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北颂 > 第0722章 辽国岁币入汴京

北颂 第0722章 辽国岁币入汴京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7:0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诸位且在此处稍等,老夫去找户部的官员过来清点财物……”

王曾十分激动的对吕夷简等人说了一句,回身就往自己的马车上赶。

寇季在王曾离去的时候,朗声道:“其中有两船的东西,是我寇府的家资……”

王曾脚下略微一顿,头也不回的道:“老夫知道了……”

说完这话,他就攀上了自己的马车,吩咐马夫赶着马车往户部衙门所在的位置赶去。

寇季所说的有两船东西是寇府的家资,王曾一点儿也没在意。

别说寇季说两船了,寇季就算张嘴说五船,王曾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寇礼押送回来的钱财,对朝廷而言,那是意外之财,朝廷平白的得了这么大的好处,于情于理都得给寇府分润一些。

不仅得给寇府分润,还得给寇礼升官,彰表寇礼的功绩。

毕竟,朝廷能得到这么一笔意外之财,明面上看,是寇礼的功劳。

寇季在王曾走后,看向了吕夷简,撇撇嘴道:“吕公能否将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吕夷简刚才可没少冷嘲热讽寇季。

如今事情出现了大反转,寇季自然要找回场子。

吕夷简听到了寇季的话,两腮有些羞红,他瞪了寇季一眼,冷哼了一声,甩了甩袖子,背负着双手离开了渡口。

张知白哭笑不得的指了指寇季。

似乎在埋怨寇季不该拿这种小事让吕夷简难堪。

寇季淡淡的一笑。

他向来都是那种报仇不过夜的人,吕夷简刚才没少給他添堵,他如今碰到了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吕夷简。

他现在的地位跟吕夷简相当,身份也相当。

从根子上论,一属文,一属武,应该是死对头才对。

他没在朝堂上跟吕夷简作对,已经很仁义了。

张知白大概能猜到寇季的几分心思,摇头笑了笑,道:“吕公和王公已经走了,老夫也不适合留在此处,老夫先行一步,回头你有时间,到老夫府上来坐坐。”

“改日一定登门拜访……”

张知白说了一句客气话,寇季也回了一句客气话。

客气过后,张知白离开了渡口。

寇季重新回到了大船边上。

望着船夫们卸下的海量财物,寇季的心情也是十分复杂。

寇礼虽然负责押运这一批财物,也知道这批财物是谁交给他的,但却不知道这批财物从何处而来。

此事只有寇季心里清楚。

寇礼负责押送的财物,确实由海上而来,只不过不是藩属的贡品,而是曹利用带着人在海外劫掠的贼赃。

海外藩属确实多,但真正愿意向大宋献上珍贵厚礼的,能有几人?

一个个不到大宋来打秋风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向大宋献上丰厚的贡品。

曹利用带着正规的兵马,拿着最锋利的武器,在海外劫掠了多年,劫掠到的钱财,自然不止这些。

其中一大部分,已经被暗中消化了。

送到汴京城里的,只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

曹利用在寇礼回京的时候,没有知会寇季一声,就准备了如此庞大的财物,让寇礼押送着回京,是存心在恶心寇季。

他知道这些财物出现在汴京城以后,必然引起轰动,所以提早准备好了献贡的文书,让寇礼一并捎回来。

反正他这些年消灭的海上小国不知凡几,冒充那些被他消灭的小国,轻而易举。

他之所以提前准备好了文书,就是为了避免寇府担上了贪财的名声。

寇季通过曹利用的举动,轻而易举的就推断出了曹利用的用心。

狗日的就是想恶心他。

单纯的恶心他。

原因很简单,曹利用此前在搬离雷州以后,想在海外立国,并且邀请了寇季去海外当国主,让寇季别待在汴京城内受窝囊气。

但是被寇季拒绝了。

曹利用因此,想恶心他一下。

曹利用也只能恶心他一下,余下的事情,什么也做不了。

曹利用这些年在雷州过的十分快活,在海上也闯出了偌大的名头。

但曹利用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寇季的支持之上的。

寇季若是不支持他,他瞬间就会沦为一个普通人。

曹利用在雷州用的人,有一半是从保州过去的,还有一半是招安的匪徒。

但无论是保州过去的,还是被招安的匪徒,他们都忠于寇季,而非曹利用。

保州过去的人忠于寇季,不用多说。

雷州的匪徒们之所以忠于寇季,跟保州过去的人有关。

保州过去的人,大多都是正规训练出来的悍卒。

那些匪徒们被收编以后,自然需要他们重新整编、重新训练。

保州过去的人,在训练他们的时候,时常将寇季挂在嘴上。

时间长了,那些匪徒自然被洗脑了。

一个个对寇季,那是忠心耿耿。

加上寇府的人时不时的送一些他们缺乏的物资过去,他们吃的用的,有一大部分是寇府提供的,他们怎么可能不忠于寇季?

