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183章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卷首语

《大吴会典?刑部志》载:\"诏狱鞫问,需有司礼监、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其罪囚供状,须当堂封存,若有翻供,需三堂官连署方可重审。\" 永熙三年十一月初十,巳时初刻,诏狱那扇包着铁皮的铁门缓缓开启,腐木与霉菌交织的气息裹挟着经年累月的潮气扑面而来,竟将冬日里难得的阳光都浸染成了青灰色。谢渊尚未跨进门槛,袖口便蹭上了墙缝渗出的暗褐色水渍,那粘稠的触感,让他想起曾在案牍上晕开的、犯人的血泪。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永熙三年十一月初十,巳时初刻。诏狱甬道的青砖上,青苔在阴影中泛着冷幽幽的光,谢渊每一步落下,都惊起几只仓皇逃窜的老鼠。六十四名罪囚蜷缩在潮湿的草席上,曾经鲜亮的官纹早已被扯碎,青紫色的鞭痕蜿蜒在他们裸露的皮肤上,像一条条丑陋的蜈蚣。当谢渊的目光扫过镇刑司典狱长时,那人下意识地将手腕往袖口里缩了缩,可那三横一竖的砖窑刺青,还是像一道永不褪色的罪证,瞬间刺痛了谢渊的双眼 —— 那年在扬州乱葬岗,他亲手从骸骨堆里挖出的无主枯骨,烙铁留下的印记与此分毫不差。

\"谢大人,三司会审官已至。\" 刑部司官的声音在封闭的空间里炸响,惊得典狱长浑身一颤。谢渊死死盯着对方颤抖的指尖,指甲缝里还沾着暗红的痕迹,与几年前在魏王府地窖积水里,那些断指骨殖指节处的磨损如出一辙。那些骨殖至今还安静地躺在御史台的证物箱里,每根指骨关节处刻着的细小数字,仿佛还在无声诉说着匠人们被强征时的绝望。

\"开始吧。\" 谢渊的声音冷得像淬了冰的铁器,在甬道里荡起阵阵回音。当大理寺评事展开弹劾卷宗的刹那,镇刑司指挥使突然发出夜枭般的嚎叫:\"御史台栽赃!\" 可谢渊却敏锐地捕捉到他往袖口摸索的细微动作,那熟悉的弧度,与曾经在私矿里,罪犯藏匿刀片时的手法一模一样。他几乎是本能地冲上前,一把攥住对方的手腕,掌心触到的不是预想中的利刃,而是一块刻着密文的驼骨 —— 这与昨日漕帮冒死送来的密信中,描述的逆党信物完全吻合。

就在这时,甬道尽头传来铁门被撞开的巨响,墙皮簌簌掉落。几个浑身散发着浓烈水腥气的汉子踉跄着冲了进来,怀里紧紧抱着的布包在地面拖出长长的暗红痕迹。\"大人!\" 为首的汉子膝盖重重砸在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漕帮兄弟在清江浦捞到的!\" 他抬起头的瞬间,谢渊心中猛地一震 —— 那人眼尾狰狞的疤痕,和曾经在运河惊涛骇浪中,他拼死救起的幸存者如出一辙。

布包打开的瞬间,一股混着河泥与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几乎让谢渊作呕。他的手指在清单上停顿,粗糙的触感从指尖传来,这种北疆特有的劣质羊皮纸,让他想起几年前从运河沉尸怀中取出的账册。而更让他心跳加速的,是每笔数目后都画着的断桨标记 —— 那是漕帮弟子被残忍砍断右手后,用左手在船桨上刻下的复仇符号。他的耳边突然响起萧栎昨夜密信中的话:\"断桨处,必有余党。\" 胸腔里的热血开始翻涌,既有终于接近真相的激动,又有对逆党暴行的愤怒。

