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赵氏虎子 > 第722章:初冬

赵氏虎子 第722章:初冬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4:09:3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九月中旬,即长沙义师攻入汝南郡的后几日,王尚德与副将李贽一边在江陵城外的军营里操练新卒,一边商议此事。

“据细作送来的消息,项宣日前已派邹袁率先攻入汝南郡,汝南积弱多年,怕是无力抵挡叛军。”

“……”

听着耳畔传来李贽深沉的话语声,王尚德默然不语,负背双手望着远处那些正在操练的麾下新卒。

从去年年中到今年年中前后,他与项宣的这场仗,足足持续了近一年,让彼此都付出了相当大的消耗,无论是兵卒还是钱粮。

然而让王尚德极不甘心的是,他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最终却没有取得胜利。

这一切,都拜那个该死的赵伯虎,与其麾下那该死的江东叛军!

此前就连他也没想到,明明已经覆亡的江东义师,却因为之前在陈太师与陈门五虎手中走脱了一个赵伯虎而死灰复燃,更没有想到,作为陈门五虎之一的韩晫,居然会在大优势的情况下被那赵伯虎击败,且战死沙场,以至于那赵伯虎趁机重新占据了江东。

更没有想到的是,那赵伯虎在控制江东后,居然第一时间支援长沙郡的项宣,不顾两地之间隔着一个偌大的豫章郡,千里迢迢率军援助项宣,使得项宣麾下的长沙叛军士气大振,同时也彻底熄灭了他王尚德试图攻占长沙郡的野心,被迫撤回南郡。

每每想到此事,王尚德便恼恨不已,恨不得一雪前耻。

他非但想要报复项宣,甚至还要报复江东叛军,报复那个赵伯虎,率领南阳军一路攻至江东去……

但想归想,残酷的现实却不允许他这么做。

眼下的他,非但没有能力立即再组织一场战争,率军一路攻至江东,他甚至无法阻挡项宣的‘北进’,有三件问题严重限制了他。

即,兵源、军备与钱粮。

或有人会说,打仗自然不可能不死人,死了人立刻补充不就好了?

这话说得在理,但问题是,从哪补充?

王尚德只能从南阳补充兵力,至于南郡荆楚……抱歉,南郡人根本不接纳他。

原因很简单,因为南郡是前几年反叛晋国的楚侯杨固的封国,亦是在这位楚侯支持下的、安平道的大本营。

在曾经长治久安的情况下,荆楚百姓既拥护楚侯,又亲近安平道,尽管荆楚义师不争气,在南阳吃了败仗,被王尚德与车骑将军薛敖、河南都尉李蒙等将领击溃,但后来率军入驻南郡的王尚德,却始终没能得到此地民心。

原因就在于此地的百姓只认楚侯,只认安平道,他们甚至认为晋军是入侵者。

开什么玩笑!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 看书领现金红包!

楚侯杨固的楚国,只是晋国的封国而已!南郡同样是晋国的天下!

但很可惜,南郡人却不认同。

对晋王室心怀恨意的楚侯杨固,以及他暗中支持的、试图推翻朝廷的安平道,早早便别有用心地扭转了南郡人对晋国的认同,暗中鼓动、挑唆当地百姓与晋国的关系,以便治下百姓能全力支持他们展开一场推翻晋国的战争。

虽然这群乱臣贼子的造反之路,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南郡人的想法,却也被他们扭转了,以至于在他王尚德率南阳军入驻南郡的一年后,他们在当地百姓眼里却依旧是外来人,甚至是入侵的敌人。

当然,王尚德也不是没看到这一点,甚至无论是他,还是朝廷,其实都尝试过补救——当年楚侯杨固死后,朝廷试图通过让他几个儿子继承爵位,其实就是为了安抚南郡的民心。

但很可惜,朝廷的想法落空了。

因为楚侯杨固的那几个儿子,早就跟着荆楚义师的残党向南逃至武陵郡去了,甚至可能逃向了巴蜀,根本不敢回南郡——大概他们也知道,就算回到南郡继承了侯爵,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充其量也就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晋国朝廷,根本不可能再让他杨氏子弟执掌南郡。

