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赵氏虎子 > 第610章:暗流涌动

赵氏虎子 第610章:暗流涌动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4:09:3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四月初的一日,就当许昌县再度进入繁忙的春耕之际,赵虞带着一干人前往城外的农田,视察了春耕的进展。

与去年稍有区别的是,今年被耕种的田地,已分成了‘官田’与‘民田’两块,后者由郡守府组织的民恳团负责,而前者,则由都尉署辖下的许昌隶垦军负责。

相比较喧哗热闹的民恳团,隶垦军的那些囚农们从头到尾几乎一声不吭,翻土、播种的效率堪比老农。

看这些人熟练的动作,谁会想到这些人皆是曾踏足过战场的老卒呢。

“真要这些人干满五年囚农么?”

目视着远处正在农田里翻土播种的隶垦军士卒,张季随口询问站在他身旁的赵虞。

“唔?”

赵虞看了眼张季。

见此,张季带着几分惋惜说道:“我是说,这些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卒,真让他们当满五年农夫,之后再将他们吸纳为士卒,恐怕就得再花费一些气力去训练了……”

“那也未必。”

赵虞摇了摇头。

在他看来,倘若是真正上过战场、杀过人的老卒,就算当了五年农夫,敢上阵杀敌的照样敢上阵杀敌,差别仅在于他们是否愿意而已。

毕竟士卒嘛,又不要求他们具备怎样的武技,有力气、有勇气就足够了,而干农活,同样是一种熬练体力的途径。

当然了,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囚农不需要发放军饷、赏赐、抚恤等等,只要管饭即可,考虑到动辄成千上万的隶垦卒,这就节省了一笔相当可观的开支。

唯一让赵虞有所犹豫的,也就只有周贡、徐牵、韩固、高宁等前义师将领了,但权衡利弊,赵虞觉得还是让这几人留在隶垦军中为好,一定程度上,周贡等人会替他约束这些隶垦卒。

“说起那个周贡,他加入了‘许昌堂’……”

在赵虞的另一侧,陪同赵虞而来的陈祖忽然轻笑着说道,他口中的‘许昌堂’,即指黑虎会在许昌的堂口。

不同于长社、颖阴、颖阳等县皆由担任该县都尉的马弘、张奉、马盖等人兼职黑虎会分堂的堂主,许昌作为颍川郡的郡里,作为日后黑虎会的大本营,所要处理的事务也比其余县城要多得多,因此,赵虞便任命了陈祖作为许昌的堂主。

在许昌,陈祖表面上是商贾,刚刚与汝阳魏氏共济会谈成了一项合作,创建了一个名为‘许昌兴盛会’的商会,简称‘许兴商会’,但私底下,他则是黑虎会的许昌堂堂主,负责发展会徒、打探各路情报、笼络许昌境内世家、商贾等种种事宜。

平心而论,都尉署与郡守府的官员,对此也并非一无所知,但很可惜,大部分的官吏、役卒,都被黑虎会收买了,剩下的那些,根本不敢声张。

哪怕是正直的荀异,也在这件事上保持了沉默。

因为赵虞用实际行动告诉他,由他彻底掌控的颍川,要比任何一个郡都太平。

这可不是吹嘘,汝南郡的蜗牛山群贼,到现在还没剿灭,河南郡西部的伊阙贼,同样如此,而前几日,南阳郡又爆发了叛军余党的叛乱,唯独颍川郡,太太平平,赵虞那一道‘官田养军’的政令,使颍川各县陆陆续续都拥有了可观的县军,少则一、两千人,多则两、三千人,就算再来一次长沙叛军的入侵,各县的战况也肯定要比前两年好得多,绝不可能在短短几日内就连丢数县,最起码可以坚守到赵虞率领郡军赶往增援。

这郡军加县军的组合,正是颍川郡如今最大的底气所在,也是颍川郡目前治安稳定的基础。

“周贡加入了许昌堂?几时的事?”

