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临安新貌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临安新貌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8:41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临安新貌

“臣参见皇上。”脱木欢向忽必烈施礼,道:“皇上召臣来,不知有何要事?”

忽必烈虎目中闪烁着精光,沉声道:“你把这个看看,他们实在是太过份了。”把李隽写给他的信递给脱木欢。李隽写给他的与其说是书信,还不如说是一份清单更贴切,是要忽必烈拿出相当丰厚的财物给南宋,才能保障他儿子真金的安全。

李隽的胃口不小,居然要十万两黄金,五千匹良马,而且这些马匹还要全是母马,这些东西要忽必烈派人送到临安来,要是忽必烈不满足这个条件的话,李隽非常明白地告诉他,李隽会通告天下,会派出说客到处传唱,是忽必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儿子,蒙古人是如何丢人现脸的。

“皇上的意思是……”脱木欢迟疑着问忽必烈。真金值十万两黄金吗?那要看怎么说了,说值肯定值,说不值,就不值,研究值不值,那要看忽必烈怎么处置了,脱木欢也不敢肯定忽必烈会如何处理,才以这种口吻相询。

忽必烈并没有马上接口,而是想了一阵,叹道:“就满足他们的要求吧。他们要上等母马,朕猜想可能是因为他们想养马,母马不够,才出此策。这条就不能满足他们了,朕就反其道而行之,一匹母马也不给。”忽必烈是那种泰山来了也能挡住的人,要他叹气实大是太难了,如此叹息,实在是少有。

顿了顿,道:“他们这是要挟朕,朕最恨的就是给人要挟,这个赵祺,实在是够狠。朕要是不满足他的要求,给他到处一宣扬,朝廷真的是不好受。现在的流言蜚语已经很多了,朝廷再也不能承受这些无形无质的打击。”

现在的战略形势对南宋极其有利,不仅仅体现在军事战略上,也体现在民心上,沦陷区的百姓现在对南宋的信心大增,盼望南宋打回去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间都迫切,就是比起靖康事变后也不遑多让。

如此之事自是对蒙古很是不利,要是李隽再派人再处一“广播”,蒙古人感到的压力会更加巨大。忽必烈这是花钱封李隽的嘴,他这是平生第一次受人要挟,实是无奈之极。而且,这种嘴能不能封得住,还很难说,可他又不能不做。

“皇上,那吕师夔怎么办?给不给?”脱木欢有些拿不定主意,问忽必烈。

忽必烈虎目中神光闪动,道:“吕师夔虽是投我大元,但其人无才无德无行,只不过一贪婪小人,留之无益于大局,去之也不足以害大局,就给他们吧。”把一个南宋降臣送给南宋,这在蒙古历史上还没有过,忽必烈这是开了蒙古的一代先河,在这场较量中,李隽完全占了上风,忽必烈完全处于被动。

很明显,李隽点名要吕师夔,摆明了是要把吕师夔正法,要是送回给南宋的话,对蒙古来说不仅仅是面子问题,还会影响到那些志向不坚的汉奸,他们是否会投降蒙古,那就要重新审视了。

忽必烈并非不知道其中的厉害,但是李隽铁了心要吕师夔,不给也不行,要不然真金的安危倒还是小事,要是给李隽想出什么稀奇古怪的主意一通折腾,天才知道会有什么更加严重的后果。

吕师夔是前文中给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死的吕文德的儿子,也是给李隽气死的吕文焕的侄子。此人投降蒙古之心很诚,千里投奔,李隽决心趁此机会把他弄回来,一正国法,让那些想当汉奸人的好好想想。

这是个小人物,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这也是忽必烈决心牺牲他换得真金安全的想法。然而,事实证明,品师夔虽然没有什么价值,但在李隽的安排下,所起的作用非常巨大,这点很是出乎忽必烈的意外,等他明白过来后悔晚矣。

“皇上圣明。”脱木欢请命道:“皇上,臣愿去临安转达圣意。”

忽必烈点头道:“嗯,这事你去,朕就放心了。你要相机行事,尽可能争取好的条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忽必烈有点语焉不详。

脱木欢明白忽必烈的意思,那就是要尽可能争取到时间,好让蒙古人重整军备,从容部署,也就是说有了时间,蒙古人就能更好地准备中原大战,他们击退南宋进攻的把握就越大。要达成这一目的,只能是“和谈”二字了。

忽必烈这个雄材大略的人,志在一统华夏,是一个大有为之君,要他和谈断无可能,但眼下的形势对蒙古人极为不利,不仅南宋已经构建好了对付他们的战略包围圈,更重要的是,蒙古大军一败再败,士气已经大为低落,军心已不复先前。

恢复军心士气不仅仅需要忽必烈的努力,还需要时间,时间越长,战败的影响就会减弱。再者,大量军队的损失,也需要重整军备,这都需要时间,忽必烈虽然从情感上难以接受,但是理智还是战胜了情感,不得不启用和谈这种办法。

