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不让江山 > 第九百四十二章 鉴定真迹

不让江山 第九百四十二章 鉴定真迹

作者:知白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1:0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运宝斋在豫州城里的名气不小,许多达官贵人或是富商大贾都会把孩子送到这里求学练字。

在李叱和豫州城还没有任何关系的时候,运宝斋就已经和这里的许多大人物们之间千丝万缕密不可分。

而运宝斋背后的实力,就是当初横行无忌的缉事司。

随便在大街上拉住一个人问他,哪个职权衙门是有史以来最恐怖的,得到的答案都会一样,只能是缉事司。

大楚以往从不曾有过被一个太监专权到如此地步的时期,缉事司就是这专权大太监控制所有权利的工具。

在很早很早之前,李叱才七八岁的时候,他曾经问过师父长眉道人一个问题。

他问师父说,以往大楚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强权衙门,比如曾经也很让人畏惧的明法司,在明法司之前也有让人畏惧的金吾卫。

可不管是明法司还是金吾卫,都没有达到缉事司这样令人恐惧的地步。

师父当时想了想后告诉小李叱说,可能那些太监们,在宫里受了不少的气,一旦掌权,就开始拿外边的人撒气,越撒气越狠毒,越撒气越变态。

李叱当时觉得有些道理,但一定不是全部的道理。

运宝斋的伙计不少,毕竟这是一家规模很大的店,时至今日,在运宝斋后院里求学的弟子们依然有将近二百人。

事实上,运宝斋由两部分组成,运宝斋只是前边店面的名字。

后边的地方叫做明悟堂,在豫州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和雅序书院齐名。

雅序书院是曹家所创办,近几十年来,许多中原名士都是出自这里。

曹家办雅序书院有一个最大的规矩就是不收钱,只要是和曹家有生意往来的人,都可以将自家的孩子送到书院里读书。

不仅是不收学费,各种费用一概不收,而且一切所用自然都是最好的。

但是这个生意往来当然有条件,你如果只是和曹家控制的某个店铺做过几百两的生意,曹家自然不会把你列在可以成为朋友的名单之内。

明悟堂比雅序书院建起来要晚不少,是刘崇信开始担忧曹家可能会对皇帝有所图谋之后,亲自给雁北城下命令,让他在豫州城里建起来一座可以拉拢接触豫州城各大家族的书院,用以监查曹家。

当时雁北城给刘崇信提出的建议是,如果直接办书院的话,必会被曹家所怀疑。

不如先办一家书斋,循序渐进,用三五年的时间让豫州城的人适应了,再办书院。

于是,刘崇信下令将大兴城里那些有名气的文人抓了不少,看谁的字好,就把谁送到豫州,不听话就死。

集合了诸多名家的运宝书斋,很快就在豫州城里打响了名声。

尤其是城里那些没有官面上的重要身份,但家里着实不缺钱的富商大贾来说,若是能在人前提起来自己的孩子是在运宝斋被名家教导,那是非常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

而这运宝斋里最大的噱头,就是大家韩画眉。

世人皆知,近几百年来最有名气的文人便是嵩明先生。

在嵩明先生还活着的时候,他的字就价值万金,且是万金难求。

而被诸多名家所认可的,唯一一个嵩明先生的传人就是韩画眉。

韩画眉算是嵩明先生的第六代传人,他的字,被誉为有嵩明先生八分神韵。

除此之外韩画眉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鉴定大师,不管是什么的字,只要韩画眉认定是真迹,那就算是盖棺定论,不可能再有人质疑。

这样一个大家,却还是敌不过对死亡的恐惧,只好听从刘崇信的安排跑到了豫州城来。

此时站在门口迎客的那个小伙计,恰恰就是之前被曲南怀安排接触圣刀门门主的那个小伙计,他的真名字叫刘仰公。

说是小伙计,他在运宝斋里已经有十三年之久,最初来的时候他才十六岁。

他其实有些担心,门主被杀,雁北城被抓,曲南怀下落不明,万一雁北城招供出来什么,运宝斋这边基本上就必定是全军覆没

然而他们又不敢跑,宁王下令,暂时不准任何人离开豫州,守门的宁军士兵只往豫州城里放人,不会把人放出去。

所以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撑着,寄希望于雁北城和曲南怀不会连累到他们。

曲南怀安排他接触门主,也是一个巧合,而这个巧合就来自于刘仰公。

他以小伙计的身份在豫州城里行走,自然不会被莫名其妙的怀疑到。

于是盯着宁王那边的事,一直都是他带着一些人在做,这些人轮流盯着豫州城府治衙门。

就在门主出现在府治衙门外的那天,刘仰公就确定这个人一定有大问题。

曲南怀到了之后,他将这件事详细告知,并且他也知道门主就住在距离府治衙门不远处的客栈中。

曲南怀当时的心思并不复杂,能多找到一个可能会对宁王动手的人,就一定要拉拢过来。

曲南怀又他妈的怎么会知道,那天他带着装-逼的心去那家客栈见门主的时候,差点被人家像是捏死一只蝼蚁那样捏死。

正因为如此,曲南怀才确定,门主这个人可以大大的利用。

就在想着这些的时候,刘仰公忽然听到面前有人轻轻咳嗽了几声。

他连忙抬头看,却见面前是一个面容俊美的年轻公子。

面目依稀之间有些熟悉,可是一时之间就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他连忙客气的俯身打招呼:“公子好,请问公子来运宝斋是有什么事?”

