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六十九章 生财之道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一百六十九章 生财之道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8:41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一百六十九章 生财之道

“呵呵,祥甫,看把你急的。”李隽笑呵呵地招呼道:“来来来,都坐过来,我们好好合计合计。这事的关系非常重大,各个细节都要好好推敲推敲,一定不能出错。”

李隽虽是笑语不断,但从他的语气里可以听出其郑重,李庭芝他们也不敢再笑了,坐到李隽旁边,等待李隽给出他的好办法。

李隽理理思绪,道:“朝廷现在的情况,你们都明白,说好一片大好,说不好,问题也不少,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以为打了些胜仗,收复了部分国土就沾沾自喜。相反,我们还要兢兢业业,小心行事,以期把后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皇上所言,臣等谨记。”文天祥不无感叹地道:“现在情况比起以前是好了很多,但是大量的国土还没有收复不说,光是这仗打起来需要的银子就多了去了,就是有金山银山也是不够花销。而朝廷现在是没有什么现银,奖赏将士们要银子不说,就是装备也要不少银子,一想起来就让人发愁。愁啊,银子!”

文天祥这个忠直之士,很少有叹气的时候,即使在蒙古百万军中面对伯颜也是意气自若,想到即将到来的银子花销之大,大到难以想象,可以说现在的花销和即将到来的开支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一回事,由不得他不叹气。

这话可是说到李庭芝他们心里去了,不住点头称是,特别是李庭芝那双明亮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李隽,盼星星般盼着李隽给他支招。

“银子筹也罢,借也罢,说到底就一个理,那就是要老百姓富裕起来,老百姓有了银子,朝廷抽税他们也才拿得出来,正所谓民富则国强,民不富则国不强!”李隽也是感慨良多地道:“我要给你说的这个主意不仅仅可以让朝廷筹到大量的银子,还可以让老百姓富起来。”

如此好的办法,谁不想知道,文天祥脱口道:“皇上,你快说吧。”

李隽笑道:“我想过了,现在的条件也具备了,朝廷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用来筹措民间分散的银子,这些筹措到的银子可以借给那些商人,制造商,土财主们,让他们手里拥有更多的银子,他们就会去扩大规模从事生产,经济就会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皇上,你的想法不错,可是那些有钱人不是装穷,不是把银子埋在地下,要他们拿出来借给别人,实在是困难。”李庭芝以独到的眼光探究问题,道:“这些土财主们宁愿把银子带进棺材也不愿意拿出来用,这难度不小。好在,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现在这现象少了许多。”想到这种陋习,不住地摇头。

其实,把银子埋在地下也不拿出来用,说到底不是个人的错,而是朝廷的问题,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不敢把银子拿出来。中国的富翁有了钱还要装穷,而西方人有了钱就去招摇,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的反差,究其原因在于西方国家承认私有财产,并对私有财产进行有力的保护,而中国古代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帝王制度,这种制度对中国的发展的确作出过重大贡献,但在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上就不太好说了。皇帝的喜怒哀乐都是国策,可以任意生杀予夺,谁有了银子谁就成了眼中钉,要他们不装穷都不行。

这种情况就是在现代社会中也存在,据说中国富翁的财产很难统计到,因为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公司或是股票挂到别人名下,让人无法查找。

李隽这个拥有丰富学识的现代人当然明白其中的原因,道:“这点,朝廷要予以理解,他们这么做也有他们的顾虑,主要是朝廷对他们的财产保护不力,皇帝的喜怒哀乐皆为国策,高兴了乱赏人,而这些受赏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功劳。不高兴了,又乱处罚人,被处罚的人又没有大错,不就是说了些难听的话嘛,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说得好听一笑置之,不好听就姑妄听之,用不着去处罚人。”感叹道:“这就是昏君啊,正是这些昏君的胡作非为给人以不安全感,才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

这一席话几乎把中国古代帝王的不是之处概括完了,作为一代帝王,李隽能直言实是难能可贵,文天祥他们感动无已道:“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这四字他们用过不知道多少回了,但是这次的意义与以往大不相同,因为他们从李隽的话里感受到了一种气氛,那就是:有话你就说,好的也罢,坏的也罢,一句话,言者无罪,你尽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能有如此气魄者,在中国历史上少之又少,秦皇汉武姑且不论,就是以善于嘉纳雅言的唐太宗也有不听忠言,意欲杀魏征的时候。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的所作所为无不昭示了一个理:肚内可撑大船,虚怀若谷,从未见他因一言不合而怒斥过一个人。

如此之君,千古少有,文天祥他们是感动得眼里的热泪几欲滴下来了。

“你们不要说好听的了,我说的都是事实。”李隽谦道:“要想他们把银子拿出来从事生产,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要给他们以安全感,在这点上朝廷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这还不够,还要加强。朝廷要制订一部专门保护私有财产的律法,任何人也包括皇帝在内,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别人的私有财产。”

