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明朝败家子 > 第四百八十六章 宁波儿女皆抗倭

明朝败家子 第四百八十六章 宁波儿女皆抗倭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3 23:02:31 来源:书海阁

士绅们很踊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对他们而言,这倭寇一日不除,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从前他们主要是靠土地长出庄稼为生,偶尔,也会背后经营一些榨油、酿酒,养桑的买卖。

其实他们之所以对倭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因为他们所产的丝,往往会被某些莫名其妙的人收购。

据许多人暗地里流传的消息,这些人,极有可能就是私商。

当初海禁严格的时候,其实对于士绅们是有害的。

毕竟这汪洋大海里,自己捞不到一点好处。

可等走私开始出现时,却对许多士绅或多或少有些好处,因为人们发现,市面上对于丝绸和瓷器的需求增加了。

毕竟走私的商人,需要带着大量的丝绸和瓷器出海。

一旦这两样东西紧俏,为了制度丝绸和瓷器,对于蚕丝和黏土的需求自然而然,也就增加。

蚕丝是需要种桑才能生出来的,谁家地多,谁家的桑树就多,手里就有蚕丝。

黏土是从山里挖出来的,可谁家有山呢?

所以本质而言,所谓的走私,绝不只是简单的几个胆大妄为的走私商的问题。

这是一条隐秘的利益链。

在海外,一群活不下去的倭国武士,以及某些亡命之徒,被招揽起来,这些人,是走私的基础,也是走私船的武力保障。

随着走私的活动越来越猖獗,越来越多的亡命之徒和流浪武士慕名而来,盘踞于东南诸岛,彼此之间,形成纽带,偶尔,也会因为分赃不匀,爆发冲突,当然,更有不少倭寇,会洗劫大明的沿岸。

可在陆地上呢?因为这些走私商贾,使不少地主和士绅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好处。

只要有人肯都买自己的蚕丝和黏土,谁管对方什么来头啊,倭寇和私商咋了?他们毕竟没有妨碍到自己不是?

可现在不一样,对宁波的士绅而言,多卖一点蚕丝和黏土能挣几个钱,这海里,就有金山银山啊,每隔几日,水寨的船就会将这金山银山搬来,这银子,就跟捡来的一样。

就那鲸油做的蜡烛吧,现在风靡整个江南,到处都在争抢,价格比寻常蜡烛高一倍,可同样一根蜡烛,烧的时间,却比寻常蜡烛要多数倍,而且更亮堂,还是供不应求,处理了鲸,转手就不知制造多少蜡烛,这钱自己不挣,还有良心吗?

众人愤慨了,消息从知府衙门里传出去,民情沸腾。

不只是士绅,不少商贾也急啊,他们虽然无权无势,投入了银子,只能分到利润的头,可这么好的买卖,即便是头,那也可观。

还有不少的民众,不少民众,本来苦哈哈的种地,可因为加工鲸鱼、制蜡、制衣,还有负责制造帆布、铁锚有了营生,这宁波府上下,可谓百业兴旺,跟着老爷们去做工,虽然日子还是苦哈哈,可明显日子好过多了,每月能吃饱肚子,居然还发一点工钱呢。

现在好了,居然因为该死的倭寇,不出海了。

不出海吃什么?

众人闹的不可开交,读书人们开始陈情,要求知府衙门剿倭,保一方平安。

士绅们请求出钱出力,协助剿倭。

许多的壮丁组织起来,带着棍棒,三五成群,吩咐着巡守海岸。

有人气的跺脚,回家给北京的子弟修书,倭寇害人啊,吾儿在朝中,得体恤乡情,家乡百姓苦啊,得让朝廷赶紧剿倭才好。

至后半夜,在后衙廨舍里,温艳生命人取了炭盆,炭盆里,自京里运来的无烟煤燃烧,他愉快的在这炭盆上,支了一个铁架子,将早已收拾好的大黄鱼去了内脏,里外刷了一层黄油之后,将其架在了铁架子上。

他徐徐的装动着铁架,黄鱼便发出了一股莫名的奇香,温艳生轻轻的在这烤的半熟的鱼上撒着盐巴,还有他最爱的香矗

不过这香葱不好撒,得剁的极碎,如粉末状,轻轻一撒,使其沾在油上,否则,便容易落进炭盆里。

白日见那些士绅们气急败坏的样子,温艳生挺开心的,因而特地温了酒,自鼓在此烤鱼下酒。

这大黄鱼,已有了三十二种吃法。

可还是不得劲。

这烤鱼是最奢侈的,这么好的鱼,一烤,便缩水了大半,可这滋味,尤其是在撒上了胡椒和葱花之后,啧啧……

当然,温艳生是个讲究的人,他故意将铁架子弄高一些,如此一来,就不怕火焰将这鱼烤焦了。

反正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的用文火来烤,这才叫人间美味。

转动了几下铁架之后,温艳生便取了一旁的热腾腾的黄酒,轻抿一口,口里哈气,接着摇头晃脑的开始哼曲儿:“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哩个当哩个当……话山东好汉武二郎,回家路过景阳冈,景阳冈啊景阳冈……”

