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捡到一只始皇帝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将相别

捡到一只始皇帝 第一百二十九章 将相别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0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信陵君是一位贤人,他能在赵国担任国相,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这是赵括对董成子的答复。

董成子并不吃惊,马服君并不会去追逐权力,他也不会迷恋官位,这是董成子早就知道的事情,只是,赵国境内,还有谁比马服君要更适合来担任国相的位置呢?董成子皱着眉头,闷闷不乐,赵括并没有再与他谈论国相的事情,他与董成子谈起了律法,董成子惊讶的发现,马服君似乎很欣赏秦国的律法。

“您担任司寇,掌管刑讼,就一定需要明确的律法来作为你的准则。”

“秦的律法很全面,可是也有劣处,过于苛刻....我听闻,秦律,失期当斩。若是因为赶路的人遭遇到了什么不测而迟到了几天,就要砍下他们的首级,这会不会太过分呢?”,赵括询问道。

董成子瞪大了双眼,沉思了片刻,方才问道:“秦法,失期是要罚一甲...不曾听闻要斩啊?”

赵括一愣,方才问道:“我听闻,曾经有人前往外地服役,因为风雨耽误了时日,故而要被斩杀,难道是我记错了麽?”,董成子恍然大悟,说道:“服役是不一样的,秦国的军法很严厉,涉及军事的罪行,都是要被斩杀的,而其他时候的迟到是不会被杀死的。”

李牧坐在一旁,有些好奇的问道:“您为什么对秦法这么的熟悉呢?”

董成子指了指不远处的那些竹简,说道:“不只是秦国的律法,楚国,魏国,齐国的,我都收集了不少....除了秦国,诸国的律法与赵国相差不大,都是很简陋的。”

“您看这些做什么?”

“我想要修改律法,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我如今就是在这样做。”,听到董胖子的话,赵括肃然起敬,他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懦弱的董成子,竟还有这样的觉悟。

“您说的对。”,赵括说道:“我与您讲讲我的看法。”

“请问律法是什么,回答说:统治国家的人用以统治国家的工具,他是按着统治国家的人的想法来制定,是统治者的意志的体现。法不是个人的意志体现,商鞅为秦国立法,秦国的法是统治秦国的人的意志,因此商鞅身死,可是他的法依旧被秦国所运用,这是因为秦法是符合统治秦国的人的利益,无论统治秦国的个人是谁,秦法都是有利于他的。”

“请问律法该如何指定,回答说:律法是要规范他人的行为,为国人的言行举止提供一种标准,商鞅说:运用强民的办法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会被削弱;运用刑罚使民众听话等措施来清除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国家就会强大。这种法令就是普遍的标准和要求啊。”

“我认为,律法是三种类别的规范。告诉百姓可以这样做的行为,告诉百姓必须这样做的行为,告诉百姓不许这样做的行为.....”,赵括认真的说起来了律法,董成子越听越是惊讶,他颤抖着急忙让李牧找来笔,拿起了竹简,就开始迅速的记录赵括的言语。

赵括说的,其实就是后世对法律的基本阐述,赵括记得也不多,勉强能扯上一些,就像他对历史那样,每个朝代都能勉强说出些人和事情来,可是要他仔细的谈谈那个时代,他就说不出来了。只是,董成子非常的震惊,有很多人都曾经制定过律法,可是从来没有人去说过律法是什么...也没有人说过律法的制定该遵循什么。

赵括渐渐有些词穷,也说不出更多来了,可是董成子已经将他所说的都记录了下来。

董成子炽热的看着赵括,举起手中的竹简问道:“我能留下吗?”

赵括点了点头,说道:“赵国的律法,是一定要改变的。律法,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是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我认为,这一点商鞅说的非常在理。”

李牧坐在一旁,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们两个谈论律法,他发现自己什么都听不懂,什么法令,什么要求,什么能做不能做,他揉了揉额头。赵括看着董成子抱着那竹简,分外珍惜的模样,不由得笑了笑,将来,该不会也有学生会背诵着这竹简上的内容,然后又不断的谩骂自己吧?

