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226章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卷首语

《大吴工律?漆作》载:\"凡制火漆,须依松烟墨三、朱砂二、蜂蜡五之配比,于卯时取桑灰拌制,辰时入模成型。制漆工坊需悬挂工部颁赐的《物料规制榜》,每日登记原料出入。若私掺他物,匠人杖一百,流放三千里;主掌官知情不报,与同罪;受财纵放者,斩立决,籍没家产。其所用器具、原料皆需登记造册,违者杖四十。凡火漆成品,需钤盖工坊专属印记,无印者按私造论处。\"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永熙六年腊月廿三,鸿胪寺译馆内烛火摇曳,混合着松烟墨与蜂蜡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谢渊捏着田册边角剥落的火漆残片,指尖摩挲着上面不规则的齿痕,目光紧锁显微镜下的载玻片。\"周立,\" 他唤来工部借调的验漆吏,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依《漆作考工记》所载,火漆掺杂物该如何辨验?\"

周立赶忙翻开随身带着的皮质卷轴,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满批注,侧边还夹着工部最新下发的《火漆查验补充条例》:\"回大人,按书中所言,需先观其色泽,再研成粉末以水分离。\" 他小心翼翼地将火漆残片放入青瓷研钵,拿起玛瑙研杵轻轻研磨,\"这火漆泛着暗红,定是朱砂过量,而其中混杂的纤维...\" 说着,他将研磨后的粉末倒入清水,用竹制滤网仔细过滤,\"大人请看,这些悬浮的网状物,正是茶叶梗的特征。且依《物料规制榜》,火漆严禁添加植物纤维,这已属公然违律。\"

谢渊猛地抽出魏王案旧档,羊皮纸装订处因反复翻阅已磨损严重,卷宗边缘还留着当年大理寺的验讫章。几片火漆残片从泛黄的纸页间滑落,他迅速将新旧火漆残片并排放置在檀木托盘上,取出随身携带的《工部火漆印记图鉴》比对。\"取《庐山茶经》与《元兴贡物考》来。\" 他的声音低沉而急促。

周立抱来厚重的典籍,翻开记载茶叶特征的章节,书页间还夹着江州茶税司的历年贡茶清单:\"大人,您看这叶脉纹路,\" 他用狼毫笔指着图谱,\"庐山云雾茶的叶脉呈羽状网结,叶缘具鹰嘴状锯齿,与显微镜下的纤维完全吻合。\" 当谢渊将两份验漆报告的显微图重叠在描图纸上,周立突然倒吸一口冷气:\"这... 这叶脉竟组成 ' 兴元 ' 二字!可按《元兴朝实录》记载,彼时火漆规制尚未允许添加他物,这般做法,分明是蓄意篡改!\"

\"不是巧合。\" 谢渊的验印锥重重敲在案几上,惊起几缕烛灰,\"元兴帝在位时,特旨将庐山云雾茶列为 ' 贡漆配伍 ',载于《工部物料则例》。但该例在元兴十年已废止,他们如今用茶梗入漆,既是标记,更是密语。\" 他想起陈懋靴底的红壤、襄王府的采购记录,又翻开鸿胪寺历年的文书查验底册,\"这十年来,涉及宁王、襄王属地的文书,火漆查验通过率竟高达九成八,而其他藩王属地不足六成,这里面的蹊跷...\" 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这是谋划数十年的布局,每一片茶梗,都是他们的罪证。\"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与甲胄碰撞声。宗人府经历吴勉带着五名吏员闯入,腰间的青玉牌在烛光下泛着冷光,牌后还刻着王府赐封的铭文。\"谢御史,襄王府弹劾你私拆官文、损毁信物!\" 他的象牙笏板指向桌上的验漆器具,目光中带着威胁,笏板边缘还留着上次朝会时与其他官员争执的裂痕。

谢渊不慌不忙地将描图纸收入贴黄匣,用火漆仔细封印,特意在封口处压出御史台特有的 \"獬豸\" 纹,火漆边缘还细心地印上了当日的干支印记。\"吴经历来得正好,\" 他翻开《大吴工律》,朱砂批注在烛火下格外醒目,书页间还夹着刑部关于火漆违例的最新判例,\"火漆私掺茶梗,按律匠人当斩,主官连坐。\" 他突然举起鸿胪寺的密报,\"而襄王府采购茶梗的文书,为何用的是工部特供的桑皮纸?这种纸张,按《文书规制》,非三品以上衙门不得使用!且文书落款日期处的火漆,边缘呈波浪状,与工坊登记的标准火漆封印纹路全然不同!\"

