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八十六章 全面改革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八十六章 全面改革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8:41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八十六章 全面改革

李隽回到座位上,冲门外喊道:“都进来吧。”

房门打开,一干文臣走了进来,这些文臣自然是是应李隽之召赶来的。李隽先开的是军事会议,这涉及到军事机密,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现在把这些文官叫进来自然是要安排内政方面的事情了。

这些文官主要是各部大员,比如刑部,吏部,户部,礼部大臣,依着官职大小走了进来,向李隽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都起来,坐下吧。”李隽摆手要他们起来就坐。群臣谢过之后坐了下来。

李隽环视了一眼群臣,道:“朝庭目前的情况是冗官冗员极多,官员们是拿钱不办事,办事效率低下,贪官污吏横行,任意侵吞朝庭的银子,律法败坏,纲纪不存,多有不合适宜的律令,朕很是不满意,经过思虑之后决定进行一次全面改革。只有修好了内政,朝庭才能国富兵强,才能北伐中原,光复故土!”李隽虽然不想说朕之一字,但是这么多的臣子也不能不说,要是只有李庭芝他们这些股肱之臣的话,说我还更亲近些。

“臣等躬聆皇上圣训!”群臣忙道。

李隽深有感触地道:“历朝历代都在为军令与政令伤脑筋,军权过重,将领不好节制,可能会坐大,造成尾大不调之势,进而更可能谋逆。我朝承唐之制,充分吸取了唐朝节度使权力过重的弊端,对将领的权限重新进行分配,勿庸讳言,出发点是好的,就是操作上有些问题,把将领的权力赋予得太小了,反而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在战争中无法顺利地进行战争,更不能应付突发事件。”

宋朝在军政方面的弊端确是如此,这一弊端一直延续了两百多年,并非没有人指出过,文天祥就曾为此慷慨陈词,可惜没给采纳。

群臣中不乏明智之士,早就认识到这问题,只是这话从李隽嘴里说出来,仍是具有很强的震撼力,群臣张大了嘴巴都不知道说什么,吃惊地看着李隽。

李隽很是理解他们的震惊,冲他们善意地笑笑,道:“要想便于节制将领,又要赋予适当的权限,让他们能够灵活地处理战事,这是必须要达到的目标,经过考虑,我决定施行军政分离:将领不再过问行政事务,只管防务;地方官员无权过问军事,专心处理好地方事务。”

在古代,封疆大吏集军政事务于一身,时间长了难免不出问题。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封疆大吏手中既有军队,又有可以使用的钱粮,还可以征兵,那样的话他要扩张自己的势力是多么的方便。

实行军政分离实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种措施,将领不再干预地方事务,地方官员又控制不了军队,有军队的没有钱粮,无法征兵,有钱粮的又没有军队,他想谋反要是不是没有机会的话,也是很难的事情。

要是南宋实行好的话,既能保证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又能很好地节制军队,不再怕将领造反。

军政分离是后世采用的办法,宋代哪里有,群臣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都不知道合拢。

李庭芝是一个拥有敏锐政治眼光的政治家,略一思索立即明白其中的好处,佩服之极,一下站起来道:“皇上圣明!开盘古开天地以来未有之先河,此举必将为后世所仿效。秦废分封而立郡县,千年以来未有能改者,皇上推行的军政分离措施也必然是无人能改的良法。”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很多人想着学周朝分封,秦始皇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察觉要是再分封的话他统一了中国和没有统一没多大区别,要不了多久又会陷入列国争霸的恶性循环中,并不想分封。后来,庭尉李斯给他建议,要他采取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推行郡县制,两千多年了,都没有人能改。

秦始皇这个人,儒家对他的评价很低,李庭芝能如此说话,那是因为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洞察郡县制的好处。

李庭芝这人在朝中的威望很高,群臣对他很是信服,他都这么说了,那自然是没有问题,也站起身来道:“皇上圣明!烛照万里!”

“还开先河,真是能说,我来那个时空早就采用这种办法了。这是千年之后的良法,后人自然是不用改了。”李隽在心里感觉好笑,道:“你们坐下,不要说好听的,朕可是受之有愧。节度使不再适应新制度,朕决定废除。”

节度使一职在唐朝盛行,宋承唐制,也保留下来了。宋太祖本人也是节度使出身,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也当过节度使。

由于宋太祖的关系,节度使这一职在宋代可是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性意义,李隽要废的话,群臣不免有物议,立即有大臣站起来道:“皇上,臣以为……”李隽知道他要引经据典发表一通传统观点支配的反驳之议,挥手打断道:“这一点,就不用再议,就这么执行了。”

李隽不是一个武断的人,他知道这人要是一开口的话,其他臣子自然是要附和,一通争论下来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了,不如快刀斩乱麻,直接下结论的好。如此一来,圣心已决,再也不敢有人再议,只好遵办。

