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1章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玄桢记 第1章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1 06:37:36 来源:泡书吧

卷首语

吴之泰昌年间,姑苏有循吏曰谢承宗,字景阳,其吏治如寒梅映雪,清芬远播。当是时也,潮商猾胥交相为奸,赋役苛重,民不堪命。承宗以一介书生,持三尺法绳,力抗群小,虽九死其犹未悔。其子渊,字玄桢,幼承庭训,目染耳闻皆吏治之道,为后来廓清寰宇埋下伏笔。观其初露锋芒,便知松柏之姿,非一日所成也。恰如陆放翁所云:“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谢承宗身处贪墨横行之世,恰似寒梅傲立霜雪,其气节风骨,千载之下,犹令人感怀。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泰昌三年孟冬,吴都姑苏府衙后园。梅溪九曲,冰澌未泮,岸边老梅枝干虬结,犹似铁骨嶙峋,正应了 “雪虐风饕愈凛然” 之景。十岁童子谢渊,青衿素履,攥父衣摆而立,目注案头黄绫粮册。其父承宗,时年四十有二,面容清癯,额角微霜,正以青金石笔圈点册中数字,笔尖过处,十二方朱红县印赫然在目。

“每亩正赋二斗,耗米竟加五升。” 承宗忽然冷笑,声如寒泉击石,“漕运衙门倒会做文章,每处加耗皆画梅花以为记,当本官不知这是盐商粮帮暗通款曲?” 言罢掷笔于案,墨汁飞溅,在泛黄的册页上染出点点渍痕,恰似雪中落梅,亦如他心中对贪腐行径的愤慨烙印。

渊抬首,见父亲袍袖上补丁错落,针脚细密,乃母亲昨夜所缝。正怔忡间,暮色里传来叩门声,管家王福抱嵌贝食盒踟蹰不前,盒上鎏金花纹在残阳下闪烁,映得他面上阴晴不定。“城南潮商林氏......” 福话未毕,承宗已拍案而起,广袖翻卷处带起案头竹简,“又是东海鲛绡?去岁中秋送珊瑚,今冬又来献鲛绡,当本官是钱塘江上的潮头,随他起落?”

食盒被掷入梅溪的声响惊飞寒鸦,鲛绡遇水即沉,唯余几片碎锦随波逐流。渊蹲下身,指尖触到冰凉的溪水,忽闻墙外传来舟子歌声,吴侬软语中带着铿锵:“寒梅令,坐梅溪,笔下断贪墨;仓廪实,百姓乐,官靴沾泥浊......” 歌声渐远,水面涟漪倒映着父亲负手而立的身影,恍若梅枝挺立霜雪,其气节之坚,恰似 “花中气节最高坚”。

承宗忽转身,目光落于幼子身上,霜色稍减:“可曾见那鲛绡入水?” 渊见父亲袍角滴水,方知适才用力过甚,溪水溅上衣襟。“为官者,当如梅溪之水,清浊自分。” 承宗蹲下身,指尖拂过渊眉间,“昔伍子胥治吴,开邗沟、筑姑苏,定下‘王者富民’之规。今潮商囤盐抬价,粮帮私改斗斛,看似谋财,实则掘吴之根基。吾辈当如这寒梅,任他风雪交加,亦要坚守正道。”

暮色愈深,府衙灯火次第亮起。忽有快马叩门,驿卒送来扬州急报:漕米损耗逾六成,沿途百姓多有冻毙。承宗拆封时,渊见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册中字迹歪斜,显是急书:“扬州漕运使与潮商合谋,以‘江豚撞舟’为由,私分漕米三万石......”

“去取官服。” 承宗忽然起身,声音低沉如夜钟,“今夜便渡江。” 渊见父亲腰间玉牌 “姑苏知府” 四字已磨得发亮,想起三日前随父审案,见那贪吏磕头如捣蒜,父亲却只说:“贪一升米,寒百姓心;受一尺绢,折为官骨。今这漕运弊案,关乎百姓生死,吾定要如寒梅破雪,一查到底。”

是夜,梅溪畔泊着乌篷船,船头灯笼书 “肃静” 二字,在风中摇晃。渊倚着父亲膝头,听船底江水拍岸,忽见岸边人影绰绰,数十百姓持火把而立,见船欲发,齐呼:“谢大人早去早回!” 火光映着父亲面容,渊第一次看见,那常带霜色的眉目间,竟有暖意流动。百姓的呼声,恰似对这寒梅般清官的期许与支持。

船至中流,承宗忽取粮册展于灯前,青金石笔在 “扬州漕运使印” 处画下重重圆圈。渊见册中夹着片梅瓣,虽已干枯,犹存香气,方忆起今晨父亲在梅树下教他读《吴越春秋》,言及范蠡 “农末俱利” 之策,父亲叹道:“今之商帮,只知末利,不知农本,焉能久乎?吾等为官,需如这梅树,扎根民生,不惧风雨,方能守得百姓安康。”

忽闻江心传来异响,数艘快船鼓噪而至,船头立着蒙面汉子,手中钢刀在月光下泛冷。承宗按剑而起,渊见其袖口补丁处渗出点点血迹,方知适才登船时,父亲为护他被木栏划破手臂。“可是扬州来的朋友?” 承宗声音冷冽,如梅溪遇石,“某今夜只带一童一仆,各位若为漕米事,不妨随船至扬州,当与三司共审。” 其镇定自若,恰似寒梅面对风雪的从容。

蒙面人相顾迟疑,忽有梆子声自远而近,乃姑苏巡检司巡江船至。快船转瞬退去,唯余水面漩涡未平。承宗坐下,抚渊背道:“怕否?” 渊摇头,触到父亲腰间玉佩,刻着 “清慎勤” 三字,乃祖父所留,曾为吴郡太守。这三字,亦是父亲如寒梅般坚守的为官准则。

