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唐朝贵公子 > 第二百八十一章:灭门破家

唐朝贵公子 第二百八十一章:灭门破家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6:08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李世民在这宋村呆了两个时辰。

群臣大抵都已看过了,许多人都默不作声。

也有人若有所思的样子。

某种意义而言,这芦花村和宋村所看所闻的截然不同,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

有些时候,这等直观的对比,是最动人心的。

这百官之中,起初是嫌恶陈正泰,认为陈正泰不过是延续了当初西汉时武帝的策略而已,武帝打压豪强,穷兵黩武,可百姓们也困苦,虽是创造了无数的丰功伟绩,可在世族们看来,却是不认可的。

儒家在南宋之后,逐渐走入极端,可在这个时代,百官之中的许多儒学出身的世族子弟们,或多或少还是有建立功业的渴望。

天下战乱了这么久,百姓们流离失所,无数人惨死,这些怀有抱负的人,自然也就滋生着匡扶天下的心理。

这也是大唐与天下其他诸国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这里,因为儒学的影响,它鼓励着无数读书人入世,即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即是说,有能力和身居高位的人,理应匡扶天下,这是使命。

因而,不少人低头,默然无语,他们显然内心是极复杂的,他们一面似乎欣慰于宋村的改变,同时对于芦花村的凄惨感到揪心。

另一方面,他们很清楚,想要有更多的宋村,那么世族就将要失去很多。

其实……世族未必是根基动摇,可利益一旦失去,可就弥补不回来了。

一个是家,一个是国,一个是自己,一个是苍生。

因而众人无言,此时没人有心思去弹劾陈正泰了,或者说,没人想要去挑衅扬州都督府,有的……却是天人交战,是内心的道德和正义,与私利之间的彼此鏖战。

李世民心情很好的上了车辇,靠在车辇中的软垫上,他命陈正泰上车陪驾,默默坐着,似乎脑海中,想起了那叫宋阿六的许多话,一时又是欣慰,又是感慨。

李世民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想着想着,禁不住无言垂泪。

良久,他才叹了口气道:“朕想那芦花村百姓,实是凄凉,辛勤耕作却不能饱食,勤恳持家却需背负债务,生儿育女,却只能将这儿女卖身为奴。”

“而朕锦衣玉食,人人都称颂朕的贤明,可是这贤明,竟与他们无涉。这样的天下,便是让大儒们念一千遍海晏河清,又有什么用呢?扬州新政虽只是开始,却令朕欣慰,正泰,你辛苦啦。”

陈正泰便谦和地道:“学生哪里敢说辛苦,论起收税,这是越王李泰的功劳,若非是他刚正不阿,行事果决,世族岂肯就犯?至于施政,也多是一个叫娄师德的功劳,此人办事滴水不漏,从没有疏失。至于各县的官吏,这些日子也都还算勤勉,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岔子。”

“其实……大家肯尽心,还是因为恩师的缘故啊,恩师垂爱百姓,而这天下,岂会缺少那些能人志士呢?这些人,都有匡扶天下之心,汉时可以出班超,可以有张骞,我大唐难道会少吗?学生以为,这些人,统统都要赏赐,至于学生,在这扬州,也不过是闲云野鹤而已,成日游手好闲,反倒碍事。”

李世民深深地看了陈正泰一眼:“你当真是这样想的?”

“便是这样想的。”陈正泰很认真地回答:“倒不是学生有什么高风亮节,而是行大事,就必须得有一批肯跟着一起披荆斩棘之人,就如恩师一样,恩师不能靠一个人治天下,至于学生,才能平庸,让学生出点主意倒是可以的,可要真正细致去做事便难了。学生的唯一长处,不过是沾了恩师这个天子门生的好处,因为有这个身份,所以才可让大家放心去做事,不必担心做了事没有回报,也不担心他们因为做事而被指责。”

李世民颔首,他认同陈正泰的话,因为这家伙确实有点懒,可是有一点,他却做得很好,那便是想尽办法去保护他身边的人。

“朕也一样。”李世民道:“所以,你和这些人,放心大胆地去行事吧,天塌下来,往后朕来顶着。”

陈正泰道了一声恩师圣明。

转眼,扬州便到了。

这扬州城内,一派的井然有序。

许多人早知道陛下要来,所以早早就来迎候。

为首的正是李泰,李泰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他担心父皇追究自己,而其他的官吏们,也颇有些忐忑。

不只如此,扬州世族的人也来了不少。

此番陛下巡游至此,让人觉得可疑,显然扬州这边新政推行,陛下便跑了来,这分明有对陈正泰鼎力支持的意思在。

只是这等支持,实在教人寒心。

此前,这扬州的世族与长安城中庙堂诸公都有书信的往来,其中有许多都是抱怨之类的话,不过诸公们的态度,却显得很暧昧,一时让人分不清局势。

现在陛下要来了,当如何呢?