赵虞惊讶地询问陈祖。

“大概就是大首领前一阵子前往昆阳的那段日子吧。”陈祖不以为意地说道:“我觉得也不是什么要事,就没有特意禀报。”

“唔。”

赵虞微微点了点头。

周贡加入他黑虎会,确实不是什么要事,毕竟只要周贡这些人想要借颍川郡军的皮活过来,他们那就得牢牢抱住黑虎会,离了颍川郡,可再没有能够他们偷偷传播义师信念的土壤了。

除非这些人逃到江东义师的地盘去。

就在几人闲聊之际,远处急匆匆地走来几名郡卒,为首一人来到赵虞跟前,抱拳并报道:“都尉,署内方才收到来自汝南郡的书信,据信使所言,乃是虎贲中郎将邹赞邹将军送来的。”

『邹赞?』

赵虞微微一愣,心中转过几个念头。

他有些好奇邹赞这个时候写信给他做什么。

莫非是为了卧牛山群贼?还是想要赊粮?

一想到卧牛山群贼,赵虞便忍俊不禁。

原因无他,只因他上个月前往鲁阳县时,邹赞就曾派了一名偏将,率五千太师军去镇压卧牛山群贼,结果那五千精锐在数百里卧牛山转了一个月,愣是没找到那群山贼的行踪,只能在吃光随军携带的粮草后退至了西平县。

当然,这也没办法,毕竟卧牛山的面积实在太大了,比应山还要大地多,别说五千太师军,就算邹赞麾下十万太师军尽数派往,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那群山贼的行踪,除非那群山贼蠢到胆敢与太师军对抗——陈太师直属的那十万太师军,可以称得上是晋国最精锐的军队了。

不得不说,最初得知邹赞派人去围剿卧牛山群贼时,赵虞还吓了一跳,毕竟他暂时还是希望那群山贼活着。

不过后来仔细想了想,赵虞忽然觉得那群山贼就算被剿灭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他派人去假扮卧牛山贼嘛,这样还反而好控制危害性。

没想到,那群山贼还是蛮识相的,一见精锐军队前来围剿他们,就立刻逃入了深山。

这样一来,别说邹赞,就算熟悉山贼的赵虞短时间内都别想剿灭那群卧牛山群贼了,除非他派出大量熟悉山林作战的军队。

“张季,我回都尉署了,这里交给你。”

“是。”

对张季叮嘱了一句,赵虞便带着陈祖返回了许昌。

进城之后,陈祖也告辞离去了,毕竟他这个黑虎会许昌堂主手头还是有不少事务的。

片刻后,赵虞带着牛横、何顺几人回到了都尉署,在自己廨房的书桌上,看到了邹赞的那封书信。

拆开一看,信中内容出乎赵虞的意料,邹赞这封来信的原因,既不是为了卧牛山群贼,也不是为了借粮,而是特意转告赵虞,称有一大群平民陆续从长沙郡、江夏郡涌入汝南郡,经询问,这些平民似乎是被颍川郡所俘虏的前叛军士卒的家眷,问赵虞是否准备接纳。

赵虞这才想起,他当初为了笼络鞠昇、曹戊等降将,确实派人向长沙郡、江夏郡送去了消息,意在引诱那些俘虏的家眷投奔他颍川,目的当然是为了留住那些被俘的前叛军士卒,毕竟这些可都是能直接派上战场老卒,他可舍不得在五年期满后将其放归故乡。

『又来一群张口吃饭的,这可真是……』

赵虞颇有些头疼。

但权衡了一番后,他还是决定接纳,毕竟在这个年代,谁也不如他明晰人口的重要性,只要郡内的存粮撑得住,赵虞欢迎一切外来人口。

毕竟人多力量大嘛,他颍川郡无论是集中开垦田地,亦或是接下来开采矿山、冶铁锻兵,都需要大量的劳力。

想到这里,赵虞吩咐何顺道:“何顺,派郡卒唤曹戊前来。”

“是。”何顺抱拳而去。

半个时辰后,就当赵虞在处理政务之际,曹戊匆匆来到了廨房,朝着他抱拳施礼:“都尉,你唤卑职?”