抵达扬州时,天已破晓。漕运司衙前,百姓百人跪迎,皆举户帖喊冤。承宗扶老妪起身,见其衣不蔽体,怀中幼儿奄奄一息,眼中怒火腾起,却又按下,温声道:“老妪且回,三日内必给公道。” 转身对渊道:“玄桢,记着今日所见,为官者若不见百姓疾苦,便是衣冠禽兽。吾等既为百姓父母官,便要如寒梅绽放,为他们带来生机与希望。”

是日审案,漕运使陈邦彦昂然而至,腰间玉带上嵌东珠十颗,光彩夺目。承宗拍案道:“朝廷拨漕米十万石,你报损耗六成,却有三万石入了潮商私仓,当本官不知你每石抽成五钱?” 邦彦冷笑:“谢知府血口喷人,可有证据?”

承宗击掌,王福捧来十二本账册,皆盖扬州七县印信,内详记每月漕米出入,末页附潮商分赃名单。邦彦见之,面色惨白,忽跪地哭道:“某实被潮商胁迫......” 承宗不睬,掷下朱笔:“送司宪院,按《吴律》贪墨千石以上论斩。” 其雷厉风行,正是寒梅气节的彰显,不容贪腐有丝毫容身之地。

退堂后,渊随父至漕仓,见仓中只剩陈米千石,鼠迹纵横。承宗长叹,解下腰间玉佩交与王福:“去典了,换米煮粥,先救百姓。” 渊见那 “清慎勤” 玉佩,乃祖父遗留,忙扯父亲衣袖:“父亲......” 承宗摸他头道:“百姓性命重于玉佩,莫要学那腐儒,守着虚礼不顾民生。在这艰难时刻,更要如寒梅舍己,为百姓谋福祉。”

是夜,扬州城飘起细雪,承宗与渊宿于漕运司偏房。油灯如豆,承宗在账册空白处画梅,边画边道:“梅有三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为官者,当守元亨利贞,不可为利所惑。这寒梅在雪中绽放,历经磨难,方得清香,吾等亦要在这官场浊流中,坚守本心,为民请命。” 渊点头,见父亲笔下梅花,枝干虬曲如铁,花瓣却似要破纸而出,恰似父亲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

忽有叩门声,乃扬州士子代表,持酒壶来敬。承宗拒之:“酒可润喉,不可润心。当务之急,是清查漕运,而非饮酒论道。此刻,吾等需如寒梅傲雪,一心只为解决漕运弊案,拯救百姓于水火。” 士子惭退,渊见父亲案头粮册,页页皆有批注,字迹工整如刻,知父亲昨夜未眠。

三日后,姑苏快马来报:潮商联合十三县粮帮,向司宪院弹劾承宗 “滥用酷刑,诬陷良商”。承宗阅罢,掷报于火盆,笑道:“早料有此一着。” 渊见火焰中纸页卷曲,父亲面容在火光中忽明忽暗,竟无半分惧色。恰似寒梅面对风雪,无畏无惧。

离扬州时,百姓夹道相送,以荷叶包新麦饼相赠。承宗一一接过,分与随从:“此乃百姓心血,不可轻负。” 渊咬着麦饼,虽无肉味,却觉香甜,忽懂父亲常说的 “百姓之味,最是难得”。百姓的拥戴,是对父亲如寒梅般坚守的最好回报。

船回姑苏,梅溪冰已结。承宗立船头,望府衙飞檐,对渊道:“玄桢,可知为何潮商屡犯?” 渊思索道:“因盐铁鱼税,乃吴越命脉,商帮欲握之。” 承宗颔首:“然更因上下相护,法纪不张。若要根治,需从制度入手,而非只诛贪官。吾等当如寒梅,从根本处扎根,为这官场风气带来革新。”

是夜,承宗在书房拟《漕运改良条陈》,渊磨墨相伴。忽闻窗外犬吠,有人投书入院,言潮商已买通司宪院御史,欲构陷承宗。承宗看罢,付之一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吾唯求无愧于天,无负于民。即便前路风雪再大,吾亦要如寒梅般,傲然挺立,不改初心。”

更漏三下,渊已盹睡,朦胧中见父亲仍在疾书,砚台里墨汁已冻,呵气成霜。烛花爆响时,父亲忽自语:“伍子胥筑城时,必想不到后世子孙,竟在自家江河里凿船偷粮。” 声音里有痛惜,亦有坚定。这坚定,正是寒梅气节的延续。

雪愈下愈大,梅枝不堪积雪,忽有折断声。承宗抬首,见窗外梅树虽折,枝头花苞犹存,乃谓渊道:“看那梅花,越是风雪,开得越盛。为官者,亦当如此。” 渊虽年幼,却将此言刻入心中,如梅枝印雪,终不消磨。父亲如寒梅般的形象,自此深植于他心中,成为他日后为人处世的标杆。

片尾

天兴三年岁末,司宪院弹劾谢承宗之疏上达天听。吴景帝览其条陈,见漕运弊案本末具陈,乃谓左右曰:“姑苏有此能吏,朕复何忧?” 然潮商势力盘根错节,暗通越国,欲借势施压。承宗知前路艰险,却不改其志,每日仍于梅溪畔审案,寒梅映雪,清名愈着。谢渊随父左右,见官场波谲云诡,亦见百姓疾苦,渐渐明了,所谓清官,不仅是不贪不腐,更是要与这整个贪墨体系相抗,如梅破寒,虽难,却必开。正如这一集中谢承宗在雪虐风饕中坚守气节,未来的日子里,他与谢渊也将如寒梅般,在困境中绽放光芒,为吴国的吏治清明而不懈努力。

(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