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敛财人生之重启 > 百味人生(22)三合一(百味人生(22)林美琴在...)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百味人生(22)

林美琴在北麓县那边叫嚷着她被儿女们给卖了的事,在公社的村里传来,正好是收麦的时候。

粮食抢收的时候,公社里哪里还有坐办公室的?

下基层,分片包区,指导夏收工作。凡是不干活的,那都是官僚作风。不仅公社是如此,凡是大的机关单位,都是如此。

在机关里传着的消息,随着这些人下乡,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当闲话聊出去,然后大家就都知道了。

这边分所的几个人帮农没走远,就在对面的实验田。办公室不用留人,只要在办公室外面贴个字条:有事您就喊,人就在对面。

试验田里育苗的很多,但主粮永远是最主要的。不过是播种的方式有些不同。有些小麦那种子是乱撒的,没有行。有些呢,一道儿一道儿的,齐齐整整的。这就是看相同条件下,哪种播种方式更高产。反正就是各种的名目之下说是搞实验,但实验的重点一般都不在这里。不过这些粮食是不用交税的,能自己做主。毕竟小麦的种子的干瘪程度,出面粉的多寡等等,这都是可以研究的嘛。

反正为了能弄一点粮食吃饱,人这脑子是真好使。各种名目都不缺!

林雨桐干活也不服谁,那干就是真干。这个时节物产丰盛,是最不缺吃食的时候。田里的瓜菜都下来了,有这些搭着吃,本来就不怎么费粮食。更何况挨着河,吃食特别好踅摸。晚上大家伙都往林子里钻,摸知了蛹去,这东西一般放不到第二天,都是当天晚上回去淘洗干净就烤了吃了。

四爷不爱弄这东西,偶尔吃一口那是新鲜,老那么吃他可受不了。他得了工夫那都是在家里折腾呢,给院子实现硬化,现在显然是做不到的。那没关系,别人去摸知了了,他拉了桐桐,两人去河边摸石头。鹅卵石啥的,摸上半筐子带回去,得空了就给院子里铺出一条鹅卵石小路来。

其他地方,那都是利用起来了。破缸破瓦罐甚至破碗,弄回家拾掇拾掇的,被四爷给弄出一道瓷器墙来,碗口朝外,放下土,这立体的菜地就起来了。青蒜、菠菜、芫荽啥的,都能长起来。

别人看的觉得好,可林雨桐心疼的挠四爷的手背,他其实弄这个是想种花的吧,哪怕是弄些多肉呢,搭配的好了,这里一年四季都是风景。可如今呢,却成了立体种植。

他还再说收集一个玩意――肥料袋子的内包装膜,那是塑料的。

不用问也知道,必是想用那玩意保温用的。他给后院分割出一块块一平米大小的小菜地,这种塑料布搭配上枝条,做个小拱棚。里面种点小青菜啥的,冬天冻不死。

李主任下来帮农,就在四爷这边借住,对塑料棚的事他不大上心,因为塑料这东西,没法弄来。县里就有塑胶厂,人家有生产任务的,像是雨衣雨鞋这些,都是人家生产的。这不是你动用啥关系就能弄到的东西。倒是这个立体的菜墙,很有创意。

四爷就搭话,“立体花墙也行,想要做成可移动的,也不困难。”

明白了!就是这玩意还能做。

他拍了拍四爷的肩膀,“若是秋里用,现在来得及不?”

“得看做多大的,另外,秋里选什么样的花来做。”现在找花可不大容易。

还真是,肚子都吃不饱,有几个费心就种花去?

