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赵氏虎子 > 第670章:四月

赵氏虎子 第670章:四月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4:09:3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在意识到江东义师覆亡在即的情况下,赵虞颇有些心灰意冷地叫郑罗回到了他身边。

但在冷静下来之后,他就立刻对郑罗下达了一个指令,叫后者立即前往下邳打探他兄长赵寅的行踪。

显然,赵虞终归还是放不下他那位兄长,无论后者是死是活,他都想知道一个确切的结果。

当日,郑罗带着赵虞的命令离开了,只留下赵虞一人在屋内长吁短叹。

说实话,赵虞这些年与江东义师并无任何联系,只是暗中密切关注着后者的发展与壮大,但在他内心深处,他多少还是记挂着这支义师,毕竟这支义师有他的兄长赵寅在,同时也是他‘赵氏’分家统领的义师,因此赵虞自然对它另眼相看。

然而,江东义师覆亡了,被陈太师与陈门五虎所率领的晋军,这让赵虞的心情变得十分复杂。

随后的数日,褚燕、廖广、王迅、张期、曹戊、周贡等将,依旧还在泰山郡似大海捞针般搜寻那几支贼军的下落,而赵虞则在卢城深居浅出,思忖着将来的路。

不得不说,即便是他,此时亦不禁有些迷茫,毕竟,晋国的衰弱虽然有目共睹,但陈太师与陈门五虎的存在,却足以让人绝望。

四月初,跟赵虞估测的差不多,他派往邯郸的人回来了,顺便还带回来了一位朝廷使者,不是别人,正是前一阵子曾因祥瑞公主一事造访颍川郡的御史,张维。

对于这位张御史,赵虞的印象还是蛮不错的,毕竟这位张御史曾多次好意劝说他莫要介入王室内的事,虽然他没有听从。

在得知张维到来的消息后,赵虞带着牛横、何顺等人亲自出城相迎,在城外接到了那位张御史。

在寒暄之际,赵虞笑着说道:“想不到竟劳烦张御史亲自前来……”

“哈哈。”

张维看得出来挺高兴,颇有深意地说道:“最近朝中气氛沉抑,朝中官员无不谨慎小心,是故在下便主动讨来这份差事,出来透透气……”

赵虞一听就明白了,笑着问道:“莫非事关太子与三皇子?”

“你啊……”

见赵虞好似故意装傻,张御史有些无可奈何,摇摇头低声说道:“据在下所知,周都尉的那份证词呈上后,陛下雷霆大怒,狠狠训斥了太子与三皇子,经许多人求情这才使两位殿下免受责罚。……周都尉可要当心。”

『当心太子与三皇子的报复么?』

赵虞暗自哼笑一声,问张御史道:“不知有哪些人替那两位殿下求情?”

听到这话,张维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赵虞,压低声音劝说道:“那两位殿下已受到教训,周都尉着实不宜再扩大事态……”

“我只是随口一问而已。”赵虞无奈地耸了耸肩。

“那就好。”

张维笑着点点头,旋即岔开话题道:“周都尉此番率军镇压各郡叛乱的事,朝廷已陆续收到消息,包括周都尉呈上的战报……恭喜周都尉要高升了。”

赵虞微微一笑,对此并不意外。

毕竟从明面上来看,他怎么说算是驱逐了济阴、东平、任郡、济北几郡的贼军,还几乎覆灭了刘辟的山阳贼,这等功勋若不封赏,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而此时,张御史也吩咐随从取出了圣旨,待赵虞单膝叩地后,高声诵读起来。

圣旨的内容无关紧要,无非就是重复了一遍赵虞出征济阴至今的功劳,然后命他继续驻军在卢城围剿泰山郡一带的贼军,直到陈太师平定江东义师后,再由驻济南将军章靖来接手。

当然,对于赵虞而言,他所关注的重点,还得是朝廷对他的赏赐——‘虎威将军’的册封。

虎威将军,亦是晋国继承汉朝的一众杂号将军之一,跟什么鹰扬将军、破虏将军同一级规格,都是些虚衔封号罢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赵虞想要跻身晋国的权力核心,想要达到与邹赞、薛敖、章靖等陈门五虎的高度,杂号将军也是必经之路。

