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不让江山 >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你太幼稚了

不让江山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你太幼稚了

作者:知白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1:0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这个世界上,人心对人心,哪有那么容易的深信不疑,且不说我信不信你,你又信不信我?”

李叱看向躺在床上的杨丁方,说话的语气很平缓,话里的意思也确实说不上温暖。

杨丁方在决定投降之后走出大帐抽刀自刎,被亲兵死命夺刀后,又一头撞在不远处的树上,险些没了性命。

此时李叱坐在这看着他,也只是在告诉他一声,他的队伍会被如何安排。

“你选择投降,这本就是说不出对错的事,只看是从何处来判定对错,但你身为大将军无颜苟活,我也明白。”

杨丁方侧头看了李叱一眼,却还是没有说话。

李叱道:“你部下兵马,愿意回家的,我会发放路费,再发放一年军饷,愿意留下的,我却不能用于阵前,所以大概也会调派到远处戍边。”

“戍边?”

杨丁方眼神里闪过一丝光亮。

他嗓音微微发颤:“宁王确定不会让我的人,去和天命王的人自相残杀?”

“你用了自相残杀这个词,我如何敢用你的人去和杨玄机阵前交手?”

李叱道:“我已经让人在你军中张贴告示,愿意留下的,只能去戍边,愿意回家的,到军需领饷银便可走了。”

李叱起身:“至于你自己,人一心求死,救不了。”

杨丁方犹豫片刻,挣扎起身:“宁王殿下,我可率军去戍边吗?”

李叱道:“你不行。”

杨丁方愣在那,刚刚在眼睛里出现的光彩,一瞬间就暗淡了下去。

李叱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最起码得等你伤好之后。”

杨丁方的眼睛骤然睁大,那消失的光彩瞬间就回到了眼睛里。

李叱不等他再说些什么,已经迈步离开。

出了军帐,李叱看了一眼在外边等候着的那群将军们,他们都是杨丁方的手下。

见李叱出门,他们不管是诚心还是假意,全都俯身行礼。

“我这个人比较直接,更在乎守诺。”

李叱看向他们说道:“答应我回家去,就别让我在敌人的阵营里再看到,若是再见到的话,我非但杀人,祖坟都要挖,你们不是一直都知道吗,我是草寇出身,所以要记住,草寇说灭满门就一定会灭满门。”

“答应我去戍边的也一样,如果到了边疆又觉得苦想回家,临阵退缩者,我就把人打断了四肢挂在边关城墙上,死了再挂四十九天,投胎转世都别想。”

所有人都低下头。

说完后李叱就迈步离开。

有人或许觉得既然已经投降了,宁王这待人之道似乎就显得有些凉薄。

李叱又不在乎他们怎么想。

十五万人最终决定回家的占了绝大部分,超过十万人选择离开这回家乡去。

也许是因为那群老者在大营外的呼喊让他们没了战意没了斗志,也许是因为几年的厮杀也已让他们厌倦。

决定留下不走的都是杨丁方的亲信,心中有信念,将军在哪儿我在哪儿。

这支队伍,李叱让他们留下兵器甲胄,只带上粮食物资,从荆州出发去往西疆。

西疆那边,凉州大将军澹台器手中兵马有限,西域人又一直虎视眈眈,西域人比黑武人还不可信,他们才是真的狼子野心。

这支队伍过去之后,一可增强凉州军兵力以御外寇,二可戒备雍州那边的情况。

至于兵器甲械,李叱会

派人从冀州分拨过去,等这支队伍到了西疆再发。

杨丁方的队伍投降之后,荆州之内就再无反抗的力量。

李叱调派谢秀带他的荆州军十五万人往东南方向移动,戒备于梁州与荆州交界之处,阻挡杨玄机的蜀州援兵。

谢怀南为荆州节度使,但荆州各级主权官员,会从豫州和冀州那边调过来。

谢怀南当然知道宁王不愿意使用旧官的性格,对于李叱命令的执行极为彻底。

荆州,黄鹤城。

这里是荆州的州治所在,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一座古城,极为雄俊。

黄鹤城的一侧就是吾兰江,从这可顺流而下,一路往东进入京州地界。

李叱之所以让曹猎把那几十艘大船还要送回来,正是出于走水路可以进军京州的考虑。

到了黄鹤城之后,李叱和高希宁在城中游览了几日,倒也是难得的放松。

黄鹤城中最有名的地方就是武江楼,传闻这座木楼的墙壁上,有历代文人大家留下的三千余篇诗作。

当年大楚开国皇帝曾经到过此处,观武江楼上诗作后感慨道:观武江楼上诗千句,一世不必再读书。

高希宁背着手在武江楼走动,看墙壁上留下的诗句,觉得看起来还都行,只是比我家李丢丢儿差了那么一丢丢儿。

“你要不要写两句什么?”