虽然和谈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无法改变他灭亡南宋的决心,但是要他说出“和谈”二字非常之难,他才含糊其词,幸好脱木欢是个非常机灵的人,一点就透。

历来,都是别国派使臣前来与蒙古和谈,从来没有蒙古主动派使臣前去和谈的先例,特别是南宋,更是不知道派了多少使臣去蒙古和谈,纳表进贡,现在的情形颠倒过来了,蒙古居然派人去南宋这个给他们压榨了不知多少回的弱国和谈,真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正如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话所说的“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只有攻不破堡垒的人”,究其原因是因为人无用,或是无能,或是破胆,根本就没有去攻打堡垒。南宋在李隽的治理下,由弱转强,以往的蒙宋格局已经颠倒过来了。

脱木欢这一去,也就是说他将是蒙古历史上第一个主动给派出的和谈使者,对他的名誉很是不利,但他还是表现出了一个忠臣的本份,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

“谈,也不能就这么谈。”忽必烈虎目中精光四射,道:“朕给你派点人手,你带去临安,要让他们知道知道点厉害。”一双虎目望着南方,脸上的神色坚毅不可动摇。

雪纷纷扬扬地下,千点万点雪花飘扬在空中,漫空白雪,好象无数的素花在空中游移,说不出的美丽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西北风刮过,冷嗖嗖的,吹在身上好象钢刀在割裂肌肤,让人很是难受。

在这种大雪飘飞,寒风肆虐的日子里,人们应该是足不出户,在家里煨火取暖,抵御寒气。然而,事实并非这样,临安城里是人山人海,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远远望去,只见人头攒头,人潮如海,不知有多少。

老百姓一个个满脸的喜气,正在忙着采办年货,准备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现在离大年三十还有两天时间,正是采办年货的高峰时间。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家团圆的大日子,值此时节,要老百姓不来采办年货都不行。

今年的春节与以往大不相同,因为南宋打了胜仗,大量的国土给光复,原来如狼似虎的蒙古人也有倒霉的时候,这事一想起来就让人长志气,让人倍感自豪,要是不好好庆祝一番,不要说别人会觉得怎么想,就是自己都觉得不舒服。

“店家,你们的生意怎么样?”一个穿着青衣,戴一顶小帽的中年男子问一个正在忙碌的男子,这店卖的东西很是特别,既不是皮货,也不是食物,而是一些与战争有关的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战争纪念品”,当然是纪念南宋大胜的纪念品。

“小三子,给这个客人一份气煞伯颜”,店老板冲一个小个头的伙计吼一嗓子,转身对青衣小帽的中年人道:“不瞒客官说,小店的生意是这条街最好的。小店的货色齐全,有气煞伯颜,敌营送对联,炮轰鞑子,十面埋伏,焦山水战,宁波海战,应有尽有,客官,你要来点什么?”店老板一副精明商人模样,一见面就推销起自己的产品。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一艘战舰模型,对中年人推销道:“客官你看,这是我大宋朝的无敌战舰。说起这无敌战舰可不得了,郑将军就是用这种舰取得了轰击安庆,焦山水战的胜利。还有重庆战役、郢州战役,山东登陆战,都是用的这无敌战舰。客官,你这是头一回来,我们混个面熟,就给你半价,十文钱卖给你。”

“这就是商人伎俩,只知道胡吹瞎扯,却不顾事实。”中年男子把战舰模型接在手里仔细端详起来,心里如是点评。店老板说错了,郑静和炮击安庆,焦山水战根本就没有用无敌战舰,用的只有数百艘蒸汽船,无敌战舰是后来才加入战斗序列。

他是商人,吹得越好,生意越好。南宋老百姓虽然知道焦山水战打赢了,但究竟用的什么战舰,不是没人知道,而是知道的人不多,他们当然可以蒙了。再说,即使知道无敌战舰没有参与焦山水战,也会买下来。因为无敌战舰实在是个神话,要不是有周山这个天才的造船大师,根本就不可能造出来,这是宋人的骄傲,一想起来就让人高兴,花上一点钱买回去收藏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

店老反要是蒙别人,兴许不会给人看穿,但他来蒙这个中年人就大错特错了,这个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李隽。李隽是南宋抗战的总设计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李隽把伏牛山的事情交给柳河子后,昼夜兼程赶回临安,总算是赶得及时,在春节前两天终于回到临安。

李隽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不算短了,但是他终日为国事缠身,很少有时间出来,每次出来见到的临安都不一样,临安都在变化,越变越好。这次,李隽离开临安大半年,没想到临安的变化让他很是惊讶,临安变得让他有些难以置信了,不仅人比以往多了许多不说,摆摊设店的人就更多了,满街都是叫卖声,都是讨价还讨的声音。