“恭喜周将军。”

待将手中的圣旨一同交给赵虞后,张御史笑着祝贺道。

“多谢张御史。”

赵虞接过圣旨,拱手抱拳向张维还了礼。

与他预料地差不多,朝廷果然封了他一个杂号将军——其实这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朝廷并未立刻就将他调往邯郸,而是叫他继续作为颍川都尉。

相比较颍川都尉这个实权的职位,杂号将军只不过是空爵罢了,唯一的好处就是,赵虞如今是正儿八经的‘将军级’的人物了,虽然距离邹赞、薛敖、章靖那几位还差一大截。

不过话说回来,在一众杂号将军中,虎威将军还算是一个不错的称号,至少听起来很威武,颇符合赵虞的心意——他怀疑朝廷就是因为‘周虎’的名字中带着一个虎字,是故才赐予他虎威将军的封号。

寒暄客套了几句后,赵虞带着张维一同回到卢城,准备在城内设宴款待这位张御史。

在回城的途中,张维与赵虞聊起了那几支贼军的事:“……周将军上奏的事,陛下与朝廷已经得知,关于周将军在战报中提及的‘幕后黑手’一事,将军可有什么最新的收获?”

赵虞故作遗憾,摇了摇头说道:“我与我麾下的将士,审问了迄今为止抓捕的俘虏,可惜那些俘虏对此事一无所知……我想,除非是抓到那几支贼军的重要人物,否则,怕是很难有什么收获。”

“唔……”

张维皱着眉头微微点了点头,旋即询问赵虞道:“现如今,那几支贼军已逃入了泰山郡?”

“正是。”

赵虞点头说道:“在等待朝廷回覆的这段日子,我命麾下的将士每日皆入山搜寻那几支贼军的下落,但奈何泰山群山实在太广,想要在茫茫群山当中找到那几支贼军,不亚于大海捞针,短时间内恐怕不会有什么结果。”

张维闻言点了点头,旋即宽慰赵虞道:“至少济阴、东平、任郡、山阳、济北几郡恢复了太平……”

“也只能这么想了。”赵虞故作叹息。

片刻后,张维便随同赵虞一行人进了城,看到了城内众多面黄肌瘦的百姓。

其实这个时候,梁郡的救济粮已经运抵了这边,而城内的民心,也随着赵虞麾下晋军的驻扎以及救济粮食的运抵而逐渐平复下来,治安更是远远超过以往,只不过城内的百姓,依旧还是那副面黄肌瘦的模样。

“唉。”张御史叹息着摇了摇头。

在他看来,这次济阴、东平、山阳、任郡、济北几郡的混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只要陈太师在击溃了原本占据这几个郡的江东义师后,止步不前,莫要急着继续进剿江东义师,先致力于恢复几郡的地方卫戎力量,又哪里会给那些贼军崛起壮大的机会?

可惜天子与朝廷当初都急着催促陈太师尽快剿灭山东义师。

好在这场动乱总算是平息了,虽然身边这位周将军未能一举围剿那几路贼军,但至少也将其驱赶到了泰山郡,将动乱的源头控制到了一个区域内,接下来只要朝廷加强济北、山东等地的驻军,就能困死这几支贼军。

这么一想,张维的心情才好了许多。

次日,这位张御史便启程准备离开,出于礼数,赵虞做了一番挽留,没想到张御史笑着说道:“不留了,张某还要去太师处呢,陛下十分在意‘二虎’的谶言,此番命我顺便前往太师处,看太师是否已擒杀‘二虎’。”

“二虎的谶言?”赵虞不解问道:“那是什么?”

