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唐杨国舅 > 第四〇七章 新战术

大唐杨国舅 第四〇七章 新战术

作者:天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1:2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杨云跟高力士一路上简单攀谈后回到贞观殿。

李隆基得知杨玉环无心相见之后,越发懊恼了。

之前不管怎么闹矛盾,杨云来了,他都能见到杨玉环,这次却无济于事,这说明什么?一定是九天玄女洞察了他的怀疑与动摇,觉得他心不诚,便给予惩罚!

李隆基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做错了事。

越是如此,他心中也就愈发恼恨高力士对杨玉环和杨云的怀疑,不是高力士把他带偏了,他也不会犯错,由此反而增添了他对有着神仙光环笼罩的杨玉环的爱慕。

这对杨云来说,并非什么坏事。

“国师辛苦了,今天朕要闭关向上苍祈祷,你先回吧。”李隆基没了之前迎接杨云的那种热情,露出一种急于把杨云赶出宫门的意兴阑珊的态度。

杨云行礼后,被高力士送出贞观殿。

在兴教门坐上马车,车驾向南,还未出应天门就被人拦了下来,杨云拨开车帘一看,李林甫在前方拦住去路。

“国师,恭喜啊,刚得知消息,你已经被陛下任命为中书侍郎,位列宰辅。”李林甫一脸感慨的样子,眼前这少年郎升官之速,已经打破了大唐官员升迁的记录,看来这裙带关系比什么都更好使。

杨云的中书侍郎,其实跟李林甫的吏部尚书品阶差不多,但跟吏部尚书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才能位列宰辅不同,中书侍郎乃是副中书令,是中书省固定编制的宰相,属于官秩低但权力高的实缺。

安史之乱后许多门下侍郎和中枢侍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便可成为排序最高的宰相,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问题是李林甫怎么说也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一路升迁上来的,有着实打实的政绩打底,实际上李林甫这一派系最注重的就是为官的履历,属于实干派,而杨云不过是被李隆基空降到中书省,全无根基,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杨云突然意识到,李林甫主动前来恭贺,是否担心其仕途受到影响?

知道杨云进入中书省,马上就要跟张九龄共事,李林甫生怕杨云跟张九龄结成一党而对他有所疏远,所以才要先张九龄一步前来拜会,想把杨云的政治倾向弄清楚。

杨云叹息道:“对于朝事,我完全就是个新手,一窍不通……陛下如此,真是赶鸭子上架,难为人啊!”

“国师大可放心,中书省乃大唐中枢,具体负责之事……我也知晓,只要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来问我……或者是我主动上门为你解释也行。”李林甫脸上满是嘚瑟。

可能是觉得自己投资杨云终于有了结果。

自己乃是吏部尚书,管着天下官员的官帽子,杨云这个中书侍郎又是政***的决策者,若是二人联手,那在朝中真有实力跟高力士抗衡。

总而言之,杨云突然掌握实权,成为右相级别的大人物,不容小觑。

至于李隆基是否真的会给杨云放权,现在还不好说,但杨云感觉这次李隆基赐给他官爵时态度诚恳,比之前只是随便应付给个官做,要正式许多。

杨云要去中书省将差事交接一下,李林甫坚持要与杨云同行。

前文说过,中书省位于洛阳皇宫明堂的西南方,按其位置镶嵌于皇宫之内,但通常不会由内宫直接去中书省,而是要出应天门,再折而向西,顺着宫墙走一段,由光政门再次向北,穿广运门、明福门到中书省衙门。

当然,如果皇帝有急事,传旨太监可以直接从武成殿或集贤殿,或者走千秋门、右延福门到中书省,但普通官员走这两条捷径,那就是僭越。

二人到了中书省衙门,就见张九龄已站在大门前等候。

显然张九龄已提前得到宫里通传,以为高力士会带着杨云直接从宫里过来,却没想到杨云会与李林甫走到一起。

“张令公,别见怪,国师不太明白这边的情况,我不过是带他到你这里走走,以后他中书侍郎的差事,我不会过问。”

李林甫在张九龄面前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好像在说,看看我,比你有先见之明,先跟杨云建立起良好关系,你一步迟步步迟,以后有得你好受。