李主任呲牙,“那这么着,回头我弄些花种子来,你在这边先试着种,不着急。放心,只要做的好了,咱们按技术员给你发补贴。”

现在这搞技术的待遇是相当好的,这个可以有。

麦子割了,得打捆。林雨桐跟在四爷身后,一个一个的打捆,打好捆,杨建国拉着架子车过来,将整捆的装去车上,然后拉到麦场。如今的麦子是靠碾的,牲口拉着车轱辘,一圈一圈一遍一遍的碾。碾完了之后,把秸秆挑开,然后用把剩下的麦粒麦穗扫到一块,浮在上面被碾的扁平的麦穗一抓就起来了,得重新放着,然后用手搓,把麦粒总得弄出来。剩下的麦粒,得上了年纪的女人细心的挑拣出里面大块的石子土块,然后用筛子把土筛下去,最后给装袋。

这还不算完,得在天气晴好的时候把麦场扫干净了,再把麦子摊开晒。晌午得专门有人守着,不停的翻。若是遇到不好的天,麦子得捂坏了。若是干上半月一月的好天,那这就是老天给饭了。直晒的把麦粒放在嘴里一咬就嘎嘣碎了,这就算是晒好了。

三夏抢收这叫龙口夺食,被称为是三夏战役。

那个热哟!下半晌的时候蚊子飞的能把人给吃喽。村里的男人大多数是光着膀子的,这边还好些,不是学生就是吃公家饭的,相对体面一些,就是一个背心挂着,长裤子大胶鞋。姑娘家就不行了,至少得穿衬衫吧。里面还得再穿背心,这么裹着,能不热吗?

头上顶个草帽,也挡不住太阳光,脸晒的红扑扑的。

这边的粮食着实不少,完了统计了一下,大致亩产在二百五左右。

不算高,但这是头一年的荒地。要是这么算,这个产量都算是不错了。至于这粮食怎么分,四爷不参与意见,但按照惯例,得留下三分之一来,作为种子保留。

这一部分,就是可以自由分配的那一步。四爷一个人分了小麦七百多斤。这是相当可观的数字。毕竟,这是有了国家按月的配给粮之后额外分出来的。但这个数字内部知道就完事,对外没人提。回家想带粮食,那都是晚上,分几次往回带。一次就拿了十来斤,不显山不漏水的。完了这还有一波秋粮呢!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跟着收益。但因为学生人多,怕口杂。学校统一管理,以票的形式发给学生。完了可以去食堂吃饭的时候补贴给他们。

因为林同意帮着夏收,还收到大半蛇皮袋子的麦子。她跟四爷的加起来,得有八百斤了吧。这要是磨成七零粉,也能有五百六十斤面粉。再加上两人每月有供养粮加起来六十一斤……林雨桐咋舌,这其实啥时候都有过的相对好的人。

村里很多人绝对想象不到别人这个世上有人能过上天天吃白面的日子。

再加上林大牛,这人可太能干了。三夏抢收,他回来说,农场得昼夜巡逻,晚上估计回不来。林雨桐也没当事,这个时候确实是忙。可她再是想不到,林大牛干啥去了?

他跟周鹏生两人,晚上接着巡逻的名义,占了农场碾麦场那一块,说要在那边巡逻。

那边堆着秸秆,防火工作特别紧要。一个个的都是拿工资的,不想担责任的多,也就没人抢这差事。结果林大牛也不是不怕苦的,当天堆起来的秸秆堆,他晚上重新给倒腾两回。因为那麦子要么是牲口拉着碾子碾出来的,要么是用麦打出来的,绝对弄不干净。他们先下手为强,用铁叉将秸秆挑起来,挪开,另一个赶紧敲打一遍,再挪开。如此往复,赶在天亮,还得把秸秆堆回原来的位置,怕别人看出来。每天晚上靠这法子,能收获半袋子的粮食。两人把这活坚持了一个月,等林雨桐发现的时候,菜窖里已经吊了八袋的小麦了。一袋小麦大致也就是五六十斤,按照五十斤算,这也四百斤了。

林大牛还感叹,“现在晚上麦场上都是人,都在倒腾呢。可惜我们当时弄的太着急了,不仔细。现在人家弄一晚上,还能找出一两斤来。”

