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十章 敌后战场(上)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十章 敌后战场(上)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8:41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重生之宋武大帝 !

兵部大厅坐满了人,他们都是宋军高级将领和高级军官,被李隽点名来参加叫做什么讲堂的培训班。鉴于天气炎热,身穿戎装多有不便,李隽特地开恩,允许他们穿便装来听讲,是以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穿厚重的盔甲,轻便了许多。

据通知上说,讲课的是皇帝,他们就成了天子门生,那是莫大的荣幸,无不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拿出最好的精神风貌来听讲。想起是皇上亲自讲课,有幸躬聆圣训,既紧张又企盼。

“皇上驾到!”一个尖细的太监声音响起,李隽在文天祥,张世杰,陈宜中,陆秀夫,赵佥,高达,赵良淳等一众朝臣的簇下大步而来,左腋下夹着讲义。今天的李隽没有穿龙袍,穿了一袭蓝色绸衣,少了几分天子的肃穆,却多了几分亲切,更有一种师长之气,让人一见之下忍不住产生一种亲切感。

将领们刷的一下站起来,就要向李隽行礼,李隽摆摆手,道:“免了,免了,都坐下吧,坐下,坐下。”

皇上有旨,谁敢不遵?众将领都坐了下来。就中有一个人,中等个子,紫脸膛,剑眉入鬓,一双眼睛特别明亮,身着戎装,向李隽跪下道:“臣柳河子参见皇上,吾皇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举一动,中规中矩,挑不出一点毛病。

李隽以手相扶,道:“今天不叙君臣之礼,不用行礼了,你起来吧。”柳河子哪敢要李隽相扶,顺势站起,道:“臣遵旨。”站得笔直,好象直尺划出来的,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标准的朝仪,直到李隽从他身边走过,方才入座。

文天祥等群臣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铺开纸笔,准备当一名好学生。

李隽准备培训军官和将官,并没有要求文天祥他们参加,文天祥他们听说李隽要讲授一门叫做“游击战争”的新的战争模式,这是《孙子》没有讲过,《吴子》没有说过,《司马法》没有记载过,《尉缭子》没有言及过,《三略》没有论及过,《六韬》没有阐述过,《李卫公问答》没有谈到过,查遍“武经七书”,阅遍古今兵书战策,翻遍历代战史,都没有记载。如此新奇的兵法,要是不来学习,弄个明白,与之失之交臂,也太遗憾了,文天祥群臣也就不请自到了。

文天祥他们早就听李隽提到过游击战争,早就想一窥究竟了,就是赶也赶不走。

李隽往讲台上一站,把讲义放下来,仿佛回到了在另一时空的校园,心中升起一股温馨,道:“各位:今天我不是君,你们也不是臣,我是先生,你们是学生,大家畅所欲言,一起来探讨游击战争。你们提的任何问题,我都将予以回答。古人有白虎堂讲经,辩明经义,千古佳话,我真诚希望你们畅所欲言,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你们可以使用激烈的言词,我也不会怪罪你们。学术讨论嘛,就应该是这样,不能因为我的身份特殊,你们就不敢提问,即使提问也只是做做样子,不提最有意义、最有难度的问题,这都是不对的。问题提得好,我给你们记功,给你们升官。”

做学问,是李隽最善长的,作为历史学泰斗,多次代表我们国家与外国学者交流,这方面的经验特别丰富,每一字,每句话都是那么的真诚,使得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轻松了许多。

李隽好久没有上讲堂的感觉了,久别的感觉仿佛又回来了,道:“各位学员,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当你遇到一个比你强大的敌人,你要怎么做才能打败他?你说。”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俺是粗人,其他的也不懂,就知道真刀真枪和他……和他打,打不过也要打,就是死也要咬他几口。”一个大胡子大声说,差点说成“他娘的”,突然想起这是和皇帝说话,才及时改口,才避免了闹笑话。

粗豪的军人最是喜欢硬拼,他的话说到那些不喜欢动脑筋,喜欢来硬的将领的心里去了,点头道:“是啊,和他拼了。”

在李隽点名下,一个稍微瘦小的白面将军道:“可以请朋友帮忙嘛。”

李隽不置可否,指着另一个将领,道:“要是没有朋友,你说该怎么办?”这个将领想了一下,道:“硬的不行,就用软的,和他磨,把他磨死。”

“这强大的敌人好比蒙古人,占领了长江以北,自恃强大,要灭我大宋,数十万铁骑席卷而来,建康,镇江,常州,江阴,无锡,苏州,嘉兴都给占了。气焰冲天,我们要怎样才能与蒙古人周旋?”李隽说到这里,环视了一眼众将,道:“柳河子,你来说。”

柳河子站起来,施了一礼才道:“臣以为,敌势甚大,光靠正面阻击难以与敌抗衡,必须要另想办法。”

李隽问道:“什么办法?”