曹利用虽然率领着他们,但是想策反他们,却很难。

此外,他们用的一切军备、船只,全部是寇府提供的,也全在寇府人手里掌握着。

曹利用就是想私底下干点啥,也干不了。

曹利用初到雷州的时候,也起过其他心思,明里暗里跟寇季斗了几场,斗输了以后,就彻底认命了,死心塌地的帮着寇季打工。

在寇季眼里,曹利用就是个鹰。

你熬不过他,你就会被他玩了。

你要熬得过他,他就会对你忠心耿耿。

只是这一只战鹰,如今有些调皮了。

寇季在考虑,要不要传一个口信过去,让人将曹利用吊起来打。

些许财物,给朝廷了就给朝廷了,寇季并不在意。

如今寇府的钱财有多少,寇季自己都算不清楚,他不差那点。

他在意的是曹利用对待他的态度。

就在寇季思量要不要派人去收拾曹利用的时候,王曾已经带着一帮子户部的官员,风风火火的赶到了渡口。

寇季吩咐船夫和寇府的仆人将寇府的财物装车以后,将剩余的财物丢给了王曾,然后带着人回到了汴京城内的寇府大宅。

寇府大宅,两次借给了朝廷存放钱财,许多的桌椅等物,都被堆放在了一处。

寇季提早吩咐人收拾了一番。

寇季带着寇礼回府以后,寇府大宅已经收拾妥当。

一家人简单的吃过了一顿便饭以后,寇季就带着向嫣和寇天赐离开了寇府大宅。

临走的时候,寇礼非要给向嫣和寇天赐塞黄白之物,向嫣也就象征性的收下了。

出了府门。

坐上了马车,向嫣抱着已经睡过去了的寇天赐,坐在寇季身旁,低声道:“公公……似乎很怕你?”

不等寇季开口,向嫣又补充了一句,“似乎他们所有人都怕你?”

寇季淡然笑道:“谁知道呢。我也没对他们干什么,我也不明白他们为何怕我。”

向嫣狐疑的看着寇季。

寇季淡淡一笑,没有多做解释。

寇礼之所以怕他,恐怕跟寇礼在雷州的经历有关。

寇季初次派人前往雷州的时候,寇礼总是仗着他爹的身份,出面干涉许多事务。

然后寇季就下了一道命令,让他派去的人不必在意寇礼,就当寇礼不存在。

没过一段时间以后,寇礼彻底变乖巧了,再也不敢插手任何事务了。

原因无他。

寇季派去的那群杀才,开始杀人了。

那群家伙在半法之地,还有所收敛。

到了法外之地,一个个就如同洪水猛兽。

为了敛财,为了抢地方,他们不知道杀了多少人。

反正他们每次出海归来的时候,身上都充满着血腥味。

寇礼闻过了他们身上的血腥味以后,就再也没敢管他们的事。

身出这个世代,又是官员,寇礼是见过死人的,也见过不少杀人凶犯。

但是他见过最恶的人,也没有他们身上的血腥味浓。

一个杀才,寇礼不怕。

可是一群杀才,寇礼是真怕。

不止寇礼怕,他身边的家眷也怕。

也正是因为如此。

寇礼等人对寇季这个能隔着千里之遥镇住一群杀才的人,生出了恐惧之意。

此事寇季不想跟向嫣多说,所以向嫣问及此事的时候,寇季只能一笑而过。

向嫣没问出此事,就想到了其他事,“公公似乎跟你并不亲近?”

寇季淡然笑道:“我小的时候,他就外出游学了。我到汴京城以后,他一直处在禁足当中,后来有被外派到了外地。

他虽然是我爹,但是我们相处的时间却并不长。

不怎么亲近,那也正常。”

向嫣心里有些不好受的道:“可是妾身瞧着公公跟其他儿女亲近,却对你不怎么亲近,心里就十分难受。”

寇季失笑道:“我喜欢一个人,我也习惯了孤独。”

“你不孤独,你有妾身……”

“还有赐儿……”

“……”

寇季哈哈大笑,“对啊,我还有你和天赐。所以你不必替我难受。反正我一点儿也感觉不到难受。”

