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伐序曲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伐序曲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8:41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伐序曲

“这个臭鞑子,就一张嘴硬。”焦裕很是不满,嘀咕起来,不住地搓着拳头,指关节不时人他捏得格格直响,瞧他那副模样,恨不得对真金一通老拳打过去。

正如李隽所料,真金真的是水火不浸,口风很紧,滴水不漏,应变非常机智,无论李隽他们说什么都沉着应对,不卑不亢,李隽他们费了好多口舌,都没有撬开他的嘴巴,没有得到具有实质性的东西,性格有些暴燥的焦裕一想起来就不爽之极,要不是李隽阻止他,肯定是把真金砸趴在地上了。

这也不能怪焦袷心急,换作谁也受不了,撞大运无意之中顺手牵羊抓住真金,本以为这种大鱼定有极其重要的发现,万未想到他竟是一点消息也不透露,任谁想起来都极为不爽。

“这种级别的人物要是轻易就把他的嘴巴撬开了,《元史》就不会对他有如此之高的评价了。”李隽在心里暗笑焦裕的心急,挥挥手,特种兵驾着真金出去了。

李隽站起来,笑对清风子道:“虎父无犬子,真金不愧是忽必烈的儿子,应对有法,进退有序,我们难以有的收获。蒙古人数十年来能够如此气势,在就一番霸业,实在是不容易。从一个四分五裂的部落变成征服欧亚大陆的强大民族,绝对不是上天的幸运,而是他们自己奋斗的结果,真金这般不惧不畏的可贵品质才是他们强大起来的极其重要原因。”

清风子点头赞成:“皇上此言极是。贫道昔年游于大都,对鞑子有所了解,贫道总结出四个字:不乏虎气!不论是鞑子皇室,还是朝臣官员,还是平民原姓,无不是富有朝气,这些非昔日朝廷所能比拟。皇上,贫道失言,贫道失言。”他一时说得顺口了,居然直言朝廷过失,说南宋不如蒙古。

“这有什么好自责的,这是事实,千年以来,后人都是这样认为。”李隽在心里如是想,笑道:“道长所言是真话,我也是这么认为。当时的朝廷积弊太多,方方面面的问题太多了,权奸当道、竖宦弄权、颠倒黑白、军功不彰,虽有广大军民的积极抗战,也是无力回天,不能却敌于境外。”想起南宋之不堪,在心里不住叹息。

历朝历代对当朝之事极是忌讳,象李隽这般直斥宋朝得失真的不多见,他的话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让柳河子他们震惊难言,个个都惊得象呆头鹅,傻傻地看着李隽。就是万事不萦于怀的清风子也没有想到竟会说出如此重话,愣了好一阵,才向李隽深深一揖,道:“皇上警醒若此,朝廷必昌!”

他的行为马上提醒了柳河子他们,一齐向李隽施礼道:“皇上警醒,朝廷必昌!”

李隽笑着道:“你们说的比唱的好听。我说的不过是真话,你们就如此大的动静,要是天天这样说,我一听习惯了,就有点飘飘然,听不得不入耳的话,你们的罪过就大了去了喽。”指着清风子笑道:“尤其是道长,世外高人,居然带头拍马屁,要不得的哦。”

不用想都知道李隽的心情极好,焦裕是个实在人,想不清楚其中的道理,一跺脚,埋怨道:“皇上,真金鞑子不配合,我们一点收获也没有,臣都急死了,你还笑得这么开心。”

李隽看着他道:“不笑,那哭,行不?”调皮地冲焦裕扯了两下嘴角。

焦裕万未想到李隽打蛇随棍上,居然和他闹上了,愣了愣,什么话也没有说,右脚重重一下跺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响。

柳河子,清风子看着焦裕,微笑不语,一副你不懂君心的样子。

“柳将军,道长,你们这是怎么了?”焦裕一副愣头愣脑样子,道:“这是冬天,我脸上又没有蚊子,有什么好看的。”

清风子捋捋白胡子,笑道:“焦将军的脸上是有蚊子,在这里,在这里。”手里的拂尘拂出,朝焦裕的脸上拍去。

焦裕头一偏,闪开了,责备道:“老仙儿,你怎么也跟皇上一般不正经了?”

“表面上看,真金什么也没有说,其实他已经告诉我们了。我们有了天大的收获。”清风子提醒焦裕道:“焦将军有没有想过,真金是鞑子的太子,为什么会来中原?”

焦裕想也没有想,脱口而道:“脚长在他身上,他要来就来,要走就走,谁管得着?”

