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希望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希望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6:04 来源:书海阁

第486章 大明的希望

张安世拿着马愉的拜帖,沉吟了片刻,才道:“去告诉他,本王知道他的来意,去和他说,今日本王有要事在身,就不与他相见了。他是一个买卖人,做买卖嘛,有利可图即可为,教他不必有什么担心。”

校尉听罢,便出了去,外头马愉正在焦灼地等候。

校尉将张安世的话转述之后。

马愉却笑了笑,道:“学生明白了,只是……”

他从袖里掏出了一份章程,道:“只是还有一些事,这是一份学生的章程,烦请呈送殿下。”

那校尉狐疑地接过了这一份章程,当下,也没有犹豫,又去见张安世。

张安世打开了章程,细细看过,口里道:“你看看,你看看,这人怎么这么客气呢……嗯……这既是他的美意,张某人也就却之不恭了,你去告诉他吧,事情本王已经知道了,一切依他便是。”

马愉在外,又侯了片刻,等校尉出来复述了张安世的话,他才长长的松了口气,好像了却了一桩心事一般,当即便朝校尉道:“多谢。”

他下意识地掏了几个银元,要塞给校尉。

校尉却不接,只是道:“大可不必,不敢触犯家法。”

马愉笑了笑,随即便走。

回到了马氏船行的铺面,这马愉便已忙活开了。

他当即让人取了文房四宝,写了一些诗词,又作了几幅画。

过不多时,便有心腹马三来,道:“少爷,打听到了,山东的同乡馆,有几个和咱马家相熟的人,没想到他们也迁来了和州。”

马愉当即询问了是哪几家人,便提笔修了几封书信,吩咐马三道:“待会儿送过去,态度要恭谨一些。对了,我还听闻,抚州吴氏,也已到了和州?”

马三为难地道:“这个……小的去打探一下。”

马愉叹口气,道:“当初读书,吾师吴先生,与抚州吴氏,颇有渊源,承蒙吾师教诲,迄今想来,依旧还铭记先生教诲之恩,打探了住址,迟一些我去拜会。”

马三连忙应下,匆匆去了。

过了正午,马愉的车马,便抵达了一处新的宅邸。

因为宅邸虽是刚刚营建不久,所以什么都是新的,却因为新,又好像少了些韵味,马愉投了拜帖,不久之后,便有人出来。

这人居然是吴同,没错,就是朱棣头一天来到这和州所见的那位吴同。

吴同纶巾儒衫,谦和地上前与马愉见礼。

马愉道:“冒昧来访,实在万死。”

吴同却喜道:“状元公能光临寒舍,乃吴某之幸。”

“状元公不敢当。”马愉道:“说来惭愧的很。”

说罢,与吴同一道进入吴府厅中。

吴同叹道:“伱瞧,这儿什么都是新的,却总觉得不习惯,还是抚州老宅好。”

他摇摇头,一脸惋惜之色。

马愉却只笑了笑:“当初恩师,屡屡提及吴学兄,直到今日,才有缘拜会。”

吴同道:“我的四叔,也曾提及过状元公,谈及状元公时,就曾有过定论,说是他担任学官十数年,所阅人物,状元公最是聪慧,将来必能高中,当时吴某还不敢相信,不料此后果然如四叔所料。”

马愉微笑,读书人的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往大里说,天下的读书人如过江之鲫,可往小里说,这师生、同窗、同年、故旧、姻亲、同僚的关系,你真要去细论,总是能攀上一个。

退一万步,即便这些关系攀不上,这同窗的同窗,故旧的故旧,姻亲的姻亲的关系也能梳理出来。

何况马愉这样的状元公,也算是闻名遐迩的缘故。

马愉问起吴同四叔的情况,吴同道:“已经仙去了。”

马愉于是露出了悲戚之色。

吴同安慰他:“贤弟不必如此,世事难料。”

马愉压下泪意,便道:“学兄在此,住的惯吗?”

吴同道:“起初是不惯的,可没法子,时日久了,也就慢慢的习惯了。没法儿,天意弄人啊!哎……前日,我在酒肆,竟还遇到了……”

他本想说起此事,却又觉得心里堵得慌,便索性撇开话题,勉强笑了笑道:“毕竟来此住的,也非我一家,倒有不少的同乡和故旧在此!以往在抚州的时候,那也难得聚一次,现在倒好,都在和州,偶尔相聚,谈谈诗文,论一论文章,喝茶饮酒,倒也能彼此安慰,苦中作乐。”

马愉道:“却不知哪些旧识?”

吴同道:“晋江刘三羊,临江朱文……”

他一口气,说了不少。

马愉侃侃而谈道:“刘公的书画,我久已闻知,朱先生的文章,我也曾拜读,当初曾拍案叫绝,不曾想,朱先生也在此。”

吴同浅笑道:“他们也久闻状元公的大名,明日有一场诗会,状元公可有闲情?”

