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赵氏虎子 > 第533章:八九月

赵氏虎子 第533章:八九月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4:09:3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七月二十八日,长社县丞王瑞派人向许昌禀告,表示县域内好似出现成群结队的河南郡流民。

七月三十日,王瑞再次派人禀告许昌,确定河南郡流民为一千余人。

八月初三,王瑞第三次派人禀告许昌,称长社县境内的河南郡流民正在陆续增多,已增加到近三千人。

同日,河南郡守张坚派人向颍川郡恳求援助。

这名使者来到郡守府,求见了郡丞陈朗。

涉及到邻郡,陈朗自然不敢擅自做主,遂前往后府请示李郡守。

“河南郡想要借粮?”

从陈朗口中得知始末后,李郡守亦感觉十分头疼,毕竟他颍川郡也缺粮食啊。

他问陈朗道:“城内还剩多少粮食?”

陈朗犹豫地说道:“如今城内吃的,已是地窖内堆积的陈粮了,大抵还有五六万石……”

“就剩下这么些了?”

李郡守皱着眉头问道。

要知道,对于一座多达万户百姓的城池而言,区区五六万石,最多也只能支撑一个月。

见李郡守皱起眉头,陈朗连忙说道:“大人放心,城里有一名叫做‘陈虎’的商贾,正在说服城内的富户将各家余裕的粮食售于市面,协助官府稳定粮价……”

“这是个有远见的人。”

李郡守点点头,旋即又问道:“如今城内的米价是多少?”

陈朗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已涨至三百六十钱一石。”

听到这话,李郡守深深皱起了眉头,他沉声说道:“你去联系这个陈虎,以官府的名义,与城内的富户协商,要求各家将余裕的粮食借给官府,待秋收之后,予以归还。……另外,叫城内的大小官员亦做个表率,将家中余裕的粮食借给官府,或者流入市面,务必要将米价压在三百五十钱以下,期间若有人囤粮居奇,严惩不贷!”

“遵命。”

陈朗抱了抱拳,旋即又问道:“那河南郡的张坚大人那边……”

李郡守惆怅地叹了口气,说道:“你以我的名义写封信给他,就说我颍川郡无能为力,最起码要等到秋收,才能挤出一部分粮食增援河南……”

说到这里,他好似想到了什么,又嘱咐陈朗道:“你可曾派人前往昆阳、汝南、襄城、阳翟四县估算收成?”

陈朗拱了拱手说道:“大人放心,早几日,我便已派长史崔治带着若干田吏前往四县。”

“那就好。”

李郡守点点头,旋即好似又想到了什么,再次开口道:“你回去时,记得转告周虎,叫他务必要看牢昆阳三县的农田,千万不可被叛军破坏……”

陈朗当即宽慰道:“大人放心,昆阳那边有八千名军卒守着呢。”

然而,李郡守依旧满是担忧,毕竟据他所知,叶县一带的叛军,可是多达数万呢。

告辞李郡守后,陈朗亲自前往都尉署,与赵虞谈了谈粮食的问题。

此时赵虞才知道,李郡守捐了一千石米给官府。

或许有人会说,李旻身为堂堂一郡郡守,又是李氏公族出身,肯定有‘食邑’的特权,如今许昌陷入粮食紧张的艰难处境,只捐一千石米,未免小气。

但从实际来说,谁家没事会囤积几万石米啊,最多囤积个足够府里众人吃一年半载的粮食,就像赵虞的都尉曹府,眼下府里也只有六百石米,还没有那位李郡守捐的多。

其余的财帛珠宝,又不能当饭吃。

鉴于这一点,赵虞亦是暗暗点头:那位李郡守,人还是不错的。

就在赵虞与陈朗谈聊之际,功曹参军荀异神色匆匆地来到赵虞的廨房,瞧见陈朗,脸上闪过一丝惊讶,欢喜道:“陈郡丞也在?甚好,省得我跑一趟郡守府了。”

听到这话,赵虞与陈朗都感觉有点奇怪。

见此,荀异叹了口气:“城内的饥民,越来越多了……”

这不奇怪,许昌去年就遭叛军攻打,而今年开春,亦再次被叛军围住城池,这导致城内的百姓有许多人失去了营生,除了少数人还勉强可以维持生计,其他大部分,要么变卖家中的物什换钱,要么去吃军粮——这也正是许昌前前后后能征募四万余郡卒的原因。

而问题就在于,靠变卖家中物什换钱买米,这终归不能长久,而入伍参军,虽然活着的时候可以凭军饷养活家人,可战死之后呢,靠官府发的那笔抚恤,可是支撑不了多久的。

这不,久而久之,城内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负担不起高达三百五十钱一石的米价,这就导致饥民越来越多。

不过对此,赵虞早有预料,他让荀异与陈祖在许昌城内组建‘兄弟会’,也并非全然是为了将势力扩张到许昌,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兄弟会,让这些饥民能吃上一口大锅饭,不至于饿死。