张九龄淡淡一笑,懒得跟李林甫争论什么,带着杨云和李林甫进内,把杨云这个中书侍郎承担的差事讲述了一下。

看起来很要紧,但其实不过是管理各地公文,辅佐中书令将差事给解决好,最后一切还是要看刚调任尚书左丞的牛仙客的意见,毕竟牛仙客才是知政事。

大唐中枢这些官职太过混乱,居然多达十多个职务都可以担任左相,杨云脑袋都有些绕晕了,总而言之,目前他的直属上司是张九龄,而张九龄直接向牛仙客负责,牛仙客平时也不做主,遇到大事一定会去请示高力士。

这就导致杨云并不是什么朝中的二把手,他这个右相或是副相跟之前的御史大夫一样有名无实,连张九龄都做不了决断,杨云也就只能干瞪眼。

不过李林甫明显把杨云捧到很高的位置上。

最关键一点,杨云能时常去见李隆基,有什么重要事情的话可以通过杨云的关系直接跟李隆基汇报。

以前杨云只是虚有其名的御史大夫,就算张九龄和李林甫有事也不会随便托付杨云去君前奏请,因为那不是杨云的职责范围。

但杨云上了中书侍郎的官衔后,朝中无论大小事务都可以通过杨云去说,这正是高力士对杨云越发忌惮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是二把手,胜似二把手。

“中书侍郎权责重要,非要坐衙处置不可,每日都需要早些来衙门应卯,若你不至……当日差事便不得过问,有休沐或是病休,也需要老夫准允。”

张九龄在杨云面前依然拿出公事公办的态度,他的话也是对杨云说,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听我这个上官的。

杨云没去跟张九龄争论,无论张九龄的态度如何,始终张九龄是他的长辈,同时也是朝中资历深厚的老前辈。

张九龄的脾性跟杨云的确不怎么对付,杨云不太喜欢跟张九龄这样虽然才华卓著但思想却很保守的老家伙共事。

“若遇议事,则往中书门下,与老夫同往……”

张九龄解释还算详尽。

所说议事,是大唐宰相级别官员共聚一堂的会议,一般是遇到重大的事情才会召集起来开会。

中书门下设在门下省,也就是俗称的“政事堂”。

李林甫作为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吏部尚书也有资格进政事堂,而整个大唐有资格进政事堂的人一共有十多位,杨云在其中排名第六,比起黄门侍郎和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六部尚书位次高。

大唐最高权力机关的三省,其职务虽多,但很多并不常设。

张九龄作为中书令,在政事堂的官员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尚书左丞挂知政事头衔的牛仙客,在张九龄之下就是侍中。

跟张九龄大概说完,杨云便可以回去了。

杨云跟李林甫出来后,李林甫笑着说道:“别看国师只是中书侍郎,但你可是大唐的卫国公,你的爵位比张曲江高多了,他以后见了你是要行礼的。”

杨云挂爵,名义上比张九龄地位要高,但谁都知道大唐中后期爵位已经不值钱,在朝中的话语权杨云显然没法跟张九龄相提并论。

“张令公在中书省内都有人对其不服气,你下面几个中书舍人,都可以为你所用,将来整个中书省的事务你可以一肩挑,但凡有事可以直接跟陛下禀奏,甚至可以不通过姓牛的和宫里那位,他们拿你没办法。”

李林甫把事情看得很透彻。

知道杨云现在是什么身价地位,名义上是张九龄的下属,但由于可以随时见驾,别说是张九龄了,就算是牛仙客和高力士都可以不放在眼里。

这也是为何李林甫对杨云极尽巴结之能事,就是看中杨云能直通李隆基这条关键的渠道。

其实不用李林甫解释,杨云自己也很清楚,可惜他现在对于参与政务的积极性不高,而他眼下要筹谋的,是怎么让杨玉环诞下太子,再送李隆基“荣登仙界”。

到那时,真正需要控制权力的时候就到了,希望李林甫可以为他所用。

……

……

杨云加官进爵的消息,在杨云回到居所前,已为很多人所知。

上林坊的士绅得知情况后,在董奇容带领下到杨云这里来恭贺。

他们对恭贺杨云加官进爵已有些麻木,好像过不了几天杨云就要升官,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朝廷权力核心,现在更是位列中书侍郎,已经是名义上的副相之一。

