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特战佣兵 >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东风起

特战佣兵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东风起

作者:烟鬼不喝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7:2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东风起

为了避免让***再次遭到胡云峰无端的羞辱和报复,***内阁会议达成的决议被***大本营以秘令的形式快速向中国和泰国的日军传达。秘令自然也传达到了川岛芳子的手中。秘令传达到川岛芳子的手中,那么自然也会到桑德拉的手里。

日英结束谈判后,胡云峰在越南逗留了两日就回到苏维埃港。他从桑德拉那里得到***内阁会议达成的决议已是1941年9月下旬。他非常欢迎***内阁的这个决议,这无疑会让苏维埃港夺取远东地区时少了***关东军的威胁。

胡云峰十分清楚日军有以下克上的传统。虽然这个命令看起来***人暂时不会来招惹他,但胡云峰不敢预测在苏维埃港军队夺取远东地区时,关东军会不会像发动诺门坎战争一样私自找他和苏维埃港的麻烦。所以,胡云峰命令蒋百里和曹远征在制定夺取远东地区的“家园”计划中,绝不能因为有***内阁不准挑衅他和苏维埃港的秘令而放松对关东军的警惕。

不过,随后川岛芳子传来的情况还是让胡云峰很高兴,川岛芳子了解到这个***内阁的这个秘令是由***海军大臣东条英机提出来的。东条英机将在1941年10月18日代替近卫文磨组成新的***政府,而正是以东条英机为首相的***内阁做出了对美开战的决定。如此看来,近卫文磨内阁做出来的这个决议,随后的东条英机内阁也会延续下去,而东条英机内阁的首要敌人是美国,因此暂时还不会决定对苏维埃港占领的越南、印尼和澳大利亚做出动武。

苏维埃港的军队已经被斯大林调到中苏、中蒙边境承担防御***人的责任,***人看来暂时也不会招惹胡云峰和苏维埃港的势力所在地,所有的情况似乎都在朝苏维埃港军队夺取远东地区的有利一面在发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个东风希特勒很快就给了胡云峰和苏维埃港军队。桑德拉的父亲卡纳里斯早在9月7日,也就是希特勒于1941年9月6日,发布了第35号训令,代号“台风”行动,确定10月2日发起莫斯科会战的第二天,就把进行莫斯科会战的“台风”计划传到了苏维埃港。胡云峰和林叔、蒋百里、曹远征等人在默默地为夺取远东地区的行动准备同时,也静静地等待着德军实施“台风”计划。

1941年9月30日清晨,南路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首先拉开了“台风”行动的序幕。德里安以3个坦克军为前锋,在极其狭窄的正面上,向苏布良斯克方面军之叶尔马可夫战役集群的侧翼发起了凌厉攻势,当天就撕开了苏军防线,向前猛进了90多公里,直指叶廖缅科司令部驻地布良斯克。10月2日,中路和北路德军主力的攻击同时从斯莫棱斯克的南北两面发动。苏军没有意识到德军会将主要攻势突然转向中线,在德军的闪电式攻击下,苏军精心组织的维亚兹马防线当即被冲垮。当天,德军楔入苏军防线15—30公里。10月3日、4日,苏军发起反击,企图堵住德军打开的缺口,但未获成功。德军继续向苏军防御纵深推进。

在维亚兹马附近,西方面军及预备队方面军很快就被德国第3及第4装甲集团的高速机动部队打败,德军在防线的薄弱地区打开缺口并很快开到红军防线的背后。由于德军装甲的2支先遣部队已于1941年10月10日在维亚济马会合,这导致仍在构筑阶段的防线建设变得无用。4个苏联军团 (第19、第20、第24及第32军团)被困在该市以西的一个大型口袋中。

