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五百六十七章 快刀斩乱麻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五百六十七章 快刀斩乱麻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2 20:46:04 来源:书海阁

众人看向张安世。

朱棣显然对张安世的异议颇有几分兴致,便道:“张卿有何高见?”

张安世道:“若是朝廷退让,非但不会快速的稳住人心,反而会认为,他们有了可以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眼下既然有人谋逆,那么不妨立即调拨人马,预备平叛。否则一旦大赦,那么于许多观望的人而言,必是认为朝廷心生忌惮,那么今日倘若因为如此而大赦,那么明日又遇其他的事,岂不是……又要大赦?所谓日拱一卒,到了那时,朝廷就退无可退了。”

张安世顿了顿,继续道:“与其如此,不如采取霹雳手段,绝不使贼子得逞。”

张安世的话,显然是很令朱棣动心的。

因为朱棣本就是靠马上得天下的人,靠武力去解决问题,本就是朱棣的路径依赖。

不过朱棣也颇为信任杨荣,深知杨荣之言,也有他的道理。

果然,杨荣道:“宋王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只是老夫所虑的是,贼子遍布天下,朝廷若是调兵遣将,那么不免可能左右支绌。敢问,现在福建布政使司反了,朝廷要调拨多少人马,广西布政使司也反了,又需调拨多少人马?”

他在此故意停顿,继续道:“兵马开拔,需要多少粮草?粮草如何转运?这么多的粮草,经由这么多的州县,而这些州县……亦已开始观望,他们难道当真会真心实意支持朝廷平叛吗?倘若此时……又有贼子,趁势而起,突然袭击我大明的粮饷,又当如何?”

“短短时间之内,就反了两处,可见许多人,已是蠢蠢欲动,此时已走投无路,决心背水一战了。因而,朝廷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即是……天下至少会蜂拥而起二十甚至三十处地方叛军和反贼,那么朝廷需要多少人马,又需要多少时日平叛?”

“退一万步,朝廷的官军一到,可这些叛军,本就辗转于本乡本土,熟门熟路,官军一至,他们便即刻潜藏大山之中,亦或勾结当地的士绅进行藏匿,那又当如何呢?官军一直在那里常驻吗?平叛一久,必定要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不便,而滋生了贼子,遭殃的也还是当地的百姓。陛下,这样的叛贼,并非是来犯侵入我大明疆界的胡人与鞑靼,更非是寻常的官军哗变反叛,而是当地的士民,他们若是不断的袭扰,且处处都烽烟四起,臣所担心的,不只是百姓,而是疲于奔命的官军,辗转数千里,时日一久,士气必定受挫。”

杨荣随即看向张安世道:“宋王殿下,抗贼与平叛是情形是不同的,模范营当然是精锐,所以一旦遭遇外敌,必能克敌制胜。可若是模范营的军马,辗转数千里之后,抵达了叛军盘踞的地方,可当他们发现,他们所遭遇的叛贼,穿着的是寻常百姓的服色,甚至还有不少妇孺随军,那么……他们还能做到杀伐果断吗?即便可以做到,可这样的平叛时日一久之后,那么……士卒们杀戮久了,他们的士气又会如何?这些叛贼,绝不会选择与官军进行决战,必是四处流窜,而这……又当如何应对?”

他长叹了口气,道:“陛下,臣所忧虑的,正是于此!当然,天下出了叛贼,当然要火速平叛才好,这放在任何时候,都断然不可姑息。可今日的时局,却已朝廷眼下的处境不合,现在……各地的铁路已在修建,一旦铁路贯通,那么……平叛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哪里出了叛贼,官军便可立即乘坐着蒸汽机车朝发夕至,源源不断的粮草,也可随着铁路进行供应。所以臣以为,眼下可以大赦,大赦的目的,不是为了妥协,而是为朝廷争取时间,只要争取到天下各处的铁路能够大抵贯通,到了那时……再有这样的谋逆,便可轻而易举的破贼了。”

“反而是现在,不说其他,单说广西、福建二地,俱都有十万大山,道路崎岖难行,粮食转运困难,贼子随时可以远遁上山入海,这不但会因为连绵的战事,而使百姓受害,也会使朝廷增加大量的负担,而一旦贼子若是不能迅速剿灭,使他们还可在大山之中流窜,天下其他各地若是纷纷响应,则局面就更加无法挽回了。还请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而非只逞一时之勇,朝廷等的起。”

他这一番话,令朱棣立即陷入了沉默。

以至于张安世都不做声了。

杨荣摆出了实际的情况,模范营固然强大,可作为客军,在长途的跋涉之后,抵达了前线,可遭遇到的,极有可能是士人们裹挟的寻常百姓!且那里道路崎岖,多山,补给也是大难题,不只如此,就是对方熟悉地形,一旦远遁,又是追击的问题。

当然,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却是……明明只要先稳住人心,将铁路修好之后,那么……眼下这些平叛的难题,都可迎刃而解。