顿了顿,道:“连坐之策和诛灭族人,以及家产抄没充公的律法就废了吧。一人犯法,仅治一人,不得危及他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对于财产,只没收非法所得部分,合法的收入应该给予保证,不得没收。”

连坐之策,在中国历史上使用了几千年,实是很不人道的一条法律,有多少无辜者因此而葬送了性命,实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让人发指的苛政之一。

然而,对于文天祥他们来说,连坐之策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乍闻李隽之言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傻愣愣地看着李隽连说话都忘了,过了好一阵子才一齐反对道:“皇上,不可!”

李隽明白他们要说什么,挥手阻止道:“你们说说看,连坐之策诛杀了多少孩子,有的才刚出生,他们什么都不明白,他们有什么罪过?难道说出生在一个罪犯家庭是错吗?这事由天定,谁能左右?朕一想起这事,心里就不是滋味。”说到后来,已经热泪盈眶。(按:连坐之策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作者我也无法按受这一苛法。)

话里自有一股悲天悯人之气,让人无法反对。李庭芝站起身来,赞美道:“皇上圣德,臣无话可说。文王化及鸟兽,诗书所美,独不废此苛法,实是让人痛心疾首,臣以为皇上仁德比之文王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天祥抹抹眼睛道:“皇上,臣也无话可说。朝廷若是连罪犯的合法财产也予以保护的话,这是对国人最好的保证,他们就会有安全感,臣相信不用多久埋银子于地下的陋习就会根绝。如此一来,朝廷就会平凭不少活银,大宋朝的经济就会一派欣欣向荣。”他说的活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处于流通领域的钱,也就是资本。

“《国策》有《千金市马骨》的寓言,皇上此举与此同,朝廷连罪人的合法财产都要保护,况无罪之人的财产能不保护吗?”陆秀夫引用寓言,道:“臣敢断言,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是前代先祖们埋于地下的银子都会起出来,用于钱生钱,朝廷无异于平空得到许多座金山银山。”

千金市马骨是一个寓言故事,是说燕王想要千里马,努力三年都没有得到。燕王就派近臣去买,近臣一番奔走之后终于找到一匹千里马,但是千里马已经死了,近臣就把马头买下来了。燕王很是不高兴,就责备近臣说:“我要的是生马,你为什么用五百金买死马的头?”近臣回答说:“大王你连死马的头都要用五百金去买,还愁买不到千里马?”燕王大悟,不怪罪近臣。消息传开,四方卖马者络绎而至,不出三年终于买到三匹千里马。

李隽此举与此类同,可以想象得到,国人知道连罪犯的合法财产都要予以保护,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即使有,也会少很多,会起出埋在地下的银子用来投资。历朝历代埋在地下的银子不在少数,要是起出来的话,其数目必然不少。

得到银子倒还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坚定了国人的信心,可以放开手脚去扩大生产,这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事情,也是李隽乐于看到的。

当然,还有一个副产品,就是李隽轻轻松松地废除了连坐这一苛政。

廖胜功他们也是明白过来,自然不会有异议。

能够得到李庭芝他们的支持,李隽很是开心,道:“银子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了银子虽是好事,也是坏事,关键在于要如何用好,这就是我们要成立这一机构的原因,这机构的名称就叫银行吧。”

“银者,银子也;行,流动也。银行者,银子流通这之地也!好名字!好名字!”李庭芝摸着胡子品评起银行的名称,赞不绝口。

“银行不就是‘长板凳’的另一种解释嘛,还给你咬文嚼字地赋予这样的含义,笑死我了。要是现代人听到你的话,肯定是笑掉大牙。”李隽在心里如是想,要不是此时正在商议重大国事的话,李隽肯定是会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银行的起源是因为货币交换人是坐在长板凳上进行交易,时间长了“长板凳”就成了银行的代名词。英语里的说法说“储钱柜”。在中国,古代以银子为通用货币,而经商的店铺又叫行,翻译时就译为“银行”。

文天祥大拇指一竖,赞道:“妙论,妙论!”

