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七十五章 渡江北伐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七十五章 渡江北伐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8:41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七十五章 渡江北伐

对于西营主将奴奴赤来说,现在他面临着两难选择,李隽给他出了一道选择题,他拿在手上正在看题,就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李隽要蒙古降将给他带来的题目是李隽亲笔写就的,只有三个字“降?不降?”李隽真不愧是学者出身,连逼降都稿成了选择题。

这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极难。李隽的意思非常明白,要么你投降,要么把西营变成第二个主营,先万炮齐发炸成一片焦土,再派出一支虎狼之师来收拾你们。蒙古人自诩凶悍,但是宋军在攻打主营那一战表现出来的凶悍绝对不在他们之下,应该说还在他们之上,这位亲眼目睹了主营覆灭过程的主营降将把主营的情况向奴奴赤一说,奴奴赤听得心惊胆颤。

在蒙古历史上有战败的战例,比如怯的不花在攻打埃及的战斗中给埃及人打败,但是他宁愿战死也不愿逃走,更别说投降了。要是奴奴赤按照李隽的意思投降的话,他将是蒙古历史上第一个率领十万大军投降的将领,他无论如何难以做到。

要是不降,后果会是什么,只要神经不是有问题都想得到,肯定是积尸如山,血流成河。不用说,李隽不会对他手软的,架在山头上的火炮好象恶魔的嘴巴,随时都会喷出火舌,把西营吞噬掉。

奴奴赤委决不下,问亲兵道:“大帅有没有消息?”他说的大帅是指郭侃,郭侃在主营被攻击时神秘地失踪了,不仅蒙古军队没有找到他的下落,就是宋军也没有找到,好象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的。

“回大人,大帅还没有消息。”亲兵马上回答。

奴奴赤想了一下,道:“多派点人去找。”

“你这话都说了无数回了,可是外面给宋军围得铁桶一样,我们的人怎么出得去?就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亲兵在心里诽议,嘴上应道:“得令。”忙跑走了。要是不走快点,谁知道他会不会再重复下达这个命令,那麻烦就大了。

奴奴赤是想拖拖看,要是到时找到了郭侃的话,一切自有郭侃主持,即使找不到,拖得一时是一时。他的算盘打得很精,可惜的是李隽根本就不给他时间,一个蒙古降将手里拿着一枝香走了进来,道:“大帅,你快做决定吧。他们说了,这枝香燃完,他们就开炮了。”

奴奴赤看了他手里的香一眼,只有不到半寸长了,他知道这个降将离开的时间宋军那边已经点好了一支同样长短的香,这里的香快燃完了,那么宋军那边的香也快燃完了,他的时间不多了,是到了做出决定的时候了。

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奴奴赤瘫坐在椅子上,轻轻地道:“我投降。”仿佛这三个字有万钧之重似的,他说得非常吃力。说完,头靠在椅子上,无力地闭上眼睛。

郭侃主导的这次大进军至此宣告结束。

咸淳十年初春开始的反击战以宁波海战为始,以奴奴赤的投降为终,一共歼灭了江南的蒙古军队七十五万,加上淮西混战中的蒙古军队,接近八十万。这还不把焦山水战和宁波海战歼灭的蒙古水军计算在内。

连遭重创的忽必烈虽然仍然控制住长江以北的领土,仍然还有强大的实力,但是近百万军队被歼,也不是一件小事,虽然没有伤到忽必烈的元气,也伤筋动骨了。

从地图上看,李隽能够控制的地区依然是半壁江山的半壁江山,好象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整体实力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已经开始变得有利于南宋了。当然,李隽要想稳定淮东淮西和四川,光复汴京,收复燕云之地,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夜色低垂,一艘简易到极点的木筏上坐着三个人,正在用力向北岸划着。

这只木筏与其说是木筏,还不如说是独木舟,是用七根干木头捆扎而成,只有放脚的地方,三个人三匹马站在筏子上显得很拥挤,连转个身都得小心点,不然要掉进江里。

木筏的主人正是郭侃和他的两个亲信亲兵,郭侃受伤晕倒,给亲兵救了。对于郭侃这样的人来说,在重围中只身突围不算难事,很快就给他逃出了主营。只是,宋军搜索他的网密实得象蛛网,让他不敢掉以轻心,在两个亲兵的帮助下,几番惊险总算到达了长江边。

此时的长江也不安全,郑静和进行了严密的封锁,要想过长江,除非变成小鸟飞过去,江面上到处都是宋军的船只在巡逻不说,每一个可能渡江的地点都有宋军盘查。

为了防止郭侃渡江逃走,郑静和把长江上的所有船只都控制起来了,包括老百姓的渔船也在控制之中。郭侃要想找船渡河,已经没有这种可能。

不过,对于郭侃来说,渡过长江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避开宋军的巡逻。他们把一间废弃的房子拆了,把干木用绳子稍稍捆扎一下,推进水里,趁着夜色渡江。当时,长江岸边刚经历了战争,老百姓逃难,到处是空房,郭侃要弄干木头实在是太容易了。

