓。李隽对这些官员毫不手软,责令文天祥对他们不要客气,该杀就该,该关就关,该发配就发配,一通整治下来,官员们再也不敢以身试法了。

这都不是临安最大的变化,以前的临安老是担心给蒙古人攻击,现在把蒙古人给打退了,取得了一个空前的大胜利不说,在李隽的安排之下老百姓早已重拾信心,再也不怕蒙古人打过来了,军队士气十足,老百姓扬眉吐气,信心倍增,这是宋朝自从太祖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景象。

这番变化正如一些人说的,一个富有朝气的皇帝,他身边的人都是朝气蓬勃,好象初升的太阳。一个没有作为的皇帝,他身边的人都是死气沉沉,没有进取心,就连走路都是有气无路,还要美其名叫“趋循有度”。

谢道清没有出宫,从她身边人员不再是颤颤兢兢,老是担心蒙古人打过来,度日如年的变化中感觉出来了,着实不容易。

全皇后说什么也想不到她居然说出这样的话,还真有点刮目相看的意思,忙谢恩道:“伯母,滟儿记住了。”扶着谢道清道:“伯母,你就不要出去了,滟儿陪你在佛堂念经,好不好?”她这是要打消谢道清出宫的念头。谢道清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够好,出去走走天知道以她一会儿一个主意的性格会干出什么事情来,要是不仅是走走,问题就大了。

谢道清在额头上轻轻一拍道:“滟儿,亏你提醒,伯母曾经在佛祖驾前许愿,要去栖霞寺还愿,要不是你提醒还真给忘了。滟儿,走,陪伯母去还愿。”

栖霞寺在栖霞山,距离更远,谢道清居然要折腾到那里去,比去看临安还要严重得多,全皇后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忙劝道:“寿和圣福,你就不要去了,让滟儿代你去还愿。心诚则灵,滟儿全心全愿皈依我佛,佛祖不会怪罪。”

“好是好,不过,还是伯母自己去吧。”谢道清一副虔诚姿态,阻住还要劝说的全皇后道:“滟儿,你不要再说了。你要是不放心,就跟伯母一起去吧。”也不容全皇后分说,道:“来人,准备准备,我们就出发。准备好香烛纸钱,一样也不能少。”

全皇后对谢道清极是了解,知道她一旦决定了就是十头牛也别想拉回来,只好道:“伯母,滟儿陪你一起去。滟儿也想跟着伯母多学点佛。”

最后这句话是为了讨谢道清的高兴才说的,谢道清听在耳里,还是挺喜欢,道:“嗯,好好好,伯母一定给你多说说法。”

“谢寿和圣福!”全皇后心里对学佛没有兴趣,还不得不谢恩。

一提起杭州栖霞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岳飞墓,抗金名将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偷偷把他的尸体偷运出来,埋在北山九曲丛祠。宋孝宗即位后才以礼改葬,建有岳王庙。

森森古柏中还隐有一寺,就是栖霞寺,这寺就是明霞大师修持之地。

谢道清和全皇后带着一众侍卫宫女来到栖霞寺,皇太后和皇后同时到来,虽然她们不想声张,但侍卫和宫女还是一大堆,主持和尚晓霞大师自然是给忙得够呛,忙前忙后地张罗着,要和尚们排成队迎接谢道清的大驾。

谢道清是个虔诚的佛门弟子,生性俭约,李隽评论她说,要不是她嫁入帝王之家,而是嫁入平常百姓家,一定是个勤俭持家的贤惠妻子,只可惜嫁入帝王家,还是在乱世中,介入了她根本就不能胜任的国事,想不乱套都不行。谢道清在全皇后的搀扶下下了轿,挥挥手道:“晓霞大师,叫他们都散了吧,老太婆今天来是个佛门弟子,不是什么皇太后,礼节全免了。”

晓霞大师素知她是个虔诚的佛门弟子,没想到其心居然虔诚到这种程度,合什为礼道:“遵旨。”立即要和尚们退了下去。

在全皇后的搀扶下,谢道清拄着拐杖向大雄宝殿走去,对跟上来的晓霞大师道:“大师,你也去吧。老太婆想清静清静,好好向佛祖还愿,就不劳动大师了。”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是说皇帝喜怒无常,一个弄不好就要大祸临头。其实皇宫中的人哪一个不是老虎,一个弄不好就会惹火上身,明霞大师深知其中的厉害,听到她这话打从心里高兴,施礼道:“贫僧告辞。”退走了。