最让李隽惊奇的是,现在的临安耸立着不少新房子,都是水泥房。水泥房在现在社会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在南宋就大不同了,和我们现在的洋房差不多一个级别。在李隽的记忆中,他离开临安时,水泥房不是没有,是不多,只有为数不多的百十幢,没想到仅仅大半年没回来,就多了好几千幢,要李隽不惊奇都不行了。

不用想都知道,这肯定是李庭芝和文天祥他们的功劳,肯定是在他们的推动之下,临安才有如此巨大变化。

李隽在惊奇之外,又是放心,也不急着回宫殿,想去好好看看临安的变化。他这一看,还真是高兴,临安的主要道路都修成水泥路了,道路宽敞,整洁,战争的阴影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现在的临安比起以前的临安,繁华更胜三分。对于这种结果,李隽是非常满意,决心到处转转,全面了解一下临安的变化。

“你呀,就知道做生意,瞎蒙。做生意也要讲诚实,这才是好商人,要不然就是奸商了。”李隽对店老板道:“无敌战舰根本就没有参与焦山水战,宁波海战,你这是信口开河。”

店老板是个机灵人,一听就知道遇到见识广博之人,忙道:“客官,行有行规,还请你嘴下留德,我感激不尽了。无论参与没有参与,不要说别的,就无敌战舰四个这就让人听着舒服,提气,要不,你问问这些客人。这战舰模型就送你得了,一回生,二回熟,大家交个朋友。”也不等李隽表态,忙着给李隽打包。

李隽是个有德长者,哪会白要他的东西,道:“东西我要了,但不会白要你的,十文钱我给。”眼光在店里一扫,指着一个火炮模型,道:“你还真是新潮,居然把火炮也摆出来了。你们这些商人,还真是会赶时髦。”

店老板顺手取过一个火炮模型,给李隽解释起来,道:“客官,你不用不赞成。没给你说,我第一天把火炮摆出来,你猜我卖出了多少?一千五百多,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要说小孩喜欢,大人也喜欢,他们都说火炮是大宋朝的守护神,要买回去供在神龛上,好好拜拜,和老祖宗一个位置。”

火炮自从诞生以来,就是宋军的利器,死在火炮之下的蒙古军卒不知道有多少,在宋人心目好象神明,做出模型来卖,还有不大发的道理。

“这种土得掉渣渣的土炮,居然成了神明。”李隽在心里颇有些难以置信,敲敲额头,道:“你还有什么东西,索性一股脑儿全拿出来,我要是看着中意的话,就买下了。”

土炮模型居然给老百姓供在神龛上,亏宋人想得出来。要是在现代社会,不要说土炮模型,就是现代的火炮,就是航母模型,原子弹模型也不会有人供在神龛上,这事着实让人想不到。

老百姓如此重视,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老百姓民心振奋,只要善加利用,对于北伐大业具有莫大的好处。即将到来的北伐大业,必须要投入倾国之力,民心就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李隽要不高兴都不行。

店老板很是高兴地应一声,把货架上的东西一股脑儿拿过来,道:“客官,你看,这是冲锋号,这是三棱军刺,这是火铳。”

皇宫门口,几十个侍卫正在值岗,虽然大雪天的,他们仍然忠于职守,没有怨言,没有畏色,一个个精神抖擞,神完气足。

正在值岗的他们给一阵优扬悦耳的声音惊动,寻声望去,只见十几个大汉在一个青衣小帽的中年人带领下,大步而来。他们手里都拿着冲锋号,边走边吹,声音正是这冲锋号发出来的。说是冲锋号,也不全对,因为个头小了些,声音也没有宋军吹出来的好听。

他们真是大胆,居然敢在皇宫外面吹锋号,真的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侍卫们一下拦住他们,喝道:“站住。”

来人倒也听话,闻声止步,平静地看着他们。特别是走在头里那个青衣小帽的中年人更是淡定,气定神闲,笑对侍卫队长道:“甄牧,你的鼻子红了,是给酒熏的,还是给冷风冻的?”这话很亲切,有点玩笑口吻。

甄牧心想他一年也出不了几次宫,居然有人认得他,很是奇怪,定睛一瞧,忙跪下,道:“参见皇上。”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李隽是也。李隽也真是的,居然买下不少战争纪念品不说,还带着段干木他们吹冲锋号,这事要不是甄牧他们亲见,说什么也是难以相信。

李隽笑着把他们扶起,道:“你们在寒风心中受冻,真是难为你们了。”转头对段干木道:“干木,等会你去给管事的太监说说,给他们煨点热汤,暖和暖和身子。”

李隽对臣下很随和,如此对待他们也不惊奇,让甄牧惊奇的是李隽是未语先笑,双眼都快成一条线了,这是李隽非常高兴的表现,在心里想道:“是什么事情让皇上这么高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