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科幻 > 大明第一狂士 > 第761章:远望京师雾千重、分别在即、何日重逢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大家一说要修桥,谁不想把这座桥修在人最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番佳话?

可偏偏人家沈公子,就把他们江南百姓的心意,变成了便利瘦西湖两岸百姓通行的好事!大家一想也对,若没有这等胸怀和人品,沈公子又怎么能为了江南百姓的安危,率领着四百骑兵就和十余万江南叛匪作战?

真是好人呐!这时的大家忍不住心中想道:若是让沈少爷中了状元,再到我们江南当官……那可真是我们积了大德了!以沈少爷这样的能力,若是他能管得一县便能造福一县,若是他能管得一府便能造福一府!要是他小小的年纪就到我江南当官,我们就死活不让他走了!让他一直当上几省督抚,让我们江南百姓在他的福德之下,一口气过上五六十年好日子!想到这里,每个人心中都暗自希望沈渊这次京城会试真的能金榜题名。

这时已经有的人大声喊着,把沈渊中了进士之后,一定要到江南当官这件事叫了出来。

大家自然是一片欢笑,沈渊也笑着谢过了大家的好意。

然后他把自己的诗词交给那几位士绅首领,笑着对他们说道:“四元桥这个名字还是改改吧。”

“瘦西湖上何等风雅?

别让大家看了一脑门子都是当官儿的心思……我这首词里有流虹映雪四个字,不如就叫‘流虹映雪桥’好不好?”

大家知道这是沈解元的心愿,自然也是点头答应下来。

在这之后他们便纷纷告辞,在吴六狗的带领下,到自家酒楼吃席去了。

可是让沈渊没想到的是,这世间事却往往不会按照他的意愿去发展。

虽然这座桥的名字被他改成了“流虹映雪”,但等到它修好之后,因为过往的行人都感谢沈渊的恩德,因此这座桥终究还是慢慢的被人叫成了“流虹映雪四元桥!”

从此之后,过往的行人都会知道这座桥的由来,所有的扬州人经过它时都会骄傲地说起。

在我们扬州曾经出过一个书生,他带着五百人便杀出扬州城,平叛十七万,收复江南三省!即便是再坚固的石桥也难以屹立千年,但这一次,沈渊却终究还是把他的名字刻在了万千百姓的心里。

从此人间有了他的传说,至此之后咱们这位沈少爷又将开始一段更加艰辛,却又精彩崭新的旅程!……等到这次高中解元,接连庆贺了数天之后,沈渊也开始着手筹备他这一次去京师赶考的事。

从扬州顺着大运河北上就能到达京师,大概是二十天左右的路程,到了京师还要安顿下来,熟悉一段京师的风土。

所以这次春闱会试是在二月中旬,沈渊要过了春节之后,出正月十五就动身。

话说他要准备的可也真不少,从初见成效的信鸽站,到三线配置的情报线路,还有大量地挑选人员,培训课程也要他自己操心。

好在沈渊一直很注意收集人才,很多事情都有专业人士在操办。

……春节之前沈渊还去了一趟华亭,把自己的老师陈眉公送回了家。

在这之前他已经派人给老师重建了府邸,反正松江那边的分号也要重新翻盖,索性也就一并办了。

一路上往返的十余天之间,沈渊心无旁骛,诚心诚意地跟随着老师学习时文技巧。

京城会试可不比扬州乡试,那是汇聚了天下英才的所在。

沈渊身上案首解元什么的,在扬州这里自然是名声赫赫,可是到了会试时却是高手如云,这次沈渊可是一点把握都说不上。

老师陈眉公对他自然也是倾囊传授,这一路上把沈渊写作时文的思路重新整理归纳,细细地梳理了一遍。

在这之后老师还嘱咐他说,到了京师一定要注意收集这一任会试考官的资料,尤其是要仔细钻研考官曾经写下的文章。

对于考官喜欢什么样的文风和词藻,一定要牢记于心。

虽不能说要事事迎合考官的喜好,但是对于主考官的心思了解得越深刻,沈渊这次中试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等到沈渊往返十日回来之后,眼看着过了腊八,过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了。

……很多需要准备的东西甚至沈渊自己都没想到,却是他身边的人替他一一想清楚了。

首先就是银子的问题,沈渊现在名义上和天工坊、天元票号全都割裂开来,而他的父亲才刚刚升官不久,若是有需要必须在京师拿出大笔钱财,这些银钱的来历却是很难交代得清。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王府那帮到柳成林三家逼债的侍卫,把他们赢来的银子全都交到了沈渊的手里。

这里边小王爷的五十万两沈渊自然是不会要的,朱常津也知道老师真是不缺这俩钱儿。

于是相让了几次,就笑嘻嘻的把这五十万两收做了自己的私房银子。

而沈渊手里,蓝姑娘从盘口里赢的三万两却是名正言顺的来路,只说是沈渊下的注就行。

这一下,沈渊在京城里再怎么花销也不会有问题,最起码人家问起来,这些银钱自有来路,也能解释得清楚。

在这之后就是他要带到京师去的人,首先留下的就是铁枪赵原。

因为赵原现在是扬州的朝廷命官,另外他还是沈渊布下的关键一步棋,除此之外赵原还负担着保护沈渊家里的重任。

所以这位铁枪兄,是无论如何不能跟着沈渊去京师的。

不过沈渊还是和赵原长谈了一番,这家伙心里还是想追随沈渊。

但是沈渊跟他说,若是朝廷有用兵的需要,看目前的情况,只怕能拿出来征战的军队都很成问题。

大明朝各地的卫所军就不用说了,这些世代都是军户的士兵,身体素质差,缺乏训练,纪律也是松散得一塌糊涂。

现在大明朝能拉出去打仗的,也就只有关宁铁骑和京营火器营。

还有在万历三年在朝鲜和和倭寇血战的南军火炮队,这三支军队战斗力还能让人放心。

所以铁枪赵原在沈渊不在扬州的这段时间里,一定要利用沈渊给他谋取的武将官职,还有沈渊给他提供的海量资金,加上身为都司指挥使的老爹沈玉亭的帮助,把扬州卫所军练成一支铁军才行。

因此沈渊在这之前,才会拼命的给赵原灌输训练军队带兵打仗的诀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