与德军冀望的不同,被包围的苏军并没有轻易投降。相反,战斗极其猛烈及险恶,德军需动用28个师来消灭包围圈中的苏军,这些部队本来需要支援进攻莫斯科。有1排甚至1个足额的狙击师的苏军逃出了包围圈而没有被完全消灭,这让残余的西方面军及预备队方面军因而能够撤退及重新集结在莫扎伊斯克一线附近。苏军在维亚济马的抵抗亦给予苏联最高统帅部时间来快速向防卫莫斯科方向的4个苏联军团。

在布良斯克以南,苏军最初的表现比在维亚济马附近较好,德国第2装甲集团对整条前线周围实施包围行动,与前进中的德国第2军团会合及分别在10月3日和6日攻占奥廖尔及布良斯克。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在10月3日出动984架次及击毁679辆车辆,10月4日100架俯冲及中型轰炸机破坏了铁路线并阻碍苏军在苏梅-利戈夫-库尔斯克地区的军队调动,切断了布良斯克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之间的连系。苏联第3及第13军团在这里被包围,但他们没有投降,军队分成小股逃出了包围圈,撤退至位于奥廖尔与姆岑斯克的中间防线,最后剩余的部队已经成功从包围圈中突围逃走。

1941年10月7日,德军在这地区的攻势被阻止,同时下了第1场雪而且雪很快被熔化,这令道路满布泥泞。这种现象在俄国被称为“大沼泽地”。德军装甲集团的推进大幅度被拖慢及未能轻易调动,削弱了士兵和坦克的作战能力。德军第4装甲师在姆岑斯克附近遭到由季米特里?利亚申科指挥的苏联第1近卫特别狙击军的伏击,包括米哈伊尔.卡图科夫的第4坦克旅,当德军坦克驶过时,新造好的t-34坦克隐藏在树木后面;匆匆组成的苏军步兵团阻击德军的进攻,苏军坦克从侧翼凶猛地攻击德军4号坦克编队。对德军来说这场败战的冲击很大,以致希特勒下令进行特别调查。令人沮丧的是,古德里安及其部队发现新型的苏军t-34坦克几乎不害怕德军的坦克火炮。

之后,苏军的大规模反攻进一步拖慢德军的攻势。在古德里安北面展开的用以包围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德国第2军团的行动面对苏军强大的反攻。苏军的进攻有强大的空中支援,虽然数量上居于劣势,但德国空军仍对苏联空军造成了很大损失,152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及259架中型轰炸机阻击苏军的进攻,同时202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及188架中型轰炸机则打击布良斯克地区的补给线。苏军在开阔地区受到了猛攻,德国空军击毁了22辆坦克及超过450辆车辆,苏军的进攻被击溃。

苏军初期之大败令人毛骨悚然,根据德军的估计,德意志国防军在各个包围圈**俘获673000名苏联士兵。令苏军减少了百分之41的兵力。但红军猛烈的抵抗却大幅地阻延了德意志国防军的进攻,1941年10月10日当德军到达莫扎伊斯克防线时,发现了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及新到达的苏联军队。同一天,格奥尔吉?朱可夫从列宁格勒被召回来任命为防卫莫斯科的总指挥官。在华西列夫斯基的动议支持下,他立即命令集中所有可用的力量加强莫扎伊斯克防线。数量上占优的德国空军仍掌握制空权,“俯冲轰炸联队”及“轰炸大队”共飞行了537架次并击毁了440辆车辆以及150门火炮。

10月13日,斯大林下令莫斯科的党政机关撤走,苏军参谋总部及各个部门的人员由莫斯科撤往古比雪夫(现时的萨马拉),只留下少数政府官员在莫斯科。撤退导致莫斯科居民的恐慌,从10月16日至17日,很多平民尝试逃离,蜂拥登上火车及阻塞出城的道路。虽然如此,斯大林公开宣布他会留在苏联首都,以防止出现惊慌及大混乱。

虽然对维亚兹马包围消灭了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但天气的变坏使德军的攻势锐减。当10月18日中路德军突进到莫扎伊斯克时,天已开始下雨了,道路变成了泥河。坦克走不多远就陷入泥潭中无法前进。

