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捡到一只始皇帝 > 第四百五十四章 我大秦农业无敌

捡到一只始皇帝 第四百五十四章 我大秦农业无敌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0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秦国杀后胜,一方面是为了安定齐国百姓的心,齐国百姓对这位大贪官可谓是恨之入骨,他死去的那一天,齐国百姓们欢呼雀跃,是无比的开心。百姓们的开心,大概不是因为卖国贼之死,只是因为一个大恶人之死。杀掉后胜的命令,是李斯所下达的,目的自然就是后胜的家产。

而按在后胜身上的罪行当然是他家里养着武士,藏着刀剑,意图不轨。蒙恬在带人杀死后胜之后,又查抄了后胜的家产,后胜的家产是有些惊人的,这些年里,他背靠着齐王,疯狂的敛财,毫无底线,他所积累的巨大财富,足以让齐国再装备出二十万大军!后胜的财产被查处之后,登记在册,并且被告知庙堂。

李斯对于后胜这个人,并不在意,他所在意的,就只有后胜的那些财富而已,秦国的确是很富裕,大概是因为皇帝没有四处动工,也没有大兴土木,也可能是因为赵括的到来,使得秦国比原本历史线上的秦国要更加的富裕,非常的富裕。可是,秦国有很多事情要做,而这些事情,则是需要更多的钱财和粮食。

李斯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后胜在齐国的家产田产分发给有功的将士百姓,有了后胜的这些财力在,只怕在短时间内,秦国都不用担心对齐地百姓的赏赐问题。李斯最先是非常忙碌的,他在与张苍一起编订统一的度量衡,所谓度量衡,其实就是各种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等等。

张苍很早就给赵括说过自己的想法,实际上,李斯都不大需要张苍来帮助,这些事情对李斯来说并不困难,可因为张苍是被皇帝亲自安放在自己身边的,李斯也就乐呵呵的将度量衡的事情交给了张苍。李斯并不觉得,张苍能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张苍又不是韩非,他比自己和韩非还差着老大一截子呢!

李斯将心思放在了新文字上,赵括所编写出来的新文字,也被称为武成文,这种文字非常的简便,过分的简便,可是赵括很认真的认为,这样的简便就是未来的趋势,想要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想要迅速的普及文字,那一个简单的文字是不必可少的,太过困难和繁琐的文字,不利于书写,浪费纸张,还加大了认字的难度。

既然赵括开口了,其余大臣当然只有执行的分。李斯将新文字的启蒙教材分发到各地,要求地方官吏们进行学习,想要继续当官,就必须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新文字。新文字还算是简单,而且从形体上能分辨出些许,这对官吏们来说不算是太难的事情,从咸阳发出的命令,迅速传达到了天下各郡县。

天下官吏都开始学习这种新文字,勤加苦练。

赵括甚至按着编写新文字的名义,抄录了不少后世的经典名篇,众人学习的时候,大多都是背诵着这些来学习的。

最后当然就是道路的问题,秦国向来就是打到哪里就修到哪里....这个所谓的道路却并不是驰道,很多人都认为驰道是秦国的国道,认为秦国这样修建驰道就是为了让天下各地的人来往交流,其实这是扯淡的,驰道的功能是,皇帝出行所用的道路....没错,秦国的驰道是专属于皇帝一个人,其余人是没有资格上路的。

耗费国家巨大的财力,修建一条vip通道,这驰道的宽度是五十步,并且还是轨道,当初考古学者们挖掘出几千年前的轨道的时候,险些开始怀疑人生,当然,此时的马车轨道跟火车轨道还是不太一样的,驰道的工程量巨大,耗费巨大。赵括是完全不同意修建驰道的。

他倒是觉得,比起修建这样的奢华高级的皇帝专用通道,不如在各地修建不是这么奢华,却可以让马车平稳通过的普通道路。秦国在上个百年的时日里,目标都是放在了巴蜀地区,他们在关中与巴蜀之间修建了不少的道路,加深两地之间的联系。事实证明这是很有用的,秦国如今不许百姓来往,故而修建的道路大多都是出于战略意图。

秦国可不会为了平头百姓修建道路,秦国压根不许你外出,秦国修建道路就是为了让士卒们快点到达目的地,而天下各地的马车和战车的大小是不同的,故而要除却驰道这样的皇帝专属轨道之外,还要设立统一马车的制式,规定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让其余轨道路也能发挥出作用来,这就是所谓车同轨了。

这些事情都与赵括没有太大的关系,赵括也放心的将这些事情交给李斯来处置,他自己却是忙着在做制度上的事情,也就是对军功制的改革问题。赵括要将军功制分成数个部分,这是他很早之前就在准备的事情,首先,他将将士们的爵位分隔出来,他认为未来的秦国要设立常备军队,全民皆兵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赵括所想的当然就是兵役制,也是效仿后来,他将二十等的爵位分割出来,刚参与军队的士卒为公士,只要成为士卒就能得到,在公士的基础上,又安排上造,少更,五大夫,公乘,庶长,中更,上造,关内侯,彻侯。将二十等爵位,简化为十等的军衔,也就是说,以后,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这些爵位,只有将士们才能拥有。

而爵位的赏赐也改变了,从直接赏赐土地和钱财变成了增加待遇,因为是常备军队,是要领取薪水的,原先赵括是想要直接沿用少尉少校之类的,可是最终他还是决定选择这个时代所能轻易接受的。将军功制度简化之后,就有了一个大问题,那如今的这些军功贵族该怎么办呢?

赵括不会发疯的想要剥夺如今的军功贵族的爵位,那会引发非常可怕的混乱,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继续拥有..直到他们立功,再按着他们原先的级别上升到下一级的新爵位上。将军功制从百姓身上剥夺后,接下来就是对普通百姓们的爵位,对耕作的百姓,是否也要设立爵位呢?