所以才必须大赦,先将人安稳住,而后朝廷全心全意修建铁路,等一切尘埃落定,哪怕秋后算账,亦无不可。

朱棣背着手,踱着步,脸上有着犹豫之色,而后猛地看向解缙,道:“解卿以为如何?”解缙道:“臣以为,杨公乃谋国之言,当今之计,确实这样对朝廷最为有利。”

胡广亦道:“臣附议。”

一直沉默的金幼孜,也道:“陛下,治大国如烹小鲜,一时的意气算不得什么,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又曰:九世之仇、犹可报也!对寻常人而言,自然要争一日之长短,可对朝廷而言,区区数年光阴,又算的了什么呢?眼下的情形,倒是杨公之言,最是稳妥,朝廷应该先将心思放在推行铁路上,这才是重中之重。”

朱棣背着手,驻足,他又沉默了。

文渊阁几乎是一面倒地选择在了张安世的对立面,当然,朱棣深知,他们的话确实有道理。

即便是最血气方刚时期的朱棣,只怕也会选择隐忍。

只是……即便朱棣恢复了理智,却也深知,理是这么个理,可一想到,到了这个时候,自己竟还要选择大赦,选择对这些该死隐瞒了户籍的赃官和豪绅们选择妥协,这不由得令朱棣如鲠在喉,一时之间,竟不由得长叹起来。

他忍不住幽幽地道:“杨卿之言虽不合朕心,却是颇有道理,哎……”

即使是身为皇帝,很多时候,也并不能随心所欲。

在朱棣内心挣扎的时候,张安世却是道:“陛下,臣却以为,杨公之言,固是老成谋国,却有一处,颇有失算。”

朱棣看向张安世道:“说。”

张安世道:“臣在想,这些士人,到底有多得人心,竟能裹挟这么多的百姓,杨公说的是,若是官军四处辗转,又需调拨大量的补给和军需,如今铁路尚未贯通,确实剿除起来,费时费力。更何况,一旦天下有许多贼子响应,那么……朝廷必定焦头烂额。那么……臣以为,何不如……臣只暂时需一支军马,即三五千模范营,便可火速平叛,陛下只需命臣为此番平叛的将军即可。”

朱棣诧异地看着张安世,道:“需要多少时日?”

“三个月之内……”张安世想了想道。

朱棣与杨荣等人彼此相顾,而后,朱棣倒是来了兴趣。

杨荣固然说的有理。

可架不住张安世便宜啊。

一个任命,给几千人,且能在三个月内平叛的话,那么杨荣等人所言的所有困难,也就不存在了。

于是本是十分纠结的朱棣,顿时振奋精神,道:“三五千人……是否少了?毕竟是客军,又是长途跋涉……若是贼子闻风而逃,只怕更加旷日持久……”

张安世则是从容地笑了笑道:“陛下……三五千人,足以。”

他表现出来的样子,甚至看不出半点为难。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朱棣当即道:“若能平定这些贼子,便可使其他蠢蠢欲动的贼子再不敢滋生妄念,这对大明而言,实是天下的功劳,卿尽心去办,若是功成,朕不吝赏赐。”

终于得到了朱棣的应允,张安世松口气,立即道:“遵旨,请陛下容臣……火速去准备。”

朱棣颔首道:“且去,需要多少,随时上奏。”

张安世再不迟疑,当即告辞出宫。

事情转折得实在有些快,这一下子,反而令杨荣等人风中凌乱了。

这种事,架不住的就是内卷啊,你卖东西,说的口干舌燥,好不容易让买主相信你这东西如何难得,工艺多少费时费力,成本如何高昂,结果隔壁有人凑上来,来一句这货我也有,一文钱你拿走。

杨荣在尴尬之余,却也不禁生出了好奇之心,其实细细思量,若是张安世当真能做到这些,那么……他的担忧,就确实是多余了。

毕竟对乱臣贼子妥协,本就要朝廷付出代价的,若是能火速平叛,将损失降至最低,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杨荣道:“陛下,宋王殿下之言……”

朱棣难得语重深长地道:“他的话,确实颇有几分教人难以置信,三个月虽说不短,可……即便大军开拔,抵达叛军所在,未必三个月也能做到……不过……张卿这十数年来,屡立奇功,朕此时……倒是很想看看,他如何再建奇功了。”

解缙人等,也不免暗暗点头。

其实朱棣这番话,也可以说是在场几人的心声了。他们与张安世打交道也不是一天半天了,在他们看来,张安世就属于怪胎一类,已经不能用常理来猜度了。

倒是杨荣仍带着几分不放心道:“陛下,是否还是做好最坏的打算?一旦平叛旷日持久……那么朝廷……”

朱棣想了想,显得有些犹豫,最后道:“可以做准备,且看战事进展,再行定夺吧!”