行了!可以了!这就很可以了。

虽然这么着腾出来的粮食多是瘪一些的,但好歹是粮食呀。

林大牛照例扔了一大捆子红薯藤给兔子,如今除了两只大兔子,还多了十二只小兔子。要不了两月,估摸着再添两窝没问题。

把兔子喂了出来,闺女就把水给端来了,洗漱完,一碗凉拌面塞手里了,紧跟着就端来一个碟子,里面是今年新腌的蒜薹和蒜,现在吃这个最开胃。

林大牛坐在边上,指了指凳子叫闺女坐,“再有两月,就算是十八了吧?”

对!咋的了?

林大牛吸溜了一口面,“我瞧着农校那边的学生,在试验田那边来来去去的,女娃娃还不少……”

啊?

“元民一个人过,一个在那边,我瞧着那些娃娃也是坐卧不忌的,别再惹出啥事来。”林大牛说着就喝了一口面汤,“爸是舍不得你嫁人,可姑娘大了终归是要嫁人。夜长梦多的……不如抓紧把婚事给办了。”

林雨桐:“……”怎么就坐卧不忌了?

哦!四爷给院子里打了个压力井,这天热洗漱的时候赖的去挑水,这边近,就从这边打点水。尤其是傍晚天擦黑的时候,有些姑娘外面不穿衬衫,就是那种小背心,搭着毛巾端着盆子就过去了。

“是不是您听到啥闲话了?”

那能没闲话吗?那有些小姑娘就是有心眼。大夏天的要是撞上……肯定容易出事呀!

这边正说着呢,林爱勤来了,在院子外就喊呢,“叔,四丫,在吗?”

在!

自从林美琴走了,这三个倒是常来这边。有时候做点啥吃的,给林大牛送一份。林爱勤手巧,做活也快,之前给林大牛单做了一双鞋,话是那么说的,“我给别人做,那肯定有人说闲话。可给叔您做,那没人讲究。要真是啥也不管,才有人指摘我呢。您要是不嫌弃,您就拿着。您养了我小了,我没本事说养您老,但这点心意,您要再不收,我都不好出这院子了。”

今儿过来,带了一碗饺子,“尖椒茄子的,叔你尝尝。”

成!林大牛也就接了,那边林雨桐给夹出来一碗腌制的糖蒜,虽然糖少,但酸口的更适合这边的口味:“上次的蒜薹估计完了,这个是蒜,上次没腌透,没给你们带。这个回去,要是累了不想动了,就着饼子就是一顿饭。”

林爱勤也接了,林雨桐送她出去的时候被她拉住了,“你也用点心,不行就叫元民把后门给封了,大小伙子一个人,那姑娘进进出出的,像话吗?你要是拉不下脸,叫你二姐给你撵人去。她泼辣,啥话都说的出口。”

别!可别!没事也成了事了。

她回来的时候林大牛就看她,一脸都是:看看!背后有人嘀咕呢。

成!林雨桐就知道林大牛的意思,回头他就去跟四爷说了,转天四爷就叫了村里的老支书过来催婚了。带了两斤猪肉,两斤点心,两瓶酒,两篮子甜瓜。

这都是有默契的事,林大牛满口子答应,当天就拍板了,“订在八月十五吧,好日子。”

四爷主动就说了,“结了婚我搬过来住,我那边把大门扩一扩,借给试验站,挂牌。那房子就当办公用房了。”

林大牛愣了一下,看自家闺女,这不跟招赘一个样儿了吗?

“不是招赘,就是陪您住着。你一个人我能放心呀!”林雨桐就笑,“以后有孩子了谁给我看?”

林大牛就笑,笑着笑着突然就哭了,“你们不嫌弃……我就跟你们住。”

是!以前没家人,后来有家人了,得来的全是嫌弃。他是从没想过会跟闺女一块的生活的,能住那么近便,已然是侥幸了。

总之,四爷这个表态,林大牛比之前的干劲更大。以前这院子他没想大拾掇,总想着一个人够住了,但现在这就不行。肯定不够住呀!

