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唐杨国舅 > 第二一五章 局外人深知局内事

大唐杨国舅 第二一五章 局外人深知局内事

作者:天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1:2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杨云见到一代名相,发现自己不受待见,其主要目的仅仅只是为求证自己的学问,这让杨云反感之余,多了几分坦率,少了些许尊敬,也就无须非要保持对张九龄的敬重而说违心话。

杨云心道:“忠言逆耳,你张九龄能不能听进去,不关我的事,以后就算我上位,你也会把我当外戚党打压,何必非要对你处处恭谨,表现得像孙子呢?”

张九龄则收起对杨云的轻视,凝眉思索。

“张老令公,在下实在无心冒犯,还望您见谅。”杨云客气地说了一句。

张九龄点头:“若非你系修道之人,倒是可造之才,奈何啊……”

这句“奈何啊”让杨云听出别样意味,好像他不务正业,非要搞道家那些不靠谱的事,再便是责怪他跟武惠妃派系走得近,在张九龄看来他已经堕入魔道,属于自己把路走绝了的那种。

你张九龄可真是不客气啊!

你倒是走了正道,结果如何呢?

这时代可不是说靠一身正气就能在朝中混得开,不然为什么你就当了三年宰相,而你从来不会高看一眼的李林甫却干了十几年?

“祖父。”

张国器突然提醒一句,却见门口有知客在等待进来传话。

张九龄对知客点头示意,知客进门一步,毕恭毕敬地说道:“郎君,王右拾遗在东暖厅等候多时。”

显然当天张九龄不是只约见杨云一人,还有个“王右拾遗”。

杨云心想:“这个王右拾遗,不会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维吧?”

右拾遗并不是什么高官,属于谏官,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相当于后世监察兼助理机构。

以历史记载,张九龄当政为宰相时,把他欣赏有加的王维提拔为右拾遗,现在这个来拜访的右拾遗连姓氏都对得上,由不得杨云不往王维身上想。

“让他稍等片刻,老夫见完客人,就去会他。”张九龄吩咐道。

“是。”

知客领命退下。

杨云一听,这是有送客之意,就算张九龄没明说,他还是知情识趣:“既然张令公有客人,那在下就先告辞了。”

张九龄本来没把杨云当回事,杨云也以为对方不会出言挽留,谁知张九龄一抬手,道:“你不必走,老夫见过访客后,再回来跟你细说。”

“嗯?”

杨云一阵迷糊。

我跟你只是第一次相见,彼此还不是同一阵营,你需要对我如此看重,去冷落那位“王右拾遗”?

张国器笑道:“祖父,不如让孙儿招待杨道长。”

张九龄站起来,闻声回头看了眼张国器,轻轻叹气:“招呼好客人,旁的话不用你说,等老夫回来。”

张国器本来满心憧憬,以为祖父是想给他更多实践交际应酬的机会,眼见张九龄如此反应,错愕当场。

祖父的意思,就是让他当个陪客,好好招呼杨云,不允许他跟杨云谈及有关那首诗以及涉及政治的话题,分明是看不起他。

或许是张九龄在跟杨云对话后,发现自己的孙儿思维不及杨云敏锐,他不让张国器跟杨云交流,更多是为保护张国器,还有便是不想被杨云旁敲侧击,打听到更多有关张家的内情。

……

……

张九龄先去招呼“王右拾遗”,张国器跟杨云相处有几分尴尬。

张国器道:“杨道长请喝茶。”

好像除了招呼杨云喝茶吃点心外,他做不了旁的事。

杨云微笑着点头,拿起茶杯,暗地里则少有地分出一丝精神力,去跟踪张九龄……他想知道张九龄去见那人是否就是王维。

张九龄离开客厅,穿过府中回廊,到了东南边一处院子,一名三十岁许间的男子从房间里迎了出来。

“张老令公……”

此人迎上前,语气十分恭敬,言语间对张九龄的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张九龄招呼道:“摩诘,到里面说话。”

从这简单的称呼,杨云已可确信此人就是王维,摩诘正是王维的表字。

王维陪同张九龄往房内走,顺口问道:“老令公今日在见何人?可是跟牛仙客入朝之事有关?”

“不是,只是个后生晚辈。”

张九龄随口回道,并未直接说出杨云的身份。

王维摇头叹道:“那定是来行卷和温卷的后辈……”

所谓的行卷和温卷,都是唐朝科举年常见的套路。

因为唐朝省试并不糊名,意味着谁的名声大,谁的背景强,谁就更有机会通过省试的初考。

学子们为了能被考官赏识,也会尽量用自己的才学来个“先声夺人”,但凡涉及科举年之前这几个月,学子多半在京师周边跑断腿,把自己的诗词文章献给当世素有名望且执掌权柄的大臣。

这也是张九龄最初为何要定下以奉和诗见学子的原因,若不加门槛的话,光是每天到他府门前来求见的人就能从街头排到街尾。

张九龄是当朝宰相,他的话当然比别人的好使。

张九龄道:“并非学子,而是个道士,不过说起来……他也算是学子吧,乃是河东杨氏子弟。”

王维一听,神色中多了几分兴致,虽说张九龄不是出自河东,但他王维却是河东蒲州人,这时代在朝为官乡土情结很重,遇到同乡晚辈会自然而然地照应些,何况这还是个被宰相赐见的晚辈。

随即张九龄和王维进到房内。

等关上门后,杨云能探到的情况就少多了,这跟两个院子之间的距离太远有关,跟后世的WIFI信号差不多,杨云的精神力在穿过墙壁时也会有极大阻碍。

……

……

“杨道长,您可是对这茶水不甚满意?”