谢道清在大雄宝殿门口站住,道:“你们都在这里等着。滟儿,我们进去。”在侍卫和宫女的答应声中进了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里供着一尊描金佛祖雕像,这佛祖雕像原本是泥塑的,自从谢道清皈依以后,不断地给栖霞寺捐赠金银不说,居然突然来了兴趣,捐金子要求把佛祖像描金。谢道清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很是节约,最节约的就是给将士们的赏赐了,总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唯独对泥菩萨总是大方,如此举动施在是够奢侈了,她大权在握,固执己见,谁也没法子,只好由得她了。

还好,只是描金,不是全用黄金重铸金身,算得上够克制了。

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谢道清突然之间红光满面,很是兴奋地道:“滟儿,你还记得吗?这是伯母前些年捐给佛祖的金身,佛祖一定高兴。我要给佛祖多叩几个头。”她是说到做到之人,还没有等全皇后说话,就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道:“佛祖在上,弟子谢道清给你叩头了。”双手扶在蒲团上,代表着十二万分虔诚的一个头恭恭敬敬地磕了下去。

为松柏掩映的栖霞寺格外的宁静,全皇后一声惊呼“寿和圣福!”打破了古刹的宁静。

“来来来,再来点,再加点。”李隽看着给他盛饭的侍卫队长解晋有点不满地道:“你也真吝啬,这又不是你家的,你用得着节约嘛。”

解晋见李隽一脸的高兴,话语虽是有点满,其实挺高兴,大着胆子,道:“皇上,你今天真的好高兴?”

“你这是什么话?高兴又不是罪!”李隽看着解晋笑言,接过饭碗,就着菜狠狠地扒起来,大口大口地吞咽着,好象大米饭是无上美味似的。

解晋忍着笑,道:“皇上,臣不是那个意思。臣的意思是皇上什么事让皇上这么高兴,皇上,是不是又有什么好消息?”

李隽把饭碗放下,道:“你不提也就算了,你要是提,我还得多吃点,来盛饭。”指了指才给他扒了几下的饭碗,道:“来,这里,添上。”

解晋再也忍不住了,卟哧一声笑出来,道:“皇上,你吃完了再添也不迟,饭在这里,没人和皇上抢。”

李隽这人随和,待下有礼,解晋这个侍卫队长跟他久了,自然熟悉他的性格,才说起了笑话。

“那倒是。”李隽端起饭碗,扒了一口道:“给你说我为什么这么高兴,其实你应该知道。祥甫,张世杰,张珏他们从淮西淮东,四川赶来,带来了那么多的精锐部队,我一下子多出好几十万精锐的预备兵力,你说,郭侃还能过上好日子吗?”

原来是为了这事,解晋恍然大悟,也是高兴道:“皇上,你是为这事高兴啊。还真是的,这事着实让人高兴,臣一闭上眼睛就会想到要是把郭侃的战马缴获了,扩大我们的骑兵部队,到那时,臣也不干这侍卫队长了,向皇上讨一个差使,带着骑兵杀鞑子去。”

李隽很是高兴,有意要考考他,道:“你说,要是我让你带骑兵,你会怎么打?”

解晋笑道:“皇上,这带兵臣也没有干过,要臣说还真说不上来。不过,臣以为在华夏历史上把骑兵带得最好的要数骠骑将军了。特别是他在打通河西走廊的战法臣觉得那是经典战例,他两次出征,总共才三万人次的精骑,居然打垮了匈奴在河西走廊上的二十四万大军,那是个奇迹。要是我们的骑兵多的话,可以集中使用,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快,攻击力强的特别,可以进行大范围的穿插、迂回,长途奔袭,正如大将军千里奔袭打掉匈奴右贤王的指挥部一样。”

顿了顿,接着道:“臣想,要是在中原地区进行大规模穿插、迂回,长途奔袭,甩掉鞑子的主力,专门找鞑子的弱点和要害点下手的话,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皇上,你怎么了?臣是不是说错了?”

李隽现在的样子真的是很滑稽,左手端着饭碗,右手拿着筷子,嘴里塞了一口白饭,直直地看着解晋,居然连眼睛都不知道转动了,要不是还在出气,还以为是一尊雕像。

过了好一会儿,李隽把饭碗重重一放,在额头上重重一拍,道:“我居然没有发现,在我身边还有一位天生的骑兵指挥官,居然让你给我当侍卫队长,真委屈你了。我给你说,这侍卫队长你就不要当了,马上到高达那里去,去带骑兵,先熟悉熟悉,等新的骑兵组建起来,就给你统领。”

解晋万万想不到李隽说到做到,真难以相信,愣了好久才道:“皇上,这是真的?”