“即赵璋、赵瑜兄弟。”张维压低声音说道:“周将军莫要传扬出去……陛下曾夜梦一大一小两头虎,醒后冷汗淋漓,经国师卜算,大虎为‘寅虎’,小虎为‘申虎’,若不能尽早除去二虎,我大晋或将被其所毁。此二虎,正应在赵璋、赵瑜兄弟二人身上,是故陛下命太师不惜代价尽快歼灭江东义师,擒杀二虎。”

“……”赵虞微微张了张嘴,心中不禁有些惊愕。

他忽然想起了当年童彦在拷问后所透露的真相,其中也确实涉及到了‘二虎’,只是童彦当初并没有提及,那大虎小虎居然还有名字……

寅虎……

申虎?

赵虞的表情,逐渐变得有些古怪,好在他戴着面具,张维也瞧不出什么端倪来。

这寅虎,莫非说的就是他兄长赵寅?要知道他兄长赵寅就是虎肖年、寅时所生……

虽然这个解释听起来十分牵强,但结合他赵虞正巧是虎肖年申时所生……

『这个巧合……有点过于巧了啊。』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赵虞心下暗暗嘀咕。

他原以为他鲁阳赵氏一门遭到横祸,皆因晋国天子听信荒诞无稽的谶言,可没想到那位国师居然卜算出了大虎、小虎的生辰,甚至于恰恰就符合他兄弟俩的生辰,这让赵虞有些不寒而栗。

难道天下,竟真的有谶言、卜算这种事?

心惊之余,赵虞立刻就做出决定:若无必要,还是别去邯郸为妙。

天晓得那位什么国师,能否一眼就看穿他的底细。

送别张维后,赵虞回到卢城,回到自己临时的住所,暗自思忖张维所说的关于‘二虎’的事。

无论怎么想他都觉得,‘二虎’指的就是他们兄弟……

『倘若这谶言如实,那赵寅那小子……』

转念在一想,赵虞顿时高兴起来。

毕竟按照这个谶言所说,他兄弟二人皆是乱晋国的两头老虎,赵寅又怎么可能轻易死了呢?

不过一想到赵璋、赵瑜两位堂伯,赵虞又不禁叹息起来。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那两位堂伯,多半是替他兄弟二人挡灾了,被晋国朝廷误认为了谶言中的‘二虎’……

『日后好好拜祭两位堂伯吧,每年多烧点纸钱吃食什么的……』

赵虞心下暗暗想道。

随后的日子,赵虞便按照朝廷的命令,继续驻军在卢城,一方面敦促诸将搜寻那几支贼军的下落,一方面等待郑罗在下邳打探到其兄赵寅的下落,好给他报个平安。

然而没想到的是,他没有等到郑罗,却等来了车骑将军薛敖。

四月十五日,就当卢城的百姓即将展开春耕之际,车骑将军薛敖率领其麾下太原骑兵,经东海郡、鲁郡二地,率先来到了济北的卢城一带。

得知这个消息后,赵虞心下长叹:江东义师,终归还是覆灭了。

原因很简单,倘若江东义师没有覆灭,薛敖怎么可能先行撤军呢?

好在那‘二虎’的谶言给了赵虞几分希望,使他坚信他兄长赵寅还活着。

当日,赵虞调整了一下心情,出城迎接薛敖的来到。

仅仅只是在城外等候的稍许,他便看到了远处漫起的尘土,旋即,一支骑军跃入他的眼帘。

『来了。』

对自己提了个醒,赵虞走上前两步,等候在官道上。

不多时,那支骑军便迅速接近,为首那位将军,不是薛敖又是何人?

“哈!”

那薛敖也许是注意到了赵虞,远远地,就伴随着笑容朝赵虞这边奔驰而来,径直策马至赵虞跟前仅一丈距离,这才勒住缰绳,使得胯下坐骑凌空虚踏两下,旋即重重踏在地面上。

“好骑术!”

