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21章 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玄桢记 第21章 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1 06:37:36 来源:泡书吧

卷首语

《文心雕龙?风骨》云:\"情与气谐,辞共体并。\" 谢渊承父志而作策论,挟霜刃以剖沉疴,非为博虚名,实欲正纲纪。当墨笔落绢之时,便已注定此身将蹈风波 —— 太府寺的翡翠扳指、栖凤楼的拍案叫绝、街巷间的传抄身影,俱是大时代的惊鸿照影。且看一篇策论如何搅动京华,让二十年沉冤得见天日,令三尺青锋重焕寒光。

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永熙二年九月既望,暑气未消。谢渊于工部值房秉烛,案头罗列《大吴会典》《工部厂库须知》,及父亲谢承宗遗留的《漕运杂记》残卷。狼毫在砚中旋转三匝,忽有夜风穿廊,携来远处工场的夯土声,恍若民工们无声的控诉。他猛然提笔,素绢上墨色酣畅:\"今之工部,物料折耗竟达六成,工食银十扣其七,所谓 ' 例得扣除 ',实则中饱私囊......\"

笔尖在 \"激变商民案\" 五字旁顿出墨团,谢渊闭目长叹。父亲正是因查勘此事,被构陷 \"苛待商民\",陷于诏狱。此刻绢上字迹力透纸背:\"商民之变,变在官而非变在民;官逼民反,反在贪而非反在刁。\" 他想起狱中老卒转述的遗言:\"吾儿切记,墨笔可杀人,亦可活人。\"

子时初刻,《工部革新十策》成。谢渊以《唐律疏议》为引,参照明初周忧治苏松之法,提出 \"物料公示制工食三联单 贪腐连坐法\" 三策,末章直陈:\"当年谢承宗入狱,实为太府寺遮饰贪腐,嫁祸清流。\" 搁笔时,指节已因用力过度泛白,案头烛花爆响,照见窗外有人影闪过 —— 是太府寺细作的衣角。

次日辰时,谢渊携策论至文墨轩。掌柜陈德发展开读罢,手颤如筛:\"公子可知,此策论若流布,必触怒权臣?\" 谢渊抚过案头《谢承宗奏议集》抄本,正色道:\"昔者家父以血书谏漕运,今渊以墨笔陈工弊,同为报国,何惧之有?\" 陈德发忽忆起二十年前,谢承宗曾在此书肆购纸写谏章,当下揖首道:\"老朽虽微末,愿效绵薄。\"

未时三刻,首版策论付梓。桑皮纸上,小楷端严如刀:\"查元兴十七年海塘工程,工部采办石料价银三万两,实耗不过八千,余银尽入太府寺右曹......\" 消息甫出,五城兵马司前街便排起长队,有举子以月俸购书,有匠人持炊饼换抄本,更有老妪携孙跪求:\"给俺识字的孙儿念一念,让他知道这世道还有青天大老爷。\"

栖凤楼二层,老学究吴时中拍案击节:\"观其论物料折耗,引《孟子》' 有恒产者有恒心 ';论工食克扣,援《管子》' 仓廪实而知礼节 ',非饱读经世之书者不能为!\" 说罢将策论拍在楠木桌上,酒盏震得叮当响,\"昔谢侍御血谏,今谢公子墨争,一门双烈,真可谓 ' 虎父无犬子 '!\" 满座皆惊,掌声如雷,却无人注意角落锦衣男子将策论内容暗记于袖中。

太府寺正堂,王尚书捏着密探呈来的策论,指节几乎嵌入纸中。见 \"激变商民案\" 五字,案头汝窑茶盏 \"砰\" 然碎裂,釉片飞溅:\"竖子敢尔!当年谢承宗血书留痕,今日其子竟欲翻案?\" 他盯着策论中 \"太府寺右曹郎中王崇年主理\" 的字句,忽忆起二十年前,正是自己将伪造的商民诉状呈给宣宗。\"去!\" 他甩袖吩咐,\"查封文墨轩,凡私藏策论者,以 ' 妄议朝政 ' 论处。\"

是夜,文墨轩后院。陈德发望着新刻的雕版,对谢渊道:\"公子可知,此刻全城书肆已被监视?\" 谢渊却从袖中取出另一卷策论:\"早料到此招,已将副本托人送入通政司,若我遭不测,三日后必达天听。\" 忽闻前街传来砸门声,他推窗欲走,陈德发却将雕版推入水井:\"公子快走!老朽就说策论是自刻,与你无关。\"

五更鼓响,谢渊潜回谢府,见正堂烛火通明。父亲旧友、致仕刑部侍郎陆廷玉独坐厅中,案头摆着刚抄录的策论:\"贤侄可知,策论中提及的 ' 元兴十七年海塘案 ',当年老夫曾参与验查,物料账册确有篡改痕迹。\" 他从袖中取出半幅残页,正是当年被销毁的《海塘物料实耗单》,\"此页可证,你父之冤,确系太府寺所为。\"

谢渊接过残页,见父亲当年的批注 \"石价浮冒,必有隐情\" 尚在,忽然想起白天在书肆,有位老石匠偷偷塞给他半块带字的砖 —— 正是元兴十七年海塘砖,砖侧刻着 \"实价八十文,账记三百文\"。这些散落的证据,此刻在他脑中连成一线:太府寺借工程贪腐,又以 \"激变商民\" 陷害查案官员,二十年来竟无人敢言。

谯楼梆子敲过六声,谢渊忽闻马蹄声自南而来。推开窗,见城中火把如游龙,却是五城兵马司在挨家挨户查抄策论。他摸出怀中另一副本,上面多了陆廷玉的批注:\"可附《大吴律?刑律?受赃》条款,坐实其罪。\" 墨香混着晨露,他忽然明白,这篇策论早已不是一人之书,而是无数被欺压者的血泪所凝。

片尾

一篇策论,搅动半座京华。当五城兵马司的火把映红街巷,当太府寺的密令传遍九门,谢渊知道,自己已将二十年的贪腐链条公之于众,也将自己置于风暴中心。陈德发在牢中的慷慨陈词、陆廷玉的残页铁证、老石匠的刻字城砖,俱是这场正义之战的注脚。然而王尚书的爪牙仍在肆虐,通政司的奏报能否上达天听?更紧要者,策论中提及的 \"工食银十扣其七\",正让千万民工拭目以待。当谢渊带着陆廷玉的批注踏入通政司,等待他的,将是金銮殿上的雷霆之怒,或是更阴毒的阴谋。而京城的黎明,正伴随着查抄的喧嚣,悄然来临。

(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