“你看,我象是说着玩的吗?”李隽反问。

解晋顿时来了精神,道:“皇上,臣这就去报到。”一拍脑门,道:“皇上,要是臣走了,谁来保护皇上?”

“不是还有段干木吗?”李隽笑着道:“不过,你刚刚是以骠骑将军进行分析的,你给我记住了,你要打出骠骑将军那样的威风。要不然的话,我可不饶你。”

解晋站得笔直,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打好,绝不比骠骑将军差。”

解晋以西汉名将霍去病两次出征河西走廊为例子进行点评,真可以说切中了要害。霍去病在远征河西走廊时,两次才带了不到三万人次骑兵,却创造了一个打垮河西走廊上二十四万匈奴军队的奇迹,斩断了匈奴右臂。在这一战中,霍去病没有后勤,没有辎重,没有补给,在河西走廊上仿佛一股狂飙席卷西去,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使用骑兵的经典战例,是中国历史上把骑兵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最高境界。

他的话,李隽这位有过将军经历的历史学教授都没有想到,要李隽不惊奇都不行,自然是摆出了一副傻样子。

解晋这个特别善于使用骑兵的将领是给李隽在饭桌子上发现的,因而他有一个外号“饭将军”。在他统率下的大宋骑兵好象狂飙一样,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总是让人找不到,他会攻击哪里,总是让人想象不到,就是足智多谋的廖胜功都是想象不到,因为他能根据战场情况进行最正确的判断。

这点,和霍去病极为相似,因而他又有一个外号“小骠骑”。

“皇上,那臣去了。”解晋很是高兴,向李隽施过礼,得到李隽的允准走了。李隽看着他的背影消失了才把饭碗端起来,道:“我又得多吃两碗了。”发现了一个能征善战的骑兵指挥官,想不要人高兴都难。

可惜的是,李隽的好胃口没有持续多久就给人打搅了。解晋领着一个太监进来,道:“皇上,单公公求见。”

单福是全皇后身边的人,平时很少出宫,他却突然出现在这里,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李隽忙把饭碗一放,问道:“单福,你有什么事?”

“参见皇上。”单福向李隽行礼,道:“奴才奉皇后懿旨送东西。”

全皇后这个人,李隽是一想起来就头疼,单福不说请旨之类的话,却说是送东西,李隽心想别送什么红头绳之类的订情之物,那可是头疼的事,念头还没有转完,单福已经把一个扎着朵很好看的珠花的小盒子拿出来,举在额头前。

当此情形,李隽是不得不看了,硬着头皮接过,打开盒子,盒子里面有一个蜡丸,用火漆封好了的,把火漆去掉,捏碎蜡丸,取出里面的纸团,忐忑不安地看起来。

对于赵祺这个风流皇帝喜欢与妃子搞点情调之类的事情,解晋是知道的,心想这肯定是全皇后想李隽了才故作神秘,要单福给他送点什么搞情调的事物来,在心中暗笑不已。解晋正笑间,只听乒乒乓乓之声响个不停,原来是李隽猛地一下站起来,把桌子掀倒了,桌子上的碗盘碟子摔了一地,李隽身上给溅满了油水。

再看李隽,脸色苍白,苍白之色只在脸上停留了一瞬,要不是解晋的视力好,肯定不会发现。李隽根本就顾不上身上的油水,急急地问道:“皇后还说什么了?”

李隽如此急切,在解晋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脸色如此惨白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就是蒙古几十万大军兵临临安他也是从容自若,解晋很是不解地看着李隽。

“回皇上,皇后除了要臣送东西以外,什么也没有说。”单福很是不解地回答。

李隽马上问道:“临安有没有异常?”

“回皇上,皇后要臣转告皇上,临安一切正常。”单福马上回答。

李隽想了一想,道:“你们先退出去。我叫你再来。”

等解晋和单福退出去后,李隽急忙拿起笔写起来。写好折好,用火漆封好,装在盒在子里。把单福召进来,道:“你马上赶回临安,把这东西交给皇后。记住,这事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起,不然,小心你的九族。”

单福知道李隽一年来从来没有说过如此威胁到人九族的话,很是奇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李隽说出如此重的话,道:“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