柳河子微一凝思,道:“要是把鞑子比作一个人的话,他的目标是临安,就好象把正面对着临安,而他的后背却没有防守,臣以为可以到他的背后去,从背后攻击他。靖难之后,高宗南渡,有岳飞、韩世忠、张浚、刘琦这些将领主持的正面战场,敌人的主要兵力放到正面战场,无法顾及后背。中原百姓反抗女真人,抗争不息,各地义军纷涌而起,给正面战场以有力的支援,只是,只是由于诸多原因而未能把这些义勇军组织起来,拧成一股力量,握成一个有力的拳头。”

他提到宋高宗扑灭抗金义军的事情,甚是犯忌,就连文天祥都皱起了眉头,几个随来的御史已经站起来了,就要发难了,李隽适时开口道:“学问嘛,就要让人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白虎观讲经成佳话,就是因为言者无罪。柳河子,你说,我们现在怎么做才好?”

皇上都这么说了,御史知道就是再说也是没用,只得坐下来。

柳河子知道他说话触到禁忌了,早做好给贬斥的打算,没想到李隽竟然为他开脱,很是意外,道:“谢皇上。臣以为,今日的局势与南渡之初相仿佛,除了在正面抗击敌人以外,还应该发动百姓组织义军,从背后牵制敌人,让敌人不能把兵力全用到临安。”

李隽并没有急于下结论,道:“你们对柳河子的说法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文天祥站起来,道:“臣以为,柳将军所言有理。组织义军,牵制敌人,实是目前急需的手段,还请皇上采纳。”

李隽微微一笑,道:“今天,把你们集中到这里进行一次培训,目的就是要你们学会游击战争这一战争模式。游击战针的总方针是在敌人非常强大,而自己很弱小的时候,尽量避免与敌人正面作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利用山川、河流、湖泊、沼泽、树木、森林、山地、芦苇、草丛这些有利的地形地貌地物对敌人实施打击,袭击、扰乱敌人使敌人得不到休息,破坏敌人的补给线使敌人得不补给,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使敌人无法行军。不追求在一次战斗中取得多大的战果,而是要能长期有效地打击敌人,积小胜为大胜,今天打死一个敌人,明天打死一个敌人,后天再打死一个敌人,一年下来就是三百多个敌人,这是一个不错的战果。

“江南之地属平原,没有山地可供依托,但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可以利用,可以挖掘地道,把村庄连接起来。敌人攻击东村,通过地道可以转移到西村;敌人攻击南村,可以转移到北村,永远让敌人找不到,永远都在敌人的背后,有机会就给敌人一下狠的。

“军队要化整为零,深入基层,放手发动百姓,要他们参与到抗击蒙古人的大业中来。百姓不一定参加战斗,但他们可以给你们提供帮助,掩护你们,侦察敌情,通报信息,就好比是你们的眼睛,好比是你们的耳朵。有了老百姓的帮助,就可以对敌人的营地进行袭扰,对敌人的交通要道进行破坏,对敌人的运输队进行打击,这就是你们的任务。

“具体的战术指挥,我送你们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李隽非常清楚他所面临的局势,蒙古大军非常强大,光靠正面战场难以打败,侧面牵制是非常必要的。淮西军和李庭芝的淮东军的压力本身就很大,要指望他们打败阿术驰援临安那是不现实的,他们能够把阿术的军队牵制在淮扬之地,使其不得南下与伯颜会合已经是很不错了。

为了在江南开辟第二战场,从背后牵制伯颜,李隽思虑再三,不得不祭出伟大领袖的游击战争法宝。

游击战争在历史上就存在过,匈奴和突厥都是游击战的高手,面对华夏军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闪人,一有机会就进行骚扰,这让与之作战的将领伤透了脑筋。不过,匈奴给汉武大帝打败,突厥给唐太宗灭了,他们的游击战争最终都失败了。

把游击战争发展成一种战争模式,创造出一套完整的理论,并取得巨大胜利,还是要数伟大的领袖。

伟大领袖的游击战争理论是成体系的,理论一套一套的,作战方式不胜枚举,李隽一一讲来,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他们根本就想不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作战方式,还如此的讲究。

李隽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文天祥开始是不断地点头,感叹“老师讲得对”,后来是嘴巴张大了,到了最后课桌上湿了一大摊,因为哈拉子流下来了。哈拉子弄湿了桌面不是文天祥一个人的专利,听讲的学员无一不如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