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唐杨国舅 > 第二一一章 张丞相的心病

大唐杨国舅 第二一一章 张丞相的心病

作者:天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1:2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张瑜乘坐马车离开,护送她的人显得很寒酸,只有一名车夫和一名丫鬟,连个护院都没有。

咸宜公主派出侍卫相送,便是为此。

若张瑜来赴她的宴会出事,她不仅面子无光,心里也会有愧。

相对而言,前来接送李林甫女儿的队伍就豪华多了,光是马车就有三辆,其中李家小姐单独乘坐一辆,四名丫鬟两两一辆,十六名护院骑马跟随。

至于杨洄那边,见被咸宜公主冷落,不再往前凑热闹,恨恨地看了眼杨云,便悻悻而去。

送走客人后,咸宜公主笑看杨云,问道:“你认为她如何?”

“谁?”

杨云好奇地问道。

“还能有谁?张家小姐啊!她可是名门闺秀,长安有名的才女,不知有多少人希望娶她为妻……之前宴席上你帮她解围,是不是对她也是另眼相看啊?”咸宜公主打趣地说道。

杨云笑了笑,道:“公主言笑了。”

咸宜公主若有所思:“我可没跟你言笑,刚才宴会上,你对那位李小姐好像有些看不上眼,居然施展法术作弄……我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同寻常,帮我作诗这件事上,你明明跟张家站在对立面……好生奇怪。”

显然咸宜公主理解不了杨云的用心,之前才帮她作诗消遣张九龄,而在今日的宴会上却又帮张九龄的孙女,如此前后矛盾,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杨云看上了张家小姐。

可杨云从来就没有对张九龄抱有恶意,假借咸宜公主之口作出那首诗,不过是给张九龄提一个醒,让这位大唐贤相意识到外人攻讦他的主要方向在于结党营私,需要防微杜渐,避免给他人攻击的把柄。

可今日咸宜公主把事情揭破,是他作的诗,张九龄有何反应就难说了。

杨云心道:“你作为留名青史的盛世宰相,肚子里能撑船,不至于连这点风度都没有吧?”

“公主,在下也要告辞了。”

杨云不想跟咸宜公主解释,当即提出告辞。

咸宜公主用怪异的目光打量杨云,没好气地道:“今天你帮了张小姐,她也不会领你的情,而你开罪李家小姐,却会给你招惹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杨云突然明白为何咸宜公主要在张瑜面前说明作诗的真相。

或许是咸宜公主感觉杨云偏帮张小姐,又因为武惠妃跟张九龄有嫌隙,即便咸宜公主想跟张瑜做姐妹,也不想杨云跟张九龄派系扯上关系。

把杨云作诗的真相揭露出来,便彻底堵上杨云往张九龄身边靠拢这条路。

杨云暗叹:“到底是公主,心机深沉,政治嗅觉非常人可及……不想我糊里糊涂便着了她的道。”

杨云灿烂一笑,道:“今天不过是在宴席上耍一点小把戏,怎会扯到开罪谁、偏帮谁的问题上?至于那首诗,就更加不值一提了,张丞相日理万机,怎会把这点小事看在眼里,为难小子我呢?”

“是吗?”

咸宜公主脸上满是慧黠的笑容。

杨云只能故意装糊涂。

“希望如此吧,那本宫祝你好运喽?”

咸宜公主促狭地挤了挤眉头,杨云心情突然变得很糟糕,感觉对方这是要把自己绑到武惠妃那条船上。

打上政治派系的烙印,想要脱身可没那么容易了,这道理杨云很明白。

……

……

张九龄府宅,书房。

此时张九龄正在审阅批复公文,即便回来很晚,还是兢兢业业,拿出以前从未有过的谨慎态度对待公事。

门口传来脚步声,他儿子张拯走进书房。

“奉节,有事吗?”

张九龄抬头打量张拯。

“父亲,瑜儿参加公主宴会回来,说有重要的事情跟您说。”张拯为张九龄长子。

张九龄是汉朝开国功勋张良之后,张九龄有弟弟张九章、张九皋在朝为官,他有二子,是为张拯和张挺。

此时张拯和张挺尚未出仕,更多是充当父亲幕僚的角色,在政务上出谋划策。

张九龄面色不悦:“瑜儿去赴公主宴,并非什么紧要的事情,她难道不知好歹,非要来打扰我做正事?”

“确是重要之事,有关当日宫宴上公主作诗真相……”张拯解释。

张九龄吸了口凉气,这件事对他影响实在太大,最近他行事小心谨慎,生怕为皇帝所忌,便是为此。

这会儿听说跟公主所作之诗有关,立即改变态度,点头道:“那就让她来书房吧。”

不多时,张瑜出现在张九龄面前,聘婷施礼。

“尔父说你去赴公主宴,有那日宫宴制诗之事跟我说?”张九龄在张瑜面前并未端长辈的架子,目光慈祥,语气温和。

张瑜却显得很急切,道:“祖父近来为宫宴应制诗之事而烦忧,其实大可不必,以公主殿下所言,当日那诗并非圣上属意所授,而是来自他人所作。”

张九龄叹道:“也可能是陛下有意通过他人之口,传于公主。”

“并非如此,作诗之人孙女见过了,乃是去年在洛阳道观以修复道家祖师像而闻名于世的道士,名叫杨云。”

张瑜将自己所得消息如实告知张九龄。

张九龄本拿着笔,闻言笔不由落在桌上,溅开一团墨迹。

“父亲……”

张拯见张九龄失态,赶紧出言提醒。

张九龄仓皇间将笔拿起来,犹自面带不可置信之色,好一会儿才问道:“是那小道士所作?”