送走了赵括,董成子却是拉住了李牧。

董成子看着李牧,询问道:“您觉得,马服君是什么样的人。”

“我很早就说过,他是一个在国内能担任相,国外能担任将的贤人。”

“您说的很对,他这样贤明的人来治理赵国,赵国会富强,百姓能得到安稳的生活,我听闻,没有智慧的人不能与他谈论治理国家的事情,没有德行的人不能与他谈论安定百姓的事情。马服君是个有智慧的贤人,他这样的人怎么可以不担任国相呢?请您与我拜见上君,请求以马服君为国相。”

李牧说道:“您说的太对了。您先前的提议被人耻笑,我听闻,无知的人所耻笑的事情,是聪慧的人所担忧的事情。我不懂得律法,可是马服君为这件事而担忧,我就能知道,您所说的,一定是能治理赵国的大事。马服君为赵国的国相,这是小人会畏惧,君子会开心的事情,我会去找赵国内的君子,来与您一同拜见上君。”

赵括忽然发现,董成子和李牧变得有些奇怪,第二天,李牧就急匆匆的离开了,说是有什么要事。赵括在董成子的府邸里等待了许久,方才听到了赵王召见自己的命令。戈急忙为他驾车,李鱼和赵傅正在等候着,上了车,他们朝着王宫走去。李鱼说道:“赵王召见您,一定要说奖赏的事情。”

“我知道了。”

“我知道您一定会让赵王将准备给与您的赏赐,换成粮食,种子,牲畜,土地,分发给征战的将士们。”

“可是我请您不要这样做...若是您不要赏赐,其余将领们也无法再讨要赏赐。”,李鱼认真的说道:“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回了一位鲁国的奴隶,可是他后来却没有去报销,孔子知道后,很严厉的斥责了他,孔子担心鲁国人以后再看到沦为奴隶的本国人,会犹豫,他们要自己掏钱去赎回奴隶,如果报销就要背上不道德的名声。”

“将领们跟随您,出生入死,是为了能够得到赏赐,如今若是您辞掉了赏赐,他们接受,就会显得他们没有道德,以后再作战,这些将领们,还会舍生忘死的奔赴前线吗?”

“那我该怎么办呢?”,赵括询问道。

“请您接受赵王的赏赐,再将这赏赐变成粮食,种子,牲畜,来分给出征的将士们...”,李鱼认真的说道:“木子明,他从前是个能干的商人,这些赏赐在他的手里,更变出更多的物资,可以犒赏士卒,可以抚养那些战死的将士们的孤孀。”

赵括答应了他。

果然,赵王召集了群臣,宗室,大臣,几乎都到场了。赵括刚刚下了马车,国内的大臣们便围了过来,急忙拜见,赵王还没有到场,据说他昨晚与魏无忌秉烛夜谈,聊到了今天早上,到现在都还在休息。大臣们显得格外的亲切,满脸的笑容,可是赵括并不觉得温暖,那虚伪的笑容看起来让人格外的厌恶。

从前的赵括,若只是在名望上让人畏惧,那今日的赵括,就在权势上让人害怕了,赵王虽还没有说,可是众人早已知道,赵括又要得到一大片的食邑,他已经超过了平原君,成为了赵国食邑最多的封君,另外,他的好友遍布赵国,无论是魏无忌,赵胜这样的公子,还是田单,董成子,虞卿这样的大臣,又或者廉颇,李牧这些将军。

这些人都被认为是赵括的亲近者,追随者。

更别提赵括如今是赵王最为宠爱的大臣,他完全可以左右赵国内的局势,故而,这些大臣们在对待他的时候,都是非常的尊敬,这种尊敬与百姓的那种尊敬不同,这是一种令人作呕的尊敬,是完全建立在利益之上的献媚,若是有一天马服君不再受赵王宠爱,百姓们依旧会尊敬他,可是这些人就不再会了,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众人还在等待着,赵括又去拜见了廉颇,田单。

田单看起来依旧精神,与乐毅同时代的他,看起来还是很强壮,岁月的流逝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影响。他依旧很冷漠,看到前来拜见自己的赵括,他的目光有些复杂,他沉默了许久,并没有回礼,他看着赵括,低声说道:“小心。”,随即,便合上了双眼,赵括点了点头,从他身边走开了。

田单闭着双眼,脑海里却浮现出了齐国的一次盛宴,与这里一样,群臣都来称赞那位年轻人,争着与他结交,齐王给与年轻人很多的赏赐,国家的大事都要交给他来处置,年轻人很开心,他觉得自己一定能振兴齐国,斗志满满....可是他不曾想到,在那宴席之内所有的笑脸之下,其实都是一颗肮脏的嫉妒的心,不断的盘算着针对他的阴谋。

田单猛地惊醒,他睁开了双眼。

齐王正笑嘻嘻的拉着田单的手,认真的说道:“赵国因为您而幸存,寡人要给与您赏赐。”

“不要!”

