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三十章 郭侃入关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一百三十章 郭侃入关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8:41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三十章 郭侃入关

大方略商量好了,李隽和柳河子他们商讨具体的实施细节。要知道,郭侃这样的对手谁也不敢轻视,不能因为他在江南战败就瞧不起他,就认为他无能,那样的话,必然吃大亏,李隽深知此理,才和柳河子他们研究执行计划。

这种事情,要是廖胜功在这里就好了,完全可以要他去完成,李隽当一个甩手掌柜就行了,可惜的是他在临安主持军务,李隽只好自己当起了参谋长。

“妈的,什么东西,一个臭牛鼻子,还端架子,要见皇上,也不拉泡稀屎照照。”段干木骂骂咧咧地进来,瞧他那模样好象遇到了什么恶心事,让他难以忍受,可以想象得到,要不是李隽有严令不许他胡来,他肯定是对让他不爽的那人饱以老拳了。

正在埋头讨论的李隽和柳河子他们闻声抬起头来,看着他。李隽问道:“干木,发生了什么事?你这样一副借你谷子还你谷糠的样子。”

“皇上,你说气人不气人。”段干木一听李隽的话,火气一下子蹿上来,气愤愤地道:“臭牛子居然找皇上打秋风。他说要是皇上见他,皇上会给他万两黄金。臣就不信,凭他那老得快入土的样子,四两瘦骨头熬成油也没有一两,还要皇上给他一万两黄金,吹牛!做白日梦!”嘴巴撇得老长,咧得快到耳根了,一副风了天下奇闻怪事模样。

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到正题,李隽给他弄得有点迷糊,问道:“说事,别发牢骚。”

段干木也明白过来他跑题了,没有说到正题,道:“皇上,营外来了一个牛鼻子,说要见皇上。皇上军务缠身,哪有时间和他这个快入土的臭牛鼻子磨时间,臣一口回绝了。他很是不高兴,非要见皇上不可。臣本想把他轰走,他坐在营门口就是不走,臣也没办法,只好来请示皇上该怎么处理。”看得出来,他和这个道士肯定是狠狠磨了一阵子,拿这个道士没办法,只好来找李隽想办法了。

李隽很是明白,个中详情决不止这点,问道:“就这点?”

“哦。”段干木给气糊涂了,闻言之下想起来了,一拍额头道:“皇上,还有,这个牛鼻子大言不惭,说要是皇上见了他,会赏他一万两黄金。皇上,臣就不信他值一万黄金,他以为他是谁?他又不是姜太公,还值一万两黄金,呸!”鄙夷之极。

顿了一下,接着道:“皇上,牛鼻子还要臣给皇上传一句打油诗。”

“哦。快说,什么诗?”李隽是教授出身,历来只有他出题考学生的份,哪有别人考他的份,一听之下觉得很是新鲜,好奇心大起,忙问道。

“浩浩乎白水。”段干木想了一下道,嘴一撇,点评道:“还白水,再白的水到了牛鼻子那里也会变成黑水。呸。”

许光汉,焦裕听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柳河子沉思了一下,若有所悟地点头。

李隽还没有发表看表,心急的焦裕已经吼起来了,道:“什么乱七八糟的打油诗,皇上,别睬他,让臣去把他轰走。”大步一迈,就要出去。李隽军务缠身,事情本来就够多的,现在正是进入关中的关键时期,大军立足未稳,这事务就更多了,不要说焦裕不爽,就是柳河子都觉得这个道士来得真不是时候。

他的话马上得到段干木的响应,赞道:“对,焦将军,去把他赶走。”停了一下,补了一句:“焦将军,要赶走这牛鼻子,也没那么容易,我想了好多办法都不行。”

“这哪里是打油诗,真是不读书。这诗可是大有来头,只有大有来头的人才敢用这诗。”李隽在心里如是想,笑着对段干木道:“明白了,你吃亏了吧。”大步一迈道:“走,去看看这位世外高人,去和他盘盘道也不错。”

焦裕还想劝阻李隽,给柳河子摇手打断了,柳河子知道段干木不是省油的灯,给一个道士弄得没辙,说明这个道士不是一般人,才阻止焦裕。四人跟着李隽出去了。

李隽还没有进屋,就听见屋里传来一个苍老但不失清越的声音赞道:“好茶,好茶。清香适口,只有地灵人杰的江南才会出这种好茶,龙井天下名茶,果是不虚。”

李隽看了一眼段干木,见他一脸的愤色,心念一转就明白其中的道理,肯定是这个道士不喝其他的茶,逼迫段干木给泡上等龙井。李隽生活节俭,没什么品位追求,一点也不奢侈,但龙井茶却是带得有,主要是用来赠送给那些光复地区的有德长者。用龙井这样的名茶相赠,很有好处,既省钱,又可以收拾人心。段干木一向珍视龙井,居然给人逼得沏上来,可见此人非常的难缠。

李隽一步跨进屋里,只见椅子上坐着一个鹤发鹤颜的年老道士,瞧年岁不下七十,一袭洁净的道袍,三缕长髯垂于胸前,一派仙风道骨,很有谦冲恬退的高士之风,貌相颇有几分威武,要是换上朝服自有一股威严,可以威行万人。李隽看得暗暗点头,道:“龙井名茶,自赠名士,名士饮名茶,正所当也,道长名士乎?”