张拯提醒道:“以之前传闻,惠妃有意收拢李夕郎,并通过寿王以及咸宜公主结交收拢朝廷内外势力,这叫做杨云的道士年不过十五,却有大神通,追随其师武尊真人入宫,于陛下跟前与罗公远斗法,难分伯仲。其神通素为东都百姓传诵,更可甚者……惠妃有意让寿王将其师徒二人招揽至麾下,平时常出没于公主身前,此番公主宴,咸宜公主也将他带在身边,可见其深得公主信任。”

听儿子把一个小道士的事迹说得异常邪乎,张九龄眉头紧皱。

若是换作以前,他才不会在意一个小道士说过什么又做过什么,但现在他明显被此人给“戏耍”了,那日宫宴过后自己担惊受怕好几天,现在才知原来一切由头都是因这小道士而起,这让张九龄颇为费解。

子不语怪力乱神,我堂堂当朝宰相,还能被一个以坑蒙拐骗为生的道士给欺骗不成?

此时张瑜补充道:“今日公主宴上,孙女亲眼见识到杨云道长的能力,在众目睽睽下将茶杯在空中转移来转移去。孙女仔细查验过,空中并未有透明的丝线牵引,他似是真有大神通。”

张拯道:“将当时情景,详细说给你祖父听。”

“是……”

张瑜一五一十将宴会上经历之事,说给张九龄知晓,连李林甫女儿跟她的矛盾也说得一清二楚。

张九龄听完,神色不动,沉思半晌后微微摇头:“此道士来历成谜,至于诗……需详细查证,奉节,你派人去打探消息,先调查他的身份来历,再将他跟惠妃的关系查明。”

“父亲,既知宫宴那诗并非陛下属意所作,还有必要细究么?”张拯面带不解。

既已知道诗是咸宜公主的幕僚杨云所作,由头到尾皇帝都没有专门针对谁的意思,那事情就应该暂告一段落,张九龄只需放松下来便可。

张九龄缓缓将毛笔放下,看了看桌子上的墨迹,叹道:“即便他作为道士有几分能耐,但怎会有这般好才学?先将事情查明再言。”

……

……

张九龄对诗由谁所作之事非常在意,让张拯派人去调查清楚。

但问题是此诗来历只有杨云跟咸宜公主知晓,外人无法探知其中隐秘,咸宜公主也不可能再把事说第二遍。

在没有调查出结果前,张九龄仍旧觉得咸宜公主对张瑜说的那番话是虚言,诗多半是宫廷内那些有才学的翰林所写,出自皇帝授意,只是由谁所作,仍旧无法查明。

翌日下午,张九龄把此事告知同去太府寺调拨修河款项的裴耀卿。

裴耀卿闻言哑然失笑:“子寿,枉你一世英名,之前竟然未查证诗乃何人所作?”

张九龄感慨道:“当日你我同席,当知境况,事后谁又能去详问诗乃何人所作?连你也不都认为乃是圣主之意?”

“唉!”

裴耀卿叹道,“那夜情形,想来真是匪夷所思,咸宜公主本无诗才,已知诗并非出自她手,前有你处变不惊,吟出旷世佳作,后有李哥奴咄咄逼人,事后也只能揣度或是陛下之意……”

老友二人对视,脸上都涌现苦笑。

裴耀卿问道:“既从公主口中得知诗乃他人所作,你可有查问清楚?”

张九龄摇头:“事情已过去多日,如何查证?谁又知公主所言虚实?”

“那也不难。”裴耀卿突然笑起来,右手拍了拍大腿道。

“嗯?”

张九龄疑惑地看向老友。

裴耀卿笑道:“你去问咸宜公主,自是得不到答案,求证陛下也不可,但咸宜公主不是说诗乃那小道士所作?你何不问问他?”

张九龄老脸横皱:“你让我跟个小娃娃谈这些?”

“你不必去,找人问问便可,让奉节去,亦或是找人问……只要不失礼,总能问出真相,到那时你不就心安了?”

裴耀卿为这几日张九龄的过激反应而心疼不已,希望老友能早日摆脱心理阴影。

张九龄想了想,点头道:“看来只能如此了,不过我倒是希望能有不相干之人前去求证。”

“子寿不会是想让我去吧?”裴耀卿惊讶地问道。

“焕之乃侍中,堂堂当朝宰相去见个道士,依然有失体统,反倒不如让市井之人去见,若查证是他所作,我也可了却一桩心事。”

张九龄无奈中带着一抹慨叹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