这年轻公子指了指身后随从抱着的东西说道:“我是从外地来的,到了豫州后想出去却出不去了,宁王下令封城,我只好在豫州城里多留一些时日,只是......囊中羞涩,所以想把我珍爱的几幅字画拿过来请运宝斋的先生过目,也想问问,这里收不收。”

刘仰公连忙道:“收的,公子快请进。”

那年轻公子迈步进门,小书童模样的人跟在他后边,这公子已经足够俊朗,可是这小书童却更加漂亮,唇红齿白顾盼生姿,若是女子的话,也不知道会让多少人为之神魂颠倒。

运宝斋里一共有三十几位先生,其中十八个人轮流在前面正堂里主持生意。

他们都是大家,对于鉴定字画之类的东西,可谓权威。

这里的先生们若是鉴定一幅字画是假的,那就绝对不会有人再掏钱买。

今日在正堂当值的先生叫郑松仁,极有名望。

刘仰公引领着那年轻公子进门,找到郑松仁后,刘仰公俯身道:“郑先生,这位公子说有名品想要出手,请郑先生过目。”

郑松仁抬起头看了看那来人,一个应该在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衣着考究,布料名贵,腰带上挂着的玉佩就价值不菲。

所以他也没轻慢,连忙把年轻公子请到内堂。

安排人上茶之后,郑松仁问:“请问公子贵姓?何处人?”

年轻公子道:“我姓李,名对心,原本是冀州人士,后来战乱举家搬到了封州,又因为战乱躲来了豫州。”

郑松仁道:“公子器宇不凡,家境必然优渥,何至于要把心爱的字画出手。”

他看了一眼李公子腰带上的玉佩:“若是急用些钱的话,此玉佩就价值不菲,可去当不少银子

呢。”

李公子道:“玉佩?哪有字值钱,既然打算卖了,那就卖些值大价钱的。”

郑松仁见此人有些虚浮,于是又随便客气了几句,然后问:“公子的字,可否让我看看?”

年轻公子回头看向那标志的小书童:“立儿,把字拿来请郑先生过目。”

那小书童好像还瞪了他一眼,把画筒放在桌子上。

一共七个画筒,上边还有字,从一到七。

郑松仁好奇的问:“这是什么意思?”

李公子笑道:“唔,先生指的是这些编号?一,是嵩明先生的真迹,二,是嵩明先生第一代弟子的真迹,以此类推,到七,是嵩明先生第六代弟子的真迹。”

郑松仁心先是脸色大变,但很快就恢复过来,甚至脸色出现了几分不屑。

这个世上,没有谁能集齐如此七人的字。

再说了,第六代传人韩画眉韩先生,此时就在后院里休息,说是他的真迹......居然骗人骗到了正主头上。

“那可真是太了不起了。”

郑松仁有些揶揄的说道:“若公子带来的都是真迹,那公子可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李公子点头:“这一点我倒是承认,我确实是能集齐这七位大家真迹的古往今来第一人。”

郑松仁笑着说道:“李公子集齐这样的七幅真迹,应该是费了很大的力气吧。”

李公子想了想,回答:“倒也不是费了多大力气。”

郑松仁笑的更轻蔑起来,都已经有些不加掩饰了。

他对李公子说道:“李公子可知道,嵩明先生的第六代传人,韩画眉韩大家就在我们运宝斋中。”

李公子点头:“知道,所以我才来,世人皆说,天下唯一能鉴定嵩明先生遗作真伪的,只是韩大家一人。”

郑松仁听到这句话,不得不收起刚才的轻蔑。

人家知道韩画眉在这,哪有骗子真的敢拿一副假的字来找真的作者鉴定真伪的。

于是他也郑重起来:“我那就请韩大家亲自来过目。”

他立刻对刘仰公吩咐道:“还不快去请韩大家来?”

刘仰公看着也好奇,一时之间都忘了自己担心害怕的那些事,连忙转身跑去后院。

不多时,韩画眉就急匆匆的到了,他这样的大家都被七幅真迹的事吓了一跳。

前后七代人,七幅真迹,足以让他心跳加速甚至激动的无以复加。

韩画眉看起来四十多岁左右年纪,穿着一身长衫,进来后没有和李公子打招呼,急切的问了一句:“字在哪儿?”

李公子笑着起身抱拳行礼,然后指了指桌子上:“都在这里。”

韩画眉不敢先看嵩明先生的,不敢看历代传人的,他决定先看自己的。

若是连他的字都是假的,那么其他的字其实不看也罢。

他也不相信,会有人能集齐这样的七件至宝。

韩画眉深呼吸压制住激动,打开画筒,小心翼翼的把字取出来,只看了一眼脸色就变了。

他俯身仔细观察,仔仔细细的观察。

此时这位大家的脑袋里只有一个东西......那就是大象鼻子那么大的问号。

这字,绝对是真的。

这字,不记得自己写过啊。

他写过很多字,写过很多诗词,但是这句诗他完全没有印象。

这字是......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