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宋最狠暴君 > 第502章 大宋的基本国策

大宋最狠暴君 第502章 大宋的基本国策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1:2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众所周知,云服务器和cdn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多节点分发,在某台服务器宕机可以立即切换到其他节点的备份服务器,除非是所有的节点同时全部完蛋,否则的话是不会影响服务器在线的。

如果把一国之都看成是服务器主节点的话,那陪都自然就是备份服务器节点——赵桓在穿越成崇祯那个倒霉蛋之前是个程序猿,而迅飞先生曾经说过,不会玩云节点云备份的程序猿不是好皇帝。

尽管历史上最早玩出来云备份的是大宋,拥有应天府和西京、大明府这三个陪都,然而很可惜的是大宋朝的皇帝们显然不明白什么叫做云节点,以致于这三个地方根本就不具有云备份的功能,大明府这个原本做为攻辽前出基地的存在更是连其应有的做用都没发挥出来。

真正搞出了云备份功能的还得是大明的成祖皇帝朱老四,虽然崇祯那个蠢货在北平服务器节点宕机的时候没有及时切换到金陵服务器节点。

现在赵桓要搞的可不仅仅只是金陵、长安、沈州这三个地方各自修建皇城,而是要像大明时期的南京一样让这三个陪都拥有从中书省再到六部、军府的完整职能机构,假设未来有一天真有需要,也可以立即启用。

当然,这个想法确实是有点儿杞人忧天的意思,可是就算以后永远也用不上,这三个地方的皇城也能够让百姓吃到一波产业链的福利,从而拉动经济和税收。

哪怕是收门票让百姓参观都能带来稳定且持久的收入。

好的皇帝,就是这么高瞻远瞩并且时时刻刻不忘从百姓身上捞钱。

当然,就像周树人说的那样儿,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换到一个国家身上也是一样。

能从自家百姓身上捞到的,那都是属于小钱儿。

真正的大头还得是打上几场灭国之战,直接把对方的国库搬回来才能算是横财。

所以,赵桓的关注重点很快就从云备份转移到了金国那边,再加上此次亲征根本就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赵桓也想知道顺天府这边百姓的真实反应。

“金国那边倒是动静颇大,最近来往滦州边市的商人都少了些。”

秦会玩躬身奏道:“至于顺天府这边,除去那些豪商巨贾们想要捐饷献粮之外,民间百姓也在闹腾着从要从征,不过都被臣给劝回去了。”

赵桓嗯了一声,说道:“你做的对。”

即便是在冷兵器时代,老流氓刘邦还知道立下士不教不得征的规矩,现在大宋对外的战争虽然还没有达到一战二战那种纯热兵器战争的水平,却也不再是以前凭着血气之勇就能上阵杀敌的冷兵器模式了。

再加上金国那边的火器发展已经被方别引向了歪路——火药中硝石的比重加大,不仅意味着容易炸膛,同时也意味着炮声更响,硝烟味儿更重。

正所谓新兵怕炮,老兵怕枪,禁军里面的老兵油子们能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睡着,也能在偶尔火铳响起的战场上保持万分警惕,而那些新兵就恰恰相反,更别说这些没有经过训练的青壮百姓,到时候不先炸营才怪。

至于那些想要捐饷献粮的豪商巨贾,赵桓一时间却是有些迟疑。

不接受这些人捐饷献粮吧,难免就会寒了人心——崇祯那倒霉孩子想要借钱都借不到,大宋民间是可着劲儿的给皇帝送,这人心多难得多宝贵呀。

可要是接受吧,又有可能给人一种扶植商业的错觉。

大宋虽然从来都不禁止商业的发展,但是也不会大鸣大放的支持商业,重农抑商才是大宋的基本国策,而大宋之所以会放宽对于商业的管制,说白了还是为了有钱给大辽、西夏等国岁币。

要不然的话,为什么历史上就只有大宋会放开商业管制,其他辣么多的朝代有一个算一个几乎全是重农抑商,难道这些王朝的皇帝们全都是瞎子,看不到商税能够给国库带来多少好处?就算这些皇帝全都是蠢货,那站在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们也总该看的到吧?

不是看不到,而是在工业技术和农业技术不够发达的前提下只能选择性的重农抑商——商业这个玩意固然能提高朝廷的收入,可是没有了农民种地,再多的钱也没办法换成粮食,种花家有高产杂交水稻有化肥,古代的那些皇帝们有个球?所以,为了国家的稳定,皇帝和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们也只能优先选择重农。

就像黄世仁说的那样儿,正所谓穷**计,富长良心,无聊生祸患,文雅点儿的说法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种理论的背后其实是千千万万农民的血泪——吃不上饭的时候是农民伯伯,有饭吃了就是农民兄弟,吃的好了就是农民工,基本上用不着了就是恶意讨薪。

现在的大宋虽然不用给谁岁币了,可是在小冰河期的威胁下,赵桓也没胆子去挑战重农抑商这个基本国策。

万一都特么跑去搞工业搞商业了,谁来种地?没有人种地,各地的粮仓又该上哪儿囤粮食去?没有粮食,等着小冰河期来了之后粮食减产,粮价疯涨,老百姓照样吃不起粮食,该造反的还是会造反,基本上还是个凉凉的结局。

除非先搞出来化肥,再搞出来杂交水稻高产玉米红薯土豆之类的玩意,可是除了红薯土豆还比较靠谱之外,剩下的又有哪个靠谱的了?天然肥料的产量低,化工肥料没那个技术,就连玉米这玩意都不太靠谱——据江湖传言,大宋时期的玉米跟后世那些甜玉米、粘玉米之类的可是一点儿都不像,产量也未必真就那么高。

还有一点更要命的是,赵桓之前还有过一个多生孩子多种树的国策……

多生孩子就意味着人口会大量增加,对于粮食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赵桓现在要执行的就是重农抑商,趁着小冰河时期来临之前就先大量的囤积粮食,尽可能的减少未来可能产生的动荡。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豪商巨贾们想要捐饷献粮的举动,就成了让人头疼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