瞧见这漂亮的骑术,赵虞亦是忍不住称赞。

“哈哈。”

薛敖翻身下马,随手将缰绳一丢,旋即上前重重一拍赵虞的肩膀,带着调侃招呼道:“周将军,别来无恙啊。”

听他说话,显然他已得知赵虞被拜为虎威将军的事。

在陈门五虎当中,赵虞最熟悉的就是眼前的薛敖,自然知道薛敖表现地越随意就越代表亲近——反例就像当初的童彦,任他如何恭维、巴结,薛敖对其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冷漠脸,从始至终都没什么好脸色。

“小弟这身板,可承受不住薛大哥的神力。”

肩膀吃痛的赵虞抬手揉了揉,旋即好奇问道:“薛大哥在途中遇到张御史了?”

“啊,遇到了。”

薛敖笑着说道:“若非遇到了他,我还不知朝廷竟调你来平定济阴、东平、山阳等地的贼军……看来朝中那些大人倒也未发昏嘛,知道调你来平叛。早知如此,我何必日夜兼程赶来?”

随后就是针对某位‘老头子’的一番抱怨。

赵虞当然知道薛敖抱怨的对象正是陈太师,他也不好接茬,岔开话题问道:“那张御史呢?”

“往下邳郡方向去了。”

薛敖抬手用大拇指随意指了指下邳郡的方向:“他说要当面见老头子,再看看赵璋、赵瑜二将的尸骸,说这是皇命……”

听到赵璋、赵瑜两个名字,赵虞心下微惊,也不关注薛敖后面说了什么,神色微妙地问道:“赵璋、赵瑜二人,死了?”

“死了。”

薛敖哪知赵虞心中所想,耸耸肩随意说道:“虽说是反贼,但这兄弟倒不失是一条汉子,老头子也敬重二人,派人将兄弟二人还有其家眷,一同葬在下邳城外。”

“家眷?”赵虞面色微惊。

“赵璋、赵瑜的几个儿子。”也不知是否是察觉到了赵虞语气的异样,薛敖没好气地解释道:“守城是战死的,老头子再怎么也不会对一群妇孺下手。”

赵虞微微点了点头,但心情依旧十分沉重。

因为根据薛敖的说法,下邳赵氏的男丁,几乎都在死守下邳时战死了……

下邳赵氏乃是他鲁阳赵氏的分家,且当年赵璋、赵瑜兄弟反叛,也是为了要替他鲁阳赵氏报仇,鉴于这一点,如今下邳赵氏一门遇害,赵虞本该憎恨凶手,但奈何导致下邳赵氏败亡的却是陈太师与陈门五虎……

更要紧的是,陈太师与陈门五虎并非为了一己私冤害死了下邳赵氏,他们只是履行了作为晋国臣子、晋国将军的职责。

想到这里,赵虞的心情着实有些复杂。

心情复杂之余,他又想到了他的兄长赵寅,希望能从薛敖的口中得知一二。

他不动声色地问道:“这么说,那赵氏一门基本上都战死了?”

“跑了一个。”

薛敖哪知赵虞心中所想,毫不在意地摸着下巴的胡须透露道:“跑了一个叫‘赵伯虎’的家伙,据说此人在江东叛军中小有名望,人称‘伯虎公子’,在破城之际带着亲信突围去了,我追了一阵也没追着,估计是投奔江东去了……”

『呋……』

赵虞暗自吐了口气。

赵伯虎,即他的兄长赵寅。

得知兄长逃出生天,他心中悬起的巨石总算是放了下来。

为了防止被薛敖看出什么端倪,他也不敢表现出什么欢喜,压抑着悲喜复杂的心情问道:“太师与几位兄长呢?往江东去了?”

“没。”

薛敖不疑有他的解释道:“老头子心系着济阴、东平等地的叛乱,这不急着撤军来这边平乱么?……江东那边,老四主动向老头子请缨,希望能戴罪立功,老头子就答应了。”

他口中的老四,指的即驻江夏将军韩晫、韩季勇。

“哦……”