南路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则坑陷在奥廖尔到图拉之间的公路上达四天之久,一切补给只好依赖空运。德军于是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

德军暂时的停进使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苏联最高统帅部开始抽回一些部队作为预备队,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预备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赶到。斯大林还将从远东地区撤走部队调了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精锐部队部署在莫斯科近郊。苏军渐渐地从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所蒙受的惨重损失中恢复过来。他们不仅有了招架之功,而且开始具备了还手之力。斯大林下令朱可夫先敌进行反突击以粉碎德军正在准备的突击。朱可夫接令后即以第16、第19集团军向德军发起反突击,但未能取得斯大林预期的效果。

苏军的反击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拯救首都,朱可夫在诺沃扎维多夫斯基—克林—伊斯特纳水库—伊斯特纳郊区—扎沃隆基—红帕赫拉—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线组织起新的防线。考虑到战线太长,不便于指挥,朱可夫请求斯大林将第22、第29和第30集团军组建为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任司令员,以缩短西方方面军的防御地带。莫斯科市民们也以极大的勇气和热情保卫首都,组织了3个工人师,16个民兵师和几百个巷战小组,全市约有45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

10月22日,被坑陷在奥廖尔到图拉之间的公路的南路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团军终于可以继续向莫斯科方向挺进。古德里安的部队在1941年10月26日到达图拉外围。德军的计划是立即攻占图拉并向莫斯科附近实施钳形攻势,但因为德军坦克在激战中被苏联第50军团及平民自愿者所阻,对该城的首次进攻失败了,古德里安的部队被迫于1941年10月29日在该城前停止前进。

11月3日至4日,第一次降霜了,虽然骤冷的气温使泥泞的道路变硬,为德军的机动提供了便利,但同时又使身上仍着单衣的德军陷入了冻馁之中。由于没有冬季服装,部队开始出现严重的冻伤。德军士气开始低落起来。

虽然德军士气因为苏联寒冷的天气变得低落,但在希特勒看来,德军在莫斯科的北、南、西三面,已达到距目标二三十英里的地方,到莫斯科的这最后一程,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的军队已前进了500英里,他们只要再走二三十英里便行了。

相反,苏军虽然遭受了重大损失,但莫斯科的人因为斯大林留在了莫斯科士气反而高涨。11月7日,虽然德军兵临城下,苏联政府仍然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传统的10月革命节庆祝大会和阅兵式,全副武装的苏军从列宁墓前经过,然后直接开赴前线。

胡云峰每天都会从德国和苏联收到苏德莫斯科会战的时实情报,莫斯科红场阅兵后。胡云峰明白他不能再继续静观苏德的莫斯科会战了。

11月13日,德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将会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召开了各军团参谋长会议,并会下达“1941年秋季攻势命令”。德军将会以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为中路,从西面对莫斯科发起正面攻击;以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和赫普纳的第4装甲兵团为北翼,分别从北面和西北面包围莫斯科;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为南翼,从南面包围莫斯科。为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共要集中51个师,其中31个步兵师、13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

这次德军的秋季攻势将会是德军对莫斯科的围攻最后一次进攻,胡云峰不想德军夺取莫斯科而打垮苏联,但需要德军拖住苏军。历史已被改变,斯大林提前从远东调走了部队增援苏德战场,并且把历史多调走一倍多的部队。而德军却还是按照原来的历史在进入战斗,如果不改变德军的历史,苏军很可能在***还没有袭击美国的珍珠港前就发动反击,打垮德军。这样无疑是对苏维埃港的军队夺取远东地区不利的。所以,胡云峰要改变德军的历史,并不需要改变多少,只须帮德军克服苏联寒冷的天气而已,而帮德军克服寒冷的天气这事,他早在一年多前就让林叔开始做准备了,现在阿姆斯特丹的仓库里堆满了御寒用的冬衣。当然,这也是胡云峰准备利用德军对冬季作战准备不足大捞一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