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中)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中)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8:41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重生之宋武大帝 !

根除妇女喝粥的悲剧,文天祥是一千个一万个愿意,考虑到眼下的困难,不太适合时宜,奏道:“皇上,臣以为事有缓急轻重,时下应以打退蒙古为第一要务……”李隽摇手制止文天祥再说下去,道:“增加赋税不一定要靠提高税率,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提高粮食的产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李隽深入研究了中国历史之后说出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历朝历代所谓的仁君给老百姓的好处不过是减免税赋,省一些好处给老百姓,好象减税是灵丹妙药似的。这就好比一个本就不大的烧饼哪里够分,国家吃饱了,老百姓饿着了;老百姓吃饱了,国家又穷了,总是那么的矛盾,好象不可调和。其实,解决这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重视科学技术,推广教育,发展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则国强民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正如李隽所说,不仅中国历史是如此,整个世界历史都是这样,碰上一个好的君主,推行轻徭薄赋的爱民政策,老百姓会得到一些实惠。要是生不逢时遇上一个不好的君主,不说横征暴敛,就是稍微加点税,让原本就因为生产效率不高创造的不够用的物质财富更是不够分配,老百姓就只有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就会有人揭竿而起,吊民伐罪,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当他们成功之后又会重复被他们推翻的人曾经犯过的错,敲榨起老百姓。这就形成一个怪圈:贫穷,贫穷,再贫穷,从生到死都是赤贫。

李隽感慨万千,对中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举双手赞成,心想自己可以从现代科技中选择一些适合当时条件的技术进行推广,把烧饼做大,让国家和百姓都有吃的,不用再因为争食而发生矛盾,甚到发生战争。

提高粮食产量固然是好,文天祥他们做梦都想,鉴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只能是个美好的梦。历朝历代,都曾为农业投入了不少,收效甚微,李隽提到这一让人伤脑筋的事情,文天祥他们的脑袋一下子大了许多。

李隽明白他们的心思,微微一笑,道:“我绘制的水泥窑除了可以烧制水泥以外,还可以生产硅肥,配合腐质土,农家肥,能够提高一到四成的产量。硅肥的生产和使用,要在大宋境内全面推广。嗯,先在有条件的地方先推广,等条件成熟了再推行到全国。”

农作物的肥份主要是氮磷钾三元素,现代研究表明使用化肥可以增加产量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氮肥是最主要的肥份,化学生产的工艺过于复杂,根本就不是南宋的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能够承受的,生产氮肥好比千年前的人类梦想飞天一样遥远,不可企及。

磷肥的生产要使用硫酸和耐腐蚀材料,这也是南宋当时的工业水平不能承受的事情。

钾肥的工艺要简单一些,也不是仓促之间就能生产出来的。唯有含有多种元素的硅肥可以在不改造水泥窑的条件下生产出来,效果虽然不如氮磷钾三种化肥明显,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我们国家有很多小水泥厂,生产出的水泥没有太大的市场竞争力,为了促进小水泥厂的转产增效,曾经推行了一个硅肥项目,李隽是知道的,思虑之后,决定把这一用得上的肥料生产出来。

硅肥生产一事,在李隽的推动下,很好地被推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粮食产量得到极大的提高,根除了妇女终生喝粥这一历史悲剧,完成了李隽的一大心愿。(按:硅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质原料和粘土质原料,燃料为煤。投料前和烧制完成后都要粉碎成粒。当时,没有粉碎设备,李隽考虑之后,结合实际设计了一套使用畜力和水力的粉碎机械,效果和现在的粉碎设备比起来效果差得太多了,在当时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更重要的是能够完成粉碎任务,就是时间长些而已。每亩使用50~~125kg硅肥,可以增产8%~~35%。)

能够提高如此之多的产量,文天祥他们做梦都想不到,一个个摆出了惊诧莫铭的表情。这不能怪文天祥,实在是李隽的想法有点匪夷所思。李隽推行硅肥,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化学肥料的大事件,比欧洲早了六百年。

就在文天祥他们震惊的时候,李隽接下来说的话让他们惊奇得跳起来。

说了这么多话,比讲课还累,李隽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接着道:“提高粮食的第二个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改良水稻品种,推行杂交水稻。”

文天祥他们对杂交稻是什么东西,没有一点概念,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和李隽接触久远了,才发现李隽有很多新奇、大胆之极,而又非常适用的想法和创造,真的说得上渊渊若海,深不可测,都瞪大了眼睛望着李隽,静听他解释。

就是连宠辱不惊的明霞大师也是惊奇不置,睁大了“法眼”看着李隽。

对于他们的表现,李隽一点也不奇怪,他这个来自千年以后的人,在那个时代最平常的事情,在南宋都有惊世骇俗的效果,李隽见得多了,是见怪不怪。

“杂交水稻可以大幅提高粮食产量,但是,目前有一个难关,就是要找到野败,培育出稻种。杂交稻有很高的亩产量,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不能自己制种,只能使用第一代种子,每年每季都得制种。”李隽肯定地下结论:“这点缺点和亩产上千斤比起来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好比白玉上的一点小瑕疵,不足一提。”心里想道:“老袁啊,我剽窃了你的成果,要是再说你的坏话,就太对不住你了。嘿嘿,你要是生气的话,就在田埂上跳你的踢踏舞吧,不要扭伤脚就行了。”

现在,中国的超级杂交水稻在试验田里的亩产量已经达到1200公斤,上千斤的亩产量已经是很低的了,可是在南宋那个时代这是不可想象的,文天祥这个处变不惊的人不由得跳起来,掀翻了茶杯,砸在地上,摔得粉碎,结巴了老半天才道:“皇上,这这这是真的吗?”如此质疑君主那可是大罪,实在是太惊讶了,忍不住。

陈宜中,赵良淳,高达,陆秀夫和明霞大师也都猛地一下站起来,以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李隽。

“坐坐坐,都坐下。”李隽一点也不奇怪他们的反应,道:“上千斤的亩产量,这还是比较低的。要是我们做得好,亩产量再高些,两千斤也不是什么难事。”

亩产上千斤,文天祥他们的心理都难以承受,居然还有更高的两千斤,根本就是无法想象了,文天祥他们都是狠狠地抓住椅子,要不然肯定是一头栽到椅子下面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