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北颂 > 第0859章 前所未有的危局

北颂 第0859章 前所未有的危局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7:0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寇季听完了范仲淹的讲述,张了张嘴,却没说出一句话。

辽国西北路和西南路是辽国境内相对较大的两处疆域,里面盘踞着各个部族,为了有效的管理这些部族,辽国效仿宋制,在其境内设立了西北安抚招讨司。

其地域之辽阔,几乎是外包了大宋北境。

最东头临近辽国腹地,最西头临近黑汗国。

疆域面积几乎达到了原西夏和河西加起来的总和。

盘踞在里面的百姓,少说也有三百万帐。

三百万帐,可不是三百万人。

辽国的帐,相当于大宋的户。

只是辽国帐的人数,远远没有大宋户的人数多。

但即便如此,三百万帐,也得有六百万人左右。

如今三百万帐的人全部没有了。

有可能被屠了,有可能加入到了王随和杨文广放出去的凶徒队伍里了,也有可能在凶徒入境的时候,扮成了凶徒,造了辽皇耶律隆绪的反。

三百万帐,六百万人,没了。

骇人听闻。

寇季已经震惊的说不出话了。

范仲淹站在一边,小心翼翼的看了寇季一眼,见寇季处在震惊中,便没有再开口。

寇季震惊了许久,才深吸了一口气,丢下了手里的汗巾,面无表现的询问范仲淹,“官家知道此事吗?”

范仲淹赶忙道:“杨文广和王随已经将此事写成了文书奏报给了官家,官家得知了此事以后,便派人将消息传给了下官,吩咐下官在此处等候您,将此事如实告诉您。”

寇季盯着范仲淹,道:“官家准备怎么解决此事。”

范仲淹迟疑了一下,坦言道:“官家说,此事交给你全权处理。”

寇季一脸恼火的道:“我处理的了吗?!”

范仲淹生硬的笑了一下,没敢开口。

别人在得知了王随和杨文广放出去了一百多万凶徒,杀空了辽国西北路和西南路的时候,都在为王随和杨文广叫好。

可看清楚此事本质的人,没有一个觉得此事是好事。

杨文广和王随将那些凶徒放出去的时候,估计没想着控制他们,应该是想让他们随便去辽国闹,最好将辽国闹一个乱七八糟,为大宋争取更多的优势。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一百多万凶徒在离开了大宋境内以后,就彻底脱离了他们的掌控。

那一百多万凶徒,若是真的将辽国西北路和西南路的人全杀空了,那还好。

问题是他们没杀空。

他们就算是再能杀,也不可能在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内将六百多万人杀一个干干净净。

更不可能在杀完了六百多万人的同时,还能完成几千里的急行军。

所以,从大宋跑出去的那一百多万凶徒,根本不可能将辽国西北路和西南路的人杀空。

他们应该只杀了其中一部分,有可能是很小的一部分。

辽国西北路和西南路内大部分的人,应该是在大宋凶徒入境以后,或主动或被动的加入到了凶徒当中,陪着他们一起烧杀抢掠。

所以他们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辽国西北路和西南路的人处理一空。

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几千里的急行军,进入到辽国京南道和京北道肆虐。

所以在辽国境内作乱的人,很有可能已经超过了一百多万。

具体有多少人,寇季没敢猜。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作乱的人,会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但凡是被他们碰上了人,要么被他们碾碎,要么加入他们,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只要是个人,只要不想死,都会加入他们。

他们的人数自然会成倍数增加。

他们的发展方式,有点像是民间的百姓起义。

几百个几千个百姓扯旗造反,然后一路挟裹着其他的百姓,越滚越大,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发展到几十万人的规模。

他们又跟百姓起义不同,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拥有了极大的基数。

发展的会更快,崛起的会更加迅猛,危害会更大。

他们的人数必然已经超过了一个人为的可以控制的地步。

他们随后会如何,充满了变数。

谁也说不准。

他们有可能会在辽国境内肆虐,彻底将辽国撕一个粉碎。

也有可能顺势攻入大宋,在大宋境内肆虐。

他们比黑汗王玉素甫率领的黑汗兵更像是蝗虫。

不……准确的说,黑汗王玉素甫率领的黑汗兵只是像蝗虫,而他们,是真正的蝗虫。

蝗虫过境,寸草不生。

在他们没有消亡之前,任何被他们惦记上,或者他们经过的城池,都会被他们啃食的干干净净。

他们若是真的对大宋下手,寇季真的没什么办法应对。

因为寇季稍微盘算了一下,就算他将大宋所有的兵力全部压到边陲上,也不一定能抵得住他们的冲击。

几百万人一窝蜂的涌过来,谁去挡?谁敢挡?