想到每年要缴纳如此多的税赋,便让人心焦。

当然,这已不是钱粮的事了。

世族的积蓄是很可观的,再穷也穷不到他们的身上。

可特权这个东西,一旦失去,那么……以后失去的只会更多。

这可关系着整个家族的存亡和荣辱啊。

王再学就是这里面的其中一个,他乃是扬州王氏的家主,有很高的声望,而且他并不愿出仕,而是每日在家著书立说,因而在江南,很有名望。

世族子弟,要嘛出仕为官,有的就在家以读书或者著书为业,有的要名,有的取利,不一而足。

王再学的这些日子,一直都卧病在床。

其实,不得不‘病’啊。

就因为瞒报了人口和土地,那李泰居然直接就带着人杀进了王家来,冲到了账房里便寻觅账簿,而后封存府库,索拿府中负责经营的管事、主事、账房人等。

所有的女眷,也被税营的人封在后院,而他呢,则被请到了前堂,当面和他对账,那时候,真是斯文扫地,一丁点颜面都没有了。

等发现了瞒报,所有经事的人,都直接下了大牢,责罚也很严重。

欠缴了多少钱粮,直接罚没了三倍,几个子弟,也因为牵涉到了此事,至今还在大牢里,经此之后,王再学气了个半死,直接就病倒了。

好不容易现在身体恢复了一些,也觉得自己无颜去见人,今日来此迎驾,他是存着玉石俱焚的心思的。

你们扬州都督府这么狠,仗着谁的势?

好嘛,今日……索性当着圣驾,喊冤叫屈,我王再学,便是要让你天子下不来台,要教你知道,你和商纣、隋炀帝没有任何的分别。

他打定了主意,早已和不少的世族联络好了,这扬州不是一个很大的地方,几乎所有的世族,彼此之间都有姻亲,关系紧密,现在大家都受了巨大的损害,王再学又肯牵头,自然不少人附和。

不只如此,家里的部曲人等,也都叫来了不少,远远在外围候着,等候动静。

他站在远处,瞥了一眼那为首的李泰,冷哼一声。

回想当初李泰来扬州,他对李泰的印象是极好的,认为他是天下有数的贤王,哪里想到,如今竟是这般的样子。

“圣驾到了。”

有人大呼。

而后……李泰连忙惴惴不安的带着官吏们上前,在道旁束手等待。

等车驾一到,李泰与都督府诸官便朗声道:“臣等迎奉陛下大驾,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车辇中的李世民听到了动静,先用手拨开了帘子,随即瞥了道旁最显赫的李泰一眼。

李世民复杂地看过李泰一眼之后,不由自主地板起了面孔,却只轻描淡写地道:“不必多礼,入别宫说话。”

李泰心里松了口气,他以为自己站在此,父皇见了自己,一定要大怒,好在……结果不算太坏,父皇似乎没有过于苛责。

于是,他忙张罗着人,尾随着队伍,徐步入城。

自打他被陈正泰拎着去了王家一趟,而今……便算是放弃治疗了,爱咋咋地,本王现在是总税官,那就收税吧,面子……本王在乎你的面子吗?得罪人?得罪又如何,反正本王已不希图大位了,你夸本王也好,骂本王也把,和本王有什么干系?

人一旦想开了,便很快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捡起了税营的事,这事干起来,你还别说,还挺开心的。

车辇继续前行,沿途许多百姓闻讯而来,远远张望。

等入了城门的门洞。

突然……前方的禁卫发现一个人自道旁窜了出来,口里大呼:“千古奇冤!”

