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捡到一只始皇帝 > 第四百一十章 秦汉最大的区别

捡到一只始皇帝 第四百一十章 秦汉最大的区别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0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赵括在南郡和南阳郡领略到了与中原截然不同的景色与文化。

南阳郡的郡守唤作辛梧,赵括不是很喜欢他,辛梧同样也是靠着自己的军功做到了如今的的位置上,可是在赵括看来,这个人有些太在意自己,或者说,这个人有些自私,当然,自私并不是过错,只是赵括还是不太喜欢他而已。这位太守为了拿到第一的名次,可谓是无所不用。

为了显示出他在位时南阳的牲畜增加,他居然偷偷授意各地的官吏,不许百姓宰杀牲畜为食,而为了增加产粮,他也是非常苛刻的管理南阳,南阳的百姓只是他往上爬的台阶而已。他还自以为是,认为赵括看不出这些事情来,奈何,赵括在来到南阳的第一天,他就发现了这里的区别。

最初,他本以为这是南北的差距,是因为风土不同的缘故,他看到道路上的百姓拖着疲惫的身躯,官吏们在耕地里来往忙碌,还有些敬佩这里的官吏,可是当他看到越来越多的疲民之后,他感觉到了一些奇怪,这种情况在宛县最是严重,虽然看起来耕地无数,道路恒通,人人遵守律法,可是在这里的百姓,脸上的忧愁也太多了些。

这是秦国所独有的特点,秦国的制度能让百姓活下去么?答案是肯定的,可是秦国的制度能让百姓觉得幸福吗?这倒是未必,当然,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幸福,可若是活得太压抑,那也不是什么好事。在咸阳等地还好,因为赵括的影响,加上吕不韦所想要改变的想法,韩非的帮助,已经逐步放开了对百姓的一些限制。

聚集在一起聊天不再被视为犯罪,朋友们互相开玩笑打闹不会被剃掉胡须,外出散步只要不离开乡就不算犯罪。

这对长期生活在压抑里的秦人而言,还是非常不错的,他们有些时候可以聚集起来玩游戏,也不会被抓走...但是在南阳,情况并不是这样,大概是辛梧知道赵括不会喜欢自己的管理方式,故而从赵括来到南阳的时候,他就开始想办法来转移赵括的注意力,他派出官吏来迎接赵括,为赵括介绍各地的情况。

事实上,赵括的路程都是被提前定好的,赵括所要前往的地方都是进行了“幸苦打扮”的,只是,赵括仁义却并不愚笨,他笑呵呵的与百姓们聊天,当他发现自己无论说什么,这里的百姓都能对答如流,甚至不假思索的抢答的时候,赵括就意识到了不对,什么时候秦国的百姓都有了这样的水平???

看着眼前的乐土,赵括固执的上车前往其他地方,官吏们根本拦不住他,这么一走,赵括才看到了真正的南阳郡,南阳郡的治理太过苛刻,比咸阳还要苛刻!甚至,赵括听闻了太守为了修建道路而累杀百姓的事情,只是,这还是不能惩罚,因为在秦国的徭役过程中,随时都会有人意外死去,秦国的律法规定对这些意外身亡的人的家人给与补偿,可是没有规定对征发者的处罚。

赵括所看到的这些,都让他从心底里不喜欢这位自私暴力的太守,太守做的很好,南阳郡也很繁荣,可是这样的繁荣似乎跟本地的百姓没有任何的关系,赵括在道路上听到最多的就是叹息声...而在各郡之中,南阳郡的自杀人数似乎也是最多的...赵括见到了这位自私的太守。

辛梧是个很节俭的人,看起来也是一脸正气,浓眉大眼。

吕不韦很看重他,在秦国南部地区,他大概是最受秦王和吕不韦喜爱的人,他对赵括也非常的客气,可以说没有半点失礼的地方,拉着赵括坐下来,就要设宴款待赵括,若是二十年前,赵括还是年轻的时候,只怕他就要掐着对方的脖颈教他一些道理,可是如今,赵括已经不再像年少时那样的冲动了。

赵括坐在上位,众人吃着饭,赵括看向了辛梧,他问道:“廷尉府送来的新律,在南阳,您大概是最先知道的吧?”