而除此之外,王尚德对安平道余党的残酷捕杀,亦是他失却此间民心的原因之一。

要知道,安平道在南郡那可是一个传播极广的类似宗教的存在,它即是南郡百姓在信念方面的寄托,同时还对此间的百姓提供各种帮助,比如赊借钱粮,是一个类似‘善教’的存在。

然而王尚德抓到安平道的教徒后,却逐一将其吊死在江陵城的城头上,这当然会进一步加剧南阳军与南郡百姓的矛盾。

当然,王尚德虽然倨傲、傲慢,但本身倒也并不是残酷、暴虐之人,他之所以如此残酷地对待安平道的教徒,主要还是因为他被这些家伙给惹恼了。

当年南郡战役后,荆楚义师与它背后的安平道,还有楚侯杨固势力,纷纷溃败。

而后,荆楚义师就带着残兵败将,护着楚侯杨固的几个儿子逃亡南边的武陵郡,但那群安平道的教徒,那群漏网之鱼却仿佛不甘心战败,依旧潜伏在南郡,四处破坏、骚扰。

要么鼓动某地的平民造反,要么破坏道路设施,袭击南阳军的运输车队,甚至不乏有人袭击他南阳军的落单军卒。

这种事王尚德能忍一回,忍两回,哪有可能一回回地忍下去?

在一次与安平道交涉失败后,王尚德下令全面搜捕南郡境内的安平道教徒,抓到一个就吊死一个,将这群家伙通通吊死在江陵城头,杀一儆百!

可即便如此,却依旧有该死的漏网之鱼,四处破坏、骚扰。

更有甚者,在他去年攻打长沙郡那会,身背后还有安平道的教徒在以各种方式拖累他,令他腹背受敌。

总之,效果并不佳,王尚德杀一儆百的做法非但没有吓退那群安平道的教徒,反而加剧了南阳军与南郡百姓的裂痕,其中原因,除了安平道在南郡威望不低以外,南阳军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毕竟南阳军在严格执行王尚德的命令期间,难免也伤及了无辜,而这自然就愈发加剧了南郡百姓对南阳军的反感与憎恶。

一言蔽之,王尚德很难在南郡招募到兵卒。

除非他强行拉壮丁入伍。

可问题是强行拉壮丁补充的兵力,他敢用?

他敢将兵器与甲胄发给这群南郡兵?

天晓得这群南郡的兵卒在得到兵器与甲胄后会不会突然造反,甚至于在王尚德与项宣的长沙义师厮杀时,给他来一手阵前倒戈。

总而言之,王尚德既无法、也不敢在南郡征兵,他只能派人回南阳征募新卒。

或有人会问,南郡那几年战乱不断,状况也不好,再加上近今年天下普遍短缺粮食,难道就没有南郡人为了养家糊口而投军么?

当然有,不过这群南郡人投的却不是王尚德的南阳军,而是投的隔壁的项宣,投奔了长沙义师。

也对,在南郡百姓看来,长沙义师可是荆楚义师的盟友,而且还是安平道认可的盟友身份,既然是为了吃粮而投军,为何不投奔长沙义师,却要冒着被乡邻唾骂的风险去投奔令人唾弃的南阳军呢?

