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五百三十二章 行万里路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五百三十二章 行万里路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6:04 来源:书海阁

第532章 行万里路

胡广见了张安世来,兴冲冲地张安世打了招呼。

张安世道:“胡公的气色倒是不错。”

胡广笑了笑道:“还好,还好,听闻宋王殿下去了一趟饶州,却是不知……”

张安世笑吟吟地道:“正好有事寻你呢。”

胡广便笑道:“走,里头去说。”

这态度的差别,跟以往真是天地之差!

都是文渊阁大学士,不过胡广先入阁,论资排辈而言,自是进胡广的值房。

这里昏暗狭小,张安世便一面落座,一面道:“等这新的文渊阁建起来,这值房不但要宽敞,还得用上玻璃,否则……用这纸窗,实在太昏暗了!”

说着,他双目又左右看了看,接着道:“胡公你是不知,如今有一些府邸,已经大面积用玻璃来进行采光了,栖霞那边的玻璃作坊,供不应求。哎……大家都劳于案牍,可不能因此而熬坏了身体。”

胡广也不由感触地道:“医学院的大夫,也是这样嘱咐的,说老夫身上有三害,其一便是腰骨不好,是久坐的缘故,其二是老眼昏花,迟早要患眼疾,其三是风痛,是久处潮湿的缘故。”

张安世道:“这可不得了,需好生养一养才好,如若不然,久而久之,再过一些年,便痛不欲生了。”

胡广微笑,看张安世更觉得顺眼了许多!

别人说这些话,都是口惠而不实,张安世不一样,张安世一旦开口说这样不好,却往往真可能给你落实一点好处。

当然,胡广也不是贪图好处的人,他主要还是担心杨公。

不过胡广没有往上头继续深究下去,却道:“殿下方才说有事……”

“是这样的。”张安世道:“胡公是江西人吧?”

胡广点头。

张安世道:“江西这边,皇孙开修铁路,在江西开始雇工,此事,胡公知否?”

胡广道:“奏报倒是看了,不过铁路司的事,说实话,老夫毕竟不擅长,也不好细究,术业有专攻嘛。”

张安世笑了笑道:“不过江西民风还是太保守。因而,愿意应募者寥寥,说到底,终究还是有一些无良的士绅,妖言惑众,百姓们不敢应募。”

胡广皱眉,叹口气道:“江西文风鼎盛,人人崇尚读书,如今想教大家改变,总还需一些时日。”

张安世居然没有辩驳,反而干脆地点头,道:“这却是实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万事,总要有人开这个头!”

“胡公……的家乡就在吉水县,现在铁路到了饶州,不日,要去南昌府,更会去吉安府。殿下现在有意招揽贤才,既要劳力,也需一些左右臂膀,若是有人去相投,尤其是像胡公这样出自书香门第的人家率众去,为铁路司效力,那么这江西的军民百姓见了,可能就不会有这样多的抵触了。”

胡广听罢,倒是有些小心起来!

说来也可怜,他的族人,总是要被人惦记。

杨公劝他别和族人牵涉太深。

解公想骗他的族人去爪哇。

陛下惦记着他的那些族人,磨刀霍霍。

现在好了,宋王殿下,也来盯上了。

胡广不免感觉既心塞又心累!

同时立即警惕又小心地道:“这……这……修铁路?他们也不懂。”

张安世看着胡广的反应,又怎么不明白?

他却像是没看破一般,依旧泰然自若地笑着道:“铁路司里头,什么样的人才都要招揽,既需治政之才,也需治军之才,更需判官,还需大量的教师、医者、匠师,当然,所需最多的还是劳力。”

胡广咳嗽:“这个……这个……嗯……”

张安世道:“铁路司并非是教大家服徭役,是正儿八经给薪俸的,这铁路司现在招募的人,眼下暂时是以正式的员工为主,也定下了十五等的薪俸,这薪俸既靠资历,也凭借本领。早去早得。”

顿了顿,他继续介绍道:“不只如此,还要在沿线,修建住房,若是家里有孩子,也可就近读书,总而言之,虽说未必及得上为官,可只要真有几分本领,进了这铁路司,未必没有前程。”

胡广听罢,一时愣住。

若是这样,那还真是很有诱惑性的。

他低头,思索不语。

张安世道:“我知胡家有才学的人多,可胡公清廉,害怕被人诟病,所以一直避嫌,许多的子弟,都闲居于乡中,这样下去可不好,闲居久了,人是要荒废的,倒不如出来做一些事,既是帮了朝廷的大忙,也好教他们有一个去处。”

张安世这一番话,足以让胡广心动了。

他知晓张安世所说的这些好处,肯定是会兑现的。

张安世也恰恰说中了他的心事,胡广这些年,虽位列中枢,家里有三个儿子,还有不少的侄儿,不过胡广的性情,最是洁身自好,不敢将自己的子弟们带来京城,更不敢对自己的子侄们做什么安排,就是怕别人说自己徇私枉法。

甚至是科举考试,他也能不鼓励就不鼓励,也害怕一旦子侄们高中,反被人认为考官是看在了他胡广的面上,因而,许多子弟,到了秀才,便依旧还在乡中读书。只是这样下去,确实不是办法,他胡广倒是成就了清名,可子弟们却惨了。

现在,张安世希望他能让子弟们进入铁路司,这铁路司,总不算做官吧,而且现在也没人肯去,胡家子弟去,反而是帮助朝廷,于公于私,也没什么诟病的。

至于待遇……

他看着张安世道:“怎还有住房?”

