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唐杨国舅 > 第三六一章 对症下药

大唐杨国舅 第三六一章 对症下药

作者:天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1:2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高力士一时语塞,但此时此刻他隐隐有个感觉,太子谋反这件事,他跟武惠妃都被人利用了,甚至武惠妃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那次是杨云展示天机,他才化解皇帝的信任危机,跟眼前的境况有几分相似,非常像是杨云又一次手笔。

“陛下!”

高力士跪下用力磕头,不一会儿额头渗血,大有死谏李隆基的打算。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暂时没了精神寄托,高力士作为李隆基最信任的贴身人,不想看到皇帝迷信虚无缥缈的天机,眼前发生的一幕大大损害了他的利益,同时也怕以后失去皇帝信任,干脆以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劝说。

李隆基看到高力士如此态度,稍微有些心软,想到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刚刚过世,如果再失去高力士这个忠心耿耿的近侍,那他不成孤家寡人了么?

“力士啊,你的心情,朕能理解,不过你好好想想,玄女跟边疆将领间从无恩怨纠葛,怎会设计让朕杀大唐股肱之臣?这么做对她这样长久处于宫闱中的女子有何好处?”

李隆基中肯地向高力士解释了一句,显然在冷静下来后,他也考虑一下这件事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

连高力士仔细思索过后,也觉得言之有理。

无论是真正的神仙九天玄女,还是凡人杨云和杨玉环,跟边疆胡人将领压根儿就没牵连,没必要将这些完全不相干之人置于死地。

如此一来,天机就有了更大的可信度。

“再者说了,边镇重用胡将,本就为朝中大臣非议,此番出征败战,这些罪将责任重大,若非朕之前顾念某些人的感受,早就下旨将之格杀,以平息朝野舆论? 现在又有上天警示,你让朕如何能留下他们?”

李隆基神色平静,说话条理清晰? 娓娓道来? 让人不得不信服。

“力士? 你还有话说吗?”

李隆基打量高力士,想看看高力士是否还坚持己见。

高力士想到自己因为拿了张守珪的贿赂,才为犯事的边关胡将说话? 现在皇帝以如此诚恳的态度跟他解释? 若他还不知进退,前景肯定不妙。

“老奴理解陛下的决定,老奴只是想……陛下做任何决定? 不要为外物过多干扰。”高力士冷静下来? 开始反思自己? 这么顶撞李隆基绝对不是长久之计? 他为自己先前的举动做了解释。

李隆基微笑着拍拍高力士的肩膀? 道:“朕焉能不理解你的苦心?当初诛除韦后? 你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你,就没有朕的皇位……朕说过,朕一天在皇位上,就保你一天富贵。”

“陛下。”

高力士听到李隆基的话? 激动万分? 再不想去质疑李隆基的决定。

李隆基道:“跟朕回去? 先把那些胡将解决掉……之前朝中大臣纷纷上疏重处? 此番朕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

“是,陛下。”

高力士恭敬领命,随同李隆基一起回去? 然后开始草拟诏书。

……

……

李隆基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当天就下旨格杀边关罪臣胡将。

张九龄已离开衙署,乘坐马车回家,半道有中书省的吏员骑快马追上告诉他这个消息,赶紧折返宫门。

公事房中,张九龄召集官员问询情况。

“怎么回事?陛下怎会突然改变主意?”

张九龄之前多次提请严惩落罪边将,都没得到李隆基许可,他本以为没希望了,李隆基突然下旨杀人,这是他完全理解不了的事情。

恭敬肃立一旁的右拾遗王维说道:“旨意是由高公亲自送来的,他态度严厉,叮嘱兵部和刑部严格按规矩办事,不得拖延。”

张九龄心中大感宽慰。

之前他找高力士说事,高力士漫不经心,以他的经验,当然能想到高力士跟张守珪关系好得几乎可以穿同一条裤子,他的奏请很难获得成功。

可现在高力士主动来送圣旨,说明就连高力士也改变立场,以张九龄想来,一定是发生什么重大事情,才让皇帝对此事突然变得坚决起来。

“酌情让刑部和兵部加快办案流程,力争明日正午行刑。”张九龄不想拖延,为避免夜长梦多,对下面的人吩咐一番后才算是放下心来,宽慰地返回家中。

……

……

张九龄归家,刚进门,就从知客那里得知有边关使节到来。

随即张拯出现在他面前,着急地道:“父亲,幽州都督张帅遣使登门,已在府内书房等候多时。”

“张元宝为何要派人来?”