而这,也正是项宣近两年不缺兵源的原因,也是他从去年起与王尚德对抗近一整年的原因之一。

别看王尚德现如今占着南阳、南郡两个郡,而项宣却只有一个长沙郡,但事实上,王尚德却几乎不能在这方面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被南郡近一年来的各种起义、各种骚扰给搅地烦不胜烦。

更别说项宣现如今还得到了江东义师的全力帮助,哪怕是隔着一个豫章郡,江东三郡亦源源不断将粮食与军备运往长沙。

因此在兵源、粮食、军备三个方面,如今的项宣都不短缺,现如今长沙义师唯一的遗憾,也就只有一点,即新征募的兵卒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战力,这也是项宣不敢挑衅颍川郡的原因之一。

相比较项宣的‘先苦后甜’,王尚德可谓是艰难多了。

虽说项宣也熬过了去年的艰苦,可他今年年后就得到了江东义师的全力援助,而王尚德得到过什么援助了?

迄今为止王尚德唯一得到过的援助,也仅仅只是前几年朝廷下令叫颍川郡向南阳运了一批粮食而已,除此以外,颍川郡既没有出兵帮南阳郡,也没有援助一件兵器。

对此颍川郡解释了原因:自己用都嫌不够,无能为力。

更有甚者,截止前年南阳郡逐渐恢复了产粮后,颍川郡干脆连粮食方面的援助也断绝了。

当然,王尚德也怪不到颍川郡,因为前年与去年连续两年,朝廷从颍川郡征调了超过百万石的粮食——前年是为陈太师提供军粮,助其进剿江东义师;而去年则是朝廷用于赈济济阴、东平、山阳等爆发叛乱的郡。

换而言之,之前那场仗,王尚德打到最后几乎是同时扛着长沙义师与江东义师,根本就没有得到援助。

而事实上,当时颍川郡是可以助他一把的。

别的不说,单说在昆阳,就驻扎着西上部都尉陈陌的一万军队。

王尚德实在想不通颍川郡叫这一万军队驻守在昆阳做什么?难不成是防他南阳么?

若换若其他人,王尚德估计就直接派人去颍川强令对方派兵了,可惜,颍川有个叫做周虎的都尉,那家伙是陈太师的义子,陈门五虎的兄弟,他拿什么使唤对方?

至于向其求援……

王尚德更是拉不下这张脸。

毕竟当年那周虎还在黑虎山落草时那会,那可是曾派兵去围剿过的,虽说最后双方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默契,但却没有丝毫的交情,王尚德怎么拉的下这张脸?

“……先静观其变,看看颍川郡的应对,只要项宣的军队攻入汝南,颍川按理来说不会视若无睹……”

在沉默了片刻后,王尚德沉声说道:“待颍川与长沙叛军交兵,我等再伺机而动。”

听到这话,副将李贽欲言又止。

在足足犹豫了半晌后,李贽这才抱拳小心翼翼地说道:“将军何不联系一下颍川呢?传闻进近几年在那周虎的管治下,颍川的郡军无论人数还是实力均有极大的提升,更别说其麾下还有不少前长沙叛军的降将,相信那些降将都知道该如何应对项宣……”

“……”

王尚德皱眉瞥了一眼李贽,不悦说道:“没有颍川,我军就无法战胜项宣的叛军么?”

见主将还不肯面对现实,李贽叹了口气,无奈说道:“将军,您其实也知道的,以我南阳军目前的兵力,固守南郡与南阳倒是足以,但却无力阻截项宣,甚至都没有收复江夏的把握。再者……项宣那支叛军占着‘义师’之名的便利,蛊惑百姓纷纷投奔,自是不缺兵源,再加上他如今得到了江东的全力支持,在粮食与军备方面亦不短缺,只要给项宣一段时间,他就迅速将麾下叛军扩增至十万人,甚至十五万、二十万,逐步与我军拉开差距。想要遏制这股叛军,务必要在其大肆扩军之前将其重创,重重挫败其锐气,将其打回长沙,甚至将长沙郡也攻占下。然而如今单凭我南阳军,却不足以做到这一点,我方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兵卒,而目前,只有颍川郡具备这个能力,据说,颍川郡目前有将近十万的军队,且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训练时间超过一年的老卒,更别说他们此前收容的,前长沙叛军的兵将……”

“你也知道颍川郡军中有大量前长沙叛军的兵将?”王尚德冷哼道。

李贽摇头说道:“那是周虎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咱们的,怎能因为这点事,就忽略颍川郡军的实力?”