“焦将军有没有想过,太子是一国的储君,怎能轻易离开大都,尤其是现在正是两国打得不可交的关头,真金其他地方不去,偏偏来到中原?”清风子再次开导。

焦裕摸摸脑袋,嘀咕道:“这也有玄机?老仙儿,什么玄机?老仙儿世外高人,不食人间烟火,陆地神仙,能掐会算,一定知道。”心急之下居然拍起清风子的马屁了。

清风子畅快地一笑,道:“皇上刚刚说了,拍马屁的罪过很大,你拍我的马屁,我就不能告诉你。”清风子一向说话都带贫道二字,很少用我字,这只能说明他的心情极佳。

“不说就不说,有什么了不起,又不是你一个人知道。”焦裕嘀咕起来,向李隽道:“皇上……”李隽摇手打断他的马屁,笑道:“你想一下,真金这种人来到中原能有什么事?必然是总督中原的军政事务,准备应付即将到来的危机。这充分说明忽必烈已经感到危机了,感觉到朝廷对中原地区构成的巨大威胁,换句话说:朝廷光复中原的条件成熟了!”

自从靖康之耻发生以来,光复中原一直是宋人的心声,不知道多少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历代南宋皇帝也在努力,想光复河山,出于多种原因不仅没有付诸行动,南宋反而越来越弱,几致于覆灭。

“光复中原的条件成熟了”这话对于宋人来说,具有神圣的意义,就是没有人有那本事说得出来。现在,这话从李隽嘴里说出来了,对于焦裕他们来说,比天音仙乐还要好听一万倍,焦裕一下蹦得老高,大叫一声道:“老子可以光复中原了!”接着就是双手抱头,蹲在地上呜呜地低泣起来。

清风子,柳河子,许光汉,扬明扬风等人也如焦裕一般擦着眼泪,低低饮泣起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这句话不对,应该改成“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功成时”才能符合眼前的情景。

光复中原一直是宋人的最大心愿,一百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努力,有人抛妻别子,有世身死人手,有人身残体缺,都没有实现。当这一刻即将到来时,柳河子他们心中的激动有多么的强烈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李隽很是理解他们的心情,道:“北伐之事极是重要,我们去好好合计合计。”

北伐的条件虽然成熟了,但是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谁都想得到象这种大事,牵涉的事务太多,要解决的问题多如牛毛,必须要好好合计合计,清风子他们默默地点头,很是兴奋地跟着李隽出门而去。

“关中已定,朝廷东进的大门已经打开,赵良淳将军和赵佥将军进行的山东战事,张珏将军主理的大理战事即将结束,解晋将军在关中的行动极是顺利,朝廷的形势是越来越好,这都是皇上圣明!”清风子缓缓道来,发表他的看法:“贫道以为,最迟到期来年春天,这些地方的战事就会结束,朝廷当趁大战百胜之余威北伐中原,光复故土!”

北伐中原,光复故土已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要说如清风子这样的明眼人,就是焦裕这样的心急之人也知道,就是南宋最普通的老百姓也知道,根本就算不得新鲜事,但是这话清风子说来却是声情并茂,任谁都听得出来,他这是在用心说话,底气十足,很是兴奋。

当前这种情况下已经近乎常识的话,柳河子他们却是听得如痴如醉,好象饮了醇酒一般痴迷。只要熟知历史的人都想象得到,北伐中原有无数的人喊出过,其中不乏英雄豪杰,不乏帝王,但是那也仅仅是喊喊而已,能不能实现谁都不知道,只能当作理想来追求,来鞭策自己。现在却不同了,说北伐肯定是北伐,柳河子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无数先辈为之努力的目标即将实现,要他们不痴迷都不行。

清风子很是陶醉地道:“皇上,贫道以为,当前急务并不是利用真金和鞑子谈判,而是皇上应当马上驾回临安,为北伐中原做准备。”

抓住真金固然是好事,想利用他得到太多好处的想法不太可能行得通,原因很简单,南宋要光复旧山河,对于忽必烈来说,他们的胃口太大了,他不可能因为儿子落到南宋手里就把大片大片的河山还给南宋。

河山的光复只能靠真刀真枪去打出来,要靠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来实现。

清风子这话非常富有远见,李隽点头赞同道:“道长所言极是,我也是这么认为。中原是华夏的根本重地,谁得中原谁得到天下,朝廷北伐中原之时也就是和鞑子决战之时。现在,各路大军捷报频传,形势喜人,但是问题也还多得很,北伐之事是该先行筹划了。”

中原的重要性我想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和中原有关的词汇很多,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逐鹿中原”四字,这四字很好地说明了中原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经济重心南移东进,政治重心北上,中原的战略地位相对来说有所降低。在宋代恰恰相反,关中因为唐末长安毁坏严重,战略地位降低了不少,中原的重要性比起以前就大得多了。

正如李隽所言,南宋北伐中原必然是一场决战,是战略决战,有关华夏的气运,不得不重视。不用说,忽必烈已经意识到了即将到来的大战的重要性,才会派真金南下中原,为即将到来的生死之战预为准备。要是南宋不马上着手准备北伐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