陆秀夫也是一副此言大妙之概。李隽见了他们的感叹样,真想放声大笑,强忍住笑道:“银行的作用就在于把这些分散在民间的银子集中起来,再发放给有需要的制造商和商人们。当然,银行为了吸引这些散银,要支付一定的利钱才会起作用,才会有人去存银子。他们放银子,也要收利钱,如此一来一往,他们赚的就是这个利钱差值。

“而这些制造商和商人们,他们只要支付一定的利钱就可以从银行借到银子,就不用愁银子不够,就可以放手扩大生产。”

李隽用最简单明了的话把现代银行的作用说得很清楚了,李庭芝他们一点就通的才智之士,一想就明白,无不是大喜道:“这些散银分散在民间,用又不用,就成了死银,一到了银行就成了活银,效用就大了。”

李庭芝表现出了他过人的洞察力,高兴劲一过,皱着眉头道:“皇上,银行好是好,不过,朝廷却难以马上筹到银子。而大战在即,要是没有足够的银子的话,问题很棘手。”

马上筹集到大批大批的银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是等银行发挥出作用,把银子发放出去,经济发展起来再收税的话,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李庭芝这话一下点醒了文天祥他们,他们的高兴劲一下子全没了,点头赞同道:“对呀,祥甫所言极是。我们真的是高兴过头了,居然忘了这事。”

李隽笑嘻嘻地道:“这问题好办,就着落在银行身上。”

“皇上,这怎么能行呢?”文天祥马上表示反对,道:“皇上,银行是为制造商和商人们开设的,朝廷怎么能插手,把银子调走呢?皇上,臣敢断言,要是朝廷从银行调银子的话,银行不可能开起来。”

陆秀夫想了一下发表看法道:“皇上,商人们最不想打交道的就是朝廷官府,要是朝廷去调银子的话,文大人所言不无道理。”

“你的话只说了一半,商人们最不想打交道的就是朝廷这点没错,但是他们最想打交道的还是朝廷官府。”李隽笑着反驳道:“商人们最不想与朝廷官府打交道是因为他们担心朝廷黑他们的银子,或是罗织罪名把屎盆子扣在他们头上,只要朝廷讲信誉,依法办事,他们就不会担心了。商人之所以想和朝廷打交道,是因为朝廷的开销大,利钱多,有赚头,他们这些无利不起早的商人还有不削尖脑袋往里钻的道理?”

与朝廷官府打交道真的是既想又怕,怕的是不给钱,还扣上罪名,被无端刁难,这点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是层出不穷之事。有句话说的“与天斗,与地斗,不与官斗”,很好地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李隽接着道:“对于后面这一点,是因为朝廷的官员出了问题,要么无能,要么收受贿赂,高价收购,造成利钱丰富。这种情况,朝廷一是要承包商竞价,二是要加强官员的监督与管理,还要提高他们的素质,要他们精通商务。”

这话真的是切中了核心,李庭芝他们这些精通实务的人打从心里佩服出来,道:“臣等谨记。”

“朝廷从银行获得银子不是去强行征调,而是去借,和商人们一样的身份,给一样的利钱,也可以多给点利钱。”李隽开始支招了,道:“借到的银子,朝廷再花出去,制造商们,商人们的产品就有人收购了,他们就不用担心没银子赚,还有不拼命去生产的道理。”

这话用现代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朝廷从银行里借来银子再花出去,也就是扩大了需求,从而供给也会跟着增大,整个经济就会扩大。

“这可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如此一来,朝廷一夜之间就会拥有用不完的银子。”廖胜功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眼睛都仅剩一条小缝了,兴奋之极地道。他这个总参谋长最愁的就是没有足够的军费用来应付这场决战,突然之间拥有无数的金山与银山,军费多的是,他能不高兴吗?没有高兴得蹦起来就很不错了。

杜大用的眼睛里也是冒出了美丽的小星星,振奋地道:“皇上,骑兵的作战能力将会大为提高。”他高兴之下居然省掉了一句关键性的话,那就是“有了银子”四字。

李隽这招真够高明的,文天祥他们是钦佩无已,道:“皇上圣明!”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现代社会那些哪个政府的债券不是银行收购的?又不是什么新发明,用得着如此大吹法螺吗?”李隽在心里不敢领受。

李庭芝又一次表现出了他的过人洞察力,问道:“皇上,这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取信于银行,而历来民间与朝廷都有些不该有的隔阂,再加上朝廷要从银行借银子,臣以为银行要办起来恐怕难度不小。”

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廖胜功听了他们的话,无异于当头一盆冷水浇下来,高兴之情一下子全没了。

李隽环视他们一眼,笑道:“办法不是没有,而是很简单!”