李隽熟知历史,古代多辩士,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然而并没有太大的本事,以此来难道士。

道士双眼明净如清水,没有精光,然而给人的感觉是能够看穿一切,看着李隽,站起身对李隽微一施礼,道:“皇上,贫道清风子有礼了。皇上之言差也,贫道非名士,然贫道真士者也。名士者,沽名钓誉,陡误世人,清风子不屑为。”

诚如清风子所言,自古以来所谓的名士,多有欺世盗名之辈,并无实学。在士风大行的古代,能有如此之言者少之又少,李隽点头赞成,心想此人言词如刀,一针见血,怪不得段干木会吃亏,坐下来,道:“清风子,清风一阵,化育万物,任他臭气俗气皆不染,可与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媲美。人如其名乎?”

李隽一语道破清风子道号的真谛,清风子眼里神光一闪,道:“皇上圣明。清风七十载,一如往昔,昔也清,时也清。”他这是在自我赞美,是说他七十年来都如一股清风,清新不变,不会变质。

“道长请坐。”两人语含机锋对战一阵,李隽知道此人非易与之辈,该给他点礼节了,招呼他坐下,道:“清风在昔,清风在时,请问道长将来的清风还是清风吗?”这话是在问清风子将来有什么打算。

清风子坐下来,回道:“清风清于野,清于谷,清于云泥,清于渊,清于幽,清于市,处处皆是清风。”他这是自夸之词,意思是说无论在哪里,他还是清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永不变质,保持本色。

与清风子才数言,李隽心中升起一股清新之感,哈哈畅笑,道:“清风恒久,天地永存!”

这是对清风子适才所言的很好点评,清风子大起知己之感,深施一礼道:“谢皇上。”刚是微一施礼,颇有傲慢之态,现在是深施一礼,言词已恭,那是因为对李隽大起好感之故。

李隽知道他不会无缘无故地来求见自己,道:“浩浩白水,中生鯈鱼,道长鯈鱼乎?”

“浩浩白水”一诗出自《诗经》,下面的诗是“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那些才干杰出,又遇不到明主的人才就会引用这诗。管仲相齐,齐桓公最终成为天下霸主,成就霸业,千古美谈。当管仲病逝之前,与齐桓公病榻论相,其中有一句话“惜乎哉,宁戚!”他是感叹宁戚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比他先死,在他死后没有人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丞相。

据说,这个宁戚就以这首诗难住了管仲。管仲之才千古共美,自是难得,能难住他的人不多,宁戚就是其中之一。管仲与宁戚第一次见面,宁戚在路边放牛,就用“浩浩乎白水”为难管仲,管仲搞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还是管仲的小妾婧给他解释明白,说宁戚是想出来做官。(按:本故事有多种版本,本书取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李隽听了段干木的传话就知道清风子的意思,心想敢用这诗的人不多,肯定是一个大有来头的人物才出来见清风子。读书不多的段干木和焦裕哪里知道这个典故,居然把大名鼎鼎的诗说成打油诗,何其谬也!

李隽的意思是说你既有出来做官的打算,给不给你官做,要看你有没有真本事。在古代,说客很多,到处游说人,却没有真本事,这官当然不能乱给,要考考清风子的真才实学。

清风子聪明绝顶之人,哪有不明白李隽意思的道理,道:“皇上,清风子悠游于山野间,别无所学,善相病。贫道相病,不用望闻问切,皇上可否一试?”

他这是要一展一身所学,用现在的话来就是要露上一手,免得给李隽看轻了。焦裕哪里明白他的意思,还以为他在诅咒李隽生病,喝道:“无知老道,休得胡言。皇上龙体康健,长命万年,就是你死一百回,龙上也没事。”

“你也太夸张了吧,哪有万寿无疆的道理。”李隽在心里如是想,摇手阻止焦裕,道:“道长听见了吧,我身康体健,无病无恙,你相病之术无用武之地喽。”

清风子明白李隽是故意如此说,直接切入正题,道:“皇上自是龙体无恙,但关中之疾甚重,皇上要不要清风子相相?”