赵虞恍然地点点头。

随后,赵虞便与薛敖一同返回卢城。

在回卢城的途中,他若有所思。

好消息是,陈太师以及陈门五虎的其他四位,都没有察觉到那个‘赵伯虎’的威胁,见攻陷了下邳、平定了江东义师,便准备就此撤军。

坏消息是,陈门五虎之一的韩晫,当今已奉陈太师之命进兵江东,进攻江东义师最后一块地盘。

虽然薛敖浑不在意他提到的‘赵伯虎’,但赵虞却知道,他兄长赵寅回到江东后,绝对不会就那么隐姓埋名、了却余生,必然会再次组织人马,揭竿叛乱、反攻晋国。

毕竟在那所谓的‘二虎谶言’中,这位或许才是真正的大虎‘寅虎’。

倘若谶言不假,在不久后的将来,这位日后或许会掀起比江东义师更胜一筹的叛乱。

当然,前提是他兄长赵寅能够击败韩晫……

平心而论,这可是不小的难关,虽说在江东义师崛起的过程中,章靖与韩晫几次战败,但这并不表示这两位‘五虎’就容易对付。

别忘了,韩晫当年在江夏时,可是将陈勖压地抬不起头。

而章靖就更别说了,当初赵虞还在应山当山贼时,就与这位将军打过照面,最后还是靠内应马盖使了一招离间计,逼章靖愤愤离开,才避免被章靖率领的官兵一网打尽。

当然,韩晫固然很出色,但赵寅亦不逊色。

作为鲁阳赵氏嫡长子的赵寅,自小就受到公羊先生偏心的教导,未必没有能与陈门五虎以一较高下的智略与眼界。

这么一想,赵虞也说不准江东之役的胜负。

唯一庆幸的是,赵寅目前遇到的只是韩晫一位‘五虎’,否则,假如陈门五虎都去了江东,再加上一位陈太师,那无疑就是最令人绝望的局面了。

那别说一个赵寅,就算十个赵寅,恐怕也难以取胜。

毕竟陈太师与陈门五虎,当之无愧是晋国当前最强盛、也是最后一道屏障。

『保重啊,兄长……』

长长吐了口气,赵虞心下暗暗想道。

而与此同时,在江东的丹徒县一带,赵寅正带着妻子阿竹、护卫长楚成,以及其他跟随他的几十名江东义师的士卒,乘坐船只度过了大江。

在扶着妻子的手将其送上河岸后,赵寅亦登上了对岸,回头略过,略过激流磅礴的江水,眺望广陵郡方向。

“广陵,怕是也撑不久了……”

平日里嬉皮笑脸没什么正形的楚成,此刻满脸凝重:“下邳的溃败,使剩下的义师将士毫无斗志……不出数日,晋军就会越过大江,攻入江东。”

赵寅面无表情地听着,半响后平静问道:“继续进兵的晋将,居然只有‘陈门五虎’之一的韩晫……还真是被小看了啊。”

“这还不够?”楚成翻了翻白眼:“那可是‘陈门五虎’……”

“那又怎么样?”

赵寅淡淡说道:“陈门五虎并非无法击败,家师生前就曾击败其中二人,包括这个韩晫。”

楚成耸耸肩说道:“公子想要击败韩晫,先得拉一支队伍起来,好好磨砺,就咱们几个人,可无法击败那韩晫。……事不宜迟,咱们赶紧走吧,万一被晋军的细作打探到咱们的行踪,那就不妙了。”

“唔。”

赵寅点点头,转头又看了一眼任城郡的方向。

因为那里葬着他的老师,公羊先生。

“你等,信么?”赵寅忽然问道。

“信什么?”

楚成与跟随赵寅的那几十人皆露出了不解之色。

只见赵寅目视地江对岸,沉声说道:“待日后我踏出江东,整个天下都将为之震颤!”

“呋呋呋,明明正在逃亡,却居然说出这番豪言,傻子才会信呢!”

楚成露出满脸玩世不恭的笑容,旋即,他收敛了脸上的笑容。

“我是傻子,我信。”

他身后的几十人面面相觑,旋即众口一词道:“我等亦信公子!”

“好!”赵寅重重地点了点头,旋即转过身来,挥手道:“走,去丹阳!”

“是——!”

半个月后,一个叫做‘赵伯虎’的男人,于丹阳等地聚集数千义士,揭竿起兵、迅速壮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