禁卫们大怒,要勒马上前,将人驱开。

可仔细一看,却见此人纶巾儒衫,竟看着像是个极体面的人。

此人说了一句千古奇冤之后,便匍匐在地,嚎啕大哭。

这哭声,真是惊天动地,好像要山崩地裂一般。

几个禁卫上前,正要将人拿下。

这时,道旁却又站了许多人来,有人高呼:“新政天怒人怨,恳请陛下为民做主。”

“都督府惨无人道,横征暴敛,如此伤天害理,剥肤椎髓,我等百姓,犹如案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长此以往,如苍生何也?”

一下子,聚的人越来越多,起初是一人,后来十数人,再后来,有人似乎得到了勇气一般,竟来了上百人。

人们只是痛哭流涕,或是捶胸跌足,一个个悲痛欲死的样子。

禁卫们要将人拖拽出去,他们便失了魂一样的嚎叫。

谁也没有料到,陛下欲入城,竟突然间发生这样的事。以至于禁卫也不知该不该弹压了,于是有一校尉匆匆前往车辇处听候皇帝处置。

原本乌压压围看的百姓,一时之间也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这里头的人,有人是认得的,都是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人物,哪一个人站出来,在这扬州城跺跺脚,都能让地皮颤一颤。

可现在……他们却像是受了天大委屈的怨妇一般,在此哭得要昏死过去似的。

前头侍驾的大臣,已是吓得魂不附体,这可不是小事啊,这事一旦传开,那还了得?

即便是隋炀帝出巡,也未出现过这样的事,一旦处置不好,可能引发很严重的后果。

倒是车中的李世民已经听了个真切,面上却依旧很平静。

陈正泰急匆匆的登车,低声道:“恩师,是那扬州王……”

李世民颔首打断他的话:“朕知道,你不必解释。他们这是当着扬州军民的面,想要让朕骑虎难下,不得不安抚他们。”

这种事,显然是有风险的。

不过细细想来,都督府要不是做的过分,想来他们也不会铤而走险。

因而王再学这些人,是料到了李世民是个爱名声的人,而且大唐初立,正是邀买人心的时候,断然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惩治他们,因而才打起胆子冒险试一试。

这显然已经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李世民听到那嚎哭越来越厉害,道旁乌压压的百姓,也开始变得激动起来。

虽然大量的军马将人拦在外头,不允许他们靠近,可这数不清的人浪,依旧如波涛一般的起伏,用军士铸起来的堤坝,几近崩溃。

李世民神色泰然地下了车,陈正泰在旁作陪。

杜如晦怕出事,也忙从后车那里追了上来,其余百官纷纷围拢。

那王锦混杂在人群,这时看到前头跪着的乌压压的人,只看他们的装扮,心里就有数了。

他忍不住脸一红,居然觉得有些羞耻。

当初……自己可没少说他们的好话啊。

现在好了,这些人竟完全不顾斯文,跑来这里滋事。

真是……悲剧啊……

自己居然和这样的人为伍。

李世民已上前,当着许多的百姓,也当着这跪地叫屈的人,他很冷静,居然没有吭声。

放任王再学这些人痛哭流涕,就冷眼看着,一声不吭。

王再学本哭着伤心,本来以为陛下至少做个样子,会上前将自己搀扶起来,而后装个样子,说几句宽慰的话。

谁料陛下就这般看着。

这太不符合他的设想了,他恼了,这是什么意思?

于是继续歇斯底里的大哭。

李世民依旧饶有兴趣地盯着看,一丝不苟的样子,很认真。

哭了一炷香,嗓子都哑了,大家似乎也开始审哭疲劳。

王再学顿时觉得没什么意思,终于止住了哭声,他哽咽着道:“陛下,恳请陛下做主。”

李世民这才好整以暇,终于清净了,因而从容不迫地道:“你们有什么冤屈。”

“扬州都督府,灭门破家……”

他话说到了一半,李世民打断他:“灭门破家,竟有这样的事吗?”

王再学凄惨地道:“正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扬州上下,谁人不知,陛下,臣叫王再学,出自扬州王氏,臣的祖上……”

“不要提你的祖上,你的祖上又非唐臣,提了又有什么益处?”李世民张口便道。

这句话,差点没把王再学噎死。

毕竟,他的祖上是有显赫的功绩的,世家子弟们,出门在外,无论遇到了什么人,先要自报家门,将自己祖先的阀阅都说个一清二楚,然后对方才会明白,噢,原来竟是某某家,了不起啊。

可陛下的意思是,你的祖上跟我大唐有个什么关系,关朕鸟事啊。

你说说,这是人话吗?

………………

睡一会,早点起来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