幸梧点着头,微笑着说道:“的确是这样。”

“那廷尉府废除禁止百姓聚集,外出,交友这些新规定,您大概也是知道的?”

“我当然知道。”,辛梧认真的说道:“这些时日里,南阳并没有因为聚集,游荡,闲聊而被抓起来的百姓,这些事情,郡丞可以带您去查看。”,赵括有些无奈,的确是没有被抓起来的,可是也没有敢聚集外出的百姓...赵括一直认为,交友是最好的娱乐方式,在如今的时代,严厉的治理百姓不能说是错误的,只是,哪怕是让他们能够一家人出去散散步呢?

哪怕允许几个年轻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呢?

赵括生长在赵国,赵国的百姓过的很贫穷,在小小的马服内,大家却过的很开心,有帮助大家修东西的杜,有帮助驱逐鬼神的平公,大家互帮互助,在结束了一整天的繁忙之后,孩子们在道路上玩耍,年轻人则是角抵,或者聊起曾见过的女孩,老人们坐在一起吹嘘着自己的孩子们。

在秦国,赵括就不曾见过这样的场景。

首先,这些行为在秦国是犯法的,其次,秦国有连坐法,秦国的律法规定,一个里内有人犯法,他的邻居若是没有及时举发他,就要连坐...家里丈夫犯法,妻不告发就要连坐...为了避免连坐,大家平日里都是暗自提防,小心翼翼,别说什么乡邻人情,就是你晚上去小便,你邻居可能都会惊醒,然后偷偷看你是不是要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

秦国这样的制度好吗?当然好,自从商君施行连坐法,检举法,分责法之后,秦国治安大好,没有人再敢胡作非为,百姓们老老实实的,不敢聚集起来谈论秦国制度的不好,不敢成为朋友来庇护对方,就连夫妻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说错话,就被家里人给告发到官府去。

这就让秦国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赵括来到秦国之后,将饭菜端到邻居家里,看到邻居们惊恐的眼神,他就发现两个国家的不同...秦国不太鼓励这样的串门...赵括与吕不韦就此谈论,两人都认为,这样的苛刻的管理适合战争时期,可是不太适用于太平岁月,两人就因此打开了一些缺口,给与百姓最基本的娱乐活动,允许他们外出,聚集,交友。

减少律法的条条框框,不至于因为几句牢骚就被抓起来修长城。

将律法的惩罚内容改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这样小小的变化,在老秦人的土地上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最初,百姓也不敢出来,到后来,他们小心翼翼的出去散步,互相拜访,渐渐的,他们也就不再像从前那样拘束,在乡野县城,常常能见到几个老头坐在一起吹嘘自己当初跟武安君作战的功勋,吹嘘自己儿子的爵位。

只是在南阳,原先的情况没有半点的好转。

辛梧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律法是不再禁止,而他的做法就是不禁止,可是也不鼓励。赵括便也不再顾及,直接将自己沿途所看到的说了出来,他说道:“您在南阳做的还是不错的,耕地不断的增加,道路平坦...四通八达,可问题是,作为南阳的太守,您应该要像父母那样对待南阳的百姓...”

“我们开垦耕地是为了让百姓们有充足的农田,修建道路也是为了方便大众...”,赵括不能请求这个时代的官吏将百姓们当作父母来看待,但是起码该将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啊,都说汉朝继承了秦的制度,而唯一不同的是,汉朝在施行律法治理的同时,加入了一些道德关怀。

汉朝最先成立了对待孤儿寡母,贫苦百姓的救济制度,对官吏的要求是爱民,然后才是才干,汉朝的太守们但凡是被人称赞,史书留名的,都有一个共同点,当他们离开的时候,百姓们聚集在一起,哭着送别,请求他留下来,汉朝的太守们将百姓对自己的喜爱和支持当作是最高的荣誉。

可是在秦国,嘿,你这个黔首还敢呼朋唤友的离开乡里聚集在一起送人?来人啊,抓起来剃胡子!!