就拿昆阳来说,昆阳当初的情况不比许昌乐观,但就是没有饿死的,因为县衙负担了整个县所有百姓的口粮,而条件就是这些百姓要在那些工坊工作。

“粮价居高不下,这样下去,城内的饥民会越来越多,兄弟会负担不起……”

说着,荀异转头看向陈朗,建议道:“陈郡丞,我等何不尝试借鉴昆阳的做法。”

陈朗当然知道什么是昆阳的做法。

昆阳的做法,即全县人给县衙做事,而县衙则负责所有县民的口粮。

尽管昆阳市面上的米价虽然也高达三百五十钱上下,但对全县百姓几乎没有影响,因为百姓有吃食,根本不会去买。

这就导致昆阳的米铺纷纷关闭,最终因为县衙不允许粮食流出县外,强行扣押,以至于那些米商最终只能卖给县衙,前往别处营生——倘若不卖,想要偷偷带离,那些头上绑着黑巾的壮汉,就会立刻带着刀枪等礼物登门拜访。

“此事我也考虑过……”

在听到荀异的话后,陈朗看了一眼赵虞,为难地说道:“但当时昆阳只有五六万人,且其中有三成是军卒,而我许昌,曾有十几万人,即便是现如今,人口亦超过八万人,倘若效仿昆阳,官府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

“城内的大户有粮。”荀异沉着脸说道。

见他语气有些异常,赵虞奇怪地问道:“荀参军,莫非事情不顺利么?”

“唔。”

荀异沉着脸说道:“与陈虎陈老贾交好的几户世家与商贾,倒是愿意借一笔粮食给官府,但其余,明明他们府上的地窖里堆放着成千乃至数千的粮谷,就是不肯借,说什么,以应对不测,我真恨不得派人去抢了他……”

“……”

陈朗惊愕地看了一眼荀异。

他印象中的荀异,可不会说出这种话。

就在他惊诧之际,赵虞笑着说道:“那好办,我叫刘屠助你吧,他手底下有五百人呢。”

没等荀异开口,陈朗就慌了,连忙劝阻。

他可是知道,这位周都尉真的干得出来。

他连忙说道:“都尉息怒,参军息怒,这样好了,此事我来想想办法。另外,我叫郡守府拨给兄弟会一批粮食。……眼下已经是八月,只要再熬一个月,待昆阳、阳翟四个县收了粮,相信这局面就会有所改变。”

“……好吧。”

荀异长长吐了口气,显然他刚才说的也是气话。

八月初九,郡守长史崔治在昆阳、汝南、襄城三县县衙的协助下,大致估算了三县今年的收成状况。

平心而论,襄城、汝南二县的县域都不算大,县域不大,耕地自然也不会太多,前者有十八万亩,而后者稍多,为二十万亩左右。

相比较二县,昆阳县原本的耕地面积更小,直到去年至今年,赵虞命隶垦军开垦了接近七成的新田,才赶上二县,大抵是二十三万亩左右。

三县共计六十万亩。

而这六十万亩田地能产多少粮食呢?

薄田一亩还不到一石,富田可能有二石,按照保守估计,产粮在六十万石到九十万石之间,折中取七十万石。

数日后,郡守长史崔治前往阳翟,亦视察了当地的耕田状况。

阳翟可不同于昆阳、汝南等小县,它是颍川郡屈指可数的大县,耕田面积多达三十几万亩,且今年又侥幸没有受到叛军的骚扰与破坏,即便是以保守估计,也能收获差不多四十万石。

这四个县的产粮相加,差不多就是一百二十万石不到。

虽然颍川郡的官府只能收获一半为田租,即六十万石,但只要这批粮食不流失到其他郡,这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大抵可以让六七十万人吃足一年,而这就养活了颍川郡约三分之二的人口。

那剩下的三分之一人口怎么办呢?

这不是还有叛军么?

要知道,颍川郡还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落入叛军手中,比如鄢陵、召陵、定陵、临颍等等,别看叛军是造反的军队,但倒也不至于会让这几个县的百姓饿死,毕竟这也关系到叛军的名声。

也就是说,只要颍川郡现如今的几个县都能安安稳稳地度过秋收,郡军方与叛军方别在打起来,颍川郡境内的产粮,基本上可以满足自身所需,可能稍微会有所盈余——毕竟这些数字都只是保守估算。

这对于一个有近三分之一县城耽误了当年农事的郡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成绩了,饶是李郡守在得知这件事后,亦是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PS:这些数字,算得我脑壳疼,以后若非必要不想再算了。】

终于,就在许昌城内的余粮几乎告罄时,颍川郡即将迎来秋收。

而这,也使得颍川郡的各路郡军、县军,与叛军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在各自占区的边界派驻军队,防止对方趁机抢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