如此规模的流民式的叛乱模式,历史上根本就没发生过,也没有相应的例子可以借鉴。

所以寇季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虽然如此方式形成的队伍,会在极短的疯狂过后,分崩离析。

但以他们的规模,在他们分崩离析以前,足以将他们面前的一些撕的粉碎。

范仲淹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在寇季发火以后,他没敢开口。

寇季经过了短暂的发泄以后,深吸了好几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

事到如今,他再发火也没有用。

他必须得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寇季皱着眉头沉思了许久,突然抬头,询问范仲淹,“燕云的战事如何?”

范仲淹急忙回答道:“燕云的战事也很乱。辽皇耶律隆绪率领着兵马抵达了幽州城以后,一直在攻打幽州城,但是并没有使出全力。

他想拖着我大宋的中军,想通过诱敌深入的法子引王凯和李昭亮上钩,想从侧面击溃我大宋的兵马。

借此扭转战场上的局势。

只不过,王凯和李昭亮二人并没有上当。

王凯和李昭亮相继拿下了云州、应州等地以后,就固守在原地,止步不前。

辽皇耶律隆绪诱敌深入的计策并没有奏效。

辽皇耶律隆绪一计不成,想用第二计。

只是还没等出手,辽国腹地就传出了上京城被攻破的消息。

辽皇耶律隆绪不得不暂时停下了谋划,开始安抚军中的将士。”

说到此处,范仲淹停了下来。

寇季疑惑的道:“曹玮没有趁机进攻?”

范仲淹缓缓摇头。

寇季沉吟道:“辽国腹地上京城是怎么攻破的?”

范仲淹赶忙将赵祯暗中安排刘亨去攻打上京城的消息告诉了寇季,末尾的时候还补充道:“刘亨攻破了上京城以后并没有停留,而是带着在上京城内的缴获退出了上京城。

缴获已经通过大船送到了我大宋的登州,王相公已经赶到了登州去接收。

刘亨自己带着人依旧停留在辽国境内,跟辽国境内留守的辽兵周旋。

月前,交趾的援兵沿海而上,抵达了辽国境内,跟刘亨汇兵一处。

如今辽国上京城东北等地方,也乱成了一团。”

寇季听到此处,感慨道:“东北有刘亨和交趾兵马,南境有我大宋,西境有数量庞大的凶徒在作乱。辽国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啊。

辽皇耶律隆绪费尽心机营造了一个东西夹击我大宋的局势。

我大宋挺过来了。

如今,辽国四面楚歌,我倒是想看看辽皇耶律隆绪该如何应对。”

说到此处,寇季看向了范仲淹道:“曹玮没有借机击溃辽皇耶律隆绪,应该是在等辽国乱的更彻底。辽皇耶律隆绪若是被迫退兵的话,曹玮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燕云十六州。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果然不假。

辽国如今已经不足为惧,那数量庞大的暴徒却不好应对。”

范仲淹听完了寇季一席话,思量了一下,赞同的点了点头。

他觉得如今战场上的局势,跟寇季分析的别无二致。

寇季叹了一口气,“王随和杨文广就是个棒槌,恶鬼都敢往出放。”

范仲淹迟疑了一下,低声道:“他们也是迫不得已。他们若是不放那些恶鬼出去的话,那些恶鬼很有可能会祸害我大宋。”

寇季瞥了范仲淹一眼,道:“那他们也不该把军功的奖赏定的那么优厚。秦订立军功制的时候,举国上下不过四百万人而已。

四百万人,暴捶了六国,可见军功制对百姓们的吸引力有多大。

对那些吃了不少苦的罪囚而言,吸引力就更大。

他们会为了军功,豁出性命去。”

范仲淹也觉得杨文广和王随定下的军功赏赐有些过于优厚。

寇季又叹了一口气,神色凝重的道:“虽然那些凶徒们还在辽国境内肆虐,但我们不得不防。还好他们如今在长城之外活动。

我们要是能拿下全线的长城,据长城而守的话,应该能将他们挡在外面。”