这算是最为折中的办法了,杨荣也不好再说什么。

解缙人等自也没有异议,纷纷道遵旨,便告退出去。

而此时,张安世却马不停蹄地回到了他的王府。

一到王府,却一下子振奋了精神。

其实张安世也不喜欢卷的,只不过,当杨荣等人提出了大赦之后,没有更好的办法之下,令张安世不得不立一个军令状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倒不是张安世是杀人狂,非要平叛不可。

事实上,如果能平和地解决好问题,张安世是非常愿意的。

可张安世却是深知,朝廷做了一次妥协,可能就会有第二次,这等事……会形成路径依赖。

这只不过是在恶性循环,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何况他也非常清楚,天下的地方官和豪绅,其实也在观察朝廷的态度,张安世有极大的平叛把握,当然……愿意选择快刀斩乱麻的方式。

不多时,便有许多人纷纷来拜见。

朱勇、张軏两位模范营的将军。

锦衣卫都指挥使陈礼。

邮政司卿胡穆。

来的人不多,可每一个人,都是重中之重。

而在此时,张安世却已提笔,唰唰唰地写下了一份命令,等胡穆一到,便立即对胡穆道:“邮政司那边,将这一份命令传达贯彻,要快!记住,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传达出去。”

胡穆接过了命令,只低头看了一眼,面上却依旧是宠辱不惊之色,说实话,这一年多来,他也算是见过大世面了,人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现在一般的惊吓,已根本无法让他失态。

于是胡穆神色平静地道:“喏。”

张安世随即看向陈礼,道:“叛乱的消息,锦衣卫已得知了吧?”

陈礼立即道:“殿下,早已掌握,卑下早已在挑选精兵强将,准备随时往福建布政使司与广西布政使司去,加强那里的锦衣卫力量。”

张安世颔首:“有什么消息,都要立即奏报,叛军肆虐的地方,所有的校尉,依旧还要各司其职,如若遇到了特殊的情况,可令他们就地潜伏。”

“喏。”

倒是一旁的朱勇忍不住道:“陛下可下旨平叛了没有?”

朱勇显得有些急不可耐,其实听到了叛乱的消息,他可以说是笑的合不拢嘴。

他们几个兄弟里,张安世自不必言,即便是那傻头傻脑的丘松,现如今也已有了封地,立下了奇功,威风的不得了,倒是教朱勇和张軏,不由得分外眼热。

他们二人,一个在操练武官,一个在操练军马。

操练武官的乃是张軏,其实就是建立一套模范营的军官体系,将这培养变得正规化,如此一来,才可为将来的大明军马,提供源源不断的骨干。

而操练军马的,自是朱勇,模范营已经几次扩充了,人数已至**万之多,如此庞大的精锐兵马,放在这个时代,实是可怕。

看着朱勇,张安世却是拉下了脸来:“你笑啥?”

“没,没笑。”朱勇立即撇下嘴,耷拉着脑袋道:“大哥,俺惊闻噩耗,伤心欲绝,咋又有叛贼了呢,大哥不信俺,可以问三弟,三弟晓得俺心痛的不得了的。”

一旁的张軏道:“大哥,俺就不瞒你,二哥……没心痛,他高兴的不得了。”

朱勇:“……”

就知道猪队友出在兄弟里。

张安世看着失语的朱勇,再看看一脸诚实的张軏,倒是没有生气,不由道:“哎……闲话就不多说了,你们高兴也好,不高兴也罢,眼下陛下已传下口谕,命我都督此事。当然,一切还要等到圣旨下来再说,如今……贼子猖獗,模范营……也要提前做好平叛的心理准备。”

朱勇立即道:“大哥放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莫说是区区蟊贼,便是再精锐的兵马,到了咱们面前,还不是切瓜切菜一般的容易?这些该杀的贼,看来是皮痒了,竟不晓得我们的厉害。”

张安世却站起来,他朝陈礼以及胡穆使了个眼色,似乎有什么话,想对朱勇和张軏说,于是二人会意,便告辞而去。

这殿中,便只剩下了兄弟三人。

张安世这才走到朱勇的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对朱勇道:“二弟,你现在急着立功吧?”

朱勇似被戳穿了心事,面不禁的一红,便嘟囔着道:“急是急了一点,不过……若是三弟也想立功……俺让他也不是不成……”

张安世笑了笑,却是道:“如果……我说这一次你立不了尺寸之功呢……”

“啊……这……”

见二人都露出了失望之色。

张安世却是叹口气道:“要怪只怪大哥,这模范营这把刀,磨得太锋利,也磨得太急了,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便是如此。此番平叛,能借助模范营的不多,所以两位兄弟……只怕还要再忍一忍了。”

朱勇是急性子,不由道:“不用模范营,还能用哪一支军马?莫不是那铁路司的护路卫所吧?”

张安世却是神秘兮兮地勾起一抹笑意道:“谁也不用,大哥我要撒豆成兵!”

本章完

喜欢我的姐夫是太子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的姐夫是太子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