“嗯。”

赵虞也不废话,在招呼曹戊走近几步后,讲述道:“我方才收到邹将军从汝南郡发来的消息,得知有一大批来自长沙、江夏的平民迁至汝南郡……”说着,他见曹戊脸上露出惊喜之色,点头说道:“不错,就是你想的那样,总之,你率你麾下军队去接应一下。另外,据邹将军所言,目前江夏郡十分混乱,有绿林贼之类的家伙不分敌我地行凶、抢掠,若有必要,我允许你越界前往江夏郡,不过,莫要打着旗号攻打城池,免得江夏郡愈发崩坏。期间若遇到什么阻碍,不妨向邹将军求助。……至于粮草,你去找韩和。”

“多谢都尉!”

曹戊郑重地抱拳领命,满脸欣喜之色。

待他转身离去后,何顺皱着眉头说道:“大首领,江夏郡不是被绿林贼的张泰、向虎那几个家伙瓜分占据了么?这帮人占城为王、招兵买马,已聚集了不少贼众,曹戊麾下不到五千兵卒……”

“呵。”赵虞为之失笑。

不可否认,他也知晓江夏郡的变故,即当初陈勖选择跟随赵寅投奔江东义师时,张泰、向虎等绿林贼则逃回的江夏郡,趁机鹊巢鸠占、逐步占据了江夏义师的地盘,利用金钱与粮食招收了一批人,形成了割据江夏郡的局面。

当然,这群绿林贼之所以能在江夏郡逐渐坐大,只因为邹赞与其十万太师军被汝南郡群寇四起的局面给拖住了,只要汝南郡稳定下来,邹赞随时可以收复江夏郡。

别看那些绿林贼似乎据说已发展到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但赵虞毫不怀疑,倘若这群人敢招惹曹戊与其麾下的旅贲营二营,保准被后者杀得人头滚滚。

要知道曹戊麾下的军卒,那可是来自长沙义师最初的那批老卒,岂是张泰、向虎等绿林贼临时招收的平民、农夫、贼寇可比。

比起担忧,赵虞更好奇张泰、向虎那群家伙为何不逃向大江以南,比如长沙郡。

这帮家伙,真以为纠集一帮乌合之众就可以割据江夏郡?

对此赵虞着实有些好奇。

直到后来赵虞收到曹戊从江夏郡送来的书信,他这才知道,张泰、向虎那群绿林贼之所以不逃过江,那是因为项宣已经回到了长沙郡,取代在南阳郡被薛敖所杀的关朔,成为了江夏义师新任的渠帅。

赵虞寻思,可能张泰、向虎等人不想再被项宣驱使,因此趁着晋军还未收复江夏郡,想在江夏郡过一把称王称霸的瘾。

但很显然,这群家伙迟早会被晋军围灭,不是被驻军汝南的邹赞剿灭,就是被驻军南郡的王尚德剿灭。

倒是项宣,尚有可能在长沙郡拖住晋军的脚步,或退入桂阳郡、或退入豫章郡,借地域纵深拖延晋军,毕竟这项宣还是有几分能耐的。

两日后,即四月初七,赵虞收到了陈太师的书信,一问信使,居然还是从邯郸送来的。

信中内容很简单,就是希望颍川郡准备一批粮草,供邹赞、王谡二人的军队进剿江东义师所用——希望信中用词是‘希望’,但赵虞理解成‘要求’倒也没差。

『陈太师最终还是选择了立即进剿江东义师啊……』

在看完这封书信后,赵虞唏嘘感慨。

从个人情感而言,他当然希望这场仗无限期延后才好,毕竟一方是他‘赵氏军’,还有他的兄长赵寅,而另一方,无论是陈太师,亦或是邹赞、薛敖、王谡等人,皆对他不错。

包括章靖。

闻名天下的陈门五虎,赵虞唯独没接触过韩晫罢了。

纵然他的个人情感仍旧偏向他兄长赵寅那边,却也不希望双方沙场相见,更别说,江东义是与他兄长赵寅那边,大概率可能要吃败仗。

但遗憾的是,这是他所无法阻止的。

他只是不明白,陈太师为何会在这口档口急着进剿江东义师,再怎么想下一步都是先收复江夏郡吧?