杨云没有摆架子,接待完访客后,回到后院,此时他已经很疲惫。

吴元不在,少了烦扰的声音,张镜彦负责跟杨云汇报有关殖民南美的情况。

“师傅,今日大空观依然在举行法会,家父派人来通知,希望您能过去一趟,以壮声色……”张镜彦跟杨云说道。

杨云摇头:“这两天陛下和贵妃都不会出席法会,连负责主持的李夕郎也不会去,令尊在法会现场协调好道门内部各宗派的关系便可,我就不去凑热闹了。”

杨云进房间后,蒙头大睡。

醒来时已经天黑,院子里又摆了一堆礼物,还有宫里送来的田宅契约。

杨云当上中书侍郎,职田比之前增加不少,地界也有更换。

按照惯例,大唐官员俸禄由禄米、人力、职田、月杂给、常规实物待遇和特殊实物待遇几部分组成。

以目前杨云的官职,每年可得禄米400石,职田9顷,杂役38人,每日发常食料九盘折合每月8000文,每日可享受免费工作午餐,每年元正冬至各赐绢5匹,金银器和杂彩不等,同时发至少五种不同场合的服装,可以说待遇十分优厚。

杨云又把宫里的赏赐看过,其中最重要的一样就是他有了一座公爵府,大概是李隆基想到銮驾暂时不会离开洛阳,也就将他的公爵府暂时定在洛阳,以原来的官家别院来充当。

“师父,是不是我们又要搬家了?”

对于身边几个小萝莉来说,搬家并不是什么好事。

就像浮萍一样,好不容易对住的地方找到一种归宿感,又要搬家重新适应,这不是宅子大小可以消弭的。

杨云笑道:“就算有了新宅子,也可以先放在那儿不住……我们在这里住着不也挺好?”

杨云简单收拾过,又要准备通过空间门前去南美大陆,这次他不打算去抓俘虏,而是准备以一支不到一百人的小型军队,尝试去攻打印加人那座有着两三万人口的“大城市”。

杨云到了二号营地,徐起已经带着选好的士兵,一身厚重甲胄地出现在跟前。

这边刚好是早晨,旭日初升,阳光普照大地,一帮由力夫训练成的士兵经过休息后都精神抖擞,再加上他们前几次战事都非常轻易便获胜,所以他们不觉得这次战事会有什么危险。

杨云没有告诉他们,这次敌人的数量几百倍于己方。

杨云想明白了,既然要以少胜多,就必须要出其不意,突然出现在那座城市的“皇宫”前面,一次将他们的中枢人物全给抓了,这样就能逼迫对方妥协。

而且杨云准备来一点糊弄大唐君臣的手段,摆出“神仙下凡”的姿态。

这招对于已经开化数千年的大唐百姓都管用,更何况是一群连文字都没有的愚昧土著?

在一切都准备好后,杨云先带着几个小萝莉前往印加人城池上空,上演“神迹”。

……

……

对于南美洲这座印加人古城的居民来说,这是个平常日子。

该打猎的打猎,该耕作的耕作。

美洲数万年来都异常平静,没有外来的入侵者,这里的百姓已经适应了这种安适的生活环境。

虽然过得原始,与世隔绝,但由于地处热带,物产丰饶,他们的生活得到了充分保证。

正因为如此,数千年来他们的科技都处在自给自足的原始状态,没有经历大型战争的洗礼,武器装备非常落后。

但这天,杨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沉寂。

当杨云好像神仙降临一样出现在天空,身后霞光闪耀,然后远近的鸟雀齐聚身后,发出欢快的鸣唱,整个城市的人都停下手上的活,抬头看着眼前令人惊异的一幕。

无论任何种族,神话传说和宗教都存在,而且宗教中描述的神明一律住在天上,因为那是凡人触及不到的地方。

杨云的出现,被古城内的土著人当成平日信奉的神,大批土著人看着天空的异象,纷纷对着杨云顶礼膜拜。

这对古城的统治者来说,绝对不可接受,他们不会容许有外来的“神”影响到他们的统治地位。

随即杨云安排的“神兵天降”适时出现在土著人面前……徐起带着一百名身着铠甲的士兵,拿着原始的火铳,还有长矛、铁剑、盾牌等等,出现在了城市中心宽大的议事厅前,将出来看热闹的长老级别的土著人一网成擒。

若是换作以往,肯定会引起土著人的激烈反抗,但这次因为先有杨云神迹的出现,普通百姓都以为是神仙派出天兵天将降罪于城市的统治者,他们才不会理会神对凡人的惩罚,只担心会波及自身,于是该膜拜的继续膜拜,只是倒霉了城市的统治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