张安世道:“就说吉安府吧,车站那边的地也不值钱,可为了大家安心的修建铁路,甚至将来运营铁路时出力,总要给人遮风避雨的地方。”

胡广带着疑虑道:“这……这会不会不妥?”

张安世十分坦然地道:“所谓食君之禄,才能忠君之事,修通铁路,乃是国策,若是铁路司的人都挨饿受冻,这像话吗?”

胡广点了点头,却还是慎重地道:“老夫得想一想。”

张安世便笑着道:“想吧,不着急,不过眼下铁路司在用人之际。胡公伱也晓得,如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正缺人手,所以待遇和安排自然不错,倘若是有才识的,且精通文墨之人,那就更是教皇孙殿下如获至宝了。不过……等将来……”

胡广:“……”

见胡广不搭腔。

张安世便起身:“我该回值房办公了。”

胡广抿了抿唇,手紧了紧,就在张安世即将转身之时,连忙道:“且慢。”

张安世很是随性地道:“胡公还有什么见教?”

胡广有些尴尬,咳嗽一声道:“那……那个……老夫终究还是需要问问族人的意思,报效之心,老夫是有的。可子侄们是否甘愿,总也要问一问。”

张安世便笑着道:“那么就请胡公有闲时,修书一封就是,其实这事,也不必急。”

胡广颔首。

张安世一走,胡广便开始琢磨开了。

他口里喃喃念着:“张安世理应不是这样的人吧。”

于是,在短暂的驻足之后,他猛地到了案头,取了笔墨,当即挥毫泼墨,片刻功夫,修了一封书信,道:“来人。”

有舍人进来。

“这一封书信,立即发出去。”

“喏。”

…………

“殿下,殿下……”

朱瞻基忙碌了一天,刚刚歇下,此时听到动静,不由皱眉。

不多时,便有书佐来道:“从吉安府,突然来了数百人,浩浩荡荡……竟来投咱们铁路司。说也奇怪,为首之人,竟有十几个纶巾儒衫的秀才,起初还以为是来滋事的,后来才知,是想来铁路司里公干。”

朱瞻基一愣,铁路司招募劳力就都已是捉襟见肘了,何况还是纶巾儒衫的读书人。

来了饶州这么多时日,一个读书人都不曾来应募。

一方面,这些读书人本就有家业,志不在此,再加上江西这边文风鼎盛,对铁路司抱有敌意,一旦投铁路司,是要教人瞧不起,戳脊梁骨的。

朱瞻基不免带着几分怀疑,喃喃道:“不会是探子和细作吧?”

细细一想,这又非是行军打仗,和细作有什么关系?

不过作为历练已久的朱瞻基,很快就定下心来,当即,朱瞻基道:“将为首之人请来。”

不多时,便有一读书人进来,三旬上下,一脸清瘦,却也仪表堂堂,进了朱瞻基的小厅,当即行礼道:“小民胡穆,见过殿下。”

朱瞻基微笑道:“吉安府来的?”

胡穆道:“是,小民乃吉水县人。”

“吉水县,胡氏?”朱瞻基看着胡穆,不由道:“吉水胡广,和你有亲?”

胡穆不俾不亢地道:“正是家父,小民家中排行第二,父亲胡广,在朝为官,长兄……则被陛下封了一个荫职。”

朱瞻基听罢,顿时脸色变了变。

他方才也只是下意识的一问,没想到居然是胡广的儿子。

他对那位胡广的印象,是保守和顽固的小老头儿,可他的儿子……跑来做什么?

朱瞻基当即道:“原来如此,你要入铁路司?”

胡穆道:“听闻铁路即将在江西修建,胡氏深受皇恩,自要献上绵薄之力!这一次,不但小民,还有小民的三弟,以及其他堂兄弟,以及一些远亲,还有乡中被小民一并说动来的族人,足有三百七十二人,多是年轻力壮,特来为殿下分忧。”

朱瞻基:“……”

胡氏乃是书香门第,累世为官,到了胡广这一代,更是位列宰辅。

可以说,算的上是江西布政使司内,一等一的人家了。

此番,胡家可以说是倾巢而出,这无疑对朱瞻基而言,是久旱逢甘霖。

朱瞻基努力按捺住心头的激动,道:“可是心甘情愿?”

