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不让江山 >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都怪黑武人

不让江山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都怪黑武人

作者:知白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1:0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到了九月,在苏州城的宁军和闯军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决战,双方参战兵力将近三十万人。

宁军兵力少,大概八万左右,但宁军主攻。

闯军因为分发的羽箭都没有箭头而导致兵败,被宁军轻而易举的攻破了防线。

闯军的大将军曹英历时四个月,调动数万人修建的土墙,箭楼,还有大量的壕沟,并没有发挥作用,不,应该是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这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以闯军战败不得不后撤告终,双方的损失都极为......

可以忽略不计。

宁军主攻的八万人,有三十人受伤,其中十九个是在冲锋的时候崴脚了,还有十一个是因为追的太快,导致追上了闯军后队,不得不假装摔倒的时候身负擦伤。

闯军二十万人,受伤的人数远比宁军要多,据统计,大概有六百余人受伤,其中一半是跑的时候崴脚了,另一半是崴脚了之后还摔伤了。

之所以崴脚成为这次战役的最大伤亡因素,还不是因为他们挖的坑多。

曹英的二十万大军,在付出了如此惨烈的代价之后,不得不撤走一千八百里以避宁军锋芒。

所以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传说,宁军战力无双,锋芒能有一千七百九十九里。

反正不是投降了,也不是没打就跑了,实打实的打不过,打得过当然要打,打不过还不许跑吗?

曹英带着他的队伍一口气退到了扬州境内,而他提前派来的人,已经在杭城给他选好了宅子。

不得不说,一位合格的领兵将军,就是要有这样未雨绸缪的能力。

在没打之前就派人到杭城踅摸合适的住宅,这才能让他这样的大将军到杭城之后,不至于流离失所。

唐匹敌自然不会真的追,他的目标就只是要苏州全境。

曹英的军队退走之后,他的队伍在苏州布防,李兄虎一旦战败,就只能让南边退。

宁军在东边占据了苏州,西边占据了荆州,虽然还没有进兵京州的打算,可已经形成包夹之势。

到了十月,京州那边传来消息,天命王杨玄机的大军以勤王救楚为名,向李兄虎的闯军发动进攻。

闯军兵败,李兄虎不得不率军逃离。

杨玄机则陈兵于大兴城之外,他不打算攻城,而是死死将大兴城堵住。

李兄虎兵败之后损失惨重,想往苏州退的时候,才知道曹英战败的事。

此时此刻,李兄虎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去推测曹英是真的战败还是假的战败,只好也往扬州那边退。

这当然也是唐匹敌计算之内的事。

唐匹敌算定李兄虎必败无疑,而苏州这边他已经稳稳守住,李兄虎只能往扬州那边退。

至于曹英如何向李兄虎解释,又或者到底让不让李兄虎进扬州,那当然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了。

那是人家的家务事,不能干预。

天下棋局,唐匹敌未出苏州,却已经连连落子。

十月的北疆,战事也逐渐缓了下来,黑武人攻城乏术,已经逐渐生出退意。

黑武南苑大将军业夫烈有雄心壮志,奈何他这次的对手不是楚国边军,而是近乎倾全力赌所有的宁王李叱。

为了将黑武人挡在国门之外,李叱放弃了进入京州的最佳时机。

可李叱这样的人,大概永远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决定而后悔。

到了十月中,黑武人的攻势已经从每天都来攻城,逐渐减少到三五天才来攻打一次。

而且现在的攻城强度,也和之前不能相比。

李叱判断,在十一月天气彻底冷下来之后,黑武人就可能要退走了。

也是在十月中的时候,在黑武人的地盘上晃荡了一个月的孛儿帖赤那归来。

那可是趾高气昂回来的,要多骄傲有多骄傲,因为他们干的事,就值得骄傲。

该怎么骄傲,就要怎么骄傲,甚至可以加倍骄傲。

在黑武人的后方捣乱了一个月,他们焚烧了大量的粮田,突袭了几个部族的营地,还在黑武人的南苑大营里转了一圈。

这种事,从黑武立国到现在,都没有任何人能做到。

当然,这是机会到了。

如果不是黑武南苑大营的兵马都在北山关,别说两万骑兵,十万骑兵也不敢去南苑大营那边招惹。

北山关这边的压力越来越小,守城的将士们,也变得轻松下来。

到了十月底,黑武人已经有半个月没来攻城了,暂时还没有退走,李叱推测是在等黑武汗皇的旨意。

城墙上,余九龄和李叱正在下棋,一种高雅的名字叫堵茅坑的精妙棋法。

这种棋格外复杂,每个人需要动用两颗棋子那么多。

要说围棋的棋盘需要纵横十九道,那堵茅坑就更了不得了,得画五条线呢。

即便如此,两个人依然杀的难解难分。

夏侯琢才旁边看着,从李叱在玩堵茅坑的棋艺上来看,你能说他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枭雄?