马愉会以微笑,道:“若肯引荐,实乃马某三生之幸。”

于是,二人又谈及书画和文章,吴同将自己近年所作的几首诗出来,请马愉斧正,马愉倒也痛快,竟是直指了几处缺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吴同非但不怒,反而大喜:“对对对,哎呀,真教吴某惭愧,当初就觉得颇有遗憾,今蒙贤弟指教,方知问题出在何处。”

读书人之间就是如此,若马愉只是寻常读书人,指摘出一些错误,或许别人要翻脸,可马愉乃赫赫有名的北地状元,指出了错误,这吴同非但不会觉得唐突,反而乐于接受,甚至认为这是一桩美事。

彼此之间,好像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很快便已熟络。

马愉告辞的时候,吴同亲昵地将他送至中门,彼此相互作揖,吴同道:“记得明日巳时醉仙楼,到时还要请贤弟赐教。”

马愉道:“绝不敢延误。”

次日,马愉便如约来到了了醉仙楼。

这里早有许多的读书人在此了,都是来参加诗会的,吴同一一介绍。

众人都听闻过马愉的大名,纷纷见礼,马愉本就是读书人,如何应对,如何谈吐,又如何机智与人打趣,早已是融会贯通,谈及诗文,也总有几句惊人之语,引来大家称好。

此后,又与人相互换了名帖,端的是如鱼得水一般。

一连数日,马愉几乎忙的脚不沾地,不是赴会,便是登门造访,这马三跟着马愉,人都麻了。

当初不做状元,舍弃了功名要经商的,是自家少爷,现在又凑读书人热闹,与人谈诗,讨论书画,阐述功名文章的,还是自家这位少爷。

以至于连生意上的事,他家这位少爷也来不及过问了,连查账的时间都没有,几乎是从早到晚,不眠不歇。

倒好像要恨不得,将这天下各处至和州避祸的读书人,都要认识一个遍一般。

一连数日,和州都是阴雨绵绵,空气中弥漫着冰凉的湿气。

朱棣的行在里头,这朱瞻基好像一下子失踪得无影无踪一样,不过朱棣不以为意,他自知自己这孙儿要忙碌的事太多,他倒也怡然自乐,每日都会有从南京城送来的奏疏来,作为皇帝,该干的事儿还是老老实实地干,可作为皇帝,衣食住行都是尽可能的好一些。

而杨荣和胡广几个人就惨了。

毕竟行在很小,宽敞的地方,自然是陛下拿去起居,几个文渊阁大学士,还有几个部堂尚书,只好一起塞在衙署的签押房里办公,私人的值房是没有的,大家摆着案牍,各在一处角落里拟着票拟。

亦失哈兴匆匆地来,却见朱棣和张安世正在论事。

询问的,自然是那陈登是否有了突破口。

张安世的神色不太好,正沮丧地道:“陛下,这陈登,倒也硬气,此人心怀死志,死也不肯开口,这样的人……说起来,臣也对他佩服。”

朱棣呷了口茶,皱眉起来,道:“如此硬气,那就不是寻常的乱党了,必有更大的图谋。”

“是。”张安世道:“臣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关照过陈礼,教他再想办法。”

亦失哈蹑手蹑脚地站到角落里,听到这里,便忍不住道:“陛下,奴婢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亦失哈如今已显得谨慎了很多,毕竟这一次陈登一案,直接一闷棍将他砸晕了,到现在还没有缓过来呢!

朱棣瞪他一眼道:“有话便说。”

“陛下……”亦失哈道:“东厂自犯下大错之后,如今……为了亡羊补牢,倒也尽力地查探了一下,却发现……近几日……在这和州,突然许多士绅三五成群的聚集,且牵头之人……活动异常的频繁,都是打着诗会和谈古论今的名号,其中……对朝廷颇有微词。奴婢在想……这些……是否就是陈登的余党,此时借以以文论友的名义结社,别有所图?”

朱棣听到这些,立即警惕起来,皱眉道:“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也敢如此?”

张安世抬眸看着亦失哈道:“此人是谁?”

“叫马愉。”亦失哈道:“就是当初那个状元,此后从商,买卖做的不小。”

张安世:“……”

张安世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终于知道,为何那马愉非要跑来找他了。

当时还觉得这个家伙过于谨慎,过于小心呢,没想到……这家伙居然如此的深谙人性。

朱棣对于这个马愉,也有很深的印象,便道:“朕当初见他,倒像忠民,熟料……”

张安世笑了笑道:“陛下,这与读书人交往,也算罪过吗?若这样说的话,皇孙在和州,也与不少读书人和聚集来此的读书人颇有往来,难道皇孙殿下……”

亦失哈:“……”

这种比较,也不是普通人能敢这样和皇帝说了。

有时候论大胆,亦失哈是真服张安世。

想到这个,亦失哈便忍不住羡慕张安世。人和人是不同的,人家张安世有底气。

看,朱棣听罢,脸色反而温和了不少。

张安世又道:“还有一些事,陛下,这几日,臣倒是……和这马愉,促成了一些事。”

朱棣看向张安世,不禁透出一丝好奇,道:“何事?”

张安世微笑道:“马愉的船业,为了募资,倒是让栖霞商行注了一些资金给他的船行,购置了一些船行的份额。”朱棣一听,立即就明白了。

这马氏船行,原来栖霞商行也有一份,栖霞商行,朱棣又占股,论起来,这是自家的买卖呢!