李隽这人神奇的地方不仅仅在于他策出无方,让人意想不到,还在于他很够用非常简单的办法解决高难度的问题,他说简单的办法肯定是很有妙用,李庭芝他们无不是睁大了眼睛看着李隽,好象李隽是香饽饽,而他们是馋嘴猫似的,就差流口水了。

银行在现代社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银行的存在,才使得那些数额不大的钱能够集中起来,进入流通领域,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李庭芝他们这些古人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银行的巨大作用,但是以他们过人的理解力已经知道银行要是办好了,对于南宋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无不是很是期待。

李隽理解他们的心情,道:“这办法也不是什么高明办法,只要朝廷给银行担保就行了,要是银产关闭了,银行欠下的银子就由朝廷出,偿还那些在银行存银子的人。”

不少现代银行都是由政府担保,之所以要由政府担保,是因为没有比政府更能取信于民的机构了,也没有哪个机构比政府更能弄到钱的了,只有由政府担保才会取信于民,老百姓才会把钱存到银行去,这一点看似便宜了银行家们,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高招。

不过,文天祥他们却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其中诀窍,文天祥率先反对,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朝廷要是给银行担保,那不是白白便宜了那些银行?朝廷的银子是老百姓的,要是用来担保,很不公平。”

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反对理由,陆秀夫他们也是赞同,道:“皇上,文大人所言有理,臣等也是这样认为,此事关系重大,还请皇上三思。”

李隽并没有马上发表看法,而是看着正在沉思的李庭芝,问道:“祥甫,你以为如何?”

“皇上,此事关系重大,臣一时之间也难以决断,请容臣想想再说。”李庭芝表现出了稳重的作风。

李隽端起茶杯喝口茶,道:“好吧,给你一盏茶时间。”

李庭芝根本就没有用一盏茶时间,思索了一会,道:“皇上,臣赞同。”

首辅大臣又一次语出惊人,文天祥眼睛睁得老大,直勾勾地看着他,要不是文天祥知道李庭芝是个稳重人,如此说话必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的话,必然是马上就责问了。

“由朝廷来保证,仅仅是一种信誉,只有由朝廷保证才能取信于民,也只有朝廷才有如此财力,也只有朝廷才最适合做这种事。”李庭芝一连用了三个“只有”道出了朝廷担保的必要性。

文天祥的反应也不慢,一想是这个理,不过他仍有顾虑,道;“可是,朝廷最应该公正办事,要是朝廷担保的话,问题就不好办了,难保朝廷不会失去公允。”他这人太正直,什么事都从公允去想,才有是言。

李隽并没有因为文天祥的反对而不高兴,而是很高兴,赞叹道:“履善之所以有是言,是因为履善公正廉洁,堪为百官楷模。”

“皇上过奖,臣愧不敢当。”文天祥忙谦道。

李庭芝以一个政治家务实的态度道:“当然,朝廷担何也不是无条件,而是有条件,有规章依律法来担保。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是银行关闭的话,朝廷就接收,由朝廷处理,所有的收入归朝廷所有。”

这话乍听之下冠冕堂皇,仔细一想却是暗含机锋,也就是说要是银行倒闭的话,朝廷接收处置,所有的收入归朝廷所有,表面上这种担保是便宜银行所有者,实际上还不知道谁便宜谁呢。

“依律法担保这点很重要。”陆秀夫很是赞成,道:“在这之外,还要加上一条,就是朝廷来担保的话,朝廷要收取一定的银子,拥有某些优先权,比如朝廷需要军费的话,可以优先从银行借得。”

他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意思是说只要银行成立起来了,军费就不是问题了。现在最紧要的事情就是筹够足够的军费,这个天大的难题迎刃而解,谁还能说什么?文天祥不无自责地道:“皇上,臣辨事不明,还请皇上责罚。”

“现代社会经历几百年才建立起银行,其作用也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你这个古人能够理解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李隽的心里感叹文天祥他们这些古人的惊人理解力,安慰他道:“履善不用自责,不是说过了嘛,言者无罪,有想法就说,这要成为一种制度,才能嘉纳雅言,才能兼听则明!”

“皇上!”文天祥感动无已。

李庭芝出主意道:“皇上,臣以为可以把钱庄集中起来,成立一些银行。银庄本身就有存放银子的效用,这样做的话就是事半功倍。”

“还有,应该由朝廷牵头,引导他们进行一些合并,才会形成大的规模,老百姓的信心才会足。”文天祥跟着献计。

陆秀夫接着说:“皇上,臣在广州时,那些商人老向臣抱怨说,他们每一次进行交易,要带很多银子,很不方便,可以着落在银行头上,让商人在此地存入银子,到彼地提取银子,如此一来交易就方便多了,对于南北货物的流通很有好处。”

“这银子无论是在哪里存入,还是要运到需要的地方,要不然因为银子不足会造成价格不稳。”廖胜功以军事家的眼光分析道:“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朝廷要加大力度打击那些胡作非为,不法之徒。”

杜大用也是很兴奋地道:“必要时,可以出动军队,实施镇压。臣敢断言,要不了多久,再也不敢有人起非份之念,银子的运送就安全多了。”

“你们这些古人真不简单,只要提个头,你们就会想到很多,真是不容易啊,千万不能小看古人。”李隽在心里如是感慨,道:“中华有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