但即便抱着诸般不解的疑问,赵虞也得按陈太师的嘱咐,提前准备一批粮草。

当日,赵虞前往郡守府,与郡丞陈朗商议了此事,陈朗听得大惊:“朝廷要发兵进剿山东?要我颍川筹备军粮?这……”

也难怪陈朗大惊失色,毕竟去年他颍川郡收成的粮食,先后支援了陈郡、陈留、汝南郡、南阳郡,虽说近两年朝廷因为叛军的关系,暂停征收税收,可问题是‘借’出去的粮食,已经比上缴朝廷的税粮还要多了,再要他颍川郡筹集一批军粮,他颍川郡那几十、上百万军民怎么办?

吃土么?

陈朗当时就对赵虞说道:“都尉,一口气要郡内筹集几十万石军粮,纵使我颍川也拿不出来啊,都尉你与陈太师亲近,请务必告知太师实情啊。”

“没有用。”

赵虞微微摇了摇头。

陈太师的那份信,他记得很清楚,虽然用词是‘希望’,但却加上了‘务必’二字,可见那位老大人已经下定了决心。

“怎么会……”

陈朗冷汗都冒出来了,急切地说道:“哪怕缓一年,就缓一年,介时陈郡、陈留、汝南三郡至少勉强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我颍川只需与河南郡共同承担支援南阳郡的粮食即可,可如今……”

“……”赵虞默然沉思。

其实他也感觉这件事有些怪异,按理来说,陈太师不至于不明白陈留、陈郡、汝南、南阳这几个郡的状况,缓个一两年进剿江东义师又能怎样呢?

似这般给了江东义师喘急之机?

难道陈留、陈郡、汝南、南阳这几个郡就不需要喘息之机么?

其实双方的处境是一样的。

哪怕站在晋国的立场上,赵虞也认为朝廷应该延缓两年再进剿江东义师。

两年后,纵使江东义师多了十万、二十万军队又怎样?最起码晋国减轻了负累,哪怕双方战上几年,介时已基本恢复稳定的晋国各郡县,也能总共承担进剿江东义师所需的粮草,哪会会像如今这般,汝南的贼寇没剿完、江夏郡还被绿林贼割据着,就急着对江东义师动兵。

这个时候再打江东义师,纵使晋军胜利,对于晋国而言恐怕也只是一场惨胜,隐患巨大。

但看陈太师那封书信,显然那位老大人已下定了决定。

『难道其中有什么缘由么?』

饶是赵虞也有些想不通。

摇头感慨之余,赵虞沉声对陈朗说道:“总之,先筹集二十万石粮食吧。……我估摸着,太师这次发兵进剿江东叛军,兵力应该在二十万左右,二十万石粮食,差不多足够这二十万军队吃三个月了,现在已经是四月上旬,应该可以吃到七月……”

陈朗苦笑道:“算上耗费,可吃不够三个月。”

他所说的‘耗费’,指运粮的民夫或军队编外人员在运粮途中所消耗的粮食。

“……先筹三十万石,三十万石我颍川应该还是有的。”

赵虞沉声说道。

听闻此言,陈朗苦笑说道:“三十万石自然有,其实五十万石也有,问题是这批粮食拨出去了,陈郡、陈留、汝南、南阳怎么办?再拨?倘再拨的话,我颍川几十、上百万人就只有吃土了……”

赵虞思忖了片刻,沉声说道:“暂停对陈郡、陈留、汝南、南阳几个郡的援助,先筹集三十万石粮食。剩下的,我回头给邹赞将军写封信,与他商议看看。”

陈朗微微点了点头,旋即又问赵虞道:“此事可要禀告郡守大人?”