数百万的凶徒肆虐,如山崩,如海啸,已经不是一般力量可以抵挡了。

唯有借助长城。

或许还有几分挡住凶徒的希望。

寇季带着范仲淹回到了驿站里临时安置的书房,提笔挥毫,开始写起了调令。

寇季一口气写了十几份调令,每一份调令阵对一支地方兵。

寇季将大宋境内剩余的地方兵,一口气全部调遣到了西凉城到云州一线的长城。

写完了调令,寇季揉了揉眉心,“三十六万人,守数千里长的长城,还是有些薄弱。还得想办法增添一下他们的力量才行。”

寇季取出了自己的半枚兵印,一一加盖了兵印以后,将调令交给了范仲淹。

“派人速速回到汴京城,将调令交给政事堂,让政事堂尽快加盖相印,随后发给兵部,让兵部加盖兵印,并且尽快下发到地方上。

一个月内,我要看到我调遣的三十六万地方兵,全部出现在长城上。”

范仲淹拿着调令,有些迟疑。

寇季的话有些太强硬了,隐隐有种吩咐政事堂做事的意思。

政事堂的三位宰相,可不是寇季能吩咐的。

一个闹不好,就是一场席卷大宋的文武大争。

寇季似乎看出了范仲淹的心思,他长出了一口气,道:“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我也没有那么多顾虑,更不想想的那么复杂。

你派人将我的话一字不漏的告诉吕夷简三人。

若是一个月内,三十六万地方兵到不了长城上。

我就辞官,然后带着全家人逃出大宋去避祸。

等祸事过去了以后,我再带人回来给你们收尸。”

范仲淹闻言,心头一惊,“真有这么严重?”

寇季橫了范仲淹一眼,“那可是几百万人,不是几百个人。真要是进入了我大宋,谁能挡得住?”

范仲淹脸色有些难看的道:“下官还以为你会有办法。”

寇季翻了个白眼,“我是人,不是神。蝗虫过境的时候,我也只能干看着,根本拦不住蝗虫。”

说完此话,寇季有些无力的瘫坐在了座椅上。

范仲淹不死心的问道:“真的没有办法?”

寇季瞥了范仲淹一眼,道:“如果我们能在他们生出进入我大宋的心思前,将辽人赶出燕云十六州,彻底的掌控长城。

借着长城,借着我大宋禁军和地方兵加起来的百万兵力,或许能抵挡一二。”

范仲淹微微咬了咬牙道:“有没有把握十足的办法?”

寇季愣了一下,略微思量了一下,道:“有……”

范仲淹徒然瞪起眼,惊喜的道:“您有把握十足的办法对付他们?”

寇季点了点头道:“弄一场瘟疫,不仅能避免他们侵犯我大宋,还能让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死绝。”

范仲淹脸上的喜色瞬间僵硬,心都跟着颤了一下。

寇季继续道:“能弄死数百万人的瘟疫可不简单。到时候我大宋也要跟着付出惨重的代价。有可能会死跟他们数量相等的人,有可能更多。

而整个长城外,还有可能会化成一片死地,十数年之内,恐怕没人敢去涉足。”

“不……不行……不能用瘟疫……”

范仲淹满脸惊恐的喊着。

寇季翻了个白眼,“我就随口一说,你还当真了?瘟疫那东西是我能掌握的吗?”

范仲淹脸色有些发白的盯着寇季没说话。

寇季先是一愣,随后微微瞪起眼,“你还真觉得我能掌控瘟疫?!”

范仲淹迟疑了一下,颤声道:“别人的话,我自然不信。先生的话……我信。”

寇季闻言,哭笑不得的道:“你对我还真有信心。”

范仲淹脸上挤出了一个难看的笑意。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那东西我掌控不了。就算能借用,我也不会用。我可以用刀子杀人,甚至可以用阴谋诡计坑死无数的敌人。

但我绝对不会用瘟疫杀人。

我是个人,不是魔。

只有魔才会歧途去掌控瘟疫,并且用瘟疫去杀人。”

说到此处,寇季起身拍了拍范仲淹的肩头,“你在陕西府好好守着。我在前面要是顶不住了,就会传令给你,在陕西府征兵。”

范仲淹一脸愕然的看着寇季,不明白寇季这话是什么意思。

寇季深吸了一口气道:“到时候我会奏请官家复立军功制。”

范仲淹一脸惊愕。

寇季幽幽的道:“先秦的时候,陕西府仅有四百万人,他们暴捶了六国。现在的陕西府,可不止四百万人,我想看看他们能不能暴捶那数百万的凶徒。”

范仲淹愣了又愣,许久以后,范仲淹迟疑道:“寇枢密很看重陕西府的人?是因为寇枢密出身于陕西府吗?”