到了江心,郭侃回望一眼南岸,忍不住叹了口气,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吃了败仗,还是败得这样惨,五十五万大军到现在只剩下他们三人,比起伯颜只会更差。伯颜大军剩下的还有十几个亲兵,他只剩下两个亲兵,自然是要差劲些。

郭侃不愧是神人,连吃败仗都是大手笔,也只有神人这个称号才与之相匹配。

就在这时,一队宋军巡逻船只驶来,正是宋军的蒸汽船。郭侃知道不妙,当此困境,他这个神人也是没有办法了,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宋军打出信号,要他们停下来接受盘查。郭侃看了宋军的信号,焦虑就更多了,宋军在信号里说,他们要是不停就要开炮了。

郭侃自然是不会停下来,宋军也就说到做到,火炮对准他们打了过来。几发炮弹落在附近的水面爆炸,水花溅得老高,飞溅的水花溅湿了郭侃的衣衫。凉凉的江水好象死神的冷面孔,让人心惊胆跳。

又是一轮炮弹打来,一发炮弹正好落在木筏上,郭侃大叫一声:“快跳。”身子一侧,从木筏上滚落江水里。两个亲兵马上跟着跳进江水里,就是三匹战马也受了惊吓,跳进江里。爆炸过后,木筏已经不复存在,江面上多了好几截断木,冲天的水柱发出哗哗的响声,要是他们跳得慢了的话,肯定是完蛋了。

宋军忍不住发出欢呼声。但是,他们没有看见给夜色掩盖了的一幕,郭侃和亲兵正抓住马尾巴向北岸泅去。

“皇上,呵呵,这下好了,我们的骑兵部队有了,一下子有了这么多的骑兵部队,这是臣这辈子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事。”高达捋着白胡子,笑呵呵地对李隽说,好象成批成批的骑兵就在他眼前,就等着他去指挥。

宋朝并没有学西汉推广马政,马匹短少,不能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和辽、金、西夏、蒙古人打仗很是吃亏,主要靠步兵,再加上远程射击武器,比如韩世忠改进的神臂弓。没有大量的骑兵部队进行有效机动,打击敌人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宋军在对外战争中难有胜仗的一个原因。

这次郭侃南下,一共带来了十万重骑兵,十五万轻骑兵,一共二十五万匹战马,除去给炸死的战马,受伤的战马和生病的战马,缴获的战马中差不多还有十四万匹可以使用,也就是说要是李隽组建骑兵的话,一夜之间就会诞生十四万骑兵部队。要是给他们装备上最好的武器,比如宝刀,锁子甲,火铳,其作战能力肯定在蒙古军队之上,这是一支何等强大的打击力量,要高达这个和蒙古人苦战了一辈子的老将不高兴都不行。

高达的话可是说到张世杰他们心里去了,一个个忍不住点头赞同。张世杰道:“是啊,高将军所言,正是臣等所想。皇上,赶快下旨,组建我们的骑兵部队吧。哼,等有了骑兵,鞑子的末日就到了!”

李隽听在耳里,张世杰这话不是说出来的,倒象是唱出来的。

平空多出十四万骑兵部队,运用得好的话,战果会有多大,真的难以让人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西汉大量使用骑兵部队创造的打垮匈奴一事,他们都熟悉,有了这支骑兵部队打垮蒙古自然是指日可待之事,要张世杰不想高歌一曲都不行。

李隽这人喜欢打击人,看了一眼一脸喜气的众将,道:“你们呀,也太乐观了点吧,我们可不能做竭泽而渔的事情。我想过了,这骑兵部队自然是要组建,但也不能是十四万,就少组建点。”

骑兵的好处只要神经不是错乱都知道,李隽这个一向明事理的人居然说要少组建点,众将一下子迷糊了,不知道李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急的高达马上反对,道:“皇上,别的事臣都听你的,唯独在这件事上,臣想不明白。那么多的马匹,为什么不拿来组建骑兵?该不会是皇上想吃马肉?”

李隽卟哧一下笑出声来,道:“你这个高将军,还真会编排人。你要知道,马肉是酸的,哪有猪肉好吃。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从这些战马里挑选出一批母马和一批种马,再建几个马场,养出一大批马崽。那样的话,我们的骑兵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现在虽然骑兵少了点,将来我们就会更多。”右手一挥,掷地有声地道:“要多少,有多少!”

李隽这是恢复西汉马政的举措,要是真按李隽说的去做的话,这里面可以挑选出近五万匹母马,几千匹种马,不用几年,就会有几十万匹战马,组建几十万骑兵都可以。

李隽的话音一落,一片叫好声响起,还有众将的“皇上圣明”的赞扬声。

高达猛拍额头道:“皇上,你早说嘛,害得臣白急了一场,还以为皇上要吃马肉呢。”

他的话给一片笑声淹没了,就是李隽也是忍不住笑起来,指着高达道:“你还真敢想。”

经过他们这一说笑,原本就充满喜气的气氛更是好了。

赵良淳抿着嘴,道:“皇上,臣举荐一人来主管养马。”

李隽知道赵良淳是个眼光很高的人,一般的人他是不会放在眼里,他如此积极推荐,肯定是个很有成就的人,高兴地道:“赵将军,你说,是谁?”