赵虞略一思忖便点了点头:“说一声吧。”

“好。”

告辞陈朗,赵虞回到了都尉署,当即写了三封书信,派人前往梁郡梁城、陈郡陈县,以及汝南郡平舆县,分别交给薛敖、王谡以及邹赞,看看能否从这三位‘义兄’身上了解到什么情况。

黄昏前后,郡守李旻急招赵虞前往郡守府的后府,向赵虞询问‘筹集军粮’一事。

或许李郡守还以为赵虞作为陈太师的义子,会了解一些情况,奈何赵虞自己也一头雾水。

在询问未果的情况下,李郡守皱着眉头说道:“既然如此,我上奏朝廷,劝阻朝廷暂缓进剿江东叛军。”

赵虞自然不会劝阻,但他觉得,李郡守的上奏劝阻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

因为他大致了解陈太师的性格,若非情况特殊,陈太师绝不会让这两年原本就过得艰难的晋国百姓雪上加霜,再次想尽办法筹集粮草与江东义师开战——虽说延缓两年进剿江东义师对后者有利,但总体而言,那肯定是晋国更占优势,有什么好急的呢?

陈太师急着想要剿灭江东义师,肯定还有什么别的原因。

三日后,即四月初十,驻军在陈县的后将军王谡,亲自来到了许昌。

在得知消息后,赵虞将王谡请到了自家府邸,吩咐庖厨准备了一桌酒菜,为王谡接风洗尘。

在酒席筵间,赵虞旁敲侧击地问王谡道:“少严兄,去年秋收,大河以南、大江以北,唯河南、颍川两郡有所收成,其余梁郡、陈留、陈郡、汝南,今年才恢复农事,甚至于,江夏郡尚在一群贼寇手中,太师为何急着要进剿江东叛军?……江东叛军的占地,地跨济阴、济北、泰山、鲁郡、济南、北海、琅琊、东海、彭城、下邳、广陵、江东等众郡,非一年半载可以击溃,太师为何不延缓两年,待这边各郡恢复元气,再调粮调兵***东叛军呢?”听闻此言,王谡摇摇头解释道:“贤弟误会了,并非父亲着急,而是朝廷……确切地说,是陛下着急。”

“陛下?”

“啊。”王谡点点头,严肃地说道:“贤弟且莫要传扬出去,据父亲所言,陛下曾有一日梦到被二虎所噬,经国师卜算,正应验在‘赵氏人’身上,暗合民间所流传的那则‘李氏当亡、赵氏当兴’的谶言,陛下甚为忌讳。恰巧江东叛军的贼首正是赵璋、赵瑜兄弟,陛下认定此赵氏兄弟便是‘亡李兴赵’的二虎,故而令父亲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将其铲除。”

时隔年逾,再次从王谡口中听到这些害他鲁阳赵氏家破人亡的所谓箴言,赵虞在面具下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他不禁讥讽道:“就为这?就为这所谓的箴言,宁可令天下陷入动荡?”

“居正……”

王谡可能误会了什么,见赵虞出言讥讽也不生气,反而宽慰道:“待击溃江东叛军后,愚兄几人会立刻安抚各郡、管制治安……”

说到这里,他也不知该说什么,因为他也明白,江东叛军早已趁着前两年各路义师并起时壮大,就像眼前这位义弟所言,绝非一年半载可以铲除。

毫无疑问,进剿江东义师会是一场旷日之战,双方战上几年都有可能。

而在这几年里,不知会有多少无辜的百姓被卷入这场动荡。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王命难违!

更别说,已逐步坐大的江东叛军,确实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晋国。

而与此同时,在叶县的县衙,叶县县令杨定也收到了家将魏驰从邯郸派人送来的书信。

待仔细观阅之后,杨定靠坐在椅子上,若有所思。

『果然,最终还是要派陈太师立即进剿江东叛军……待陈太师进剿江东叛军时,我正好可以趁机设计,叫那周虎难以翻身,纵使陈太师事后得知,亦无能为力,介时我可以取周虎而代之……』

想到这里,他当即提笔写了一封书信,旋即唤来了心腹近侍。

“立即派人前往邯郸,将这封信交予魏驰。”

“是,少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