向嫣重重的点头,抱着寇天赐靠着在寇季的肩膀上。

一家三口离开了汴京城以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寇府大宅。

王曾在拿了寇季献上的海量钱财以后,立马将此事写成了奏疏,递给了赵祯。

赵祯派遣鸿胪寺的人,将寇季献上的文书中提到的几个藩属列入到了可交往的邦国之列以后,又为寇礼升了个官。

寇礼被升迁到了礼部,出任膳司员外郎。

一个闲散的官职,不用经常去坐班,也不用上朝。

寇礼上了一道谢恩的奏疏。

此事就算了结了。

为了避免寇府担上恶名,朝廷还特地下发了一份邸报,澄清了一下贡品的事情。

此事彻底风平浪静以后,已经到了年节。

今年的年节,格外的热闹。

在年节临近前,赵祯就下达了金吾不禁的命令。

去年年节,赵祯不在汴京城,所以今年年节,一定要将去年的热闹补上。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

汴京城就进入到了浓浓的年节气氛中。

汴京城各处张灯结彩,爆竹声一日赛过一日,好不热闹。

最热闹的还属于腊月二十八这一日。

腊月二十八。

辽国使节押送着送给大宋的岁币进京了。

一大早。

百姓们就簇拥到了辽使所要经过的街道两旁。

大宋给辽国送了十几年的岁币,如今轮到辽国给大宋送岁币了,大宋的百姓自然觉得提气,自然要聚在一起看一看,往年孤傲的辽人,今年来送岁币的时候,是何模样。

百姓们在街道两旁守了许久,一直到了艳阳高照的时候,才等到了辽使的队伍。

领头的是辽国的重臣杨慎行,随行的官员、兵丁,皆是汉人。

辽皇耶律隆绪似乎早就料到了大宋的百姓会围观他派遣到大宋的使节团,所以一个辽人也没有用,全部派遣的是汉人。

百姓们看到了辽使出现以后,一个个一脸振奋,准备喊一些话,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

但是看到了辽国使节团皆是汉人以后,眼中充满了失望的神色。

他们要看的是辽人低头,而不是曾经的自己人向他们低头。

百姓们没有看到辽人,也就失去的呐喊的心思。

杨慎行带着人从百姓中穿行而过的时候,就看到了诡异的一幕。

街道两旁的百姓,一个个瞪着眼盯着他们,却无一人说话。

所到之处,静悄悄的。

杨慎行竟然被百姓们看的有些头皮发麻。

一行人在路过州桥的时候。

有人冲着他们的队伍里啐了一口唾沫。

然后所有人开始冲他们啐唾沫。

杨慎行忍辱负重,带着人抵达了皇宫门前的时候,所有人已经被唾沫洗礼了一便。

杨慎行一行人抵达了东华门前,就看到了东华门前的金水桥上站着一人。

那人覆手而立,盯着他们。

杨慎行仔细辨认了一番以后,发现是寇季,赶忙开口喊道:“可是大宋枢密使寇长生?我乃是大辽……”

杨慎行要跟寇季套近乎。

寇季却没有跟他套近乎的意思。

寇季冷冷的盯着杨慎行一行人,道:“你们是何人?”

杨慎行略微一愣,猜出了寇季可能要为难他,所以没有再套近乎,他拱手一礼道:“我乃大辽使节杨慎行……”

寇季冷哼了一声道:“大辽?番邦属国,安敢在我大宋面前称大?”

杨慎行闻言,心中暗叹了一声,再次拱手道:“我乃辽国使节杨慎行……”

寇季冷声问道:“辽国使节入我大宋,所为何事?”

杨慎行赶忙道:“奉我皇之命,送岁贡给大宋皇帝陛下……”

寇季冷哼道:“既然是送岁贡的,又为何带刀兵入城?”

杨慎行一脸茫然的看着寇季。

寇季冷声道:“我大宋新律,但凡番邦使节入京,一律不得带刀兵。”

杨慎行当即要反驳。

就听寇季继续道:“那个番邦不遵从,可以原路返回,静等我大宋兵马降临。”

杨慎行立马闭上了嘴,十分屈辱的吩咐随性的兵马交出了刀枪剑戟,让人拿着离开了汴京城。

一些收拾妥当了以后。

杨慎行盯着寇季道:“这样可以了吧?我们可以进宫见大宋皇帝陛下了吧?”