典狱长瞳孔猛地收缩,这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没有逃过谢渊的眼睛。当对方突然发疯般扑向清单时,谢渊侧身敏捷避开,指尖却不经意间触到对方袖口下的刺青。摇曳的油灯下,那三横一竖的线条仿佛活了过来,与记忆中魏王府私军铠甲上的暗纹完美重合。\"你腕间的印记,\" 谢渊死死按住对方冰凉的手腕,声音里带着终于将恶人绳之以法的释然,\"在扬州那些匠人骨殖上,我见过三十七次。\" 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在乱葬岗翻找证据的日夜,每一次挖掘,都是对良知的坚守。

典狱长的身体瞬间僵硬如铁,谢渊清晰地感受到掌下的脉搏剧烈跳动,那急促的节奏,像极了那年在砖窑外,他听到的、匠人被处决前如鼓点般的心跳。他忽然想起,每一个被刻上这种印记的匠人,都会被送去烧制带暗纹的青砖,而这些青砖,最终成了魏王府奢华地基的一部分。此刻,清单上的断桨标记、地基里的断指骨殖,在他脑海中交织成一张密实的大网,将逆党的罪恶牢牢困在其中。

\"三司大人,\" 谢渊高举清单,目光扫过刑部、大理寺官员,\"此清单纸张产自北疆,断桨标记为漕帮复仇符号,与运河沉案证物完全相符。\" 他的眼神最后落在镇刑司指挥使煞白的脸上,\"而这驼骨密文,正是逆党传递 ' 秋祭 ' 密令的信物。\" 殿内响起大理寺评事倒抽冷气的声音,这声音如此熟悉,就像几年前在宗人府,那些官员得知东窗事发时的反应。谢渊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终于让真相大白的欣慰,也有对官场黑暗的痛心。

片尾

酉时三刻,御史台证物房。谢渊独自坐在油灯前,昏黄的光晕下,放大镜里的清单水渍渐渐显现出端倪。那些看似随意的水痕,竟然是指甲掐出的暗记 —— 三短一长,正是漕帮约定的 \"急报\" 信号。这一刻,他的思绪回到了那年在清江浦,老船工临终前,用最后的力气在他掌心掐出的,也是同样的节奏。往事如潮水般涌来,眼眶不禁微微发热。

\"大人,典狱长招了。\" 书吏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魏王府私军的兵器作坊,就在漕运衙门的夹墙里。\" 谢渊放下放大镜,指尖轻轻抚过清单上的断桨标记,萧栎的话又在耳边响起:\"逆党的爪子伸到哪里,御史的刀就该砍到哪里。\" 油灯的光晕中,那些断桨标记仿佛真的变成了船桨,在运河的浊浪里奋力划动,载着无数冤魂驶向光明。

夜阑如稀,夜半明长。谢渊仍在专注地整理案头的证物。驼骨密文被译成了工整的蝇头小楷,魏王府的暗纹青砖分布图铺展在桌面,断桨清单与漕帮密信并排摆放。忽然,他发现驼骨上的密文编号,与青砖暗纹的排列顺序严丝合缝。这不是巧合,而是逆党用无数匠人血泪编织的罪恶网络。想到这里,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推开证物房的门,夜色已深。远处诏狱传来隐约的拷问声,比起白日里的喧闹,此刻的安静更让人感到压抑。谢渊抬头望向天空,星辰在云层中若隐若现。他想起今早永熙帝目送他前往诏狱时,眼底那信任与期待的目光,与初任御史时,陛下在文华殿将《大吴律》交到他手中时的眼神一模一样。这份信任,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回到书房,谢渊提起狼毫,墨汁缓缓滴落在宣纸之上。看着墨汁晕开,他忽然觉得,这哪里是普通的奏疏,分明是用无数匠人骨殖磨成的墨,用漕帮弟子血泪调成的色。窗外,细雪纷纷扬扬地飘落,落在证物房的瓦当上,发出细碎的声响,仿佛是无数蒙冤的亡魂在诉说冤屈,又像是黎明前,律法即将破晓的前奏。谢渊知道,这场诏狱会审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多的暗桩、更复杂的阴谋,但只要心中的信念不灭,他就会一直走下去,做那盏照亮黑暗的明灯,让律法的光辉,洒在每一个蒙冤者的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