田单忽然叫道,王宫内猛地寂静了下来,众人纷纷看向了他,田单再次看去,站在上方的并不是齐王,是惊愕的赵王,而被他拉住手的,却是马服君赵括。迎着所有人的目光,田单也有些惊讶,自己这是怎么了?他缓缓站起身来,认真的对赵王说道:“击退秦国,并不是马服君一个人的功劳。”

“所有与马服君出征的将士都应该得到平等的赏赐,所以您不该对马服君有太多的赏赐,给与的食邑,也不该太多。”,田单认真的说道。

众人都很惊讶,田单与马服君的关系不是还不错麽?难道他是在嫉恨马服君?

宴席上的司马尚猛地站了起来,愤怒的看着田单,正要开口,就被坐在他身边的廉颇一把抓住了手臂,直接拽倒在了地上,司马尚惊讶的看着廉颇,廉颇瞪大了双眼,那狰狞的脸,的确是吓住了司马尚,司马尚这才坐了下来,没有再说什么。没有人开口符合,也没有人开口斥责。

赵王呆愣了许久,方才笑着说道:“您说的也有道理,可是马服君的功劳是不能小看的。”

这可是田单初次跟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坐在不远处的楼缓若有所思的看着田单,又看了看赵括,不知在想些什么,赵王笑了笑,还是给与了马服君赏赐,不过,他的确是减少了原本的赏赐,就连食邑,也因为田单的言语,而少了好几座。群臣有些不屑的看着田单,田单与赵奢的关系不好,没有想到,他竟如此的记仇,当真是个小人啊。

在赵括之后,李牧,田约等将领也都受到了赏赐,就连司马尚也不例外,可是,廉颇并没有获得任何赏赐。

廉颇将军孤独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看着自己身边的小辈们去接受赏赐,他一动不动,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赵王埋怨他没有能阻止秦人,使得秦人攻破了长平防线,廉颇并不恼怒,这的确是他的过错,他没有能击败秦人,赵王就是要惩罚他,他也不会反驳什么。

不知什么时候,楼缓来到了廉颇的身边。

这会议渐渐变成了宴会,所有人都很高兴,喧哗而热闹。楼缓看着面前不断饮酒的老将军,笑着问道:“将军,许久不见,您毋恙?”

廉颇抬起头来,看着他,看了片刻,方才说道:“您回家了。”

楼缓一愣,在心里盘算好的那些挑拨离间的言语,全部都停顿在咽喉,怎么也说不出来。

他沉默了许久,笑着点了点头。

“我到家了。”

宴席上格外的喧哗,楼缓坐在廉颇的身边,陪着他喝酒,廉颇看着远处那些将领,说道:“马服君,李牧,田约,司马尚这些人,都是赵国的能人,马服君仁义正直,士卒拥戴他,百姓爱他,将领们愿意与他赴死,可以做赵国的主帅,李牧沉着冷静,不惧强敌,擅长指挥士卒,可以做赵国的将军,田约为人谨慎,步步为营,从不冒进,他可以留守赵国防御外敌。”

“司马尚为人勇武,悍不畏死,他可以做赵国的先锋,击破敌人。”

“有这些人在赵国,秦国也不敢冒然进攻,我知道您所承受的委屈,可是那些陷害您的人已经死去了,您也年迈了,为什么不帮助他们,好让赵国的后人可以在您的坟前祭祀呢?秦国的后人难道会怀念一位故去的赵人麽?这是我不曾听说过的。”,廉颇喝着酒,又劝起了楼缓。

正在喧哗之中,忽有武士冲了进来。

武士看起来非常的悲伤,他擦拭着眼泪,就朝着赵王的方向跑了过去,廉颇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猛地上前,一把抓住了武士,盯着他的双眼,问道:“出了什么事?”

“半个时辰前,蔺公逝世了。”

“你说...半个时辰...”,廉颇念叨着,缓缓松开了手,不断的摇着头,眼泪夺眶而出,怎么也止不住,他双手扶着额头,后退了几步,忽然,他哭了起来,也不顾众人那狐疑的目光。在两人曾席地而坐,谈论大事的柳树下,蔺相如仿佛在微笑着朝他挥手告别。

廉颇看着那转身要离开的故友,哭着吼叫着朋友的名字,猛地冲出了王宫。

“蔺相如!”

这一刻,满堂皆惊,赵括手中的酒盏,摔落在了地面上。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