“鉴于我朝目前各路军队过于分散,没有统一指挥,无法把军队集中起来统一调度,必须进行军制改革,成立华南防区,江南防区,四川防区,扬州防区,长沙防区。”李隽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华南防区主要管理岭南防务,包括福建、广东、广西这些地区;江南防区主管江南之地的防务,主要是长江三角洲这一地带的防务;四川防区主要任务是防守四川、云南、贵州三地的防务;扬州防区主管淮西淮东的防务,长沙防区主管湖南、湖北、江西一带的防务,具体情况将有更加详细的文书下达。”

李隽的话音一落,文天祥一下站起来,赞佩无已地道:“皇上圣明!”

他曾经力主把南宋现有的地方重新设置,再派都督主管,和李隽这一构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李隽这一构想仅仅是给予将领军事方面的权力,就是说他们只能处理军务,无法过问行政事务。而文天祥的办法是军政兼管,两相比较,自然是李隽的办法更好,既保证了军队之间的协调,又不致于让将领坐大,实是不二良策,要文天祥不佩服都不行。

李庭芝,廖胜功,柳河子,郑静和都是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人物,略一思索,也是明白其中的好处。李庭芝站起身来,道:“皇上此举,既避免了由于力量分散而为敌人各个击破,又可以防止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他说得含蓄,他说的不该发生的事情自然是指有人谋逆了。

李隽之所以把南宋现有的领土分成五个防区,还考虑到了通讯的问题。在当时,没有快捷的通信设施,要是分得太大,不便于指挥与协调,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不然的话,完全可以学现在一样,设立大的军区。

这都是后世采取的办法,李隽只不过是根据南宋实际情况进行一些修正而已,并不是他的发明,受之有愧,道:“你们不要尽拣好听的说。防区的事情,会尽快落实。另外,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我还决定成立大宋皇家政务部队,专门用来处理国内事务,维护社会治安。”

这一设想类似于现在的保安部队,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这是给军队减轻负担,便于正规军队专心从事训练和对外进行战争。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要是没有维持治安的现代警察部队,动不动就把坦克开到大街上,威风倒是威风了,就是会受到指责。其实,也没必要动不动就出动正规军队,这会干扰正常的训练,有时可能还会影响到战争。

当然,如此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政务部队还可以做为预备队,一旦有必要,马上就可以升级为正规部队。

李隽看着群臣道:“兵部正式更名为大宋皇家武装部队参谋本部,由廖胜功将军出任参谋长。尽快打造出一支军事素质高的参谋队伍,也是这次军事改革的重要目标,军事学院可以再开设一个参谋学院,对优秀军官进行培训,要他们掌握良好的参谋技巧。”

这点对于廖胜功来说,根本就不是难事,他本人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参谋官,李隽是魂的话,他就是**,会很好地执行李隽的意图,由他来主持参谋本部的工作,不会有问题。李隽相信,在他的努力下,不久大宋皇家武装部队就会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错的参谋队伍。

南宋有参议官一职,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参谋军官。

“遵旨。”廖胜功站起来领旨。

李隽招呼廖胜功坐下,道:“朝庭现在面临国库空虚的困境,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开支过大,有太多的不太必开支占用了国库有限的银子。冗官冗员多不胜数,这些人尸位素餐,拿银子却不办事,徒自消耗老百姓的血汗钱,必须把他们清理出去,朝庭的官史、吏员必须是一支精干、高效率的队伍。这事,就由李爱卿来处理,中书省的日常事务就由李爱卿来负责。”

李庭芝拥有杰出的军政才干,正是靠着他的努力,才保全了淮东地区。他到淮东之时,淮东地区境况之糟糕出乎人的想象,路有死人都是小事一桩,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就是死人都别想消停,因为饥饿的人们会割死人的肉来吃。经过李庭芝的努力,淮东地区稳定下来,生产恢复,李隽对他的措施很有研究,认为此人才堪经国,才决定由他来打理中书省。

李庭芝是南宋名臣,在朝中的威望很高,他入主中书省没有人会有异议。只是李庭芝这人德操不错,站起来推辞道:“皇上,为国出力,臣之职责,臣以为履善比臣更合适。”

文天祥忙站起来道:“皇上,祥甫所言,臣不敢苟同。若说到发宏议,监督百官,肃正纲纪,臣自认不输于人,若要论到处理政务,臣有自知之明,臣不如祥甫。”

文天祥也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若论到军政才干,文天祥确实不如李庭芝。

“这事,李爱卿就不要推辞了,中书省的事务就有劳你了。”李隽笑言,道:“履善嘛,自有任命。”

李庭芝见推脱不得,只得道:“臣遵旨。”