张九龄不是不知情由。

之前他一力主张诛除边关犯事胡将,张守珪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他送礼帮忙斡旋说项,大概也想过以张九龄为人处事,不可能会改弦易辙帮助胡人。

张守珪想到的应对办法,就是严重打击张九龄在朝的威望和影响力,竭力阻隔张九龄跟李隆基会面,同时以高力士和李林甫、牛仙客等人在朝为其说项,本来大获成功,谁想突然出现如此变故,使节只能登门求助。

现在似乎只有张九龄才能拯救那些素为张守珪宠信的胡将。

张九龄到了书房。

只见一名四十来岁身着官员常服的男子站在书架前,拿着本书在看。听到脚步声,对方侧头看来,见是张九龄,连忙将书卷放回书架上,快步到门前行礼通报,张九龄才知此人是幽州都督府长史,平时留在京畿为张守珪打点关系,名叫张忠。

“张令公,我家大帅有吩咐,说要为您送上一份厚礼,感谢这些年来您对我家大帅的帮助。”

张忠一上来就摆出“礼多人不怪”的架势。

这也是边关将领一贯的做派,对张九龄来说并不陌生。

边关调拨钱粮,都是朝中负责,各边镇为了拿到更多钱粮,以及能及早落实,都要给朝中大员许以重利。

唐朝中期吏治虽然还没完全败坏,但许多官员还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给好处什么事情都给你拖黄了。

可张九龄上位后,极力改变这种状况,严格审核边关开销,今年更是派出两批人员前往边镇调查钱粮调度,为边关节度使和领军将领记恨。

再加上之前张九龄一直反对北疆出兵,跟张守珪这样的主战派唱反调,双方嫌隙很大,这次张守珪的人根本就没打算走张九龄这条关系,今日登门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老夫不缺这点东西,回去跟张将军说,他的好意老夫心领了,但一切还是要讲规矩。”张九龄态度坚决,这也是他的一贯作风。

张忠一看没法打开张九龄这个缺口,叹息道:“想来张令公已得知,陛下下旨处置边关犯事将领吧?”

“是又如何?”

张九龄感觉到张忠应该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重要事情说。

果不其然,张忠冷笑一声:“张令公以为陛下是为匡扶正义,所以才对边关犯错将领痛下杀手?大错特错,以下官查知,完全是因今日陛下从宫里供奉的那位上仙处,得到天机警示,说是这批在押的将领中将来有人会作乱谋反……”

“陛下听信方术谶言,才临时改变主意杀人,旁人劝说都无用,陛下铁了心要相信那无稽之谈,难道这就是张令公希望看到的一幕?”

张忠的能力果然不一般。

他不仅打探到宫里的秘闻,还特意针对张九龄用计,非常管用,本来张九龄铁了心要诛杀边关胡将,可听了这番话后,态度产生动摇。

一切便在于张九龄一直反对皇帝相信什么“九天玄女”,更不希望李隆基以道家方术治国。

“我家大帅出兵是有失误,但责任不该由下面将领来背负,若是一次出兵不顺,就要杀尽罪将,长此以往,谁人敢为大唐浴血奋战?”张忠义正词严道。

这话本不为张九龄接受,可现在惊闻道家方术掺和在了这件事里,张九龄突然有了新的看法。

“父亲?”张拯熟悉张九龄的性格,一看张九龄的神情,觉得父亲有改变心意的打算,便上前请示。

但被张九龄伸手阻拦。

张九龄没让儿子说下去,毕竟当前有外人在场,很多话不方便说。

张九龄正色道:“此乃陛下钦定,明日将要明正典刑,非老夫一人能阻拦,若你们想改变结果,不如进言陛下,若陛下能听你们的劝谏固然好,不行的话……别期冀老夫为你们出面。”

虽说张九龄对自己坚持的理念产生动摇,但他顾全面子,不会在张守珪手下面前表现出自己优柔寡断的一面。

张忠丝毫也不拖泥带水,眼见没有达成目的,便行礼告退。

等人离开,张拯才急忙道:“父亲,此事非同小可,又有什么天机,好像之前废太子也跟此有关,就怕有人利用陛下对道家人的信任,霍乱朝纲。”

“瑜儿那边有什么话传回来?”张九龄突然想到出嫁的孙女,毕竟张瑜嫁给的是当朝“国师”杨云。

一旦涉及天机之事,张九龄首先想到的便是名义上的孙女婿,虽说自打杨云跟张瑜成婚后,他就没主动去见杨云,杨云也未曾登门拜访过。

张拯无奈地道:“瑜儿嫁过去后,据说至今独守空闺,那位国舅从不顾家,到现在还住在外面……可能不想沾惹红尘中事,清清白白做人,只是苦了瑜儿……”

张九龄沉默不言。

似在思虑什么。

良久张九龄才道:“那不用说,十有**事情跟杨云有关……以他年岁不可能在朝中弄出那么多名堂,必定有人在背后支持他。”

“父亲的意思……”

张拯不太明白张九龄的用意。

“你去将他叫来,为父要问问他,到底要作何!更要暗地里查探,看那小子背后有何人搞鬼。”

张九龄一脸气恼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