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科幻 > 大明第一狂士 > 第132章暗器不准轻功熊、食盐开中、秦晋渐成

大明第一狂士 第132章暗器不准轻功熊、食盐开中、秦晋渐成

作者:龙渊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8:0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第132章:暗器不准轻功熊、食盐开中、秦晋渐成

沈渊慢慢地说道:“眼看着这件案子,一出手就是十六条人命,下手的人手段诡异,狠辣之极!”

“清除暗线的做法,十分耐人寻味。如果是徽商沈家的主人察觉了这十六个暗线,以徽商一贯和官府关系密切的做事方法,他们会不会采用这样血腥的手段,去清除敌人的眼线?”

“如果不是徽商做的,那么杀掉这十六条暗线的人,会不会就是布设这些暗线的人?他究竟是谁?”

“总而言之,这件案子凶险异常,石大叔单纯善良,若是我把自己的判断告诉了他,他作为知情者,立刻就会有生命危险。”

“甚至直到现在,”沈渊苦笑了一下,看了看院子里的诸位:“我都没敢露出已经发现案件蛛丝马迹的模样,而是装成毫无头绪的样子,退出了这件案子!”

“好了,上面就是我对这件案子,现有的这些线索的分析。虽然我知道的很少,但是已经足够让我得出结论……太他妈危险了,我还是离远点儿好!”

……

当沈渊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蓝姑娘摇了摇头,脸上似笑非笑地说道:“别在这胡说八道!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小子,心里在想什么?”

“事关你们沈氏家族,那个聚恒昌钱铺就是你家族的产业!虽然你们已经老死不相往来,但是毕竟都是姓的一个沈,眼看你的家族有难,你能视若不见?”

“另外,”看到沈渊想要说话,蓝姑娘一伸手制止住了他,接着说道:“就像你说的那样,机会总是躲藏在危机的后面。”

“当下的沈氏家族,他们有海量的财富,跟你多少还算个亲戚。这样的好机会,你能如此轻易地放过?”

“就是!”等听蓝姑娘说到这里,就见苏小棠撅着嘴摇了摇头道:“估计你是把我们当石大叔那样,想把我们吓唬走了,好自己去查案吧?”

“那可不行!”听到这话,秦玉虎立刻把脑袋晃荡得风车一样。

他看了看沈渊的身板儿,笑着说道:“这件案子既然如此凶险,就凭沈少爷向苏姑娘学的那两下功夫……您还不如不练呢!”

“就是!”苏小棠又添油加醋地指着沈渊,一点不客气地说道:“大家是没看到他练暗器时那个样子,整个院子最安全的地方就是那个靶子!”

“在他发暗器的时候,哪儿都可能被打着,不过你只要往那个靶子前面一站,妥了,绝对安全!”

“行了行了!”听到这三个人你一句我一句,把他的心思全都说了出来,而且还充满了诋毁和嘲讽,沈渊也有些哭笑不得。

“反正这案子挺危险,你们大家要是真想跟着我,我也没办法,”沈渊正色说道:“不过从现在开始,咱们得时刻做好被十来个顶级杀手围攻的准备!”

“没问题,回头我把我那些兵器全都带上。”这时的苏小棠拍了拍胸脯……顿时好一阵娇颤。

一说起“那些”兵器,沈渊就是满脸黑线!

这位苏小棠姑娘身上的武功,简直就像万花筒一样千变万化,她今天是短刀、明天是长剑,后天是流星锤,基本上拿什么兵器就看今天的天气和她本人的心情,而且好像从来没重样儿过!

这种情况,也弄得沈渊除了轻功和暗器,想跟她学点啥都学不成。

沈渊正在叹气,蓝姑娘摆了摆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她随即向沈渊问道:“那接下来,你打算怎么查?”

“还用问吗?”沈渊摇了摇头说道:“咱们得找个人打听一下,从沈家的家底到徽商集团的底细,还有他们在商界和官场上,最主要的敌人是谁。”

“那还用找人?问我就完了呗!”听到这话,蓝姑娘立刻便是嫣然一笑。

就见她转过身,在石凳上稳稳地端坐下来,洁白的手掌向前一摊,示意沈渊可以发问了。

……

“你?这些事儿你都知道?”

沈渊惊讶地问了一句,就见蓝姑娘点了点头道:“有关这些事,扬州城里但凡有些地位的人都能知道,就是令尊沈先生,只怕也所知不少。”

“不过是沈大少爷之前兴趣不在这里,所以您对自己家族的事,都不怎么清楚。”

听到蓝姑娘又夹枪带棒地讽刺他过去斗蛐蛐泡妞的浪荡生涯,沈渊苦笑了一下,示意蓝姑娘从头讲起。

在这之后,蓝姑娘整理了一下思绪,坐在那里把有关徽商的事,一点一点地娓娓道来。

原来这件事的历史,还能追溯的这么远!沈渊一边听着,一边慢慢地陷入了沉思中。

……

自从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败走漠北的蒙古残余势力仍对中原虎视眈眈,伺机反扑。

由于边关危险,当时的大明不得不把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用在西北边军上。

明初的时候,朝廷沿长城设立了九个边镇,以拱卫关中,保护京师。

这九个边镇当中,固原、宁夏、延绥、甘肃四镇就在陕西境内。当时的四镇边军有大明军队二十余万,战马十余万匹。

他们的防区是,东起延绥皇甫川(陕西榆林以北)、西至嘉峪关、西南至洮岷(今甘肃南部)绵延数千里。

但是边关人烟稀少,数量庞大的边防军,每年耗费的军粮不计其数,从内地向边关运粮费时费力,大明朝的财政也不堪重负。

于是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采纳谋臣建议,实施“食盐开中”的新政。

这项政策,实际上就是让民间商人往边关输送粮食,来换取食盐经销的许可证“盐引”,大约三十斤粮食可换一份“盐引”。

而且这些盐引还是当时质量最好、最能赚钱的淮盐引……所谓的淮盐,其实就是出自扬州一带的食盐。

于是当时的陕西商人和当地的地主乐得一蹦多高,他们开始疯狂地向着边疆运送粮食,边防军需的难题一举得到了解决。

就是这条“食盐开中法”一举造就出了天下驰名的秦商集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