他唱的,乃是山东快书,不过用得却是河南口音,许多地方,有些含糊不清。

反正他也不卖艺,只图自个儿乐。

唱了几句,便抿一口黄酒,肚里便有些烧了,浑身血液沸腾,通体舒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接着,继续烤鱼。

他享受的是过程,当然,也期待着这个结果。

却在此时,有人急急进来:“老爷,那陈太公,求见。”

“什么?”温艳生微微一笑,虽然口气里,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可眼里,却带着似笑非笑:“他白日了那么多话,咋夜里还来,莫非知道本府在烤鱼乎?”

“他有要事。”

温艳生遗憾的先取了油刷子给鱼上了一遍油,才道:“叫进来吧。”

片刻功夫,陈太公微微颤颤的来了。

温艳生还认真的烤鱼。

陈太公脸拉下来:“温知府,大敌当前,这深更半夜,温知府怎还烤鱼?”

“饿啊。”温艳生轻描淡写的回答。

“……”

这个理由,确实很强大。

“来,请陈老先生坐下,陈老先生,喝酒吗?”

“老了。”陈太公唏嘘道:“不能吃了,身子不利索。”

温艳生松了口气的样子,看来,年纪大了,酒不能喝,这烤鱼,怕也不能乱吃吧,别吃出事才好。

“陈老先生来此,有何赐教。”

陈太公一见温艳生美滋滋的取了葱花往鱼上头耐心的一点点的撒,便想龇牙,可他还是压住了肚子里的怒火:“老夫来此,想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海外倭寇横行,可在陆上,难保没有勾结倭寇的人啊,否则,区区一群倭寇,能成什么气候。”

“嗯……”温艳生忙不迭颔首点头:“得有理。”却手忙脚乱,转动了铁架子,生怕鱼烤焦了。

陈太公耐着性子:“老夫又在想,在咱们宁波府,可有这样的贼人呢?老夫想到倭寇肆虐乡里,心里就难受啊。咱们都是大明的士宦之家,久受国恩,理应上报朝廷,下安百姓,此乃绅士人家应有之义也。”

温艳生朝陈太公翘起拇指:“陈老先生此乃谋国之言啊,佩服。”

陈太公想了想:“老夫久在宁波,倒是觉得有一户人家,甚为可疑,他在宁波,长年累月的收购蚕丝或是成品的丝绸,几乎是有多少,要多少,也从来不跟人谈价钱,收了之后,这些丝绸和蚕丝的去处,便不知了。当然,老夫并没有指责他为倭党的意思,都是乡里乡亲的……对吧?”

“是、是、是,还有什么可疑?”

“还有一次,他儿子成婚,老夫年长一些,自是受邀,坐在上座,却不胜酒力,于是乎,被抬去了后房里休息,可你猜怎么着?”

“那里定有许多平时根本不曾见的海外宝货,琳琅满目?”

陈太公一拍大腿:“温知府对了,还真就如此,居然见了许多犀角,还有不少奇奇怪怪的东西。老夫从前看他,也算是读书人,世世代代,都是积善人家,是忠良之后,按理而言,不该勾结倭寇啊,因而,就没有往深处去想,可事后回想,就越来越觉得可疑了。”

“哎呀……”温艳生见鱼熟了,心急火燎的将烤鱼取下来,却因为不心挨着了烧红的铁钎,烫的龇牙咧嘴,忍痛取下鱼,一脸痛不欲生的道:“陈老先生早啊,这家人可疑,查一查就知道,若是私商,肯定还能查出点什么来。”

陈太公笑吟吟的道:“是啊,把他家翻个底朝,就什么都明白了,所谓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嘛。噢,这人姓张,是咱们鄞县老塘人。老夫累了,诶,年纪大了,容易犯瞌睡,得回去歇了,温知府,宁波上下军民百姓,可都托付给温知府了。”

霖名,又了姓什么,温艳生便有数了。

温艳生道:“陈老先生检举私商,真是壮举,将来……本府要为陈老先生请功。”

陈太公有些尴尬,忙是摇头:“可不敢,可不敢,这都是温知府的功劳,这都是本乡人,咳咳……若不是因为倭寇肆虐,屠戮咱们百姓,老夫还真开不得这个口,温知府还是代为保密的好。”

喜欢明朝败家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朝败家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