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唐杨国舅 > 第二七六章 劝谏

大唐杨国舅 第二七六章 劝谏

作者:天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1:2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皇帝要迎娶九天玄女,此事在朝野一石激起千层浪。

张九龄在四方馆听闻这件事,当即站起来,几乎是怒不可遏道:“荒唐,荒唐,荒唐。”

连续三声“荒唐”,几乎是张九龄内心所有心情的真实写照,在他听来这件事太过于荒诞不经,都已无法用正常的逻辑去解释,只想早些入宫劝谏皇帝放弃如此筹划。

“令公勿要动怒,从长计议为好。”

张九龄身旁是刚调任京师为监察御史的周子谅,周子谅发现张九龄操之过急时,赶紧劝阻。

旁边还有几名谏官及四方馆衙署中人,见到这架势,面面相觑,随即低下头,没人跟周子谅一般挺身而出劝说张九龄。

张九龄到四方馆来,是以宰相之身规范四方使节行为举止,他正准备联合谏官上奏,劝皇帝疏远外番……几国使节入宫观摩本波泰宝跟九天玄女斗法,而大唐朝臣却多不允前往,这让张九龄大为光火。

现在皇帝居然打主意要迎娶九天玄女,更让张九龄怒不可遏。

至今仍不失为千古明君,开创出大唐盛世的皇帝,在对待仙家之事上却荒诞如孩童,怎不让张九龄这般忠直老臣感到灰心和绝望?

张九龄愤怒之下对皇帝做出“荒唐”的评价,但他稍微平复心情后,也意识到周边这么多人,很可能已将他现在的反应传入宫中,为皇帝所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张九龄板着脸,冷声道:“为人臣子,若遇帝王不能维持正道,当即刻上奏劝谏,此方仁臣典范,尔等既为臣子,难道连这些浅显的道理都不懂?马上随我前往宫门,请见陛下收回成命。”

张九龄没有立即赶回衙署,是想让眼前这些官员跟他去应天门求见皇帝加以劝谏,甚至连下一次朝会都等不及了。

而他身边这些官员,级别远不如他,多数连入宫参加朝会的资格都没有,怎会为这么一件事跑去宫门口跟皇帝较劲儿?

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公然质疑皇帝的决定,张九龄这样级别的官员或许没什么,大不了贬官流放,他们这些低级官员很可能就是家破人亡。

张九龄眼见身边一帮人都带着回避之色,没有愿意跟他同行的,便瞪向周子谅,喝问道:“你回御史台,叫一些人来。”

周子谅属于张九龄派系的干臣,昔日张九龄按察岭南,奏表周子谅出任判官,就此青云直上,但周子谅在很多事上有自己的见解,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盲从,他没有张九龄那般火爆脾气,赶紧上前在张九龄耳边低语。

“令公若此时前去应天门,不正为朝中某些人所趁?九天玄女娘娘两次下凡,此乃众多人亲眼目睹,想必事情没那么简单。陛下面对番邦使节,定是想以与仙人联姻的方式加以震慑,至于迎娶与否,不也只是口上说说?谁能保证定会成行?”

周子谅竭力劝说张九龄,但此时张九龄却觉得自己身为宰相,身背劝谏皇帝的重要责任,已听不进任何建议。

就在张九龄准备亲自去各衙署跑一趟拉人壮大声势时,只见四方馆外有官员前来,却是刚从皇宫里出来的李林甫。

李林甫身边有吐蕃、回纥跟突厥三国使节。

“张令公,你竟也在此?那正好,在下有陛下御旨传达。”

李林甫见到张九龄很得意,难得自己在朝事上终于能压张九龄一头,只是他官职不及张九龄,只能拿出皇帝的旨意维持自己的威仪。

张九龄神色冷漠,道:“莫以为我不知,尔等在宫里胡作非为,竟怂恿陛下做出迎娶仙人的决定,可有想过满朝文武对此事的看法?大唐宗庙社稷可容尔等胡来?”

李林甫早就料到张九龄得悉内情后会有如此反应,笑着道:“令公何不先等在下宣旨后再有定论?”

李林甫如今已晋升朝廷核心层,在场大臣除了张九龄外,别人都要恭敬站到旁边,做出聆听圣谕的姿势,连周子谅都不例外。

张九龄四下看了一眼,心中生气,却只能微微拱手,头稍微低下。

李林甫面带得意之色,笑着说道:“陛下旨意,洛阳玄女观落成之日,即迎娶玄女娘娘,行成婚大典,着礼部、鸿胪寺筹备典礼……”

“你……!”