“回皇上,臣在广州时曾见到一个养猪的能手,他叫胡苟,由于猪养得好,有人送他一个绰号胡猪狗。”赵良淳的话才说了一个开头,就给众将的笑声打断了。这也难怪,原本的气氛就不错,听了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还有不锦上添花,笑出声来的道理。

就是李隽都忍不住道:“还真能掰,居然有这样的名字。”

赵良淳忙道:“皇上,臣说的是实言。这胡苟养的猪又大又肥,他还总结了一套养猪的诀窍。臣听说后,与他谈过,发觉此人不仅猪养得好,对于大牲口都有一套,他养的牲口那才叫一个好,就说马吧,膘肥体壮,看起来养眼,跑起来更好,让人一见就不想放弃。臣和陈丞相商议之后,把广州那边养牲口的事都交给他了。”

李隽笑言,道:“怪不得广州来的将士们人人都是白白胖胖,都是他的猪肉养的吧?”

“正是。”赵良淳直承其事。

“那我就马上给陈宜中下旨,要胡苟赶来临安听用。”李隽热情高涨地道:“自古以来,百里奚饭牛得相,千古佳话,没想到在这朝也有这样的能人,一定要重用。”

都知道百里奚是奴仆出身,却成了秦穆公的丞相,他除了治理国家有一套外,养牛也是很有一套,他养的牛膘肥体壮,让人称赞。

“渡过长江,兵分两路,左路以张世杰将军为先导,高达将军跟进,廖将军负责协调各军之间的行动,从淮西进军。”李隽站到地图前,指着地图给众将分派任务。

大战之后,稍一休息,立即渡过长江,趁蒙古人大败之际,把淮东淮西之地彻底稳定下来,才是上上之策,李隽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当然是要大进军。

这次进军集中了宋朝的所有部队,每一个将领都有任务,牵涉面非常之广,李隽决定亲自部署。

张世杰,高达,廖胜功站起身领旨,道:“遵旨。”

李隽招呼他们坐下,道:“右路军由君玉为先导,柳将军跟进,由祥甫负责协调各部之间的行动。”

张珏,柳河子和李庭芝站起身道:“遵旨!”

张世杰熟悉淮西,李庭芝熟悉淮东,如此安排再合适不过了。

“玄甲骑兵,特种部队,黄汉将军的步兵,解晋将军的骑兵为总预备队,由我率领,随后跟进,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增援。”李隽看着众将,继续道:“自从高宗皇帝南迁以来,北方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王师恢复故土,现在,我们投入江南部队,淮东军,淮西军,四川军总计八十万,加上淮西淮东坚守江北的十五万军队,共计九十五万。这不仅是我朝历史上,也是华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行动。

“这次北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稳固淮西淮东地区,第二阶段左路军西进,收复襄阳、蕲黄之地;右路北上山东,收复山东,建立良好的港口,以便水军运送补给。第三阶段,目标汴京!”重重一拳砸在地图上的汴京。

自从宋室南迁以后,收复故土,光复汴京一直是宋人的夙愿,多少人仁人志士为此洒热血抛头颅,由于宋室积弱始终没有得以实现。直到今天,这一百年心愿方才付诸行动,李隽明显感到屋里的热度高了许多,众将眼里的热切之光热情万分!

长江岸边,宋军登船完毕,只要李隽一声令下,就可以万舟齐发,直去江北,开始北伐,光复故土。光复在即,将士们非常振奋,人人都是热情高涨。

李隽站在岸边,看着急欲渡河的将士们,也是兴奋起来。回想起一年前初来这个世界时,南宋面临的局面是何等的凄凉,时间仅仅才相隔一年,局面完全不同了,百万大军云集,准备光复中原了,其间的变化是何等的巨大,巨大得让李隽都有些难以相信了。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高达红光满面,好象年青了二十岁,道:“皇上,快下令吧。”

“好啊,我这就下令。”李隽的话给一声远远传来的声音打断了,这声音急切地道:“皇上,臣有十万火急之事。”李隽回头一看,是中书省侍郎冠占文,他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飞马赶来。后面跟着几个骑马的兵卒,也是人人气喘不已。

中书侍郎一般不会出现在这里,他如此急切地赶来,肯定有十万火里的事情,李隽感到事情不妙,问道:“你有什么事?”

“皇上,臣奉文丞相之命给皇上送来十万火急的奏章。”冠占文勒住缰绳,连行礼都忘了,喘着粗气道,取出一道加了火漆的奏章递给李隽。

文天祥递奏章居然要侍郎亲自跑一趟,这事情肯定是重大得不能再重大了,李隽一下接过来,去掉火漆,把奏章看完,只觉天旋地转,原本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突然之间变成了灰色,这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晕了过去,仰面便倒。

解晋忙把李隽扶住。高达惊叫一声“皇上”,从马上跳下来,捡起奏章看了一遍,难以置信地道:“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手一轻,奏章掉在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