秦国最多的就是农民,冒然的将他们从将士行列踢出去,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会不会打消他们的耕作积极性呢?会不会有大批农民都不愿意再从事耕作?对他们还是设立一个目标,哪怕起到一个暂时的安抚作用也好,在这样的想法下,赵括亲自为农民设立三级爵位,其中包括簪袅,农大夫,大夫,少造这四级的爵位。

通过努力耕作,产粮非常多的,改进农业技术的,或者在农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都可以爵位,而爵位的好处就是给出一些补偿,例如可以免除徭役等优待。这足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农民之外,当然还有匠人,还有医官...赵括觉得,自己这样弄下去,秦国就要变成一个网游类社会了。

不同的职业都有不同的等级,然后百姓们努力的打怪升级。可是赵括也没有别的办法,对习惯了这样升级的秦国百姓而言,若是自己直接废除所有等级,下令人人平等再也没有等级,这会弄出大麻烦,况且,人类社会本来也就是如此...赵括只是给与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而已。

赵括在继承军功制的前提下,又破坏了秦国的军功制。他当然不敢直接就去执行,还是要找吕不韦来一同商谈,询问他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秦国在完成了一王天下的壮举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各地设立更多的郡县,因为没有齐鲁儒生们高呼着分封制,故而郡县制是很快就推行了下来。汉初贫穷,故而设立诸多小国,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秦国可一点都不贫穷,粮食堆积如山,甚至修个长城,驰道,再加个皇陵,顺便讨伐个匈奴和南越都卓卓有余。

他不需要诸侯国来妨碍自己,也不需要让各地的人自己来管理自己,而秦国控制的地区太大,使得政令的传递变得有些困难,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却不是很简单的。赵括曾提出可以用信鸽来传递书信,只是赵括不懂得如何培育信鸽,他所做的只是说自己曾听说过古人可以用信鸽来传递书信。

赵括无论说什么,总有人想要尝试一下。

秦国的官吏从咸阳出发,赶往秦国...不,赶往秦朝各个地方,他们在各地推广秦国的律法,普及秦国的知识,秦国的这些,对各国百姓而言,都是陌生的。当百姓们不必打仗了,当然也就需要宽松一些的氛围,赵括就过去找到了李斯。并且将心里的很多想法都说了出来。

“允许百姓们自由的出行,减少律法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不要坐在一起聊个天都被抓进去....”,赵括所想塑造的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秦国的百姓们活得太像士卒,生活都像是在完成命令,衣食住行一切都要按着严格的制度来执行,这大概是对人的一个巨大压迫,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他们不是机器上的齿轮,他们都是人,人是有着无穷潜力的,而齿轮则没有。

赵括想要做的事情忽然就变得多了,比起从前,他似乎要更加的忙碌,不过,赵括还是要给自己找点事来做,他受不了太过清闲的时日,他这一生都忙习惯了。在这一年,赵括又在咸阳设立了第一所的中学,这是给那些即将在小学毕业的学子们所准备的,赵括亲自设立了毕业的考试以及升学的考试。

小学只是启蒙教育,所召集的老师只需要能让学生认字就好,可是中学就不同了,在赵括的心里,中学将来会成为秦国重要的人才基地,官吏培养机器,以后要取代学室的,故而,赵括对中学老师的提拔是上了心的,他找来了在咸阳的一些老官吏,甚至是找到了一些学派的弟子们,来负责中学的教学。

咸阳的第一所小学召集了一万多孩子,可是最后完成赵括的试卷,并且来到中学的却只有不到六百人。

赵括前前后后都在忙着这件事情,张苍也是在赵括和李斯这里来回的周转...而那些从小学毕业的孩子们,也都是返回了自己的家里,作为第一批启蒙儿童,他们认识文字,知道很多的道理,与其余孩子有着很大的不同...只是,启蒙教育的作用并没有突然就彰显出来,这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赵括笑呵呵的,亲自为这些毕业的学生们戴上了冠。他们虽然还达不到立冠的年纪,可是这种行为被赵括定义为是毕业的象征。

送走了一批人,自然还有一批人要进来,在这个时候,小学制度暴露出的弊端和优点也都被赵括看出来了,小学制度想要继续,最难的问题就是老师的问题,秦国的识字率太低,想要在天下各地普及,还是不太容易,另外就是学生们的情况,因为学生们分布太广,很多需要住宿,会造成较大的开销,又不能天天让他们去耕作...

好在赵括还是能找到办法来解决这些事情,如今秦国的农业水平一直在飞速的上涨,因为农书的推广,加上技术的改进,加上有墨家研制的这些新农具,秦国的农业水平是处于飞速上涨的时期,这个崭新的帝国,开始全力的朝前飞奔,耧车和曲辕犁的诞生让农业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百姓们的产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升了上去。

秦国拥有着最先进的流水线作业,像农具的制造业也是非常发达的,为了保证百姓们有足够的农具,秦国甚至会为百姓们提供农具,当然,最后要从他们产出的粮食里扣除农具的费用。秦国先进的农业体系传播到各地,带动了天下各地的农业生产水平,秦国有了粮食,也就有更多的力量来做其他事情。

就比如赵括念念不忘的教育,皇帝下令,在八个郡同时开设小学,召集孩童来入学。

在农业时代,粮食就是决定一切的要素,而皇帝心里,则又对河水有了些兴趣,他想要在河水两岸搞水利工程,提高两岸诸多郡县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这是郑国所念念不忘的时候,年迈的他,在听闻皇帝召见之后,匆忙坐在马车,不管不顾的来到了咸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