“造成国库空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黑手太多,官员贪脏枉法,把本该属于国库的银子侵吞了。”李隽重重一下敲在桌子上,道:“这些蛀虫一定不能轻饶,履善就负责御史台日常事务,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百官、地方官员进行彻查,若有违法乱纪者根据律令依法惩处。”

监督百官,肃正纲纪,文天祥所愿也,很是兴奋地道:“臣遵旨。”

李隽接着道:“履善,你要记住,第一件事就是把脏银追回来,朝庭现在急需银子,这事刻不容缓,要立即去办。”现在宋军正在大规模更换装备,银子象流水一样流出去,这个数目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非常庞大,追回银子,把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上去,以便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战,才是最重要的事务。

文天祥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原委,信心十足地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尽力。”文天祥这人正直无私,才气非凡,由他来主持御史台的事务,自然是会有好的结果。

李隽很是放心地道:“为了配合你的工作,朕决定从各地抽调精明强干,精通帐务的帐房组成一个一强大的团队供你调度,从朝庭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来一次彻查,全面清帐。记住:抓大鱼,放小虾。”

按照李隽的要求去做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南宋的吏治败坏,没有贪脏枉法的官员不会太多,会有很多官员会被废除,追回的银子肯定是个天文数字,固然可喜,但也会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大量的职位空缺,大量的事务无人来处理,可能会造成局势失控。正是从此点考虑,李隽才不得不采取大抓鱼,放小虾的策略。

在历史上,因为贪污而把成片成片的官员拉下马的事例不少,有些皇帝一怒之下杀得太多,造成这些地方官员不够,事务无人处理,百姓无人管理,更有造成民变的可能,康熙大帝就曾犯过这么一个错误。

惩治贪官,对他们不留情,李隽也能做到,但他是务实的人,不得不考虑这些方面。不过,李隽还准备了一手,绝不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

文天祥也是一个明辨利害的人,明白李隽的意思,道:“臣明白,臣会把握好分寸。”

“贪官毕竟是贪官,让朝庭蒙羞,为老百姓痛恨。历朝历代不是没有惩治,而是惩治了又会滋生,滋生了又会惩治,然后再滋生,再惩治,进入一个怪圈。”李隽很是有感慨,道:“为了防止这一怪圈出现,我决定把全国的经济数据统一核算,统一审计。成立会计部和审计部,这两个部门不隶属于任何一个部门,直接向朕负责,由朕来指导他们的工作。这就需要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和审计队伍,朝庭会拨出银子设立会计学院和审计学院,在全国抽调经验丰富的帐房来讲授会计和审计知识。”

历朝历代并非没有惩治贪官,实在是惩治了一个又会滋生一个,或许会滋生两个,真的是让皇帝们伤透了脑筋。对贪官最舍得下手的可能要算以猛政治国的明太祖朱元璋了,都到了扒皮实草的程度,贪官依然是不绝。

李隽这办法是借鉴后世的做法,用统一的会计方式来统计全国的经济数据,避免官员为了面子、为了升官而做假帐,虚报数目。再通过审计部门进行审门,进行查处,效果会明显提高,但是,并非没有贪官。

再完美的制度也不可能杜绝贪官,只能是控制在一个危害不大的范围内。没有贪官那是理想化的状态,不可能实现。

李庭芝的政治嗅觉又一次发挥了作用,赞道:“皇上此举可令贪官们不敢再有非份之想,他们若伸出黑手,必然会给斩断。”

他的话音一落,又是一片颂扬之声响起。

等群臣的颂扬声停下来,李隽接着道:“另外,还要官员们每年进行一次工作汇报。为了监督官员,在各地选出一些德高望重,精明强干的人组成监督组,听取官员的汇报,若有异议,官员必须做出解释。当然,机密不得泄露,但要向朝庭禀报。”

这又给官员设立了一面镜子,要他时刻都得提醒自己给人用镜子照着,不能贪脏枉法。

要官员向老百姓汇报工作,实是开了先河,就是李庭芝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细想一下,这确实是监督官员清廉的一个好办法,又不得不佩服,道:“皇上圣明!”

“这就要求朝庭的律法要适应新的需要,朝庭现在的律法有好多已经不能再适合了。这事就由陈宜中牵头,找一批精通律法,精明、智识渊博的人来制订一部新的法典。在这部法典中要求官员处理事务要依法、要便民、要规范施政。”李隽对陈宜中道:“广州的事务就由陆秀夫去处理。福州的事务就由孟贽接管。”

李隽第一个提出了“规范施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苛政不仅仅是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的徭役,还在于施政不规范、不便民,让老百姓感到不方便也是一种苛政。

在李隽的推动下,南宋进入了有序、有重点的全面改革时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