“……”王尚德皱了皱眉,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我不是说了先看看颍川的应对么?”

仿佛是猜到了主将的心思,李贽苦笑说道:“当务之急,我等双方应当立即联手,共同迎击项宣的叛军,岂有‘先看看颍川应对’一说?若咱们毫无表示,他周虎又怎知我军急需增援呢?”

这一番话,说得王尚德面色有些挂不住。

毕竟他所谓的‘先看看颍川郡的应对’,说到底只是拉不下脸向那周虎求援,或者说他不想因此欠对方的人情而已。

见王尚德面色不佳,李贽又说道:“最起码,将军应当与那周虎联系一下,了解一下对方的打算。”

王尚德皱着眉头看了几眼李贽,半晌后这才缓缓点了点头。

当日,他亲笔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往颍川。

大概十月中旬前后,王尚德的这封书信,终于送到了颍川舞阳的晋军大营,送到了赵虞手中。

当时赵虞正在观阅王庆刚派人送来的战报。

从十月初起,在项宣于平舆县摆出了防守的架势后,王庆所率领的颍川军,反而与对面的长沙义师发生了小规模的交兵。

几乎隔三差五地,王庆都轮流叫周贡、乐贵、鞠昇等将领去平舆主动搦战,朝着平舆县的城头喊话,偶尔朝城头上射几箭,但项宣就是不出战。

在这种情况下,周贡、乐贵、鞠昇等人敷衍似地组织一场攻城战也就打道回府了,论兵力损失,双方的伤员加起来可能连一百人都未必会有。

反过来,项宣偶尔也会出乎练兵的目的,派麾下大将刘德率军求战,甚至是亲自督战,毕竟就像王尚德与李贽所认为的那样,现如今项宣麾下长沙义师基本上啥都不缺,就是没有足够实力的战力,而已与他们建立‘默契’的颍川军,显然是最佳的练兵对象——只要与颍川军打上一仗,相信长沙义师那些新兵会迅速蜕变为合格的士卒。

见项宣带着一帮新兵来挑战,王庆、鞠昇、周贡等人自然也猜到了对面的想法,但他们并没有揭穿,就像王庆对诸将所说的:“对面主动将战功送上门来,为何不要?”

诸将纷纷笑着点头。

尽管项宣是为了借与他颍川军作战而达到练兵的目的,但打仗是要死人的,那些被他颍川军所杀的义师士卒,无疑也可以化为一份功勋——至少可以用来应付朝廷。

于是乎,各怀心思的双方便有默契地开始了小规模的交兵。

项宣那边尽可能地控制着伤亡,同时也防备着对面的‘突然毁约’;而王庆这边,他也乐得收割一场又一场的小胜,同时也避免给对面造成太大的伤亡——否则他可无法向赵虞交代了。

总而言之,尽管仅十月上旬双方就交战数回,但彼此却都保持着克制。

至少王庆这边是留了很大一手,从始至终都没有派出旅狼,否则以旅狼的实力,就凭长沙义师那群良莠不齐的新卒、老卒,还想在城外建营?一晚上都把它们全给端了!

不过在不知情的人看来,双方倒是来来回回打地极为热闹,就差一场决定胜负的决战。

尽管以上这些,王庆并未写在他派人送给赵虞的战报中,但凭着双方的伤亡数字,赵虞大致还是猜得到的——哪怕王庆将对面长沙义师的战损夸大了十倍,一场仗就是‘斩首数千’。

拜托,平舆县能‘付出’几次‘斩首数千’的伤亡?