趁着夏收完,秋天种还没开始的时候,林大牛要盖房子。

如今的院子就是一圈的土墙,房子在靠后的位置,前院留的多。那房子爹妈带着孩子住挺好,但要是三代人住,就不大方便。

他跟周鹏生是这么说的,“我这人开明的很,有长辈在,小两口说话都不方便。”

所以,他打算在靠着大门的两边盖两间门房,弄个门厅哪怕是草房的呢,好歹出了屋子有个呆的地方。从这个门厅进去,“元民呀,你弄的那个菜墙怪好的,弄个那个墙,跟照壁似得,把前院后院隔开。”

明白了!门房一边他住,一边待客。客人来了就不必带到后面去了。毕竟嘛,后面又是养兔子的,又是做饭的,太容易暴露**了。

至于厕所,后院有。但客人未必得去后院。隔壁就是派出所,派出所的另一边,修了公公厕所。这里的单位多了,就集中在这一片。来往办事的多了,总得有个地方。这厕所修的不错,上面带着顶子呢,而且有专人打扫。好些人都不爱上自家的茅房,跑的老远上这个厕所呢。

四爷一看这安排,就明白了。请人说干就干!四爷还把家里前前后后的火炕给改造了一遍。尤其是取暖,给地上直接挖了个坑,坑周围用石头砌上,从地上挖了槽子通到火炕里。烟气从炕里走一遍,再从炕上的烟囱出去。

取暖的时候直接给坑里扔柴火就行了。怕不安全,弄些青砖把这一圈给砌起来,里一圈外一圈,中间留一点空档。保证不会有人直接接触到火,也不会因为火烤热了砖而烫到人。

这边的房子盖起来了,四爷和林大牛都忙着给屋子里打家具了,有个人突如其来的闯了进来。这种情况属于四爷和林雨桐都少见的,那就是金元民原身的女朋友――人家找来了。

这天林雨桐刚从外面回来,这不是该教公粮了吗?

往年这个教公粮,公社半边不少闹事。关于这个粮食的评级,关于各个生产大队征收粮食的多寡,都不知道具体为啥的,一个个的吃饱了撑的,三两句不对付就干起来了。这边分所接到的通知就是,确保在这一路段上不出问题。

拉着粮食的车天不亮就出发,来的都是各个大队的壮劳力,一人一辆架子车,到了这边是必要休息的。这边有个公家的食堂,多是在这里用粮食换吃的。林雨桐就在这里值勤。

四爷呢?在斜对面那块空地上。那里停着四五辆拉煤的车,四爷正教几个十四五岁的小子怎么检修车的毛病呢。看他那边快结束了,小吴也来换她了,她就想着回去做饭,自己和四爷吃了,让后叫四爷给林大牛给送去。

这边正跟大江说下面一个生产大队拿一袋子换粮食换了一盆油糕油条的事呢,门就敲响了。一个高高瘦瘦的女人站在外面,白衬衫、军绿的裤子,有些楚楚可怜的样子,“你们好,我能打听点事吗?”

大江知道林雨桐急着回去,就主动接待了,“大姐从哪来的?什么单位的?来这里有什么事吗?”

例行问话呢。

“我省城来的,在农业局工作。”她掏出了工作证递过去,“我是来找人的。”

大江瞧了一眼,“是米同志呀?”他站起身来,“请问您找谁?”

“听说咱们这里有个试验站,是在这里吧?”

对面不就是吗?

