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直播闯明末 > 第208章 魏倒东林上

直播闯明末 第208章 魏倒东林上

作者:沉渊之龙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7:08:59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直播闯明末 !

P.S:上一章的本章说也作为弹幕区使用,以后每天更新的部分,第一章的本章说也将作为弹幕区,大家可以自行在那里弹幕!

按照之前的规定,所有的产出,官府可以优先购买。饶是如此,那么大的产量,就算是把三府之地的税赋掏空,都未必能够全部购买,再说百姓也习惯留下一部分作为口粮。

在麦子和高粱几乎减产或者绝产的情况下,这些高产作物却是得到丰收。百姓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更别说官府收购了那么多的粮食,家里也赚了一笔钱。

有了钱,很多人习惯是存起来。也有些是买了一些高粱米和面粉回家,作为食物的补充。官府也说了,番薯、玉米和土豆吃多容易反酸,搭配一些面粉或者大米来吃会更好。

于是江南那边运输过来的大米,自然也就很快销售出去。番薯粥、土豆粥、玉米粥这些也逐渐出现。百姓自发学会玉米面的制作手艺,然后在李霄雷的暗中推动下,学会了制作玉米面窝头、番薯和土豆粉丝。

“我没办法控制这些高产作物不流出去,不过我发现一个很无语的结果!”李霄雷耸了耸肩,“流出去的这些高产作物,只是作为调剂品少量种植,哪怕是高粱或者麦子减产,各地的地主也不愿意大量种植这些作物。”

这本来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封建地主阶级就是这样。他们很多不事生产,也不会去投资工商业,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田地的产出可以说是他们一年最大的收入,换言之他们自然是希望能够把粮食卖个好价钱。

不管如何,粮食肯定够他们吃,别人快饿死的时候,他们因为不需要缴税,所以日子过得很舒服。也正因为大旱,所以粮食的价格不断抬高,他们才能在出售更少的粮食的情况下,赚取更多的利润。

“甚至有不少地主,家里有不少的粮食,为了提高粮价卖个好价钱,都要捂着慢慢出售。这些有家无国的家伙这样坑,大明某种程度何尝不是被这些家伙给坑没的。

看看我这边的三府之地,大量粮食产出之后,还剩下的地主,几乎都是哭晕在茅坑。他们的粮食虽然能出售,但几乎卖不出什么好价钱,若非大家需要补充一些米面,只怕还不和他们交易。

不过也不能说些什么,大部分的地主都信奉耕读传家。种地是为读书提供资本,而读书获得功名可以获得更多的田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相对来说一旦去经商,那么就沦为‘贱籍’,甚至不能参加科举,就算要经商,也是让一些明面没什么关系的人来出面。

若是不经商的,那么就真的只能指望这一亩三分地过日子,那么粮价自然是他们最关心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明设置户籍制度,非要搞出什么商户,民户和军户之类的玩意,这个时候或许已经给它的败亡,埋下了伏笔。”李霄雷摇了摇头。

如果说军户是因为当年缺乏人口,所以才不得不设置卫所和军户来保证政权的战斗力。商户却似乎是因为太祖被粮商坑过,才厌恶商人……这是不是有点坑子孙的意味。

似乎也有考证说是当年的元朝财政,几乎都是由色目人,也就是阿拉伯人(犹太人)担任,他们同时也经商,所以对百姓压榨得很厉害,于是明太祖上位也回过头来打压他们……不管如何,这个太祖还是把自己的儿孙给坑了……

由于丰收和大量的买卖,商税也陆续缴纳了上来。为了让商户寒心,李霄雷建议下,秦王亲自出面,给三个来自三府之地的商人家庭颁布‘殊荣’。允许他们儿子当官,允许他们穿绫罗绸缎,允许他们见官不拜。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若是被查出偷税漏税,瞒报漏报的情况,那么这个殊荣将被收回。甚至整个家庭要面对高额罚款。不过似乎这三个商家,对此并没有异议。

至于孩子考科举,那肯定只能在秦王控制的地盘里面考,饶是如此,听说八月份就要进行一次科考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商家责令孩子快点去念书……只是这种临时抱佛脚,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吧?

“从小养成的不读书的习惯,要做官至少也要从第三代培养。不过第三代多少收到前面两代的影响,所以自然也不会有多少有成就的。换言之真正要出成绩还要看第四代,而第四代的时候……估计我这边已经统一华夏了。况且就算当官,档案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话,自然也会有锦衣卫找他们喝茶。”李霄雷对此没什么好担心的。

军校和启蒙学校已经建设完毕,师范学院也开始招生。据说只要蒙学完毕就能入学,三个月下来,已经有一批百姓完成了夜校培训,于是报名师范学院的就直接爆棚。

择优录取了五百人,作为第一批师范学生,按照李霄雷的意思,进行为期五个月的师德、教学和深造课程。语文数学各要一批,这些都是针对蒙学的需要。

第一期军官和监军培训也已经完成……有那么点赶工的意味,不过经过三个月的洗……教育,至少能够保证他们的政治正确性。

“显然的,这部分人才是我的嫡系……”李霄雷笑了笑,这部分人大部队来自以前的神武右卫,都是他的嫡系中的嫡系,也有一些来自田见秀的旧部。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功劳累积比较多,自然有资格前来参加培训。

以他们作为基础,那么剩下的要全面进行洗……教育就轻松不少了。

与此同时,在北直隶京城之中,崇祯皇帝已经顺利把魏忠贤给扼杀,并且把魏党里面的核心成员全部处分。只是难得的没有斩尽杀绝,而是把许多墙头草进行收服。

或许是辽镇那边的压力,也有可能是来自陕西这边的压力,使得他不得不让整个政治的过度,变得更加平稳一些。

此间袁崇焕回来述职,崇祯与他谈及辽东的战况,后者把他对冲的碉堡推进战术说了出来,同时以宁远和广宁两场大捷作为论据,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火炮,更多的水泥!

坚固的防线,使得关宁铁骑得以适当推进,吴襄已经带着本部人马入驻宁远城。祖大寿则率军前往大凌河筑城,由于水泥的投入使用,已经建设起三十多个固定炮台,作为大凌河城的外围防御工事。

崇祯听着袁崇焕描绘的美好前景,咬了咬牙答应了下来。然后在内帑拿出十万两银子,交给袁崇焕安排,并赐予尚方宝剑,方便他指挥。

这不仅是因为两场大捷,还有一点,那就是袁崇焕已经接受了东林党的招揽。

辽镇的问题已经解决,崇祯的目光,自然又看向了地图的陕西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