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这就是汉朝对比秦朝的一种进步,赵括如今想要做的,就是推动这种进步,如今开始渐渐放开对百姓的太多限制,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就可以通过宣讲道德,普讲律法的形式,实现“本以霸王道杂之”的政治体系。

秦汉相隔那么近,可是政治差别真的是十分巨大,看似两者的制度都是一样的,可实际上,两者所要求的东西完全不同,秦国是彻头彻尾的律法治国,不讲半点人情味,官吏们紧皱着眉头,所有的一切都是秩序井然,就如冰冷的秦兵马俑那样,皱着眉头,看着前方,等待着君王的命令。

带着一种强烈的震撼,而继承了他制度的汉朝,汉朝的最高治国理念却是孝,汉朝每一代天子的谥号都是要加孝字,以表现汉朝是以孝治理国家。最初的汉朝,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只是废除了秦的苛刻治理,给与百姓们修养的时日,没有开始自己的治国理念,直到一位温和的年轻人从代来到长安,继承了天子之位。

他为人和善,重视孝道,告诫官吏们以民为主,告诉他们要得到百姓的尊重,节俭朴素,接见年老的百姓,起身为这些庶民行礼,那一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愣住了,他们头一次知道,原来有君王可以如此爱护他们,他的一生,讲究一个以德服人,勤勉治政,哪怕在逝世之前,也是叮嘱大臣们,别守孝了,孝期就改成三天吧,别耽误百姓农桑啊,别浪费东西祭祀自己啊...

故而,当他逝世的时候,中原土地上,头一次,百姓们真情实意的嚎啕大哭,在他的后代治理时期,民怨沸腾,可是只是因为他的缘故,百姓们选择原谅,毕竟是他的孙子啊。叛军四处屠杀,挖掘坟墓,却也不敢去打扰他的安宁,绕道离开。

这就是两个王朝最大的不同之处,也只有如此,才能开辟一个长达数百年的大一统王朝。

赵括认真的劝说辛梧,赵括看到辛梧不以为然的样子,他又说道:“我在桃山与荀子谈论治理国家的问题。”,果然,赵括这么一开口,不只是辛梧,就是其余官吏也都变得认真了起来,当初的桃山之论,在如今也是影响巨大。赵括似是回忆的说道:“荀子说:马在拉车时受惊了狂奔,那么君子就不能安稳的坐在车中;老百姓在政治上受惊了乱干,那么君子就不能稳坐江山。”

“马拉车时候受到了惊吓,那就没有比使它安静下来更好的了;老百姓在政治上受到惊吓,那就没有比给他们恩惠更好的了。”

“我问他,给与百姓恩惠的道理。”

“荀子说:选用贤能的人,提拔忠厚恭谨的人,提倡孝顺父母、友爱兄长,收养孤儿寡妇,补助贫穷的人,像这样那么老百姓就安于政治了。老百姓安于政洽,然后君子才能安居上位。荀子说: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水也能翻船。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要想安定,就没有比调正好政策、爱护人民更好的了。”

“我询问他,提倡道德的办法。”

“荀子说:尊崇礼义,推崇品德高尚的人。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不是为了治国,是为了在百姓之间提倡这样的道德,而治理国家还是需要使用有才能的人。”

“您如今是南阳的太守,要代替君王来治理这里,您本身就是个有才能的人,故而,我希望您也能重视道德教化,若是为了政绩和治理南阳的功劳,就不断的压榨百姓,那就不能算作是有才干的人。”,赵括说着,忽然,对于启蒙教材,他又有了一些想法,就在他思索的时候,辛梧俯身一拜,说道:“受教。”

赵括点了点头,脑海里却迅速浮现了三字经这些启蒙教材,这些启蒙教材大多都是宣讲道德的,自己是否也能编出一份类似的教材呢?原文肯定是不能用的,不然第一句出来,李斯和荀子的那些门徒估计就要来找自己理论了。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随后,赵括一方面在这里编订启蒙教材,一方面却盯着辛梧整顿对南阳的管理办法。

辛梧心里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赵括要对这些庶民如此关心...不过,赵括的爵位比他高,既然没有办法糊弄他,那就按着他说的做吧,说不定还能以此改变自己在他眼里的印象,从而得到他的举荐呢。

ps:汉朝那位君王说的当然就是孝文皇帝,也是我最喜欢的君王,我一直都很想写他那个时代,可是又担心自己写不好,玷污了心里的偶像。

今天三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