高希宁问。

李叱侧头对她压低声音说道:“现在荆州这边恨我的人多如牛毛,我若在这武江楼上留下两句什么,怕是有人会一把火烧了这千年名迹。”

高希宁因为这句话而有些感慨,嘀嘀咕咕的说了一句:“若是真有人烧了这武江楼,廷尉府倒是很乐意呢。”

李叱噗嗤一声就笑了。

这丫头,自家爷们儿若是受了气,她就会让那些让她爷们儿受气的人变成一股气。

廷尉府现在没有什么动作,若真是有人胆大妄为到因为宁王留字而烧了武江楼,那你就看着吧,廷尉府在荆州会烧起来多大的火。

“千古文人在这留下的不是风流。”

李叱看着那墙壁上的词句,沉默片刻后说道:“留下的是史记。”

就在这时候,李叱注意到在二楼拐角处有一首歪诗,词句狂傲,却没有被人遮拦或是抹掉,着实令人惊奇。

他走过去仔细看了看,然后噗嗤一声就笑了。

二三分精气,七八分狗屁,楼上楼下看词句,气得老子汗毛起,满目皆为瑕掩瑜,什么垃圾东西。

这种歪诗能在武江楼上留下,奇迹奇迹。

李叱看了看落款,只两个字,嵩明。

高希宁也被这几句打油诗吸引,越看越觉得投脾气,心说这古今文人,能有嵩明先生这般洒脱又真挚的人,怕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了。

李叱看的有些按捺不住,刚才还说不想留字,此时却心痒难耐。

他要来毛笔,在嵩明先生这首打油诗的下边留下留着评语。

对着嘞,真解气。

高希宁噗嗤一声就又笑了。

登上武江楼最高处,可俯瞰吾兰江,那宽阔江面上百舸争流,千帆远近,看起来格外壮观。

就连余九龄的心胸之中仿佛都有一股沛然欲出的冲动,也想留下一些诗句。

憋了好一会儿,余九龄拍着栏杆说道:“远看舟船如鱼虾,好像全都没有家,大江东去啊......”

刚说了这两句,陪着李叱而来

的那些本地的乡绅中,就有人没忍住笑起来,只是没敢笑出声。

余九龄缓缓吐出一口气:“别怕别怕,宁旗如云盖天下,何处不是家?”

笑的人不笑了,不管这词句工整不工整,好像越想越有那么点意思。

李叱哈哈大笑,转身下楼:“哈哈哈哈哈.......来人,给九妹上壶酒。”

武江楼最出名的是红烧江鱼,远近闻名,可李叱他们并没有在武江楼里吃饭。

下楼到了大街上,李叱他们沿街而行,路上遇到什么小吃就顺手买一些,边吃边走。

本地陪同的那些乡绅士老们都看的难受,宁王尊贵,怎能如此随意的吃些路边的便宜东西。

就算宁王出身不尊贵,可现在已经是宁王了,应该学会尊贵才对。

他们难受,李叱不难受,所以李叱管他们难受不难受。

走到江边,看着江面上船只来往,李叱深深的吸了口气,再缓缓的吐出去。

他想起来小时候,师父曾经和他说起过武江楼。

师父说,武江楼上的诗句,是天下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可此时看来,也不过如此。

就像是这江山,那时候丢丢儿对这江山的看法,看的和现在看的,当然也不一样,武江楼不过如此,江山不过如此。

“给谢秀传令。”

李叱侧头看向余九龄:“募集大船用以运送粮草物资,从现在开始,到七月之前,务必募得大船三百艘。”

余九龄立刻点了点头:“我马上就派人去传令。”

李叱的手在江边栏杆上拍了拍:“这般可用的大江东去啊,若是不用岂不是太浪费了。”

说完这句话就转身离开,那些人都没能明白他这话里到底什么意思。

可是他们都听到了宁王殿下需要用大船来运送粮草物资,所以心里都有了些打算。

十几天后,豫州城。

码头,曹猎坐在躺椅上,听着面前的人把话说完,他的眼睛就已经眯了起来。

他的几十艘大船回来了,而且还是满载金银财宝粮食物资回来的。

且这几十船的东西,都是李叱给他的船费。

“你......”

曹猎问了一句:“宁王在吩咐你这些话的时候,你是不是听错了些什么?是装满几十艘船给我送来,还是说回去的时候让我装满几十艘船?”

传话的人连忙俯身道:“回公子,宁王殿下确实是这样说的,一个字都没有错。”

曹猎起身,在码头上来来回回的溜达了好一会儿,然后转身吩咐道:“卸船。”

岑笑笑实在忍不住问了一句:“真要?”

曹猎道:“要个屁......我觉得此处有大坑,咱家主公什么时候这般大方过,他给我几十船物资我若收了,指不定以后会坑回去多少,我家大业大也经不住十倍的往回给,卸船,安排车马,全都送到府库去,请燕先生安排人查收。”

说完之后曹猎又思考了一下,一摆手:“留下一船的物资......不然我心里觉得亏得慌。”

岑笑笑噗嗤一声就笑了:“那是捡着值钱的留,还是捡着不值钱的留?有几船可都是真金白银呢。”

曹猎瞥了他一眼后说道:“捡着不是钱的留......你居然还想从宁王手里往外拿钱?”

岑笑笑忍不住又笑了:“就是想想,想想就觉得好开心。”

曹猎叹道:“你太幼稚了,我连想都不敢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