张国器见杨云只是拿着茶杯,却没有喝茶,不由问道。

杨云笑了笑,道:“在下突然记起来,家中尚有要事做,怕是不能等张老令公回来,只能先行告辞。”

张国器一听赶紧劝道:“杨道长不能走啊,家祖有言,请您先做等候。”

“张老令公公务繁忙,在下怎能多打扰?若有机会的话,在下定会再次登门拜访。”杨云执意要走,不给张国器挽留的机会。

张国器急得满头满脸都是汗,虽然一再劝解却留不住人,无奈之下只能陪同杨云往外走,又让人去通知张九龄,但问题是现在张九龄正在跟王维闭门谈事,根本就通知不及。

等杨云出门口时,张九龄那边仍旧没消息传来,张国器只能让马车送杨云回去,却被杨云婉拒。

“在下要做之事不在府上,就不劳烦张公子了,告辞告辞。”杨云在张国器不甘心的目光护送下离开。

杨云走了很久,张国器正要折身回房,知客匆忙跑回来,道:“少爷,郎君吩咐不能让客人走……”

张国器无奈地道:“人都走了,我还能怎么着?把人追回来?”

不多时,张九龄跟王维一起来到了大门口。

张国器从张九龄看过来的目光中,便知祖父生气了,只能低下头,不敢跟祖父对视。

“老令公请回,在下定会及早让人上奏,向陛下陈述此事,便不打扰您会客了。”王维这个正八品的右拾遗虽然官阶不高,却需要随时准备等候皇帝传见问策,此番也是匆忙前来见张九龄,说完事情便要走。

王维走出张府大门后,张国器走到张九龄跟前,低下头,摆出一副甘愿认罚的姿态。

“祖父,杨道长执意要走,孙儿留他不得。”张国器满脸懊恼之色。

张九龄没好气地道:“在做事上,你还不如你三妹,不过也罢,这姓杨的小道士见闻和学识皆不凡,你诗书造诣或胜过他,但在见识和为人处世上却远有不及,以他年岁竟有如此见地,若真为惠妃所用,怕是贻害无穷。”

张国器试探地问道:“可是孙儿感觉,他不像对祖父怀有恶意,之前那事儿……怕是有何误会。”

“朝廷纷争你懂得多少?换作普通后辈,有机会进这府门,怎肯轻易离开?他只是听说王摩诘来见,便匆忙告辞,怕是已察觉到什么,向谁通风报信去了。”张九龄有些恼恨地道,“从一开始就不该让他知道这回事!”

……

……

张九龄见王维的目的,杨云的确已知晓。

有关牛仙客入朝的事。

牛仙客如今为河西节度使,此人跟萧嵩和李林甫等人过从甚密,历史上李林甫举荐牛仙客为知政事,张九龄多次在皇帝面前否决,也引得皇帝不悦。

事实上张九龄看人极准,牛仙客此人没多大志向,只适合当下属,所以只要上级发布命令并全力支持,他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政绩十分突出。可一旦到了中枢,让他决策,他就抓瞎了,到最后只能人云亦云,落于庸俗,并给朝廷带来巨大隐患。

现在李林甫已在朝中站稳脚跟,显然就开始朝张九龄下手,把牛仙客拉到朝廷中枢来为内应是李林甫走的第一步棋,现在张九龄没有明面上站出来阻止,却暗地里让王维等跟他交好的谏官上奏劝谏。

杨云心里也在想:“张九龄做官上的确能做到兢兢业业,一心为民,做事眼光和能力均属超群,但在政治思维上却是老古板,不懂变通,用的一群同党帮手也都是坑货,跟李林甫的斗争中处处落于下风,这大概也是历史上张九龄只能当三年宰相的根本原因。”

如果换做他,根本就不会打压牛仙客。让一个平庸之人入朝担任宰相,对张九龄来说根本没多少妨碍,只需牢牢把控好左相的位置,让牛仙客全力负责执行,反而会有一个不错的帮手。

这就叫人尽其才!

不过即便他已知现在张九龄要对牛仙客入朝之事做文章,他也没打算参与其中,更没想着去跟谁告状。

或许李林甫那边就在等张九龄出言反对,以此来攻击张九龄不能容人。

牛仙客是否入朝不要紧,只要能让皇帝对张九龄反感,就是李林甫做事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