象这样的生死之战,要准备的事务太多了,比如军队的调动、部署,武器装备,兵力的投送方式,后勤保障,战略规划、战术运用,预备兵力的征召与训练。要是这把些名词汇总的话,足以写成厚厚一部名词索引了。

如此之多的事务非李隽这个灵魂人物,非李隽这个南宋战略的总设计师,非李隽这个最高决策者参与不可,准备北伐的最好地方当然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临安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清风子才进谏,要李隽赶回临安。

顿了顿,李隽接着道:“抓住真金毕竟是好事,他的作用比起即将进行的决战小得太多,但是这也是一步棋,不能不好好利用利用。四两瘦骨头还能熬出二两油,堂堂一国的太子至少比四两瘦骨头有价值吧?一定要好好用用。”嘴角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熟悉李隽笑容的柳河子知道李隽种商人似的笑容一出现,必然有大好事,很是期待地问道:“请问皇上,要如何利用好真金?”他明明是想知道李隽要如何打真金这张牌,如此一说非常委婉,一点痕迹也不露。

焦裕他们也是很想知道李隽的想法,无比期待地看着李隽,就是清风子也不例外。

“具体的情况现在还不好说,我的意思是派一人去大都,还是是辛苦一下扬明道长,与忽必烈谈谈,看看他的反应再说。真金在我们手上,我们拥有主动权,不怕他不开出条件。”李隽笑着预言,道:“可以想象得到,忽必烈开出的条件不会差,我们再加上一点点,好处就多了去了。”

“一点点,你这个奸商处学来的本事岂止加一点点。”柳河子在心里暗笑李隽的生意经。

清风子大是赞成,道:“皇上所言,贫道也是赞成。贫道以为,真金不能留在长安,还是押回临安的好。”这种大事,李隽肯定是要亲自过问,自然是让真金去临安比较好。

李隽笑对许光汉,道:“如此,又要辛苦许将军把真金从秦岭押回临安。”

许光汉领命道:“臣遵旨。”

柳河子听出李隽话外之意,问道:“请问皇上,皇上不与许将军一道?”

“是啊。”李隽点头道:“我想从中原回临安,顺道去中原游览一下。”说得轻描淡写,好象他真是要去中原游览似的。

中原还处在蒙古人的控制中,李隽以堂堂九五至尊去到中原,无异于冒险,是蹈不测之渊,一个不好就是羊入虎口,这是极其凶险之事,清风子率先表示反对,道:“不可,皇上,万万不可。此是危地,皇上天下所系,万万不可冒此大险。”

他的话马上得到柳河子他们的响应,一齐站起来,向李隽施礼,道:“请皇上收回成命。”

李隽摇手要他们坐下,道:“这事就这么决定了。中原,我是真想去看看,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中东战争,以色列打得中东国家大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军的指挥官非常务实,敢于到敌国境内去侦察敌情。其中最好的表率就是以色列的国防部长,亲自去侦察地形,经他之手制订出来的进攻计划堪称杰作。

李隽明明是要亲自去侦察中原的情况,以他之精明要是去了中原必是大有收获,他这个最高决策者要是了解到实际情况,对北伐起到的作用会有多大,谁都可以想象得到,却给他说成意外收获,真是让人想不到。

李隽说得很是轻松,谁都听得出话中的坚决之意,柳河子他们知道李隽主意已定,无法更改,柳河子道:“皇上,请让臣随侍皇上左右,效奔走之劳。”

李隽笑道:“这事就不必了,柳将军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你呢。关中虽然收复了,但是北方的大门还没有关上,眼下正是天寒地冻时节,非用兵之季,等到春暖花之时,柳将军就率军把关中的北大门彻底关上。”

“皇上所言有理,柳将军就不必随侍皇上了,还是让贫道去吧。贫道好多年没有去临安了,不知道现在的临安是何等的喜人,贫道想去见识一下。”清风子摸着白胡子,抢着说话,很是期待。

清风子才气非凡,要是有他陪着李隽,自然不会出问题,柳河子他们深表赞同,道:“还请皇上允准。”

“能得道长相伴,人生乐事也。”李隽大是赞叹,道:“只可惜道长还有重任。关中新复之地,百业待举,极待恢复,非道长担此大任不可。”

中原决战时,关中必然是南宋的战略基地和跳板,北伐之前必然是大军云集,必须要给大军准备好条件,任务非常之重,非一能人不可,清风子担任最好不过。

“皇上,柳将军足以当此大任……”清风子还待再说,给李隽打断了,道:“道长不要再说了。柳将军负责军队的训练,道长负责民心的重拾,非你二人共同努力不可。道长要知道,留给朝廷的时间不太多,朝廷务必尽早北伐,不要让鞑子恢复过来。”

清风子沉默了一会,道:“既如此,贫道无话可说。请皇上放心,贫道一定办好。”

“嗯。”李隽很是放心,对段干木道:“干木,收拾收拾,我们好出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