胡穆谦和地道:“一切听殿下安排就是。”

朱瞻基大喜,随即道:“好,有功名之人,或安排在江西铁路司中任书佐、文吏,亦或在学堂里教人读书。没有功名的,却能识文断字的,需安排去铁道学堂修学三月,教授一些铁路的和蒸汽机的大致原理,而后以匠师任用。至于其余的,也一并安排在各工程队中行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朱瞻基道:“照规矩,你们是初入铁路司,所以即便如此,还是需先从文吏和书佐做起,你也不要觉得委屈,倘若当真踏实,本宫自有稳妥的安排。”

胡穆道:“是。”

有了这胡氏如此,确实有极强的示范效应,朱瞻基自是大喜过望,不过这些人到底能不能用,他还是留着一些心眼。

于是道:“你暂在铁路司下头的饶州站街道里头任文吏吧,协助铁路司,安置迁徙来的军民百姓,负责统计户籍。”

胡穆领命,而后,便出去向随来的族人说明了此事。

众人不由得沮丧,胡广修书来,还以为有什么重用,谁晓得……竟是教人为吏,亦或为普通的教师,甚至还有不少乡人,在此为苦力。

可胡穆却是老实人,道:“父亲既有安排,我等依着便是,父亲不会害我们,大家安分守己,好生听用便是。”

胡穆继承了胡广的性情,是个老实人,一直都在家读书,此番父亲修书来,他也不敢辩驳,虽然心里不免极为失望,却也不敢多想。

次日,便有司吏领了去,而后,便到了这饶州站,而饶州站比胡穆想象中还要糟糕,此地虽是土地已是平整,可现在许多的工程队,却还在夯实路基,许多车马,来回穿梭,尘土飞扬。

至于所谓的饶州站街道,实际上现在就是一块荒地,地是平整了,未来的规划,有站台,有市集,甚至还有许多的建筑,可眼下,大家却都搭着临时的工棚,暂时栖身。

那司吏,直接取了足足一箱子的文牍,教他先适应和学习,到了下午,再带他去监工。

铁路的修建,和街道没关系,街道现在主要除了安置人员之外,就是要将学堂还有医馆以及街道的衙署先修起来,因为人手不够,到时少不得连他这文吏,也要去监工。

一会儿功夫,胡穆便灰头土脸起来,实在是灰尘太大,而且到处都嘈杂,动辄有人吆喝,还有一些小贩和货郎,见此地人多,且这里的壮力都有薪俸,因而兴冲冲的便来贩卖一些杂货,为了招揽生意,便开始吆喝。

胡穆读了半辈子的书,哪里见过这样的架势?他低头,所谓的文牍,其实都是黄册,黄册其实就是户籍,招揽来的人员,一旦进入了铁路沿线,若是打算在此落户,那么便统统归于铁路司管辖,这是饶州站所掌握的人口情况。

整理了足足两个多时辰,按着方法,挑选出了几个黄册有些情况不明的。

便有人领他去吃饭。

只是此时,吃饭的地方……暂时还没建起来,却是有人挑着一担担的菜肴和米饭,到了这大工地上,直接开始分发。

大家各自拿着自己的工牌,去取饭即可。

胡穆一脸懵逼,他毕竟出自于书香门第,哪里见过这样阵仗,却见这取了饭菜之人,一个个拿荷叶包着,便各自寻地方蹲下,随即便狼吞虎咽,大快朵颐。

反是胡穆,扭扭捏捏的,只觉得黄土漫天,实在没有什么胃口,那司吏却是看穿了他的心思。

“瞧你细皮嫩肉,只怕家境不差吧,怎么……不习惯?放心,过几日就习惯了,你和那些劳力不同,劳力见着这些饭菜,觉得好像老鼠掉进了米缸里一样。可你这般的人,起初肯定是没什么胃口,不过……饿了几日,也就能和他们一样了。”

胡穆一时接不上话茬,嚅嗫了老半天,才道:“哦。”

司吏却兴冲冲地带着他领了饭,蹲下,却也懒得用筷子去夹,因是荷叶包裹的饭菜,索性直接用手去抓。

胡穆却只用筷子,小心翼翼地挑了一些看上去还能下口的东西,尤其是避免去夹那硕大的肥肉,那皮肉上,还可见一撮猪毛,却只取里头的黄豆,吃了几颗,不免道:“王司吏也是读书人?”

“当然,正儿八经的秀才。”

和胡穆截然不同的是,王司吏吃得津津有味。

胡穆则是惊讶地道:“却为何……”

“我不但是秀才,且还进了算学学堂,怎么,你想问什么?无妨的。”

“你怎生能习惯这个?”

王司吏哈哈一笑,道:“瞧你就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实不相瞒,我也一样,论起来,我家在宋元时,也是累世的公卿,不过我自小读了一些书,又被兄长带着去栖霞求学,这才知道,天地之广阔,世间又是什么样子。因而,便毫不犹豫地进了算学学堂,总算也学有所成,如今便来铁路司了。”

王司吏突然深深地看了胡穆一眼道:“大丈夫读书,不是效腐儒作文章,是效张骞,学班超,未必一定要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却也该做出一些真正的事业,好教自己此生无憾。”

胡穆:“……”

他觉得这王司吏,丝毫不像读书人。

却偏又像读书人。

喜欢我的姐夫是太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的姐夫是太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