大江给指了,就叫林雨桐,“小林,这是省城农业局的米天娇同志,你带着过去一趟。”

林雨桐以为人家是有公事了,就笑道:“请吧,我带你过去。”

这人朝大江点头致谢,跟着林雨桐就往外走,“麻烦问一下,试验站是不是有个叫金元民的人。”

林雨桐看了这姑娘一眼,年纪不大,但明显是生育过孩子的,而且目测,她应该在哺乳期,孩子连半岁应该都不到。

她点点头,“是有个叫金元民的。”考虑到哺乳期的妈妈出门不方便,她先把人往女生宿舍那边带,好歹梳洗更换的,方便一些。

这么一走,道儿就有些远。

路上这女人一边看一边跟林雨桐搭话,“你们两个单位门对门,平时熟悉吗?”

这不像是问单位的事,倒像是关心四爷的生活。

因此,她没急着说话,只挑眉看过去。

这女人朝林雨桐一笑,“你是林雨桐吧?”

林雨桐就站住脚了,“你是来找我的?”

这女人点点头,“我先来找你了,跟你说点事。”

林雨桐找个树荫下,直接往田埂上一坐,拍了拍边上,“有事坐下说。”

她倒也不计较这个,跟着坐下来,跟林雨桐面对面,“你知道我吗?”

“别绕圈子,有话你直接说。”林雨桐有些不耐烦。四爷的记忆里,是这姑娘家里给订婚了,然后听了家里的安排一毕业就嫁人了。女方嫁人了,夫家还对原身有一些刻意打压的行为,这种事有什么要说的?

对方带着几分抱歉,“我打听了,知道你们订了婚,还要把婚事提前……所以我冒昧过来了。那个……我跟他真心相爱过,后来是因为一些阻力才没能走到一起。可三个月前,我丈夫去世了,我只有一个四个月大的女儿……我们之间的阻力已经不存在了,你明白这个意思吧?”

林雨桐:“……”你男人死了,你带着你男人的孩子找你前任男友的未婚妻,这是什么操作?

她皱眉看对方,“做人要厚道。”

对方脸上有些难堪,“我――我知道我这样说,有些无耻。可人这一辈子,用心也就那么一次……”

正说着呢,她见林雨桐压根没听她说,而是朝着一个方向看。

她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就瞧见一个七分陌生三分熟悉的小伙子朝这边走来。近前了,他淡然的朝她点点头,然后问身边的林雨桐,“你这边啥时候能完?”

四爷朝这边来的时候估计没想到跟自己说话的人是谁,但走近了,一打照面还是能认出来的。

他假装没认出来,催桐桐回。

桐桐看了对方一眼,“这就走吧,也没啥事。”

四爷就伸手拉她起来,然后也没撒手,牵着她往家走,“看杯子里是什么?”

杯子里真有东西,林雨桐拿开盖子,瞧见里面的雪糕,都有点化了,“哎哟!打哪弄的?”

“矿上弄下来的,保温瓶里放的,赶紧吃。”

桐桐历来不爱吃这个东西,但好久不吃了,尝尝也觉得新鲜。这边才舔了一下,被甩在身后的女人就喊四爷:“天民,你认识我了?”

四爷转身,林雨桐没抬头,继续吃她的雪糕。

“我是……”

“你好!”四爷客气的跟她问好,“米天娇是吧?才两年不见,怎么变化这么大?要不是你出声说话,我还真没认出来。”他伸出手跟对方主动握手,“不是在省城工作吗?怎么来这里了?我们这边的试验站小,惊动不到省里吧?”说着就叫桐桐,“快别吃了,我给你介绍。这是米天娇,我跟你说过的,在农校是同学,还要好过一段时间。不过到底是年少,啥也不懂。”然后又跟米天娇介绍,“这是林雨桐,我们的婚期订在八月十五,想请你来,怕也不合适。团圆的日子正该一家子团圆才是,不好请你大老远的跑一趟。”

米天娇:“……”这客气与疏离的态度,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个样子。他抬眼再打量,好似人也变了很好,当年的少年是文弱的,是带着几分忧郁的。可眼前这个青年,身板健硕,眉目清朗,只那双眼睛看人的时候再不是温柔似水,反倒是深沉又幽冷。