吴勉的脸色微变,但仍强撑着气势:\"王府采买,自有规矩,御史莫要越俎代庖!\"

\"规矩?\" 谢渊冷笑一声,猛地掀开验漆吏的布帘,里面整齐摆放着数十个贴着不同年份标签的火漆样本盒,每个样本盒上都详细记录着来源、查验日期与经手官员。\"这些来自不同年份、不同案卷的火漆,都检出云雾茶梗,且能拼出 ' 兴元 ' 密语。\" 他的验印锥突然指向吴勉身后的吏员,\"还有,他们袖口沾染的火漆痕迹,与襄王府火漆的朱砂配比、松烟浓度,完全一致!按律,这叫 ' 知情不报,同罪论处 '!更别说,这些火漆样本上的工坊印记,在工部登记名录里根本无迹可寻!\"

周立此时突然指着茶商账本上的斜线标记,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手中还握着从户部借来的度量衡标准尺:\"大人!这些斜线间距,与《宗人府玉牒规制》记载的玉牒链节长度分毫不差!十三道斜线,正对应襄王那套缺失玉节的玉牒!\" 他翻开厚重的典籍,泛黄的纸页上详细绘着玉牒链的尺寸图,旁边还批注着历任宗正卿的查验记录,\"且这账本的纸张水印,与三年前户部查获的假账用纸如出一辙,背后定有更大的贪墨网络!\"

吴勉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按在佩刀上却迟迟不敢拔出,佩刀穗子上还系着王府赏赐的玉坠。谢渊逼近一步,目光如炬:\"七年前魏王案,那枚刻着 ' 烈' 字的玉节;三年前庐山隐田案,火漆里的茶梗密语;还有如今襄王府的采购...\" 他的声音冰冷如霜,\"你们用茶梗标记阴谋,用玉牒链传递消息,以为能瞒天过海?可知道按《大吴会典》,私改玉牒规制,当处以凌迟之刑!\"

\"空口无凭!\" 吴勉强作镇定,\"御史若无实据,便是污蔑宗室!\"

\"实据?\" 谢渊取出一个密封的陶罐,里面浸泡着从各地收集的火漆样本,陶罐上贴着各地衙门的联合封条。\"这里面的茶梗纤维,经鸿胪寺译馆用西域传来的 ' 显微之法 ' 鉴定,叶脉纹路、细胞结构都与庐山云雾茶吻合。\" 他又拿出一卷羊皮卷,上面密密麻麻按满了血红的手印,\"这是江州数位抗税茶农的联名状,状告襄王府强征茶园,毁我民生!还有这个,\" 他举起一份盖着刑部大印的公文,\"刑部早已对火漆掺假案展开秘密调查,你们的所作所为,早已在御史台与刑部的掌握之中!\"

片尾

夜幕深沉,寒风拍打着按察司衙门的窗棂。谢渊独自坐在案前,反复摩挲着茶商账本纸背的压痕。每一道斜线在他眼中都化作了锁链,锁住无数茶农的血泪,也锁住宗室与贪官污吏的罪恶。他想起那些抗税茶农绝望的眼神,想起陈懋咽气前未写完的血字,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案头还摆着未拆封的家书,信封边角已被磨得起毛。

窗外,玄夜卫的灯笼在街角明灭,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哭喊声 —— 那是襄王府的人在追捕知情者。哭喊声中还夹杂着衙役们 \"奉王府令,格杀勿论\" 的呼喝。谢渊握紧袖中的验印锥,锥柄上的 \"风宪\" 二字硌得掌心生疼。他缓缓起身,将所有证物仔细收入贴黄匣,用火漆盖上御史台的 \"獬豸\" 纹,特意在火漆未干时嵌入一根细小的茶梗,作为对幕后黑手的无声宣战。

\"备马,\" 他对着门外的亲卫沉声下令,\"去鸿胪寺。无论前方是何艰险,我这御史台的风宪官,定要将这张罪恶之网,一寸寸撕开!\" 当轿帘掀起的瞬间,他看见吴勉站在暗处,正与一名玄夜卫低声交谈,脸上露出阴狠的神色,手中还把玩着一枚火漆印模。谢渊冷哼一声,握紧拳头,心中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他誓要战至最后一刻,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