“关中自是重地,朝廷已经收复略阳,宝鸡,不日之间就会兵发八百里秦川,到那时,关中光复也是易若反掌之事,不相也罢。”李隽笑着说,心想:“我就不给你机会,看你如何应对。”

清风子叹道:“先前,贫道以为关中之疾在腠里,没想到已是到了膏肓。关中危矣,朝廷危矣,天下危矣。”站起身道:“告辞。”略一施礼,就要拂袖而去。

他危言耸听,焦裕已是忍奈不住了,一下拦住他道:“牛鼻子,你以为这里是哪里,能由得你想来就来,想去就去。”

吃了亏的段干木很是赞同他的话,在心里大叫一声深获吾心,也是一下蹿出来,挡住清风子的去路,右手已经搭在了刀柄上,只要李隽下令,马上就要把清风子拿下。

李隽适时发话,道:“住手,不得对道长无礼。”摇手要焦裕和段干木二人退下。二人虽是不愿,也不敢不听,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退开。

“道长,请坐。”李隽请清风子就坐,道:“适才多有得罪,还请道长不要见怪。道长妙手,定有妙论,我洗耳恭听,还请道长尽言。”

清风子知道李隽是趁此机会刁难他,要看他的应变之道,并非真走,趁势下台,坐了下来,道:“谢皇上。皇上,贫道以为朝廷虽复略阳宝鸡,然而此两城是属朝廷还是属元廷所有还未可知,其原因贫道不说,皇上也是明白。”

诚如他所言,现在的情况从表面上说的确很好,宋军一到就拿下了两座战略要地。要是从深层次分析的话,真的是危如累卵,一个弄不好不仅会丢掉这两座新复之城不说,还会把宋军葬送在关中。因为李隽手中的兵力有限,无法与蒙古大军对抗,更不可能趁势扩大战果。这已经够危险的了,郭侃再进入关中,无异于雪上加霜,这情况就更加危急。

“道长之言不错,我也正为此事伤脑筋。还请道长出一善策,解此困局。”李隽知道戏也演完了,此人能够看到光复表现下的黑暗面,其才的确不错,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也不错,才有是言。

清风子捋捋胡须,道:“皇上进军关中,贫道就以关中之事而言。昔年,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看着李隽不说话。

李隽知道他是在打哑谜,要自己来解谜,这既是对适才自己刁难他的回敬,也是对自己才学的考验,笑道:“朝廷光复河山的决心不会变,这点我已经准备派人去向关中的老百姓说清楚。要他们知道朝廷回来的宗旨,是与民造福,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汉高祖刘邦当年进军关中,与民约法三章,深得关中百姓的爱戴。后来,他给项羽分封到汉中去,关中老百姓很是不舍,对他后来还定三秦奠定了民心基础。要是李隽不把朝廷的主旨向老百姓说清楚的话,要在短时间内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有很大的难度。毕竟朝廷丢失关中已经一百多年了,虽然血浓于水,老百姓心向朝廷的心思仍在,但对异族的统治已经有一定的认同了。

清风子点头,道:“诸将多取金帛美女,萧何独取图书。”

高祖入关,将领都去争夺金银珠宝美女,汉初三杰之一的丞相萧何却把秦国的图书封存好,为高祖很快掌握天下形胜打好了基础,这也为高祖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李隽明白他的意思,道:“山川地理,人文掌故,在一般人眼里是小事,对于朝廷来说却是大事,征伐所必需。我准备派人四处侦察,可以防敌偷袭。”郭侃用兵,策出无方,如天马行空,谁也弄不准他下一步会出现在哪里,不得不小心。

清风子站起来,再施一礼,道:“皇上圣明,清风子佩服。”有道是前倨后恭,这词是为他量身订做,他初见李隽不乏傲慢之态,与李隽一通谈话后变得很是恭敬起来。

李隽知道清风子已经对自己心服口服了,也就不再摆架子,还礼道:“道长请坐。”

清风子坐了下来,道:“做好这两点,可保略阳宝鸡无虞。贫道有一策,可使皇上兵力大增,在不用后续军队赶到的情况下取得更大的战果。”

“哦,有这等事。”李隽一下子来了兴趣,问道:“道长的妙计是什么?”

清风子微微一笑,右手食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和尚原”三字,什么话也没有说。

段干木对清风子不爽,嘴一撇,点评道:“没本事,故弄玄虚。”

他的话很得焦裕之心,点头赞道:“就是嘛,和尚原,还牛鼻子原呢。”

足智多谋的柳河子也是弄不明白他的意思,好奇地看着清风子,又看看李隽。

李隽抚掌道:“妙计,妙计。道长此计,可使关中无忧也。道长向我要万两黄金,以我看,这一计就值十万黄金。”

清风子捋着胡子道:“贫道妄言,还请皇上不要放在心上。贫道若贪图钱财,不必归隐南山,可效郭忠和为异族效力。”

他这话可是大实话,以他不在史天泽,张弘范,董文炳之下的才干,要是他投身异族的话,必然是身居高位。归隐南山虽是消极,比起郭侃他们投身异族,为异族卖命,又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正所谓“达得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现在的南宋气象一新,中兴之势已成,他也坐不住了,下山以奇策干李隽,准备入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