被这眼神这么一看,她顿时一个激灵。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他嘴上的客气就真的只是客气,那疏离也是真的疏离,那眼神不见波动,幽冷中带着不耐,想来,能好脾气的说这半天,已经是他的极限。

这一刻她羞臊的满脸通红,世事无常,祈求别人不变,这本就是极其荒唐的事。

她重新看向林雨桐,“不好意思,之前我失礼了。刚才我是逗你玩的,其实就是想看看试验站,顺便见见以前的老师和同学。”

林雨桐笑了一下,指了指路,“那边是正门,进去就是试验站。现在是午休时间,人都在,你去吧。”

米天娇对两人摆摆手,“麻烦你们了,再见。”

说着,转身就走。

四爷和林雨桐自然不会目送,两人也转过身,四爷举着雪糕递四爷嘴边,“你尝尝,味是不是特别淳。”

雪糕化了,流桐桐手指上了。四爷凑过去把手指上的添了,“甜!”

手上都是汗,能是甜的?

“要想甜,加点盐。”真的会更甜。

呵!

这事过了两人谁都没提,结婚需要准备的东西不多,因为之前林大牛陆陆续续的给准备了不少了。像是被褥这些,都已经有了。至于衣服,肯定是大红色。至少得一件这样的上衣。可如今这红布,真不是那么好买的。因为旗帜是红的,所以很少有人选择穿红色的衣服,这样的布最紧俏,就是因为单位采购最多的就是它。

林雨桐还是借着单位采购的顺风车,叫人家多买了一些。那布料刚够做一件短款中袖的紧身小袄的。

八月十五的前一天,林爱勤林爱俭和林尚德来了。如今他们姐弟三个过日子,林爱俭的工资啥的都拿回家,大姐管家。林雨桐要结婚,三个人手里的钱呀票的都不多。林尚德在村里有工分的,夏粮下来了,生产队先不分粮食。谁家有需要,就跟生产队先借。等到年底了,从该分的粮食里扣。夏粮多是细粮,大家接了来,可以拿出去跟城里人换成更多的粗粮,都是这么过日子的。

林尚德这次从生产队借了一口袋小麦,磨成面粉,也有三四十斤,都扛了过来,“估摸着客人要多,这些留着用吧。”

林爱勤又拿出一双偏带布鞋,“是我做的,试试,能穿不?”

鞋里面铺着一双非常精细的鞋垫,上面绣着鸳鸯戏水的图案。

林爱俭塞过来一个大红的丝巾来,“也给你陪嫁不起别的了。”

林雨桐就看林大牛,林大牛点头,叫把这东西都给收下。等人走了,他就道,“现在瞧着,也不是不知道好歹。人嘛,谁没点毛病?我将来要是走了,你跟元民也不能单门独户的过日子。他们总比别人强些。别人纵使心里啥都想的到,但别人犯不上来为你做啥。他们哪怕有想的不周到的地方,可为你想了,还做了,这就成了。”

待人宽些,别苛求,你就发现,周围都是好人。

而四爷那边呢,先是金元宝过来,跟做贼似得偷摸的塞给四爷一个纸包,“拿着吧,别说我给的,别叫你大嫂知道。”东西扔下就走,“我是偷着来的,说是上茅房,再耽搁她该找我了。我先走,明儿一早我再来!”