无语之余,赵虞将王庆提交的战报重新润色了一下,修改了一下双方的伤亡人数,将己方的伤亡与对方的伤亡都夸大了五倍,也就是杀敌二三千,自损数百的程度。

相信这也足以应付朝廷了。

等到他看到王庆的战报,刚巧王尚德的书信也送到了他手上,着实令他感到有些惊诧。

在仔细看过王尚德的书信后,赵虞不禁失笑。

凭借信中内容,再结合王尚德现如今的处境,他一下就猜到了这位王将军此刻那‘想求援却又拉不下脸’的复杂心情。

有一说一,赵虞对王尚德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不熟悉王尚德的人或以为这位王将军待人冷漠,但通过当年‘吕匡’那件事,赵虞却感觉到了这位王将军的外冷内热——至少也是重感情的。

因此王尚德拐弯抹角地来求助,赵虞倒也愿意帮他一把,但这次不行!

别说项宣已经投入了他大哥赵伯虎的麾下,就算项宣只是单纯响应江东义师的号召,起兵北进,赵虞也不能横加阻拦,破坏了义师北进的大好局面。

思前想后,赵虞亲笔给王尚德写了一封回信,虽一口答应与南阳军共同对抗长沙义师,但也解释了种种‘无法立即进兵’的理由。

首先是天时不利,因为眼下已经是十月中旬,距离入冬只剩一个月,而他颍川郡召集大军却需要时间,自然不宜立即发动对长沙义师的联合围剿。

因此是**,赵虞再一次把他剿了四个月的卧牛山群贼给搬了出来。

再加上其他零零碎碎的理由,赵虞委婉地告诉王尚德,至少年前他没有办法派重兵攻打长沙义师,只能来年再说了。

为了表达诚意,赵虞派尉史韩和亲自去了一趟江陵,将这封信亲自送到王尚德手中。

十一月上旬,韩和带着赵虞的亲笔书信抵达了江陵。

此时江陵一带已开始降雪,王尚德倒也不指望赵虞在年前组织军队陪他‘雪战’长沙叛军,因此在看罢赵虞信中那些看似还比较中肯的解释后,他倒也能接受。

甚至于,王将军此刻的心情也不错,毕竟那周虎看懂了他那番拐弯抹角的暗示,主动提出双方联手对付长沙叛军,省却了王将军开口求助的这一环,这让王将军不禁觉得,这周虎虽然是山贼出身,却是要比薛敖、章靖那两个混账好地多了——换做那二人,绝对不会放过嘲笑他的机会。

心情愉悦之余,王尚德问韩和道:“也就是说,来年年初,贵军便可与我南阳军联手对付长沙的叛军咯?”

“这……也不一定。”

事前得到赵虞叮嘱的韩和,自然不敢把话说满。

听到这话,王尚德顿时就有些不悦了:“什么叫‘也不一定’?”

韩和摊摊手说道:“将军息怒。……我颍川虽有近十万兵卒不假,但其实大多都是各县县军,平日分散在各县,召集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再者,卧牛山上的群寇至今还未剿清,周都尉怕他率大军至汝南后使我颍川守备空虚,遭到卧牛山贼的报复。”

『一群山寇,你周虎剿了四个月还未剿灭?』

王尚德险些将这话脱口而出,但最终他还是把这话给咽了回去。

一来他也不想得罪那周虎,二来,对于那群卧牛山贼的难缠,他也略有耳闻。

他忍着不快说道:“最起码能把陈陌与褚燕二人的军队调至汝南吧?”

韩和惊讶地看了一眼王尚德,旋即摇头说道:“恐怕也不成。……陈陌陈上部都尉的军队,年后首先要助周都尉围剿卧牛山贼,毕竟留着这股山寇实在威胁太大。至于褚燕褚上部都尉,他要负责护送祥瑞公主返回邯郸。”

顿了顿,他解释道:“因为祥瑞公主想回邯郸看望天子,又怕途中遇到什么危险,因此要求褚上部都尉沿途保护。”

“……”

王尚德目瞪口呆,竟无言以对。

喘了几口粗气,他硬生生将即将脱口而出的一句怒骂给咽了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