这下子,朱棣心里就有数了。

当即,朱棣便朝亦失哈吼道:“入你娘,成日杯弓蛇影,正经事不干,逮着无辜的忠民去查探,要干点正经事,如若不然,朕要东厂有何用?”

亦失哈:“……”

这亦失哈顿时露出了委屈之色,慌忙跪下请罪:“奴婢万死,奴婢……往后,再不敢……不敢……了。”

张安世立即道:“可说起来,亦失哈公公如此尽心,已是难得了。陛下,其实查一查,也没什么不好,最怕的就是下头的人,不肯尽心尽力。”

尽心是态度问题,查错了是本事问题。

亦失哈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这一番话,便令朱棣的怒火一下子消了下去。

朱棣当下便道:“这倒也没错,厂卫本就是捕风捉影,起来吧。”

亦失哈悻悻然的站起,心里酸酸的,他觉得自己今年好像百事不顺,好像干点啥都会出错。

莫非……是这东厂克自己?

“奴婢谢过陛下。”

朱棣只颔首。

过不多时,杨荣等人便一道来见,杨荣先是禀奏了一些各部堂的事。

朱棣耐心听了听,只是边听,眉头微微皱起,猛地道:“杨卿,卿等怎么身上有股酸臭味?”

杨荣几个顿时讪讪,一脸无语之色。

胡广倒是尴尬地道:“陛下,行在这儿,沐浴一趟不易……臣等……臣等……”

朱棣露出恍然大悟之色,随即便叹道:“难为你们啦,等这钱粮之数,大致地出了结果,朕便摆驾回宫,诸卿再坚持一些日子。”

杨荣便道:“臣等蒙陛下厚恩,些许困难,不足挂齿。”

朱棣嗯了一声,似想到什么,却是心事重重地道:“皇孙今日去了何处?”

“听闻,下乡去查问水利了。”

朱棣道:“水利可是大事,朕听闻,他在太平府时,就曾担负过水利的重任?”

一旁的张安世立即如数家珍道:“曾在当涂县负责过。”

朱棣点点头,接着道:“年轻人就该多历练一二,朕当初,就是这么历练出来的,当然……从前只需知农耕,通兵马,便足以了。可现今,却大不相同,瞻基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张安世笑道:“是,臣也是这样认为。不过历练是一回事,重要的还是皇孙能够正心诚意。京城之中,不少勋臣之后,倒也想让他们去磨砺一番,可他们的心思,却在飞鹰逗狗上头,却也难成大器。”

朱棣闻言笑了起来,一脸与有荣焉地道:“是啊,还是要看其心志。”

正说着,外头有宦官欢喜地进来道:“陛下,皇孙回到了。”

“叫来。”朱棣大喜,整个人似一下子有了无穷的精神气。

不久之后,朱瞻基便带着几分疲惫回来,朝朱棣行了个礼:“孙臣见过皇爷爷。”

朱棣目光灼灼地看着朱瞻基,亲昵地道:“方才还说起你,怎么样,很是辛苦吧。”

“倒也不辛苦。”朱瞻基道:“孙儿出入都有车马,乏了随时有人为孙儿预备休憩之所,饿了便有人供奉酒食,与那百姓相比,已不知轻松多少,谈何什么辛苦呢。今日孙臣见农人们播种,都是清早摸黑出门,一家老小,在田间劳作,正午也不回家,却都是吃着清早带来的几个蒸饼,草草果腹,今日还有阴雨,遮风避雨之物,也不过是一个斗笠而已,身上的衣衫湿漉漉的,也来不及更换。”

朱棣听罢,倒是肃然。

杨荣等人暗暗点头,下意识地看一眼张安世。

心里嘀咕,张安世这样的人,竟是教出了皇孙这般的圣孙,真是……真是不可理喻。

当然,杨荣并非是对张安世的能力有什么成见,也不是揣测张安世的道德问题,只是这张安世的好吃懒做,却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却见朱瞻基又道:“还有许多,都是和孙臣这样的少年,却比孙臣黑瘦了许多,却也跟着父兄,在田间忙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赤足被泥泞中的杂物割伤了,也浑然不觉。”

说到这里,朱瞻基露出感触之色,接着道:“此种情景,孙臣所见实在多不胜数,这还是和州,百姓们已分取了田地,若是其他的州府,就更加无法想象了,可见民生多艰,若非亲眼所见,寻常人实在难以想象。”

朱棣则是不由感慨地道:“太祖高皇帝若知有此子孙,必要喜不自胜。”

朱瞻基又道:“除此之外,就是和州这边,大抵也已统计了今年的钱粮数目,当然,这只是和州本州的折算,夏税还未征收,只是粗略的估计罢了。”

朱棣眼眸一亮,很快从感慨中走出来,当即振奋道:“是吗,这样的快?”

……

今天有事要忙,于是调了闹钟凌晨三点起来码字,老虎觉得自己也是拼了,好吧,继续求个月票吧,嗯,亲爱的同学们,投个票,让劳碌的小老虎高兴一下吧!

喜欢我的姐夫是太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的姐夫是太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