寇季瞥了杨慎行一眼,淡淡的道:“你们能不能进宫面见官家,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是大宋枢密使,不是大宋鸿胪寺卿。

我只是路经此地,看你们不遵从我大宋的律法,所以出声提醒你们一声而已。”

杨慎行一瞬间闹了个满脸通红。

寇季却没搭理他,迈步过了金水桥,往皇宫里走去。

杨慎行最终在鸿胪寺官员的接待下,去驿倌内换了一身衣装,带着人押送着财物入了宫。

杨慎行入宫以后,大宋文武,已经全部汇聚到了垂拱殿内。

除了寇季外,垂拱殿内的文武,有一个算一个,在辽使入殿的时候,胸脯挺的直直的。

即便是吕夷简、王曾、张知白三人也不能免俗。

他们在辽人面前装孙子装了多年,好不容易翻身当了爷爷,自然要摆摆谱。

杨慎行入了垂拱殿,恭恭敬敬的对赵祯一礼。

“下邦辽国使臣杨慎行,参见大宋皇帝陛下……”

杨慎行口中的‘下邦’两个字出口,垂拱殿内的文武都有些动容。

大宋真的变强了。

变得比任何时候都强大。

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都没能将辽国变成下邦。

官家登基数载,就让辽国变成了下邦,让辽国向大宋俯首称臣。

辽国已经俯首。

那么天下万邦,谁还敢抬起头跟大宋说话。

自此以后,大宋将会成为真真正正的天朝上邦。

而不是那种花钱买来的天朝上邦。

满朝文武心里感慨万千。

杨慎行却没有因此停下,他在向赵祯施礼以后,向赵祯递交了国书。

赵祯拿到了国书以后,放在了龙案上,对杨慎行道:“杨慎行,你代表辽国出使我大宋,我朝的文武,原本想为难你一番的。

毕竟我大宋的使臣在出使辽国的时候,没少被辽国的勋贵们为难。

但是朕阻止了此事。

只要你遵从我大宋的律法,遵从我大宋的规矩。

我大宋不会为难你分毫。

朕不是那种恃强凌弱的人。”

杨慎行听到了赵祯的话,心里暗暗在发苦。

赵祯这番话,算是不动声色的踩了辽皇一脚,捧了一下自己。

杨慎行不好接赵祯这话。

赞成的话,今日一幕传回辽国,辽皇耶律隆绪少不了要找他算账。

不赞成的话,不给赵祯面子。

不给赵祯面子,难保不会有朝臣为了拍赵祯马屁,给他穿小鞋。

杨慎行思量再三,只能冲着赵祯深深一礼,一句话也没有说。

他在无声的讨饶,祈求赵祯放他一马。

赵祯也没有为难他,吩咐他平身以后,问了他一些辽皇的近况,以及辽国的一些近况。

聊完以后,就让人带他离开了垂拱殿。

杨慎行离开以后,赵祯吩咐人将辽国送来的岁贡抬入到了殿内。

赵祯吩咐人打开了装满了金银的箱子,让满朝文武都看着,然后开口道:“朕听闻,我大宋每岁向辽国送去了岁币以后,辽皇会将我大宋送上的绢布,分发给满朝文武,以作奖赏。

他想让辽国上上下下,穿着我大宋送去的绢布,记住我大宋的富庶,惦记我大宋的疆土。

朕今日将辽国送来的岁币,分发给你们。

朕想让你们记住,我大宋能有今日,不是凭借和谈谈来的,而是将士们拼命换来的。

我大宋每一处疆土上,都埋着皑皑白骨。

所以我大宋,寸土都不能丢。

以后我大宋再碰见了战事,谁提和谈,朕就送谁去边陲。

朕让他真刀真枪的为我大宋拼一回。

拼过命以后,再回来跟朕说,要不要和谈。”

赵祯对陈琳挥了挥手,陈琳领着宦官开始给满朝文武发钱。

赵祯在发钱的过程中,对满朝文武道:“朕相信,诸位拿了辽国送来的岁币,一定舍不得花,一定会放在家中最醒目的位置,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满朝文武,在拿到了赏钱以后,毫不犹豫的齐声应答了一声。

然后陪着赵祯等着,一直等到岁币发放完了以后。

赵祯又道:“辽国送来的岁贡中,有十二颗东珠,朕留三颗。余者赏赐给曹玮、寇季、吕夷简、王曾、张知白等九人。”

寇季等人不明白赵祯此举,不明白赵祯为何变得如此大方。

但还是笑纳了赵祯的赏赐。

赵祯在赏过了满朝文武以后,笑道:“从今往后,朕除夕夜不会再赏赐钱财给诸位了。一应赏赐,就以辽国送上的岁币为准。”

满朝文武闻言,一片哗然。

赵祯却没有再搭理满朝文武,下朝也没宣,甩起了袖子就离开了垂拱殿。

辽国送来的岁币虽然丰厚,可比起除夕夜宴宫里赏赐给群臣的钱财,根本不值一提。

赵祯看似变大方了,实则变小气了。

满朝文武因此少了一大笔年终奖,自然是颇有微词。

他们在赵祯走后,小声的议论了起来。

寇季在满朝文武议论纷纷的时候,突然笑道:“我倒是觉得,官家此举甚妙……诸位以后要发大财了,要好好的谢谢官家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