寇季失声一笑,“跟地域无关。在我华夏,别的地方可以讲地域,陕西府却没办法讲地域。秦灭六国,六国贵族皆迁至此;汉强干弱枝,将更多的人迁移至此。

所以在此地,根本就没办法以地域分人,更不能说谁是那个地域的人。

而且,无论什么地方的人,皆是我华夏人。

既然都是华夏人,就不应该有地域之分,也不应该因为地域,看重谁,看轻谁。

我之所以选此地,是因为此地的百姓以前在我大宋边陲上挣扎、过活。

多多少少熟悉战争。

应征他们入伍,再加上军功制的激励,他们应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爆发出不输给地方兵的战斗力。

到时候有他们相助,应该能缓解我们一些压力。”

范仲淹有些不相信的道:“那您提到先秦……”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你只看到了军功制带给先秦的好处,但你没看到军功制带先秦的坏处。秦是征灭了六国,可是在此过程中,四百万百姓,死了多少人,谁知道?谁在意过?谁算过?”

范仲淹浑身一震。

上位者在征战的时候,目光一直放在战场上,只在乎战事的输赢,鲜有人会去在乎百姓。

绝大多数人读史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先秦如何强横、如何霸道、如何问鼎天下、如何建立盖世的功业。

可鲜有人去了解,在那强横、霸道、问鼎天下、盖世功业之下,埋了多少皑皑白骨。

先秦时候的一些历史,范仲淹感受不到。

但是距离大宋最近的五代十国的历史,范仲淹隐隐能感受到一些。

五代十国,近七十多年的战乱。

死了多少人?

近四千万人。

四千万人,多么庞大了一个数字。

几乎相当于现在大宋总人口的一半。

那些文人墨客,撰文填词,将五代十国的英雄们夸了一遍,将五代十国的狗熊骂了一遍,将五代十国的美人欣赏了一遍,将五代十国的帝王数落了一遍。

却没几个人,为那死去的四千万人鸣一声冤。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真的不是随便说说的。

寇季话里的意思,范仲淹也大概想明白了。

寇季是在告诉范仲淹,真要到了征调陕西府的人的时候,那就是大宋江山最危险的时候。

那个时候,需要用无数人命去填,需要用无数人命去消耗。

直到敌我双方一方扛不住为止。

陕西府的百姓被临时抽调,很有可能得死很多人。

范仲淹身为陕西府的知府,一想到到时候陕西府十室九空,心跟着在颤抖。

寇季看出了范仲淹的心思,迟疑了一下,安慰道:“局势未必会发生到那个地步,所以你也别想太多。我只是提早做一手准备,避免到时候局势恶化以后,难以应对。”

范仲淹听出了寇季在安慰他,微微仰起头,脸上挤出了一个难看的笑容。

寇季继续道:“我不能再在此地多待了,我得尽快赶到幽州城去,督促官家和曹玮尽快的结束战事,尽快将长城掌握在我们手里。

若是我们不能掌握长城的话,那就真的没希望了。”

说完这话,寇季拍了拍范仲淹的肩头,迈步离开了书房。

出了书房,寇季大声的招呼着自己的部曲、亲从官、亲事官,尽快赶路。

亲事官在寇季招呼的时候,看了一眼天色,忍不住道:“寇枢密,天色已晚,我们现在赶路是不是有些不太妥当。”

寇季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冷冷的吩咐了一句,“照我说的做。”

亲事官闻言,没有再敢多言,立马下去跟其他人一起准备行囊。

一切准备妥当以后。

寇季踏着刚刚落幕的夜色,冲出了驿站。

在他身后,部曲、亲从官、亲事官,紧紧的跟随着。

范仲淹在听到了马蹄声以后,跌跌撞撞的从驿站里追了出来,望着寇季那逐渐消失在夜色中的身影,大声的咆哮。

“你一定要赢!”

“一定要赢!”

“……”

范仲淹似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所以他的声音传出去了很远很远。

隐隐有回音生成,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他的话。

寇季奔出了豳州驿站以后,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往了幽州城。

寇季不眠不休的冲豳州驿站冲到了潼关驿站。

胯下的马儿在嘶鸣了一声以后,倒在地上就再也没起来。

寇季顾不得怜悯马儿,在驿站里换上了一匹马以后,继续策马狂奔往幽州城。

三天两夜以后。

寇季路径开封府驿站。

一大两小三个身影站在驿站前,翘首以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