张九龄抬头怒视李林甫。

李林甫回视张九龄,丝毫也没有避让的意思,嘴里道:“张令公别跟在下动怒,这是陛下的决定,在下不过是传达圣谕,您若有意见,比如说联合朝中臣僚上奏劝谏,在下非常赞同,不过因此事乃陛下亲口嘱咐在下操办,联名之事上怕是无法跟令公站同一立场,望您能体谅。”

说完,李林甫对旁边的鸿胪寺卿于少帛道:“安置外邦使节之事,就由你来做,张令公在此,我作为下官不得不暂时回避……诸位,在下要务在身,先行一步了。”

本来李林甫跟到四方馆来,是想好好质问一下本波泰宝在皇宫内的举动,除了问责还要让他带来的军中猛士好好教训一下本波泰宝,但见张九龄在这儿,他也就没心思针对本波泰宝了。

认真说起来本波泰宝还成全了他,若非其出手不留情,或许不能逼玄女二度下凡,也就没有后来的事情。

李林甫转身将走,张九龄怒喝一声:“站住。”

李林甫驻足回首,笑问:“张令公有何事要教导在下?”

张九龄道:“我要你这就随我入宫一趟,跟陛下陈明此事之弊,若你不同行,我便上奏参劾,即便陛下要保你,我也让你在朝中无法立足。”

“呵呵。”

李林甫一点都不害怕。

如张九龄所言,无论他现在如何参奏,李隆基肯定听不进去,在迎娶玄女这件事上,李林甫绝对是第一功臣。

至于张九龄威胁的,让他无法在朝中立足,只不过是吓唬人的手段,大概是让朝臣疏离他,可李林甫同样知道,张九龄虽然能力卓著,也是治国良材,可在跟臣僚关系上却把亲疏远近分得很清楚,他拉帮结派之事一向为皇帝所忌。

而张九龄派系本来就跟李林甫不对付,而不是张九龄派系的官员也为张九龄疏远,怎会杯葛他?

但李林甫为人处世方面,明显要比张九龄老练毒辣,笑着道:“张令公既有此意,在下岂能不允?这便与您同往宫内,不过具体事项还要您跟陛下面陈,在下只在旁为佐,望您不要再为难。”

“行,跟我去宫中,剩下的事不用你操心。”张九龄就是要拉着李林甫一起去,不顾自己思虑不周,仓促成行。

……

……

皇宫内,李隆基接见张九龄和李林甫。

虽说李隆基决定迎娶玄女乃是一时意气,可他并非毫无顾虑,说话办事都会考虑清楚,作为皇帝他明白,事关重大,定会为朝中某些势力反对,但既然已做出决定,就要先平息这些议论声。

他没回避说不见,得知张九龄请见后,更觉得有必要跟这个丞相交交心,只要把张九龄说服,等于让朝中反对声平息大半。

“……陛下,自古以来,仙家之事都乃民间所传,史书上从未有过仙家下凡的确切记载,道家多用上不得台面的鬼魅伎俩冒充道术,其本身为江湖术士专诓骗市井小民……”

张九龄上来就先把仙家和道家事一通贬损,目的是要告诉皇帝,所谓的道术都是骗人的玩意儿。

李林甫站在旁边,摇头晃脑,用心倾听张九龄的进言,越听越是神清气爽,心中痛快至极。

皇帝亲眼所见并深信不疑的仙家下凡之事,你一句“民间所传”就想给推翻?

你把道家贬损得越厉害,越影响你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皇帝面色平和,沉默不言,一直在听张九龄的话。

“……即便真有道法仙家之事,陛下也当派人查证,所需时日良多,不可贸然与传闻中的仙家结下姻亲,否则必为后世非议,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无论张九龄多么理直气壮,可因未经深思熟虑,也没跟人探讨后再来觐见,理由显得牵强附会。

若说皇帝只见过一次,或许会将信将疑,可皇帝光是见九天玄女下凡就两次,各种异常的天相以及百鸟朝拜等事作为佐证,之前还有张果老那次仙踪渺渺,更让皇帝铁了心相信仙家事。

如此一来,除非张九龄能拿出九天玄女下凡为假的证据,不然在这里说再多都是徒劳。

“张卿家的心情,朕能理解,不过朕主意已定,跟仙家联姻,是为保我大唐盛世永存,也是体念百姓思安之心……你或有不知,斯时在皇宫内苑,吐蕃人曾有收拢仙家心意之举,朕便以如此方式让番邦知晓,仙家乃我大唐之仙家,番邦却是未开化之民,怎能得仙家之佑?”

李隆基没有生气,居然跟张九龄讲起了道理。

他的意思是朕没有胡闹,而是要牺牲小我,以朕的婚姻幸福来换得仙家对大唐的庇护,你作为凡人没朕这种境界,就不要来劝了。

“陛下……”

张九龄一听就要继续争论。

可李隆基到底不是李世民,对于劝谏一向就不感冒,他从未有要树立兼听则明皇帝形象的打算。

李隆基一抬手:“张卿家一片好意,朕能理解,也不想与你争论,可跟谁联姻,那是朕的家事,外人不容置喙,若你还要规劝,便带了仙家相拒之意来劝。”

旁边听到这话的李林甫心中窃喜。

皇帝要跟神仙联姻,除非神仙说不同意,不然你就是说破天,也是白搭。

皇帝比你想得周全,你连这件事的因果得失都没考虑清楚,来这儿劝谏不是自取其辱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