人走了,四爷打开纸包,里面一叠一分钱的票票,总共两毛二,肯定是金元宝的私房钱,偷摸攒着的,都拿来了。

金元才拎过来半桶巴掌大的鲫鱼,“这个能上菜桌,留着用吧。”

他肯定是最近常去踅摸,然后把稍微大些的都养着,只为了送来好用的。

四爷都收了,结果早起的时候,杨建国来的最早,进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个包裹,“在门上挂着呢,我给你带进来了。”

包括打开,是一双布鞋。鞋里塞着一双新袜子,袜子里塞着十块钱,十斤粮票。不用问,肯定是金家的老太太昨晚上给送来的。

趁着大家都没起来,这边的东西赶紧收拾起来,用一辆车给拉过去,拉到林家的后院草棚下先放着。

什么仪式都没有,就是一对新人换上新衣裳,等着证婚人来证个婚就行。林家这三姐弟天不亮就过来了,随后金家老三来了,骑着自行车,后面捎带了一蛇皮袋子的粮食,偷摸的叫四爷,“赶紧的,叫人搬进去。”

正说着话了,金元才和金元宝也来了,都没说话,但手上却利索,两人一抬,就往家去了。

早起来帮忙的人一瞧,心里就有谱了。别瞧着平时不亲密,可真有事了,还是认亲的。这不,老四和四丫凑成一对了,相当于把林家和金家绑在一起了。说起来,这不都是亲的吗?

七妮像是当家的大嫂似得,在厨房指挥呢,还说林爱俭,“你别瞎跑,帮着盯着,别把啥都抛费了。”

林爱俭没跑,在灶膛前跟小美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呢。这两人不对付了十多年了,经历的多了,一来二去的,倒是交好了。

小美一个月前生了个闺女,说是早产了,给孩子取名小云,大名齐天云。跟了齐大友的姓,大部分人都以为那是齐大友的闺女。齐大友前面带的那个是个小子,叫天圣。

小美出来帮忙,齐天圣就跟着,吃好吃得到吗?小美嘴上骂着,“只长吃的心眼。”手里却把半拉子白面饼子塞给孩子,使眼色,“家去。”

这小子把饼往怀里一揣就往出跑,刺溜就跑了。

林爱俭就笑,“这孩子挺机灵的。”嗯!可机灵呢。

张寡妇不觉得孩子拿口吃的要避讳人,过会子来帮忙了,就朗声跟林雨桐说呢,“我家那小王八羔子,拿了饼子就往家跑。一进家门就从怀里掏出来往我嘴里塞,我一瞧,准是他妈给做了一回贼。我说着哪成呀?这小子说,吃我叔和我姨的喜饼呢,咋还不叫吃呀?”

林雨桐把人往里面请:“叫吃呢!咋还不叫吃呢?人呢!叫来吧。”

“吃完了不用请都来!”张寡妇笑着往里面去,跟扎堆的女人打招呼,“除了我家的,还有谁家今儿当了一回贼?”

大家都明白,人家这是炫耀家里的日子和睦呢,也跟着取笑了两回就罢了。

有人八卦的问呢,“今儿郭庆芬来不来?”

“我见老三来了,怕是她不来吧。”

“说了不来往,肯定是不来了。”

果然除了小一辈,不管是金家的老太太,还是郭庆芬都没露面。金胜利压根就没回来!好似下一辈来往那是下一辈的事,上一辈撒手彻底不管了。

客人是不少,但席面肯定不能这么置办。村里的人一家一个二合面的饼子,席面是设给原来的客人的。像是领导、老师同学这些。

叫林雨桐没想到的是,郭红英的父母哥嫂这回都来了。不仅来了,还带足了礼。暖水瓶两个,搪瓷盆子两个,牙缸洋瓷杯子各一对。这是非常重的礼了。

这事林雨桐只写信的时候告诉郭红英了,并没有去请人家父母,结果人家郑重其事的来了。一见林大牛就致歉又致谢,说了不知道多少亲热话。郭妈拉了林雨桐,“红英打电话来,说是本来要请假回来的,结果有任务暂时又回不来。叫我们无论如何也要来一趟!你说你这孩子,这么大的喜事怎么不言语呢?”

“想着叔叔忙,没好意思打搅。”她站在这边寒暄。

这些客人都是要留下来吃饭的客人。

中午十二点,别管还有没有人来,这婚礼都该举行了。

对着领袖像三鞠躬,这便又结为夫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