“兖州军报。”

有信使从城下上来,风尘仆仆。

李叱取了一壶水递给信使,那士兵连忙俯身行礼。

将军报展开,李叱看完了之后眉角就微微上扬。

“兖州那边也没有什么问题了。”

他把军报递给夏侯琢。

九月初,将军唐青原率军在兖州东北,与渤海军再次交战,渤海王石在勋在乱战之中被流箭射中,所以渤海军不得不退走。

但唐青原推测,其实石在勋根本就没有受伤,所谓被流箭击中,大概只是想给黑武人一个交代。

渤海军前前后后-进入兖州的超过百万之众,被宁军数次大战后杀了的能有四十几万。

这种巨大的打击,对于渤海人来说也难以承受。

渤海王石在勋如果再不退兵的话,估计着剩下的队伍也没什么好下场。

他们缺少粮食,宁军步步紧逼,百姓们都已经撤走,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渤海人总不能靠喝雪水活着。

“唐青原说,他已经在想办法给渤海人更大的教训,不能让渤海人就这么退走。”

李叱笑道:“回头真的得把他叫过来,好好看看,他是何处来的神仙。”

沈珊瑚听到这句话眼神都变了:“主公!”

李叱:“别急别急,我又没说要抢人,只是想见见。”

夏侯琢道:“骗子一般都是这样开头的,大概都是,我不是贪你的银子,我是为你好,我不是图你的东西,我是想帮你看看......”

李叱瞪了夏侯琢一眼。

沈珊瑚道:“这人,我是万万不会轻易放手的。”

李叱:“行行行,我既然答应过你,就不会食言,你害怕什么......”

沈珊瑚道:“主公英名远播,臣下不得不怕。”

李叱:“......”

过了一会儿,沈珊瑚带着人去搬运粮草物资,夏侯琢看着李叱就笑:“说吧,是不是在想着怎么把人坑过来呢。”

李叱道:“别人误会我也就罢了,你居然也误会我。”

夏侯琢:“误会?”

李叱道:“那怎么能坑过来呢,那是调过来,是请过来,不是坑过来。”

夏侯琢看向一边的余九龄笑道:“我就说,这和骗子的开头就一模一样,我不是图你的东西,我就是想看看,九妹,你说是不是?骗子那些把戏,你也应该很清楚,毕竟你也是骗子。”

余九龄居然也不否认,还很认真的说道:“我虽然是骗子,但我骗的和主公骗的不一样,我一般骗的都是那种,我不进去我就蹭......”

李叱飞起一脚。

余九龄噌的一声就躲了出去。

夏侯琢哈哈大笑。

余九龄道:“你笑什么,跟你懂似的。”

夏侯琢:“我凑?!”

李叱也哈哈大笑起来。

余九龄:“当家的你又笑什么,你就懂了?”

夏侯琢和李叱对视一眼,挽起袖口,两个人就上去了,余九龄撒丫子就跑。

到了腊月,黑武人那边的营地总算是有了变化,从去年腊月到现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黑武人终于要退兵了。

在北山关的城墙上看,能看到黑武人的大军已经把东西都收拾出来,拆卸的拆卸,装车的装车。

他们依然有庞大的军力,所以想要撤走的时候,也非一天两天就能走了的。

数天后,黑武人最后一支队伍退走,那营地剩下的东西被一把火烧了。

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那熊熊大火,李叱他们全都沉默下来,本该欢呼的事,却都那么平静。

不久之后,有几个黑武人的骑兵到了近处,朝着城墙上喊了几句,然后拉弓往城墙上放了一箭。

那箭飞上来戳在城门楼柱子上,李叱把箭拔下来,看了看那箭上绑着一封信。

那几个黑武骑兵转身就走了,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显然到了这一刻,他们也早已归心似箭。

李叱把信打开看了看,然后有些不屑的哼了一声。

那信是黑武南苑大将军业夫烈给他的,信并不长,但满满的都是怨气和不甘。

大意是......

这是中原人的运气,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宁王这样的人,所以黑武帝国的大军才没能踏上中原的土地。

业夫烈说,他想着,这大概是中原的神灵在护佑这片锦绣江山。

他还说,自己回去之后,大概会受到汗皇陛下的处置,所以,将来攻破北山关,攻下整个中原的人不会是他了,他很遗憾。

但他很庆幸能与宁王李叱这样的人交手,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原军队。

最后一句话。

宁王殿下,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原的主人,而你建立的帝国,也一定是黑武最棘手的敌人,可我坚信,最终一定是黑武帝国取胜,因为黑武帝国的土地上,永远不会有敌人的脚,而你们中原,已经被踩过无数次了。

李叱看完了之后把信递给夏侯琢,然后撇嘴:“这是逼着我对我子孙后代严厉一些啊......让他们努点力,加把劲,去黑武人那边使劲儿踩踩。”

夏侯琢叹道:“这么早就开始为将来打孩子找合理借口,你也是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了。”

李叱道:“将来打孩子能怪我吗?能怪他娘吗,都怪黑武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